采薇教案範例
《采薇》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下是yjbys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采薇教案範例,更多相關資訊請訪問(www.ruiwen.com/wenxue)。
第一課時
一、目標欄:
1、掌握“莫”“作”“止”“剛”“盬”“疚”“棘”“腓”“思”“雨”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誦讀全詩,品味詩歌語言凝練性。
3、結合課下注釋,抓住關鍵詞句,疏通文意。
4、結合時代背景,體會抒情主人公複雜的情感。
5、把握詩中重章疊句與借景抒情的手法。
6、認真完成“導學案”所附自測練習。
二、資料庫:
1、介紹背景:
《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周代北方的玁狁(即後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關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玁狁的記載。詩中寫出了從軍將士為國赴難中的家園之思。
2、重章疊句:
“章,音樂名稱。‘樂竟為一章’,即樂曲奏一遍為一章。《詩經》中的詩是合樂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詩都分若干章,猶如今天歌詞的分段。章與章往往句型重複,字面也大體相同,只在關鍵處更換個別字。這一章法叫作重章疊句。”使用重章疊句的手法,一是使得抒發的情感在迴旋中有遞進,一是突出了主題。這首詩的前三節在章法上就是採用重章疊句。
三、歸納語言知識點:
㈠通假字:
1、 歲亦莫止(“莫”通“暮”,年末)
2、 彼爾維何(“爾”通“薾”,花盛開的樣子)
3、 玁狁孔棘(“棘”通“急”,緊急)
㈡詞類活用:
1、豈不日戒(名詞作狀語,日日)
2、雨雪霏霏(名詞作動詞)
㈢名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四、問題窗: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並思考以下問題:
1、《采薇》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詩的前三節在章法上採用了什麼手法?前三節幾次寫到薇菜?將士們看到“薇”的變化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3、戍邊戰士思鄉能返鄉嗎?為什麼呢?
4、四、五兩章都寫了與戰鬥有關的哪些情況?戰士們是以怎樣的態度戍守邊防的呢?為什麼?
5、最後戰爭是失敗了還是勝利了?主人公踏上歸途,心情怎樣?原文是如何表現這種心情的?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心情?
六、作業
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薇亦作止 句尾語氣詞
玁狁之故 古代北方少數民族
不遑啟居 無暇
憂心烈烈 憂心如焚
靡使歸聘 委託 問
王事靡盬 徵役 休止
憂心孔疚 很 (玁狁孔棘) 痛苦
我行不來 回家
四牡業業 高大雄壯的樣子(四牡騤騤)
四牡翼翼 形容行列整齊動作熟練的樣子
小人所腓 士兵 遮蔽
雨雪霏霏 動詞 下雪
歲亦莫止 同“暮”
玁狁孔棘 通“急” 緊急
第二課時
研習課文:
(一)問:上節課同學們已經理解了詩文的內容,那麼《采薇》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呢?
明確:這是一位戍邊戰士在歸家途中所賦之詩,詩中敘述了邊關的戰鬥生活,表達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過渡:那麼這首詩表達的是不是隻有思鄉之情呢?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疑問來進一步探究這首詩。
(二)問:這首詩從“采薇”寫起,“采薇”是什麼意思呀?
明確:“采薇”:採集野生的薇菜,(采薇菜有什麼作用呀?)邊地糧食不續的時候,士兵只好以它充飢。(這說明邊地戰士的生活怎麼樣啊?)看來邊地戰士的生活的確非常艱苦。
問:我們說詩的前三節在章法上採用了什麼手法呢?
明確:重章疊句。(因為前三章幾次寫到薇菜呀?)三次,那麼所寫的“薇”有變化嗎?(有)有什麼變化呢?
明確:
第一章“薇亦作止”:薇菜剛剛冒出地面,綻出嫩綠的芽尖,(這應該是什麼季節的薇菜呢?)春天;
第二章“薇亦柔止”:薇菜的葉片肥嫩,夏天;
第三章“薇亦剛止”:薇菜的莖葉變老了,秋天。
問:那麼將士們看到這些會有怎樣的心情呢?
明確:思念家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呢?
明確:薇菜由嫩變老,季節從春到秋,說明時光無情的流逝了,一年將盡,隨著戍邊時間的延長,戰士的思鄉之情也日益深重,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體會到戰士們與日俱增的思鄉之苦。
問:戍邊戰士思鄉能返鄉嗎?(不能)為什麼呢?
明確:為了抗擊玁狁。
(三)【討論探究】
四、五兩章具體描寫了邊關戰事。那麼四、五兩章都寫了與戰鬥有關的哪些情況呢?(請大家聯絡具體的詩句來描述一下)
明確:1、“四牡業業”“四牡騤騤”“四牡翼翼”——戰馬雄健整齊;“彼路斯何,君子之車”、“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戰車高大威武;“彼爾維何,維常之華”——以開得很繁盛的棠棣花起興,引出壯盛軍容的描寫,軍威盛大。戰馬雄健整齊,戰車高大威武,出征的軍容強大壯盛,可以說是雄糾糾氣昂昂,那麼身處這樣的隊伍中的'戰士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會為軍隊的強大壯盛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2、“君子所依”——將帥指揮若定;“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士兵紀律嚴整、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將帥指揮若定,士兵紀律嚴整、訓練有素、裝備精良,說明部隊戰鬥力強,所以說“一月三捷”。
拓展閱讀:全文賞析
寒冬,陰雨霏霏,雪花紛紛,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道路崎嶇,又飢又渴;但邊關漸遠,鄉關漸近。此刻,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不禁思緒紛繁,百感交集。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采薇》,就是三千年前這樣的一位久戍之卒,在歸途中的追憶唱嘆之作。其類歸《小雅》,卻頗似《國風》。
全詩六章,可分三層。既是歸途中的追憶,故用倒敘手法寫起。前三章為一層,追憶思歸之情,敘述難歸原因。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疊詞申意並循序漸進的方式,抒發思家盼歸之情;而隨著時間的一推再推,這種心情越發急切難忍。首句以采薇起興,但興中兼賦。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飢。所以這隨手拈來的起興之句,是口頭語眼前景,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苦況。邊關士卒的“采薇”,與家鄉女子的“采蘩”、 “採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薇亦作止”、“柔止”、“剛止”,循序漸進,形象地刻畫了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它同“歲亦莫止”和“歲亦陽止”一起,喻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歲初而暮,物換星移,“曰歸曰歸”,卻久戍不歸;這對時時有生命之虞的戍卒來說,怎能不“憂心烈烈”。那麼,為什麼戍役難歸呢?後四句作了層層說明:遠離家園,是因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為戰事頻頻;無暇休整,是因為王差無窮。其根本原因,則是“玁狁之故”。《漢書•匈奴傳》說:“(周)懿王時,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國。中國被其苦,詩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云云。”這可視為《采薇》之作的時代背景。對於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責。這樣,一方面是懷鄉情結,另一方面是戰鬥意識。前三章的前後兩層,同時交織著戀家思親的個人情和為國赴難的責任感,這是兩種互相矛盾又同樣真實的思想感情。其實,這也構成了全詩的情感基調,只是思歸的個人情和戰鬥的責任感,在不同的章節有不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