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邊城> 邊城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6篇)

邊城讀書筆記

邊城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6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邊城讀書筆記1

  昨晚看完了沈從文的《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裡好像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為邊城的一員,呼吸著那裡純淨的空氣。

  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秘吸引,中間隔著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著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為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

  福?—— 最後,老船伕帶著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

  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著千山萬水、隔著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為,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著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為想到了翠翠。

  邊城讀書筆記2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時間在成長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負點兒責。她歡喜看撲粉滿臉的新嫁娘,歡喜說到關於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去,還歡喜聽人唱歌。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得出。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雲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麼?”她便帶著點兒害羞情緒,輕輕的說:“在看水鴨子打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著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著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著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著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有時又和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和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為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著拖船攏岸。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著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著迎親送女的曲子。過渡人來了,老船伕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於是銳聲喊著:

  “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

  爺爺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空氣裡,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一些。

  邊城讀書筆記3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以翠翠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向人們展現了湘西小城的風土人情,凸顯了人性中的善良與淳樸。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裡,春天時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以作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不朗然入目。”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彷彿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河流、山、渡頭、渡船、竹林、茅屋一切融於自然,讀之似身臨其境,寧靜幽遠,使人不知不覺中心平氣和。

  處於最好又最壞的這個時代,簡直不能相信世間存在美好如斯的人。淳樸厚道,仗義疏財,不以金錢論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擺渡不收錢的老船伕,“出力氣不受酬誰好意思的過渡人”,慷慨的豬肉販子。最富有的順順家的兒子拋卻門當戶對的碾坊姑娘,要娶窮渡船人的孫女,人人不以功利為念。

  “呆在小公司有什麼用?像那些創業公司,就那些人。在大企業的人,圈子不同,檔次都不一樣。”“月入幾萬和幾千的人,格局不同,眼界不一樣,沒法成為朋友。”聽著是否很有道理?別逗了。古有管寧、華歆割席絕交的故事,是因志趣不相投。相比古人風姿,現代人相去甚遠。不過是以金錢論人的陳詞濫調,加上幾句格局,眼界就獲得諸多人的贊同。不過是物慾縱橫的社會,拜金主義的新瓶裝舊酒,眾人居然紛紛表示是真理,淺薄而庸俗,是人性墮落價值觀扭曲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

  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何況那些稱不上真知灼見的謬論。若無清醒的腦子可以自由思考與判斷,只會人云亦云地把謬論當真理宣傳,還是少看那些言論為妙。

  目睹近年來各大影視劇,兄弟反目,姐妹成仇,小時候所觀看影視中的江湖俠氣蕩然無存,簡直無背叛不成劇。莫非真是古人用心在“愛”,現代人缺少了心用嘴皮子說著愛。故事源於現實而高於現實,背叛與傷害在社會各個角落時時上演著。許多人除了自己找不出一個可以毫無保留去信任的人,這可真是悲劇。

  天保與儺送同時愛上了老船伕的女兒翠翠,沒有你死我活的互相傷害,哥哥唱情歌比不過弟弟做出了退讓。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兩兄弟間誠摯的手足情,這樣的人性之美在這個日益冷漠的社會更應該得到宣揚,而不該對背叛與傷害習以為常。

  爺爺死了,翠翠像爺爺那樣守住擺渡的.崗位,苦戀並等待著遠走他鄉的儺送的歸來。儺送是會回來的吧?這樣的悲劇結尾讓人唏噓不已。若翠翠向儺送大膽表明自己的心跡,結局將會不同。並不能怪翠翠,在那個年代,女子是羞澀的,羞於吐露自己的愛情。到底覺得遺憾。在這個開明的時代,若有所愛,請大膽說出你的愛。

  邊城讀書筆記4

  除了魯迅,還有誰的文學成就比得上他沈從文《邊城》高呢?”——汪曾祺

  《邊城》是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小說描寫了20世紀30年代川湘邊界茶峒交界那如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如黑燕的瓦屋,如天擎的白塔……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山靈水秀、天地和諧的風俗畫。以至於“一個對於詩歌圖畫稍有興味的旅客,在這條小河中,蜷伏於一條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於感到厭煩,正因為處處有奇蹟,自然的大膽處與精巧處,無一處不使人神往傾心。”

  如此美的鄉土定然養育了美的人物,小說同樣刻畫了一群善良、淳樸的人物。閱讀此書,我似乎與三位主人公進行了一次人生的回眸,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

  “船總,在川湘交界茶峒這個地方無人不知您,您有一副豪爽的胸懷,一顆仗義疏財的仁善之心,有一種光明磊落、正直無私的美德,在此地一提起你們爺三,無人不豎大拇指,您自豪嗎?”

  “我在此地結交朋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因此我做事問心無愧,也不忌諱這是自誇。不過你莫說‘三人’,因為我的大兒子天保已經——已經死了。而且二兒子儺送至今也沒回來,這使我太痛心。這都要怪翠翠他爺爺,不,也許不全是,但定與他有關。”船總傷心地說。

  “不要太難過,凡事都要看的開些,人生道路難免有風浪,可絕不能讓陰雲永遠遮住太陽,畢竟晴天是多的。”

  “翠翠,想你爺爺了吧?”

  “我自幼是爺爺養大的,爺爺對我親情無限,為我擔憂,對我關懷備至......他性格直爽,人人也都知道他的正直。我的好爺爺,可是他--他卻永遠離開了我。”

  “不要太傷心,現在有楊兵馬幫你,長大了總歸有一天要獨立,要離開爺爺,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知道,我一定會好好活下去,因為--因為我還要等二老。”

  “儺送,你秀拔出群,做事細膩,長得像岳雲,但冒犯問你一下,你可別不高興。”

  “問吧,沒事。”

  “你還會回去嗎?”

  “唉,我不想回去了。畢竟哥哥的死這件事有關,我忘不了哥哥......再說我已經答應了山寨中團總的親事,若回去我與其成親又忘不了翠翠。如此既對不起翠翠又對不起大哥,也許這是我最好的選擇……”

  三個人的話語中無不透露出一絲憂傷的氣息,但三人的正直善良、善良可愛、細膩淳樸又讓我肅然起敬!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淳美的鄉土養育了純美的人,為什麼上演了卻是一出令人斷腸的悲劇故事呢?

  邊城讀書筆記5

  翠翠是個在風日裡長養著,從小與七十多歲的祖父和一隻黃狗相依為命的女孩。她的童年裡只有爺爺與渡船的記憶,這一個水靈的女孩在水邊生長著,在水上發生著自己的故事。老船伕是個盡職的渡船人,無論天晴天雨,必守在船頭。

  在兩年前的端陽,翠翠原本與祖父約好一起進城去看划船比賽,可不曾料想卻與祖父失散,留下自己等到天黑之際仍不見祖父。在乾著急的時候遇見了二老儺送,這是故事發生中的第一個誤會。翠翠誤以為二老是語氣輕佻的兩個水手中的一個,以為對方讓她上妓女所在樓層想要欺侮她。因此一開始說話就有點衝,還罵了二老。這個誤會使二老注意到了這個女孩。也使女孩愧疚,內心不安而對二老有了特殊的情感。翠翠回家後整整沉默了一晚,將二老悄悄地種在了心裡。

  第二個誤會是老船伕跟翠翠說媒的時候,翠翠誤以為是二老,在滿心羞澀的時候,老船伕卻說出是大老的時候,翠翠是不作聲,心中卻有股想哭的衝動。老船伕誤以為翠翠跟大老是合適的一對,就讓大老去選擇“車路”或者“馬路”來取悅翠翠,但這一開始給了希望給大老最後卻讓大老很失望的做法卻為後文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大老因為知道二老也鍾情於翠翠,又自覺比不上二老時,就決定從茶峒離開,駕家中那隻新油船下駛,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在這種鬱悶的心情之下,即使是水鴨子的大老也被淹壞了。第三個誤會也在文中出現了,作為大老父親的順順和二老即便知道老船伕想要撮合二老和翠翠的事,但那個死去的大老卻用一個淒涼的印象,鑲嵌在了這兩父子的心中,因此兩父子對老船伕的種種試探與撮合行為都視若無睹,有意躲避。仿若人之常情般,即便知道大老的死與老船伕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心裡卻始終有個大疙瘩,認定是老船伕的拿嬌與不爽快間接造就了這一慘劇。因此對老船伕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冷漠與隔離感給老船伕帶來了莫大的壓力,多次想要解釋,想要與二老父子兩拉近一下關係,卻始終未得機會。最終成了老船伕的一大心事,像一個巨大的石頭一樣壓著他而無法釋懷的心事,他憂心忡忡的心事。最後老船伕在這憂慮與抑鬱中死去了,留下了無依無靠的翠翠。

  翠翠與二老間緣分由誤會開啟,同時姻緣也在誤會中被無情的扼殺了。兩人互生的情愫無法在這樣的誤會與情境中得到發展。愛情仿若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情,在感情的過程中可以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無法為人所左右的因素,不管你樂意與否,事情自顧自地往前發展著,徒留下個二老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懸念。我想,即便二老回來,在這種種的誤會中,二老與翠翠也無法心無芥蒂的相愛。這是兩個有緣無分的可憐之人,卻是世上千千萬萬對愛無可奈何的男女青年中的一對而已。

  邊城讀書筆記6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白河的深潭映襯著白日,花紋瑪瑙,小白石子點綴著河底,游魚飛似的懸在了兩岸間。山中竹林翠人眼,家家都裝點著桃杏花的芳豔。”這樣的山水注定是要孕育童話的。

  童話的主人又好像山水:一個有著風日裡養的黑黑的皮膚,白河水般清明的眸子,好像追逐山頭竹雀的小黃麂。而另一個則在白河中泅水捉鴨,在竹篁裡作竹雀高歌,共同編織著詩一般的童話。

  沒有王子與公主愛得轟轟烈烈,愛的生離死別。一切都只是如畫的人在如詩的景中恬靜優美的徜徉。溪邊長著的白色羽毛似的成片蘆葦與盡展著柔美線條的水楊柳交相輝映,綠色草叢裡綠色的蚱蜢與枝頭新蟬比賽著歌喉,兩山的深翠逼入竹簧中。那裡,黃鳥、竹雀和杜鵑正熱鬧地開著演唱會。而我們的翠翠正在桃花色的蒲雲下聆聽著蟲鳴鳥語。岳雲呢,也許在船邊拉著頭纖,吃著乾魚、辣子、臭酸菜,也許在水中追趕著綠頭長頸大熊鴨。

  如此的兩個人的愛自然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健康。天快亮了,雲都紅了,別的雀子也歇息了,唯有杜鵑不曾倦累。石頭泥土草木曬了一整天,正散著熱氣,熱熱的泥土味兒、草木味兒、蟲子味兒。安然入睡著竹雀的歌聲,歌聲載著她飄上白塔,飄下菜園,飄下船,又飛竄過懸崖半腰去摘虎耳草;一大批螢火蟲尾上閃著藍光;流星拖著尾巴劃破天際。

  “每一隻船總要有一個碼頭,每一隻雀兒得有個窠”,但並不是每個童話故事中的王子與公主都會順順利利、順理成章、順其自然地最終幸福快樂生活在一起。茶峒的月光又美了兩夜:一夜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的竹篁羞澀地在月下皆隱了顏色,只有蟲聲密作如落雨;另一夜極其柔和,溪面好像浮著一層薄薄的霧,霧裡飄著淳厚的歌,隔溪應和。

  就像小人與魚去了大海,灰姑娘失去了生母一樣,似乎每個童話裡的公主都要飽嘗疾苦——月藏了,風來了,夜間落著大雨,挾以嚇人的雷聲,電光從屋脊上掠過,訇的一個炸電接著便是一種超越雨聲而上的洪大傾圮聲。爺爺走了,小鎮又恢復了平靜,古老祥和。

  哭泣過了孤獨,孤獨過了憂傷,太陽昇起,西邊的小船又開渡了,勺陽西沉,小船收渡。天上月色極好,聽到各處是蟲聲;天上月色極好,大星子嵌進投藍天空裡,非常沉靜溫柔。離開的離開,出走的出走,留下翠翠獨自承受著現實,默默忍受著等待。一個沒有結局的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是期待?是悲傷?在那樣一個明淨的自然中,真善美主宰著人們的生活,我寧願相信一個俗不可耐的結局——“明天”,也不希望翠翠像人魚小姐一樣在王子眼中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