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邊城>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邊城》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透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匯入:

  投影:

  1.“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請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後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週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後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宏富,數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訊等集子七十餘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燜菜( )竹篁( )碧溪 且( )儺送( )涎皮( )甬道( )莞爾( )濱水( )蒿艾( )角隅( )胡謅( )嗤笑( )茨灘( )碾坊( )茶峒( )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透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說情節:

  1請學生複述小說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說的情節,前後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說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

  (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

  (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

  (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透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透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說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2)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 ,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後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為什麼要“間或籲一口氣”?

  (5)翠翠為什麼要做那樣的夢?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麼“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2) 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裡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裡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朦朧 清晰 明確

  5.作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裡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7.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透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2

  一、 教材分析:

  《邊城(節選)》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五》閱讀鑑賞第一單元。本單元設立的 目的在於引領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本單元選取了三篇文章,有情節衝突激烈的小說,環境描寫出彩的小說,和人物塑造入木三分的小說。這些文章都是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具有很高的鑑賞和審美價值。《邊城》是一篇散發著魅力的小說,是沈從文最具盛名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生動的鄉土風情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讀者,也奠定了《邊城》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二、教學目標:

  1、品讀文中關於邊城風土人情的描寫,把握沈從文筆下湘西的風景美、風俗美。

  2、品味作者樸實而清新,流暢而優美,富有生活氣息的散文化的語言。

  3、透過交流和討論,把握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性格之美,探尋人性之美。理解作者在這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緊扣課文的有關情節與細節,披文入境,披文入情,透過對具體描寫的具體分析中得出結論。培養分析鑑賞能力,養成勾畫圈點的習慣。

  2、教學難點:品味民俗風情之美,探尋人性之美。 體會作者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心理 的寫作手法,用探究的眼光去發現文章之美。

  四、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開展三元資訊教學,圍繞教師、學生、媒體展開互動,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與空間,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立足於文字,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深入思考文字。

  五、 教學方法:

  1.運用誦讀法、合作探究、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品味課文中的風土人情。

  2.運用勾畫圈點法和點撥法,抓住課文中重點段落和句子進行分析,以點帶面,以利於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1、匯入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他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讚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是一幅用水墨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 能領略箇中真趣。

  沈從文用湘西的青山綠水、古樸醇厚的世俗人情,表現他心中的纏綿質樸的愛和人性的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它,展示它,品味它。

  2、閱讀小說,概括故事情節,擬寫小標題。(預習)課上請同學們交流擬寫的小標題,並複述或概括課文內容。

  小標題:

  第三節 邊城風俗 / 端午日

  第四節 端午邂逅(翠翠—儺送)

  第五節 說親事(翠翠—天保)

  第六節 看迎親送嫁 / 心事

  透過同學們的複述和概括,發現節選部分的故事情節性不是很強,既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也沒有懸念迭生出人意料。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展示出人物的心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高中語文《邊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梳理課文的故事情節。

  2.品味語言,把握人物的心理與性格。

  3.領悟文中展現的人性美。

  教學重點:

  1. 品味語言,把握人物的心理與性格。

  2.領悟文中展現的人性之美。

  一、導課

  同學們,我們今天的話題從沈從文先生寫給他夫人的家書節選開始:(教師誦讀)

  PPT:“夜靜得離奇,端午快要到了,家鄉一定是還有龍船下河。翠翠,你是在104房間中酣睡,還是在杜鵑聲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還想起我。翠翠,三三難道我又瘋狂了嗎?”

  1948年沈從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絕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此時,他呼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名字:翠翠、三三。三三就是沈從文的妻子,咱們合肥“張家四姐妹”之一的張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傑出的作品《邊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個迷人的形象,她承載著《邊城》全書之魂:愛與美。

  二、梳理情節

  閱讀課文,請思考:以端午節或翠翠為關鍵詞,概括第3—6節的重要內容。

  第3節 眼前的端午節 邊城賽龍舟的熱鬧場景

  第4節 兩年前的端午節 翠翠看龍舟時巧遇儺送二老

  第5節 上一年的`端午節 翠翠看競渡時偶遇天保大老

  第6節 眼前的端午節 翠翠看到迎親花轎時情思被撩動

  從我們共同梳理的故事情節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圍繞翠翠展開的有三個關鍵詞:

  1.環境(茶峒城、端午節的氛圍);

  2.翠翠的少女情懷;

  3.二老儺送。

  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年齡遇上合適的人。

  三、合適的環境:邊城、端午節

  1.邊城的特點,結合第一段來分析概括。

  明確:偏僻、安寧、淳樸,遠離了現代文明的侵擾,是沒被打擾的安寧與美好的世外桃源。

  2.文中主要寫的是端午節,其實文章也寫了中秋節和過年,但為什麼要以端午節為重點?端午節的活動內容主要有哪些?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點評引導:端午節的活動內容有喝雄黃酒、賽龍舟、捉鴨子比賽。特點:端午節是競爭展現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節日,而這種男性的粗獷之美,恰是開啟少女心扉的那把鑰匙。

  四、合適的年齡:情竇初開

  翠翠是個天真無邪的女孩,秉承了邊城人民的善良與淳樸,但是在十四五歲的少女身上,又有著一些特殊之處,我們先來品味一下這兩段文字。

  1.第四節第一段

  ①翠翠抿著嘴一句話不說,心中充滿不可言說的快樂。

  爺爺與翠翠相依為命,照理說應該是無話不說的,為什麼這裡用了不可言說的快樂?

  點評:我覺得這種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說的,但是隻能說給媽媽聽,但是媽媽已經死了,爺爺是不方便說的,那是什麼?那是情竇初開的衝動。

  2.第四節的第六段和第十段兩次寫到了翠翠的一個奇怪想法 “假若爺爺死了?”“爺爺死了呢?”如何理解他這個奇怪的想法?

  PPT:落日向上遊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黃昏把河面裝飾了一層銀色薄霧。翠翠望到這個景緻,忽然起了一個怕人的想頭,她想:“假若爺爺死了?”

  PPT: 翠翠心中那個古怪的想頭:“爺爺死了呢?”

  交流點評:落日、黃昏容易讓想起生命的逝去,這種景緻也觸發了翠翠細膩、敏感的心思。假若爺爺死了,我就無依無靠了。她很害怕孤獨淒涼。爺爺與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時也希望有一雙堅強有力的臂膀來依偎。這時,合適的他出現了。

  五、合適的人:二老

  1.在寫二老的出場時,第四節第11段用了一個詞:笑。未見其人,先聞其笑。說明二老是一個怎樣的人?陽光、開朗。

  2.分角色朗讀第四節第11段至24段翠翠與二老邂逅的片段。

  3.關於二老的笑,文中還有兩處描寫,請找出來,並體會一下二老的性格。

  PPT:便帶笑說“回頭水裡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點評:玩笑,略帶了狡黠,幽默。

  PPT:“你個悖時砍腦殼的!”(讀一下,好可愛)放肆地笑著:淳樸、幽默、活力。

  PPT:“我崇拜朝氣、喜歡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沈從文

  也許正因為如此,翠翠才會對這個人心生情愫吧。

  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

  在合適的環境合適的年齡遇見合適的人。情竇初開的翠翠終於產生了很多微妙的變化,文章中多處寫到了翠翠喜歡上二老的細微變化。請同學們劃出來,品一品,寫上三言兩語的旁批,等會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點評:

  1.第三節13段“把自己帶到一個過去的節日裡。”(那裡曾發生了與二老邂逅的悸動與美好)

  2.第四節31段“心裡又吃驚又害羞,再也不說什麼,默默地隨了她那火把走去。”(心中已有漣漪)

  3.第四節32段:“口中卻輕輕地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裡鯉魚吃去了。’”(二老這條鯉魚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跡)

  4.第五節2段:但這印象不知什麼原因,總不如那個端午節經過的事情甜而美。(心有所屬,初戀總是甜而美的)

  5.第五節8段:翠翠一句話不說,只是抿起嘴唇笑著。(幸福甜蜜只為二老)

  6.第五節10段:翠翠雖裝作眺望河中景緻,耳朵卻把每一句話聽得清清楚楚。(側耳傾聽只為誰?只為二老)

  7.第五節11段:“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你認識二老嗎?)

  8.第五節12段:翠翠著了惱,把火炬向路兩旁亂晃著(心亂),向前怏怏的走去。(心有所屬,可惜不是你。)

  9.第五節15段:“爺爺,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灘呢?”(心繫二老)

  10.第六節14段:翠翠還想著兩年前端午節的一切事情哪。(記憶猶新,心有所屬。)

  11.第六節16段:提起舊事:翠翠嗤地笑了。(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歡喜)

  12.第六節23段:感情彷彿皆追著那嗩吶聲音走去,走了很遠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邊來。(情思撩動)

  13.第六節25段:翠翠明白祖父這句話的意思所在,不作理會,靜靜地把船拉動起來。(等意中人來到)

  14.第六節26段:看天上的雲。(對愛情的憧憬,白雲悠悠寄相思)

  PPT:張愛玲《愛》: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句:“噢,你也在這裡嗎?”

  七、其實我們已經知道,翠翠和二老的愛情是一個有始無終的悲劇,只是沒有那麼慘烈,一切如此溫婉含蓄,哀而不傷。《邊城》為我們傳遞的不是單純的愛情,而是愛。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翠翠,關於親情、關於友關於愛情……永恆的翠翠,永恆的愛情,永恆的《邊城》。請同學們課後閱讀《邊城》原著,你一定會有新的感觸,寫下來。

  八、板書設計

  邊 城

  翠翠 二老

  合適的環境 愛 合適年齡

  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