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三年級安全手抄報大全

三年級安全手抄報

三年級安全手抄報大全

  生命是寶貴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們應該愛惜生命。讓我們用生命的力量再唱響安全的旋律,譜寫時代的新編章。

  安全手抄報篇一:

  安全思想的應用

  1.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

  安全,是現代汽車學上最重要的議題。隨著汽車對於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日益的提高,汽車已成為每個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從第一輛汽車發明以來,車禍這個字亦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當車輛的效能越來越好、效能越來越高,讓車禍所可能造成的風險代價亦越來越高。為了維持汽車消費者的安全,讓其獲得最佳的保障,安全設計已成為現代汽車設計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安全配備的成本,亦在汽車生產的比重之中越來越高。在數十年的發展之下,從底盤的設計、車體的打造,每一關鍵零件的元件的設計與安全,均已加入了安全的考慮。

  2.主動安全 vs 被動安全

  在這個單元之中,我們將介紹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的各種配備與設計。一般的消費者往往為“主動”與“被動”兩個字眼所迷惑。一般而言,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配備的區分,主要是以發生意外時的撞擊做為區分。主動安全配備大略是指發生撞擊之前所做的輔助裝置。這些裝置在車輛接近失控時便會開始作動,以各種方式介入駕駛的動作,希望能利用機械及電子裝置,保持車輛的操控狀態,全力讓駕駛人能夠恢復對於車輛的控制,避免車禍意外的發生。

  而所謂的被動安全裝置,則是在車禍意外發生,車輛已經失控的狀況之下,對於乘坐人員進行被動的保護作用,希望透過固定裝置,讓車室內的乘員,固定在安全的位置,並利用結構上的`導引與潰縮,儘量吸收撞擊的力量,確保車室內乘員的安全。

  常見的ABS、VSC等駕駛上的輔助裝置,便是屬於主動安全配備;而安全帶、氣囊及籠型車體結構,便是被動安全配備與設計,在本單元之中都將一一為讀者介紹。

  3.安全駕駛最重要

  在此必須提醒所有的網友,主動安全配備與被動安全配備,在汽車行駛上都屬於「輔助」裝置,都是在車輛超越操控極限的情形之下,進行輔助的裝置。裝配這些輔助裝置,並不能確保行車的絕對安全,僅能降低車禍意外發生的機率及傷害的程度。真正安全行車的關鍵,仍在於適當的保養,確保車輛機構的正常運作以及安全的駕駛行為。

  安全手抄報篇二:

  日常安全知識

  一、如何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1.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鬧,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

  3.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家中的油鍋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儘快用鍋蓋蓋在鍋上,並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4.家裡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控。

  二、如何安全用電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中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了。因此,我們有必要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

  1.瞭解電源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關斷總電源。

  2.不用手或導電物(如鐵絲、釘子、別針等金屬製品)去接觸、探試電源插座內部。

  3.不用溼手觸控電器,不用溼布擦拭電器。

  4.電器使用完畢後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拉拽電線,以防止電線的絕緣層受損造成觸電;電線的絕緣皮剝落,要及時更換新線或者用絕緣膠布包好。

  5.發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斷電源;或者用乾燥的木棍等物將觸電者與帶電的電器分開,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齡小的同學遇到這種情況,應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處理,以防觸電。

  6.不隨意拆卸、安裝電源線路、插座、插頭等。哪怕安裝燈泡等簡單的事情,也要先關斷電源,並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

  三、如何安全使用電器

  如今,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熨斗、吹風機、電風扇等家用電器越來越多地進入了家庭。使用家用電器,除了應該注意安全用電問題以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各種家用電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較複雜。一般的家用電器應當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習使用,對危險性較大的電器則不要自己獨自使用。

  2.使用中發現電器有冒煙、冒火花、發出焦糊的異味等情況,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停止使用。

  3.電吹風機、電飯鍋、電熨斗、電暖器等電器在使用中會發出高熱,應注意將它們遠離紙張、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發生火災;同時,使用時要注意避免燙傷。

  4.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如浴室)下使用電器,更不能使電器淋溼、受潮,這樣不僅會損壞電器,還會發生觸電危險。

  5.電風扇的扇葉、洗衣機的脫水筒等在工作時是高速旋轉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觸控,以防止受傷。

  6.遇到雷雨天氣,要停止使用電視機,並拔下室外天線插頭,防止遭受雷擊。

  7.電器長期擱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蝕而損壞,重新使用前需要認真檢查。

  8.購買家用電器時,要選擇質量可靠的合格產品。

  四、居室內活動應注意安全

  在家中居室內活動,還有許多看起來細微的小事值得同學們注意,否則,同樣容易發生危險。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防磕碰。大多數家庭的居室空間比較狹小,又放置了許多傢俱等生活用品,所以不應在居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遊戲,防止磕碰受傷。

  2.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需要登高打掃衛生、取放物品時,要請他人加以保護,注意防止摔傷。

  3.防墜落。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臺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

  4.防擠壓。居室的房門、窗戶,傢俱的櫃門、抽屜等在開關時容易掩手、也應當處處小心。

  5.防火災。居室內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製傢俱、被褥窗簾、書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居室內隨便玩火,更不能在居室內燃放爆竹。

  6.防意外防害。改錐、刀、剪等鋒利、尖銳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用後應妥善存放起來,不能隨意放在床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傷害。

  安全手抄報篇三:

  教孩子逃生技巧

  昆明“3.1”嚴重暴力恐怖事件,讓全國人民都繃緊了神經。目擊者稱,歹徒見人就砍,連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和小孩都不放過。一時間,兒童人身安全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日前,我國最大的兒童安全公益專案“伊利方舟工程”發起倡導,呼籲全國父母和校園工作者第一時間教習孩子掌握且銘記應對恐怖襲擊時的逃生技巧,做到防患於未然。為了孩子們的安全,請轉發擴散。

  遭遇行為異常者 切莫靠近引警惕

  (1)神情恐慌、言行異常者;(2)著裝、攜帶物品與其身份明顯不符,或與季節不協調者;(3)冒稱熟人、假獻殷勤者;(4)反覆徘徊在學校附近者;(5)疑似公安部門通報的嫌疑人員。

  遇縱火不慌張,牢記“七不要”巧逃生

  (1)熟悉環境和安全出口;(2)不盲目呼喊;(3)不貪戀財務;(4)不亂開啟門窗;(5)不乘坐電梯;(6)不要隨意奔跑;(7)不要輕易跳樓。

  遇揚言爆炸,牢記四要訣

  (1)信: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能心存僥倖心理;(2)快:儘快從“現場”撤離;(3)細:細緻觀察周圍的可疑人、事、物;(4)報:迅速報警、讓警方瞭解情況;

  遭遇劫持莫反抗,牢記“不對視,不對話”

  (1)保持冷靜,不要反抗;(2)不對視,不對話,趴在地上,動作要緩慢;(3)儘可能保留和隱藏自己的通訊工具,如有手機及時改為靜音,適時用簡訊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簡訊主要內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質人數,恐怖分子人數等;(4)注意觀察恐怖分子人數,頭領,便於事後提供證言;(5)在警方發起突擊的瞬間,儘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護下脫離現場。

  遇槍擊快掩蔽,及時報警擇機撤離

  (1)遮蔽物最好處於自己或恐怖分子之間;(2)選擇密度質地不容易被穿透的遮蔽物。如牆體、立柱、大樹幹、汽車前部發動機及輪胎等;但木門、玻璃門、垃圾桶、灌木叢、花籃、櫃檯、場館內座椅、汽車門和尾部等不能夠擋住子彈,雖不能作為掩蔽體,但能夠提供隱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時間不能夠發現你,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時間;(3)選擇能擋住身體的遮蔽物。有些物體質地密度大,但體積過小,不足以完全擋住自己身體,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燈杆、小樹幹、消防栓等。(4)遮蔽物形狀易隱藏身體,如立柱。不可選擇假山、觀賞石等作為掩蔽,不規則物體容易產生跳彈。

  以上內容,請儘快轉發並告知你身邊已為人父母的朋友或者在校園工作的朋友,讓我們攜手護航兒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