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熱熨療法的作用和功效

熱熨療法的作用和功效

熱熨療法的作用和功效

  熱熨療法是用一些中草藥或其他傳熱的物體,加熱後用布包好,放在人體一定的部位上,作來回往返或旋轉的移動而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

  熱熨療法操作簡便、適應症廣、副作用小,並對某些病有獨特的療效。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熱熨療法:

  水熨

  即用熱水袋或玻璃瓶盛熱水,外裹毛巾,以適宜的熱度熨患處。適用於一般的胃痛、腹痛、腰背痛及疲勞不適等。

  姜熨

  用鮮生薑250g,洗淨搗爛,擠生薑汁,用碗裝好;再把姜渣炒熱,用布包裹,在患處來回熨。如果姜涼後,可在姜渣中加些薑汁,炒熱再熨。此法最適於胸膈脹滿、風溼性腰腿痛、軟組織挫傷等。

  卵石熨

  先準備兩個橢圓或柱形的鵝卵石,洗淨,放入鐵鍋中加沙熱炒。待卵石發燙後,取出裹上紗布,置於患處上下滾動,有按摩的功效。對寒溼引起的腰腿痛,中寒食滯引起的胃痛、腹痛療效頗佳。胃腹滾動應注意在由上向下滾動時勻和用力。兩個卵石可輪番加熱使用,以免冷卻。

  蔥鹽熨

  蔥白250g切碎,粗食鹽1000g,置鐵鍋內急火爆炒,趁熱用棉紙包上,外裹紗布,提放或滾動於患處。本法適於各種風寒痛症,以及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

  醋椒熨

  花椒200g,陳醋100g,先將花椒放鐵鍋內爆炒,然後放醋炒勻,放布袋內熱熨患處。此法對婦女痛經、老人臥睡抽筋、成人腹中氣塊,都有一定的療效。

  瓶熨法

  用500毫升的醫用鹽水空瓶裝滿熱開水,先在患處放上一個裝滿蔥白切成絲的布袋,布袋上再放一塊厚布,然後放上熱水瓶作區域性熨烙。開始時瓶的熱度較高,可用手墊上乾布或戴上絨手套拿熱水瓶做一起一落的反覆熨烙,瓶內熱度降低後,可將瓶放於患處不動,進行固定熨烙。瓶熨常用於治療跟骨刺引起的`疼痛,或適用於一般性腹痛。

  鹽熨法

  用食鹽250克,爆炒加熱後,加入陳醋200毫升,隨灑隨炒,經均勻地加入鍋內後,再炒半分鐘。然後馬上裝入布袋,將袋口紮緊,放於患處熨烙。此法緩解筋攣,用治婦女痛經、夜間小腿抽筋和坐骨神經痛等症。單純鹽熨治療胃痛、腹痛、吐瀉。

  麩熨法

  用麥麩或棉籽殼500克炒熱,也可加入蒼朮50克、木香50克、乳香25克、沒藥25克,再炒l-2分鐘。炒時可加入一些水,使鍋內產生熱氣,以充分發揮藥力。炒好後裝入布袋,熨烙患處。此法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腹瀉和單純性因寒而引起的腹痛。

  蠶砂熨法

  取蠶屎500克、黃酒200毫升攪拌均勻,分裝在2個布袋內,放入開水鍋內的竹籠上蒸10分鐘,然後取出,趁熱熨烙患處或四肢關節;也可應用炒法,將蠶砂炒熱後,再加黃酒拌炒,裝袋熨烙。本法活血止痛,對風溼性關節痠痛有顯著療效。

  磚熨法

  取青磚2塊,放於爐口燒紅,待磚不燙手時,即用布包好。先在患處墊上4-5層舊布,然後把墊磚放上,隨著磚熱減弱,逐漸抽掉墊布。也可在熱磚下放蔥白、薑片,或紮上一條浸透陳醋的毛巾,醋浸毛巾上放熱磚熨烙,可以充分發揮陳醋的作用。磚熨常用於手足疾患的治療;放置蔥姜熨烙,多用於手足部跌打損傷後的陳舊性外傷疼痛;用醋浸毛巾磚熨,常用於手部或足部的關節痠痛。

  熱熨需注意

  禁忌證

  l.凡熱性病、高熱、神昏、譫語、神經分裂症患者,均不可用本法。

  2.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月經過多、崩漏等,不宜用本法。

  注意事項

  1.熱熨時,尤其要防止區域性燙傷。開始時熨器熱度過高,應採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者加厚墊布。

  2.熱熨後,病人可在室內散步,但暫時不得外出,要注意避風,防止著涼。

  值得注意的是,熱熨的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不能過高,以免燙傷皮膚。熱證發燒、皮膚炎症或溼疹、皮膚過敏、紫癜的病人不宜用熱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