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正確和盲人相處的方法

正確和盲人相處的方法

正確和盲人相處的方法

  導讀: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並不會經常接觸到盲人,但偶爾間我們會遇到,我們與視力上有障礙的人士相處的時候還是應當注意自己的言詞。失明的人所遭受的不幸是一般人無法體會的,我們應該儘量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溫暖。

  與盲人相處應當避免的不當心理,失明是最為嚴重的視力殘疾之一,在生活中失明的人是很多的。而對於盲人來說,失明帶給自己的是生理、心理的`雙重打擊。因此,我們在與盲人朋友們相處、溝通時,千萬不要抱有不當的心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講與盲人相處不應有的心理。

  一、不要只是憐憫

  視力殘疾人“生活在黑暗之中”,失明導致對環境資訊獲得的喪失和對環境有效控制能力的喪失、視力殘疾人學習的不便、生活的艱辛、求職之不易……使得視力殘疾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更易為人們所憐憫與關注。其實對視力殘疾人的憐憫之心是理解、關心、幫助他們的基礎,但僅有憐憫是不夠的,視力殘疾人也是與普通人一樣平等的人,他們渴望得到尊重、理解、關心和幫助,也希望我們把他們當做很平常的人來對待,如果過於表露出自己的同情心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好像是在接受別人的施捨。國外由於盲人教育尤其是盲人早期教育發達,盲人的能力和社會地位與普通人相當。

  二、不要恐懼

  由於視力殘疾對個體的傷害相對更為“殘酷”,人們總是把對黑暗的恐懼從“盲”遷移到視力殘疾人身上來:“寧可死也不願意盲”、“失明比死亡更可怕”、“一死百了,失明是活受罪”……加之視力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外貌的異常等會讓更多的人對視力殘疾心存恐懼。其實視力殘疾人和普通的人一樣,並不可怕;相反,他們作為視力有障礙的人生活在視覺社會里,處處都感到不方便,他們對這個世界也有一中恐懼心理,因此雙方的交流和理解非常重要。

  三、不要迷信

  一提起盲人,有些人馬上還會與“算命”、“報應”等封建迷信聯絡起來,覺得盲人神秘的同時也覺得盲人的“可畏”。人們往往迷信盲人的“聰明”、“靈驗”,其實不然,盲人都是從不同的來者中綜合各方面的資訊,加之簡單的心理推導而已。原本我們對其期望值低(小瞧了他們)也是使自己驚訝的另外一個原因。

  四、不要認為視力殘疾就是看不見

  絕大多數普通人一聽說“視力殘疾”馬上就會認為是“眼前漆黑一片”、“暗無天日”……,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兩種,低視力有部分視力是不用分說的。即使在“盲”類中,真正“全盲”的也只是極少數,大多數“盲人”都還有一些剩餘視力。

  五、不要覺得神秘

  一提到盲人,許多人的第一感覺往往是比較神秘:眼睛看不見,從來不撞到樹上,也不會撞到牆上,他們的耳朵特別“尖”。其實不然,據許多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反覆測試認為:從解剖生理方面來說,盲童的聽覺器官與普通人的並無明顯的器質性變化,所不同的是盲童的聽覺器官被迫獲得了更多的刺激機會,感覺功能得到了強化。

  小編溫馨提示:上述五種就是與盲人相處不應有的心理,遭受了失明的不幸,盲人朋友們的心理會變得敏感,如果我們以不適當的的心理與他們相處,會讓盲人朋友們更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