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詩五首》疑難解析範文

《詩》疑難解析

《詩五首》疑難解析範文

  1、一詞統攝的構思美:

  《飲酒》中心遠一詞是全詩的詩眼,它統攝全詩,不僅對前三句作了總結性的說明,而且開闢了後半首的境界,正因為心遠無世務纏身,所以能夠於東籬下獨自採菊,於閒暇中望山,得見群鳥於夕陽中還山的美麗景色。大自然的和諧,倦鳥還山的啟迪,給詩人以感觸,陶醉於心領神會之中,不須多言,也無必要多言。這些都因為心遠超脫塵俗,融於自然。

  2、從《飲酒》可以看出陶淵明的具有怎樣的思想?

  陶淵明的詩沒有奇特玄妙的想象和誇張,沒有靈山秀水的描寫,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常見的農村景物,平凡的村居生活。正如詩中所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這些普通的景物裡,充滿著生活的情趣,蘊含著詩人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他多描寫田園風光,或抒發自己村居生活的感受,也是表明自己對醜惡汙濁現實的憎惡,對真切自然生活的追求。本詩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即是這一思想的體現。

  3、怎樣看待李白詩中的積極思想和消極思想?

  李白是一個天才的詩人,但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者,他對理想生活和理想政治進行著熱烈的追求,可當時是一個危機四伏充滿矛盾的時代。現實的殘酷使他的思想處在一個倚伏糾結的狀態。本詩中,是他政治上的低潮時期,心中充滿著遭遇挫折後的抑鬱不平之感,他說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但他畢竟是一個浪漫的詩人,樂觀精神還是他思想的中心。結尾處,他就幻想理想總有實現的一天,直言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4、關於南村群童段的分析理解:

  這是前一節的發展,也是對前一節的補充。前節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是不是還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的,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無力五字宜著眼。如果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忍能對面為盜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這不過是表現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裡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颳走茅草那麼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並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願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5、關於《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主題思想的理解:

  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這首詩裡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我們讀完最後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透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如果說讀到歸來倚杖自嘆息的時候,對他嘆息的內容還理解不深的話,那麼讀到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總該看出他並不是僅僅因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而失眠、而大聲疾呼吧!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裡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併發生過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