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意識的作文3篇
患意識是指一個人的內心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世界、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憂患意識的作文,歡迎閱讀。
憂患意識的作文篇1
《孟子》中寫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有言“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憂患意識從古至今都被人們所重視,心存憂患,才能得長久生存。
居安,需思危。一味地沉溺於享樂,會使我們停滯不前。在我們暫得安逸之時,應想到以後的打算,隨時迎接困難的來臨;在我們略得成就時,應記得成果的來之不易,而能再次準備奮鬥,贏得挑戰。否則便是空有華麗的皮囊而無內在。縱使名利雙收,也是德不配位。長久如此,將會一無所獲。比爾·蓋茨曾對她的下屬語重心長地說:“不要看我們公司如此輝煌壯大,即便如此,我們也可能在一夜之間垮臺!”一個人在做世界首富時尚且如此,“憂患意識”更應常存於每個人心中。居安思危,方能享得住長遠。
沒有遠慮,必有近憂。不少青少年趁著青春,整天吃喝玩樂,胸無大志。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幾死,八十埋”這句話。清末無論朝廷人民都缺乏憂患意識,康乾盛世之後,便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逾是閉關鎖國,就越加盲目自滿。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方的炮火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也震開了中國的大門。遼闊的江山拱手相讓,中華髮展的成果和幾千年世界領先的地位毀於一旦。
我們應常懷憂患意識。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今日青少年,也需存憂患意識於心,方能長存,讓江山流傳千古。
憂患行事需慎獨。《文子·精誠》中寫道: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獨也。“慎獨”是儒家的一個重要思想,指在閒居獨處無人監督之時,需更謹慎行事,自覺遵守各種道德準則。從內心中慎獨,心生敬畏之心,就有了憂患意識。
《禮記》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古人對天下的重視。我們每個人都應有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一來作為目標。在完善自身的基礎上為國而憂,為民而憂,有范仲淹那樣的情懷。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常懷憂患意識,敬畏之心,個人與國家便可安存。
憂患意識的作文篇2
一個動物,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的,一個人,一個企業,也是需要具備憂患意識。憂患意識,無論我們是什麼,這是都是我們都需要具備的。
這是一隻野生的麻雀,它輕輕的落在了人類房子的屋簷下。人類的小孩看到了它,偷偷地從家裡的米缸裡抓出一大把的.米,慢慢的撒在了地板上。這是如此低階的伎倆,它一眼就看穿了這個小孩的打算。它沒有飛下去,只是靜靜的望著地上的那些小米粒,等小孩回到房間裡之後,它偷偷的飛了下來,小心翼翼地啄著地上的米粒。在這一次路過之後,它便經常飛來這裡,開始,它還心存戒慮,它還是回考慮到一些壞的結果,會在小孩躲進房間裡之後才飛下來。但後來,它認為小孩對它毫無惡意,每天都專門給它提供美味的食物,於是,它失去了防備,什麼事情,都往最好的方面去想。它終於失去了憂患意識,它已經把自己最初的想法拋到了腦後。現在,它看到米粒,就衝了下來,毫無顧忌地在小孩的面前啄著米粒。它絲毫沒有注意到前面是一個籠子,它只看到了那裡的米粒,它飛了進去,然後就在也出不來了。
在許多國人眼裡,海爾這個成功企業已經很強大,很了不起了。然而,海爾還是保留了很強的“憂患意識”。在處於最輝煌的時候,他們還在為著不知道將要發生與否的最壞的訊息做著儘可能充分完善的準備。他們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時刻警戒著海爾集團執行長張瑞敏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個16年平均年增長速度達用81。6%、年銷售收入已突破400億元。不僅在國內而且在國外都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能有這樣的意識,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他們沒有失敗的原因。儘管像海爾這樣的佼佼者與世界500強相比也還有一段差距,他們實事求是地正視挑戰的嚴峻性,充分估計到競爭對手的力量和困難的一面,向最壞處著想,向最好處努力。這樣的企業,就算不說做大做強,在這是幾十年裡面,它一定能屹立不倒。
我們要具備憂患意識,這樣,就可以防備未知的未來發生的問題,即使是在最美好的時候,也不能有絲毫放鬆和懈怠。
憂患意識的作文篇3
世事風雲變幻,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也許轉眼間遍佈陰雲,如果滿足於暫時的安定與興盛,必會放鬆,看不到背後的危險與衰敗。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心存憂患,時刻警惕才能保持昂揚的鬥志。
憂患是一種責任意識,最初,人類為了可以吃到熟的食物,想盡辦法,於是就有了鑽木取火,並有了留下火種的意識。在殷商時期人們便提出:個體在面對外在世界和種種困難時,應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並保持對潛在危機的預見和預防。作為聖人,孔子教育其弟子的一種思維方式便是具有憂患意識,深處亂世的孔子,提出亂世與治世的根源問題——憂患,可以說憂患意識,是儒家民本思想產生的直接原因。孔子所提,使我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不斷完善自己。
憂患意識促進家國情懷的興起。家國情懷與憂患意識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種精神情感。《詩經》中有著突出的體現,《詩經》中有對國家命運、百姓疾苦的憂患,有對社會不公,賦稅繁重的不滿,受傳統憂患意識的影響。
增強憂患意識是中國在快速發展之時,每一位公民不可缺少的,增強憂患意識並不是消極悲觀,灰心喪氣,而是要時刻居安思危,保持清醒,艱苦奮鬥。憂患意識,承載著深厚的民族精神,包含著豐富的時代內涵。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首先要時時關注新聞,瞭解國家大事以及社會狀態,其他要積極面對現時的挑戰,只有戰勝此時的學習難關,才能在未來為祖國拼博;最後要不斷提醒自己,不斷總結成功與失敗,不因一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失敗而垂頭喪氣。
古人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自古英雄多磨礪,所以我們不要做溫室中的花朵,擺脫被人呵護的現狀,生活在憂患意識中,你會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