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怎樣幫助孤僻幼兒走出心理困擾

怎樣幫助孤僻幼兒走出心理困擾

怎樣幫助孤僻幼兒走出心理困擾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幫助孤僻幼兒走出心理困擾。《綱要》中要求幼兒園必須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審視我們的工作,似乎把幼兒安全、智力發展、身體發育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象是一道遠處的風景,看著它,想著它,卻很少有人真正走近它。身處幼兒園,有心者不難發現,幼兒園除了許多聰明漂亮、活潑可愛的“小精靈”外,也存在著少部分的弱勢群體,他們性格孤僻、不合群。這是什麼原因導致呢?身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又該如何去幫助呢?在長期的幼教工作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走近孤僻幼兒

  在幼兒園裡,幾乎每個班都有一至兩個甚至更多這樣的孩子:整天低著頭,不愛說話,不愛活動,大多時間喜歡一個人獨坐,不願意和別人交往,對教師和同伴有一種本能的牴觸情緒,看起來令人心痛又著急。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來自於家庭:

  其一,家庭氣氛不和諧。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然而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意識到這一點,父母認為,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滿足其物質需要,就“對得起孩子了”,他們並不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有的家庭夫妻雙方性格不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爭強鬥勝,苦了孩子。硝煙過去接著冷戰,不回家,不做飯,誰還顧忌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精神緊張,惶恐不安,久而久之變得沉默寡言,難以合眾。

  其二,教育方式不得當。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更加迫切。有的家長恨不能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說話,一上幼兒園就會寫字,完全不考慮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少數人稍不滿意就向孩子施暴,孩子情緒總在煩惱中,情感受到壓抑。膽小的孩子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在同伴和教師面前不敢說話,與他認為能幹的孩子產生對立情緒,以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其三,家庭結構的變化。當前家庭結構由多子女變成獨生子女,城鎮居民又大多深居高樓,互相來往較少。部分家長沒有注意到這點,懶於帶孩子出門走動,孩子與他們交往機會少,缺少小夥伴,常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也會逐漸養成孤僻的性格,家長之友《幫助孤僻幼兒走出心理困擾》。

  二、探究幫助措施

  性格的不健全,必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當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時,都寄予了莫大的希望,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促進每個孩子健康發展,應當一視同仁對待每個孩子,關心愛護他們,特別是這些缺少朋友,性格孤僻的孩子,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心理困擾,回覆活潑爛漫的天性。

  1、營造輕鬆的環境。鑑於孤僻幼兒的心理特徵,當孩子從自己的小家走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時,應當考慮讓他儘快適應群體生活。首先是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嚴師說”已不再適用。調查顯示,幾乎每個一個幼兒都喜歡親切、和謁、愛笑的教師,象媽媽的教師給孩子安全感、信賴感。其次是師生關係。教師不再是一個發號施令、佈置任務者,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和孩子同唱同跳,無拘無束地對話,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可以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有心的教師,往往善於營造氣氛,讓每一個孩子如至家中,感覺輕鬆、自由。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嚮往、喜愛幼兒園生活,能夠產生積極的心理因素,可以幫助孤僻幼兒走出第一步。

  2、提供表現的機會。在聽教師上課時,經常可見這樣的現象:活躍孩子倍受關注,表演、遊戲、提問輪到一次又一次,而孤僻的孩子無人問津,但越是這樣就越是導致孤僻幼兒更加膽小孤僻,這是一個惡性迴圈的過程。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關注特殊兒童的發展,把機會更多地留給他們。可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誘導孩子,鼓勵他們大膽表現,並給他們創造表現的機會。如引導他們在活動區內進行活動,多請他們扮演角色、回答問題、充當教師的助手等。不要忽視孩子的點滴進步,適時地在眾人面前予以表揚,孩子在自信心一點點找回時,就會變得開朗、大方,渴望交往。

  3、以愛心感化幼兒。幼苗需要愛心澆灌,孤僻的孩子更需要愛的滋潤。老師們都認為:孤僻幼兒恰恰又十分固執,不會輕易順從,不太容易改變。我們必須摸清他們的脾氣、喜好,首先得投其所好,再慢慢地加以引導,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以慈母般的愛去感化他們。我曾帶過一個孤僻的女孩,開始來時整天抿著嘴、低著頭,誰都不理,教師與之對話總是聽不見迴音,早來晚回,一副“獨行俠”的模樣。我們幾個教師一商量,乾脆少說話,多行動:頭髮亂了給她梳,出汗了幫她擦,給她剪指甲、繫鞋帶,經常伴以愛撫的動作,摸摸頭,拉拉手,甚至常從家裡給她帶小食品、小玩具,總之給了她比常人更多的關愛。當她第一次主動地大聲叫“老師”時,我們都激動地流下眼淚。是啊,老師的愛有著無堅不摧的力量,我們應當用愛心去感化孤僻的孩子,換回他們純真的笑容。

  4、與家長攜手共育。幼兒園的任何教育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援與協作。幼兒孤僻早期自家中形成,幫助孩子走出“自我”,我們應當與家長達成共識。一是讓家長認識到孤僻、不樂群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須引起家長重視;二是與家長共探育兒經,改變不科學的育兒方式,給孩子一個和睦、民主的家庭。三是家長不要過分寵愛孩子,要多帶孩子走出家門,支援他們與人交往,有利於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讓孩子形成“合群”的心理。

  總之,教師與家長需共同努力,關心幫助孤僻幼兒,引導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竭力培養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