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詩說課稿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要知道怎麼開展古詩的教學。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高中古詩說課稿,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與作用
《聲聲慢》選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這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鑑賞唐詩宋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和感情,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詩詞的能力。欣賞詩詞要在反覆的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和詩句中蘊含的感情。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後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後的愁苦悲慼,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
(二)教學目標
新課程理念提倡教學應以三維目標為中心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反覆誦讀,感知內容,解讀意象,品味意境,賞析情感。
(2)、能力目標:深入解析詞人愁的豐富內涵
(3)、情感目標: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參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如下:
(1)教學重點:透過與《絕望》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區別
(2)教學難點:這首詞選擇的意象很符合傳統的審美視角,挖掘詞中意象的豐富而又複雜的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說教法
教學方法
①誦讀感悟法
詩詞教學貴在多讀。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美,感情濃郁,我要認真引導學生誦讀,在誦讀中體驗女詞人孤悽愁絕的情感。讓學生在誦讀中發現詩詞中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在誦讀的過程中質疑,思考,品析,鑑賞。
②自主合作探究法。
在教學中設計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膽質疑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③比較法
透過與《絕望》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在誦讀、分析、聯絡比較中理解抒情方式的多樣性,感受本詞的藝術特色。
④教學手段及教學媒體的.運用
多媒體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藉助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營造一種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
(四)教學方法
賞析討論點撥交流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分成小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啟發。指導學生從學過的古詩詞中總結出意象的代表含義,以便能指導課外閱讀。
(五)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享用一時,而授人以漁,將受用一生。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欣賞朗讀討論交流
(六)說教學程式
新課匯入
播放歌曲《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千里寄相思,總是一個憂傷而又美麗的話題。在中國的文壇上,有一位女詞人將這種憂傷和美麗演繹得酣暢淋漓。那便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她那美麗的憂傷和憂傷的美麗。
理由相思話題一致;意境都很優美。
1、明確教學目標
人們常說教是為了不教。其實,就指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自主找出學習的目標。這一點應明確點名,在課前讓學生明白本堂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提醒學生,舉一反三,以後在進行課外詩歌鑑賞的時候,也要有意識的按照這樣的形式進行。
比較閱讀
演示《絕望》這首詩,請生朗讀。聽讀《聲聲慢》,讓學生初步比較兩首詞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疊詞
不同:抒情方式
明確那種方式更好,注意結合。
糾正讀音,糾正節奏,調整感情。
意圖:一方面證明其詩歌感染力強,另一方面可以水到渠成的引起學生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
2、知人論世,瞭解作者。此處板書簡練,只八個字。採取填空形式,讓學生添。
理由:提高學生表述能力和概括能力,方便記憶;穩定學生探討興趣。
3、具體鑑賞:
分別找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加以鑑賞理解。
理由:緊密圍繞教學重點,同時避免枯燥的串講。
4、設定討論題,此為重難點,是本課的重心。
理由:充分調動學生的探討積極性,調動所學內容,找出相關意象在不同詩歌裡的共同寓意,以更好的理解。鼓勵學生敢於表達,提高課堂的參與性。
5、總結藝術特徵
理由:明確其寫作的風格,以指導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
6、找一作品牛刀小試一番。請學生談,要求結合上課時所講的主要步驟和手法老師重在聽後點評。
理由:檢測鞏固學習目標的掌握情況,學以致用
實踐證明,透過以上教學構思與設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與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鑑賞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對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有教深刻的認識,能有意識地運用到課外詩歌散文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