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彙編15篇

物理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彙編15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實驗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實驗報告1

  重力加速度的測定

  一、實驗任務

  精確測定銀川地區的重力加速度

  二、實驗要求

  測量結果的相對不確定度不超過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較

  初步確定有以下六種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點計時器測量

  所用儀器為:打點計時器、直尺、帶錢夾的鐵架臺、紙帶、夾子、重物、學生電源等.

  利用自由落體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體運動.選擇理想紙帶,找出起始點0,數出時間為t的p點,用米尺測出op的距離為h,其中t=0.02秒×兩點間隔數.由公式h=gt2/2得g=2h/t2,將所測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測重力加速度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錶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徑為r的玻璃杯,內裝適當的液體,固定在旋轉臺上.旋轉臺繞其對稱軸以角速度ω勻速旋轉,這時液體相對於玻璃杯的形狀為旋轉拋物面

  重力加速度的計算公式推導如下:

  取液麵上任一液元a,它距轉軸為x,質量為m,受重力mg、彈力n.由動力學知: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兩式相比得tgα=ω2x/g,又 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 ∴ g=ω2x2/2y.

  .將某點對於對稱軸和垂直於對稱軸最低點的直角座標系的座標x、y測出,將轉檯轉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四、光電控制計時法

  調節水龍頭閥門,使水滴按相等時間滴下,用秒錶測出n個(n取50—100)水滴所用時間t,則每兩水滴相隔時間為t′=t/n,用米尺測出水滴下落距離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五、用圓錐擺測量

  所用儀器為:米尺、秒錶、單擺.

  使單擺的擺錘在水平面內作勻速圓周運動,用直尺測量出h(見圖1),用秒錶測出擺錐n轉所用的時間t,則擺錐角速度ω=2πn/t

  擺錐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f=mgtgθ,而tgθ=r/h所以mgtgθ=mω2r由以上幾式得:

  g=4π2n2h/t2.

  將所測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方法六、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在擺角很小時,擺動週期為:

  則

  透過對以上六種方法的比較,本想嘗試利用光電控制計時法來測量,但因為實驗室器材不全,故該方法無法進行;對其他幾種方法反覆比較,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較簡單且最熟悉,儀器在實驗室也很齊全,故利用該方法來測最為順利,從而可以得到更為精確的值。

  四、採用模型六利用單擺法測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參量。地球上各個地區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該地區的地理緯度和相對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異。一般說,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兩極,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約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佈情況,在地球物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專門儀器,仔細測繪各地區重力加速度的分佈情況,還可以對地下資源進行探測。

  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內觀察一個聖燈的緩慢擺動,用他的脈搏跳動作為計時器計算聖燈擺動的時間,他發現連續擺動的聖燈,其每次擺動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與聖燈擺動的幅度無關,並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觀察的結果,為單擺作為計時裝置奠定了基礎。這就是單擺的等時性原理。

  應用單擺來測量重力加速度簡單方便,因為單擺的振動週期是決定於振動系統本身的性質,即決定於重力加速度g和擺長l,只需要量出擺長,並測定擺動的週期,就可以算出g值。

  實驗器材:

  單擺裝置(自由落體測定儀),鋼捲尺,遊標卡尺、電腦通用計數器、光電門、單擺線

  實驗原理:

  單擺是由一根不能伸長的輕質細線和懸在此線下端體積很小的重球所構成。在擺長遠大於球的直徑,擺錐質量遠大於線的質量的條件下,將懸掛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邊(很小距離,擺角小於5°),然後釋放,擺錐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週期性的往返擺動,如圖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圖2-1 單擺原理圖

  擺錐所受的力f是重力和繩子張力的合力,f指向平衡位置。當擺角很小時(θ<5°),圓弧可近似地看成直線,f也可近似地看作沿著這一直線。設擺長為l,小球位移為x,質量為m,則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負號表示f與位移x方向相反。

  單擺在擺角很小時的運動,可近似為簡諧振動,比較諧振動公式:a= =-ω2x

  可得ω=

  於是得單擺運動週期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單擺實驗測重力加速度時,一般採用某一個固定擺長l,在多次精密地測量出單擺的週期t後,代入(2-4)式,即可求得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間具有線性關係, 為其斜率,如對於各種不同的擺長測出各自對應的週期,則可利用t2—l圖線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試驗條件及誤差分析:

  上述單擺測量g的方法依據的公式是(2-2)式,這個公式的成立是有條件的,否則將使測量產生如下系統誤差:

  1. 單擺的擺動週期與擺角的關係,可透過測量θ<5°時兩次不同擺角θ1、θ2的週期值進行比較。在本實驗的測量精度範圍內,驗證出單擺的t與θ無關。

  實際上,單擺的週期t隨擺角θ增加而增加。根據振動理論,週期不僅與擺長l有關,而且與擺動的角振幅有關,其公式為: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為θ接近於0o時的週期,即t0=2π

  2.懸線質量m0應遠小於擺錐的質量m,擺錐的半徑r應遠小於擺長l,實際上任何一個單擺都不是理想的,由理論可以證明,此時考慮上述因素的影響,其擺動週期為:

  3.如果考慮空氣的浮力,則週期應為:

  式中t0是同一單擺在真空中的擺動週期,ρ空氣是空氣的密度,ρ擺錐 是擺錐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單擺週期並非與擺錐材料無關,當擺錐密度很小時影響較大。

  4.忽略了空氣的粘滯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實際上單擺擺動時,由於存在這些摩擦阻力,使單擺不是作簡諧振動而是作阻尼振動,使週期增大。

物理實驗報告2

  器材

  找一個底面很平的容器,讓一個蠟燭頭緊貼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裡倒水,蠟燭頭並不會浮起來;輕輕地把蠟燭頭撥倒,它立刻就會浮起來。

  可見,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間就沒有液體滲入,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液體對它向上的壓強,液體對它就失去了向上託的力,浮力當然隨之消失了。

  現在,你能提出為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了嗎?

  “浮力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對“浮力就是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和向下的壓力之差”這一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難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攻克這一難點的關鍵,下面介紹兩種簡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適當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一個、乒乓球一隻、紅水一杯。

  步驟:

  (1)將乒乓球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將水倒入漏斗中,鬆開拇指,可見乒乓球不浮起,(這時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這是因為乒乓球與漏斗間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見漏斗柄中水面逐漸上升,當水面升至乒乓球時,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過快,可在乒乓球與漏斗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可以從容地觀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況。)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膠桶(深度10cm左右,口徑宜大些,便於操作)一隻、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象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個、筷子一根、水一杯。

  製作小孔桶:取一鐵扦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膠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徑1cm左右,用砂紙將孔邊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驟:

  (1)將木塊有意撳入水中,鬆手後木塊很快浮起。

  (2)將木塊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並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塊,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見木塊不浮起。(這時小孔處有水向下滴,這是因為木塊與桶的接觸面之間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立即上浮。

  上述兩例針對實際中物體的表面不可能絕對平滑這一事實,巧妙地利用“小孔滲漏”使水不在物體下面存留,從而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的壓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結果本應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塊卻被牢牢地釘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學生歎服。接著步驟(3)又魔術般地使浮力再現,更令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組成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實驗報告

  一、實驗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連線方式。

  二、實驗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驟: 1.組成串聯電路

  A.按圖1-1的電路圖,先用鉛筆將圖1-2中的電路元件,按電路圖中的順序連成實物 電路圖(要求元件位置不動,並且導線不能交叉)。

  B.按圖1-1的電路圖接好電路,閉合和斷開開關,觀察開關是同時控制兩個燈泡,還 是隻控制其中一個燈光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開關改接在L1和L2之間,重做實驗B;再改接到L2和電池負極之間,再重做實驗B. 觀察開關的控制作用是否改變了,並分別畫出相應的電路圖.

  電路圖 電路圖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並聯電路

  A.畫出由兩盞電燈L1和L2組成的並聯電路圖,要求開關S接在幹路上,開關S1和S2分 別接在兩個支路上,並按電路圖用鉛筆連線1-3

  的實物電路圖.

  電路圖

  B.按電路圖在實物上連線並聯電路,然後進行下述實驗和觀察:

  a. 閉合S1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觀察開關S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閉合S和S2,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1,觀察開關S1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閉合S和S1,再閉合或斷開幹路開關S2,觀察開關S2控制哪個燈泡.

  觀察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

  1.在串聯電路里開關控制____________用電器;如果開關的位置改變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並聯電路幹路裡的開關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電器;支路中的開關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電器.

物理實驗報告3

  一、實驗目的

  1、學會用BET法測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瞭解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的基本假設和BET法測定固體比表面積的基本原理。

  3、掌握BET法固體比表面的測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測定儀的工作原理和相關測定軟體的操作。

  二、實驗原理

  氣相色譜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層吸附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測定多孔物質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為:)-1+P(C-1)/P0VmC上式表述恆溫條件下,吸附量與吸附質相對壓力之間的關係.式中V是平衡壓力為P時的吸附量,P0為實驗溫度時的氣體飽和蒸汽壓,Vm是第一層蓋滿時的吸附量,C為常數.因此式包含Vm和C兩個常數,也稱BET二常數方程.它將欲求量Vm與可測量的引數C,P聯絡起來.上式是一個一般的直線方程,如果服從這一方程,則以P/[V(P0-P)]對P/P0作圖應得一條直線,而由直線得斜率(C-1)/VmC和直線在縱軸上得截據1/VmC就可求得Vm.則待測樣品得比表面積為:S=VmNAσA/(22400m)其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m為樣品質量(單位:g)。σm為每一個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劑表面上所佔有得面積,σm的值可以從在液態是的密堆積(每1分子有12個緊鄰分子)計算得到.計算時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積的方式排列,對整個吸附層空間來說,其重複單位為正六面體,據此計算出常用的吸附質N2的σm=0.162nm2.現在在液氮溫度下測定氮氣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國際公認的σm的值是0.162nm2.本實驗透過計算機控制色譜法測出待測樣品所具有的表面積。

  三、實驗試劑和儀器

  比表面測定儀,液氮,高純氮,氫氣.皂膜流量計,保溫杯。

  四、實驗步驟

  (一)準備工作

  1、按逆時針方向將比表面測定儀面板上氮氣穩壓閥和氫氣穩壓閥旋至放鬆位置(此時氣路處於關閉狀態)。

  2、將氮氣鋼瓶上的減壓閥按逆時針方向旋至放鬆位置(此時處於關閉狀態),開啟鋼瓶主閥,然後按順時針方向緩慢開啟減壓閥至減壓表壓力為0.2MPa,同法開啟氫氣鋼瓶(注意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萬一錶盤衝出傷人)。

  3、按順時針方向緩慢開啟比表面儀面板上氮氣穩壓閥和氫氣穩壓閥至氣體壓力為0.1MPa。

  4、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1口連線,將氮氣阻力閥下方的1號拉桿拉出,測量氮氣的流速,用氮氣阻力閥調節氮氣的流速為9ml/min,然後將1號拉桿推入。

  5、將皂膜流量計與儀器面板上放空2口連線,將氫氣阻力閥下方的2號拉桿拉出,測量氫氣的流速,用氫氣阻力閥調節氫氣的流速為36ml/min,然後將2號拉桿推入。

  6、開啟比表面測定儀主機面板上的電源開關,調節電流調節旋鈕至橋路電流為120mA,啟電腦,雙擊桌面上Pioneer圖示啟動軟體.觀察基線。

  (二)測量工作

  1、將液氮從液氮鋼瓶中到入保溫杯中(液麵距杯口約2cm,並嚴格注意安全),待樣品管冷卻後,用裝有液氮的保溫杯套上樣品管,並將保溫杯固定好.觀察基線走勢,當出現吸附峰,然後記錄曲線返回基線後,擊調零按鈕和測量按鈕,然後將保溫杯從樣品管上取下,觀察脫附曲線.當桌面彈出報告時,選擇與之比較的標準引數,然後記錄(列印)結果(若不能自動彈出報告,則擊手切按鈕,在然後在譜圖上選取積分割槽間,得到報告結果).重複該步驟平行測量三次,取平均值為樣品的比表面積。

  2、實驗完成後,按順序。

  (1)關閉測量軟體。

  (2)電腦。

  (3)將比表面儀面板上電流調節旋鈕調節至電流為80mA後,關閉電源開關。

  (4)關閉氫氣鋼瓶和氮氣鋼瓶上的主閥門(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壓閥關閉)。

  (5)將插線板電源關閉.

  操作注意事項

  1、比表面測定儀主機板上的粗調,細調和調池旋鈕已固定,不要再動。

  2、開啟鋼瓶時,表頭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氣體將錶盤衝出傷人。

  3、使用液氮時要十分小心,不可劇烈震盪保溫杯,也不要將保溫杯蓋子蓋緊。

  4、將保溫杯放入樣品管或者取下時動作要緩慢,以免溫度變化太快使樣品管炸裂。

  5、關閉鋼瓶主閥時,不可將各減壓閥關閉。

  五、資料記錄及處理

  樣品序號重量(mg)

  表面積(m2/g)

  峰面積(m2/g)

  標準樣品702001660630

  樣品170199.2411626622

  樣品270198.6461621763

  樣品均值70198.9441624192.5

  樣品表面積的平均值為(199.241+198.646)/2=198.944m2/g

  相對誤差為:(198.944-200.00)/200.00=-0.0078)

  六、誤差分析

  1、調零時出現問題,出峰時,基線沒有從零開始,然後處理不當。

  2、取出裝有液氮的保溫杯時,基線還未開始掃描。

  3、脫附時溫度較低,出現拖尾.通常認為滯後現象是由多孔結構造成,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脫附的熱力學平衡更完全。

  七、注意事項

  1、開啟鋼瓶時鋼瓶表頭的正面不許站人,以免錶盤衝出傷人。

  2、液氮時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劇烈震盪保溫杯也不可將保溫杯蓋子蓋緊,注意開關閥門,旋紐的轉動方向。

  3、鋼瓶主閥時,注意勿將各減壓閥和穩壓閥關閉。

  4、測量時注意計算機操作:在吸附時不點測量按紐,當吸附完畢拿下液氮準備脫附時再點調零,測量,進入測量吸附量的階段。

  5、嚴格按照順序關閉儀器。

  6、ET公式只適用於比壓約在所不惜.0.05-0.35之間,這是因為在推導公式時,假定是多層的物理吸附,當比壓小於0.05時,壓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層物理吸附,甚至連單分子層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勻性就顯得突出。在比壓大於0.35時,由於毛細凝聚變得顯著起來,因而破壞了多層物理吸附平衡。

物理實驗報告4

  自然界中,有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叫共振。俄羅斯橫跨伏爾加河伏爾加格勒市的大橋全長154米,20xx年5月22日,大橋路面突然開始蠕動,類似於波浪形,併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正在大橋上行駛的車輛在滾動中跳動。這個有趣而又有點危險的現象就是由於共振引起的。

  共振是指一個物理系統在特定頻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動的情形。共振在聲學中亦稱“共鳴”。

  我們在實驗室中,可以透過“耦合擺球”的實驗來演示這個現象及研究影響它的因素。

  操作步驟:選中右側第一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週期後,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他單擺幾乎不擺動;讓擺動停止,在選中右側第二個單擺,使其擺動起來,經過幾個週期後,也看到與其擺長相等的另一單擺在它的影響下振幅達到最大,而其它單擺幾乎不動。

  這個結果表明:單擺的共振與其擺長有關。透過查詢資料得知,是否共振與單擺的頻率有關,當頻率相同時,會產生共振現象;因為其它條件一定時,單擺的頻率與其擺長有關,所以擺長相同的單擺會產生共振。

  在上述實驗過程中,還可觀察到當產生共振時,剛開始振動的單擺振幅逐漸減小,共振的單擺振幅逐漸增大。這表明:在產生共振時,會有能量的吸收與轉移。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共振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如常用的微波爐。共振在醫學上也有應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共振有時還會給人類造成巨大危害。這其中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便是橋樑垮塌。近幾十年來,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還發生了許多起高樓因大風造成的共振而劇烈搖擺的事件。

  在這次物理實驗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也學到了許多知識,收穫很大。

物理實驗報告5

  時間過得真快啊!我以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只是當一個睜眼閉眼的瞬間,一個學期都快結束了,現在我們為一學期的大學物理實驗就要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本學期從第二週開設了近代物理實驗課程,在三個多月的實驗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實驗是一門綜合性和技術性很強的課程,回顧這一學期的學習,感覺十分的充實,透過親自動手,使我進一步瞭解了物理實驗的基本過程和基本方法,為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實驗基礎。我們所做的實驗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著名實驗,以及體現科學實驗中不可缺少的現代實驗技術的實驗。它們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學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薰陶,激發了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同時近代物理實驗也是一門包括物理、應用物理、材料科學、光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系的重要專業技術基礎物理實驗課程也是我們物理系的專業必修課程。

  我們本來每個人要做共八個實驗,後來由於時間關係做了七個實驗,我做的七個實驗分別是:光纖通訊,光學多道與氫氘,法拉第效應,液晶物性,非線性電路與混沌,高溫超導,塞滿效應,下面我對每個實驗及心得體會做些簡單介紹:

  一、光纖通訊:

  本實驗主要是透過對光纖的一些特性的探究(包括對光纖耦合效率的測量,光纖數值孔徑的測量以及對塑膠光纖光纖損耗的測量與計算),瞭解光纖光學的基礎知識。探究相位調製型溫度感測器的干涉條紋隨溫度的變化的移動情況,模擬語電話光通訊,

  瞭解光纖語音通訊的基本原理和系統構成。老師講的也很清楚,本試驗在操作上並不是很困難,很易於實現,易於成功。

  二、光學多道與氫氘:

  本實驗利用光學多道分析儀,從巴爾末公式出發研究氫氘光譜,瞭解其譜線特點, 並學習光學多道儀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譜學技術透過此次實驗得出了氫原子和氘原子在巴爾末系下的光譜波長,並利用測得的波長值計算出了氫氘的裡德伯常量,得到了氫氘光譜的各光譜項及巴耳末系躍遷能級圖,計算得出了質子和電子的質量之比。個人覺得這個實驗有點太智慧化,建議鍛鍊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強。對於一些儀器的原理在實驗中沒有體現。如果有所體現會比較容易使學生深入理解。資料處理有些麻煩。不過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資料、處理資料能力的好時候、更是理論聯絡實際的橋樑。

  三、法拉第效應:

  本實驗中,我們首先對磁場進行了均勻性測定,進一步測量了磁場和勵磁電流之間的關係,利用磁場和勵磁電流之間的線性關係,用電流表徵磁場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調製器和示波器,採用倍頻法找出ZF6、MR3-2樣品在不同強度的旋光角θ和磁場強度B的關係,並計算費爾德常數;最後利用MR3樣品和石英晶體區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驗證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四﹑液晶物性:

  本實驗主要是透過對液晶盒的扭曲角,電光響應曲線和響應時間的測量,以及對液晶光柵的觀察分析,瞭解液晶在外電場的作用下的變化,以及引起的液晶盒光學性質的變化,並掌握對液晶電光效應測量的方法。本實驗中我們研究了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質和電光效應等。發現液晶的雙折射現象會對旋光角的大小產生的影響,在實驗中透過測量液晶盒兩面錨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為125度;測量了液晶的響應時間。觀察液晶光柵的衍射現象,在“常黑模式”和“常白模式”下分別測量了液晶升壓和降壓過程的電光響應曲線,求得了閾值電壓、飽和電壓和閾值銳度。並且比較了升壓降壓過程中閾值銳度的差別。我們一開始做的很慢,不過老師講得很清楚,後來我們很快就做出來了,

  五、非線性電路與混沌:

  本實驗透過測量非線性電阻的I-U特性曲線,瞭解非線性電阻特性,從而搭建出典型的非線性電路—蔡氏振盪電路,透過改變其狀態引數,觀察到混沌的產生,週期運動,倍週期與分岔,點吸引子,雙吸引子,環吸引子,週期視窗的物理影象,並研究其費根鮑姆常數。最後,實驗將兩個蔡氏電路透過一個單相耦合系統連線並最終研究其混東同步現象。實驗過程還可以,資料處理有點難,後來慢慢思考,最終還是處理好了,

  六、高溫超導:

  本實驗利用液氮創造低溫環境,測量了高溫超導材料樣品的超導轉變臨界溫度為90.。88K,並在實驗同時對溫差電偶溫度計以及矽半導體溫度計進行了溫度定標,測得在實驗的溫度範圍內,在磁懸浮實驗上,我們分別測量了無磁場條件下相變(零場冷)的高溫超導體樣品的以及有磁場條件下相變(場冷)的高溫超導體樣品的磁懸浮力與距離的關係,認為此超導體在強磁場下進入了混合態,而在場冷條件下的實驗證實了我們的假設。這次實驗我們所作實驗中最早結束的一個實驗,不過在示波器中調波形時花了點時間,最終還是很快就做完了。

  七、塞滿效應:

  這個實驗是我最後一次做的實驗,也是最晚結束的一個實驗,因為我們去做實驗的時候實驗室沒電了,於是我們等把電路修好後開始做實驗了,於是做到晚上11點才結束了,本實驗運用光柵攝譜儀和阿貝比長儀,採用攝譜法觀測Hg譜線的分裂情況,並以此對外加磁感應強度進行估測。本次實驗運用光柵攝譜法觀察到了在外磁場下Hg譜線的分裂情況,直接驗證了塞曼效應;還以Fe譜線作為標準譜,用內插法測得了各譜線的波長,並以此故測了外加磁感應強度B,基本實現了定量驗證和分析,本實驗資料處理比較容易,老師講得也很清楚。

  我們大家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近代物理實驗屬於學科基礎課程,透過這次近代物理實驗課程的學習,使我們認識到了一整套科學縝密的實驗方法,對於我開發我們的智力,培養我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們科學的邏輯思維的形成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除此之外,使我從思想上牢記做任何事之前就像做實驗一樣只有好好預習才能做好實驗;實驗中如果出現問題應該耐心、細緻的進行分析,並且要考慮實驗儀器本身的因素,有時也應該諮詢老師;實驗透過做實驗的艱辛和處理資料的繁瑣讓我體會到前輩們是怎麼一步一艱辛的在科學之路上進行探索,他們的嚴謹、求實之精神必然激勵著我們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向他們那樣,孜孜不倦、勇於進取。

  最後感謝每位實驗老師,您們辛苦啦!每次都跟我們一起在實驗室裡待到很晚,謝謝您們!

物理實驗報告6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鬆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裡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裡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儘量小一些。倒淨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物理實驗報告7

  實驗課程名稱 近代物理實驗

  實驗專案名稱 蓋革—米勒計數管的研究

  姓 名 王仲洪

  學 號135012012019

  一、實驗目的

  1.瞭解蓋革——彌勒計數管的結構、原理及特性。

  2.測量蓋革——彌勒計數管坪曲線,並正確選擇其工作電壓。

  3.測量蓋革——彌勒計數管的死時間、恢復時間和分辨時間。

  二、使用儀器、材料

  G-M計數管(F5365計數管探頭),前置放大器,自動定標器(FH46313Z智慧定標),放射源2個。

  三、實驗原理

  蓋革——彌勒計數管簡稱G-M計數管,是核輻射探測器的一種型別,它只能測定核輻射粒子的數目,而不能探測粒子的能量。它具有價格低廉、裝置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被廣泛用於放射測量的工作中。 G-M計數有各種不同的結構,最常見的有鐘罩形β計數管和圓柱形計數管兩種,這兩種計數管都是由圓柱狀的陰極和裝在軸線上的陽極絲密封在玻璃管內而構成的,玻璃管內充一定量的某種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氬、氖等,充氣的氣壓比大氣壓低。由於β射線容易被物質所吸收,所以β計數管在製造上安裝了一層薄的雲母做成的窗,以減少β射線透過時引起的吸收,而射線的貫穿能力強,可以不設此窗

  圓柱形G-M計數管

  計數管系統示意圖

  在放射性強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計數管電極上的電壓,由定標器記錄下的相應計數率(單位時間內的計數次數)可得如圖所示的曲線,由於此曲線有一段比較平坦區域,因此把此曲線稱為坪特性曲線,把這個平坦的部分(V1-V2)稱為坪區;V0稱為起始電壓,V1稱為閾電壓,△V=V2-V1稱為長度,在坪區內電壓每升高1伏,計數率增加的百分數稱為坪坡度。

  G-M計數管的坪曲線

  由於正離子鞘的存在,因而減弱了陽極附近的電場,此時若再有粒子射入計數管,就不會引起計數管放電,定標器就沒有計數,隨著正離子鞘向陰極移動,陰極附近的電場就逐漸得到恢復,當正離子鞘到達計數管半徑r0處時,陽極附近電場剛剛恢復到可以使進入計數管的粒子引起計數管放電,這段時間稱為計數管的死時間,以td來表示;正離子鞘從r0到陰極的一段時間,我們稱為恢復時間,以tr表示。在恢復時間內由於

  電場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粒子射入計數管後雖然也能引起放電,但脈衝幅度較小,當脈衝幅度小於定標器靈敏閾時,則仍然不能被定標器記錄下來,隨著電場的恢復,脈衝幅度也隨之增大,如果在τ時間以後出現的脈衝能被定標器記錄下來,那麼τ就稱為分辨時間。

  示波器上觀察到的死時間及分辨時間

  在工作電壓下,沒有放射源時所測得的計數率稱為G-M計數管的本底。它是由於宇宙射線、空氣中及周圍微量放射性以及製作管子用的物質中放射雜質所引起的。所以我們要在實驗測量的計數率資料中減去本底計數率才能得到真正的計數率。

  實驗證明,在對長壽命放射性強度進行多次重複測量時,即使條件相同,每次測量的結果仍然不同;然而,每次結果都圍繞著某一個平均值上下漲落,服從一定的統計規律。假如在時間τ內,核衰變平均數是n,每秒核衰變數為n的出現機率p(n)服從統計規律的泊松分佈

  四、實驗步驟

  1.測量G-M計數管坪曲線。

  (1)將放射源放在計數管支架的托盤上,並對準計數管的中央部位,在測坪曲線的整個過程中,放射源位置保持不變。

  (2)檢查連線線及各個開關位置無誤後,開啟定標器的電源開關,將定標器預熱數分鐘,然後將高壓細調旋扭開關旋到最小,開啟高壓開關,細調高壓值,使計數管剛好開始計數。

  (3)將定標器的甄別閾調0.2伏,細調高壓,仔細測出起始電壓(測量兩次,取平均值),然後電壓每升高10伏測量十次,每次測量時間為10秒鐘,直到發現計數增加時(坪長已測完),應立即降低工作電壓,以免發生連續放電,將計數管損壞。

  (4)將實驗資料列入表中,取十次平均值,並用座標紙畫出該計數管的坪曲線,確定其起始電壓,坪長度和坪坡度,然後選定其工作電壓。

  2.雙源法測計數管分辨時間τ。

  (1)準備好兩個放射性強度大致相等的源,

  (2)測本底300s。

  (3)放上放射源1,測其放射強度1000s。

  (4)放上放射源2,測量源1加源2的放射強度20xxs(放上放射源2時切勿碰動源1所在的位置)。

  (5)取出放射源1(切勿碰動源2),測源2的放射強度1000s。

  (6)取出源2,再測本底300s。

  (7)根據公式(5—3)求出計數管分辨時間τ。

  3.驗證泊松分佈:用本底計數來驗證泊松分佈,時間以3秒為單位,測量次數為500次,用實驗所得的平均值n,根據泊松公式作出泊松分佈的'理論曲線,並將實驗曲線與理論曲線比較。

  五、注意事項

  (1)使用放射源應按規定操作,不得馬虎。不能用手直接接觸放射源,要移動放射源時,一定要用夾子。

  (2)注意保護計數管。計數管的高壓不要超過450伏,以免燒燬計數

物理實驗報告8

  1、提出問題:

  聲音的強弱(聲音的響度)可能

  1)、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有關;

  2)、與人離聲源的距離有關。

  2、猜想或假設:

  1)、聲源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人離聲源的距離越近,人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大。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用控制變數法)如,

  探究1)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的關係:

  考慮讓人與聲源的距離相同,使聲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聲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時,聽聲音響度大小的情況怎樣?

  探究2)響度與人離聲源距的離大小關係

  考慮讓聲源的振幅相同,使人離聲源距離不同,看在人離聲源的距離大小不同時,聽聲音響度大小的情況怎樣?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探究1)選一隻鼓,在鼓上放一小紙屑,讓人離聲源的距離0.5米(不變)

  (1)第一次輕輕地敲擊一下鼓,看到小紙屑跳起(如0.5釐米),聽到一個響度不太大的聲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擊一下鼓,看到小紙屑跳起(如1.5釐米),聽到一個響度很大的聲音。

  結論:人離聲源的距離相同時,聲源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探究2)的實驗過程與上類似

  結論是:聲源的振幅相同時,人離聲源的距離越近,人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大。

  5、自我評估:

  這兩個結論經得起驗證。如,我們要讓鈴的聲音很響,我們可以用力去打鈴;汽車鳴笛,我們離汽車越近,聽到的聲音越響。

  6、交流與應用

  如果我們聲音小了,聽眾可能聽不見我們的說話聲,我們可以考慮:

  1)讓說話的聲音大一些(聲帶的振幅大了);

  2)與聽眾的距離近一些。

物理實驗報告9

  拉伸實驗是測定材料在常溫靜載下機械效能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實驗之一。這不僅因為拉伸實驗簡便易行,便於分析,且測試技術較為成熟。更重要的是,工程設計中所選用的材料的強度、塑形和彈性模量等機械指標,大多數是以拉伸實驗為主要依據。

  實驗目的(二級標題左起空兩格,四號黑體,題後為句號)

  1、驗證胡可定律,測定低碳鋼的E。

  2、測定低碳鋼拉伸時的強度效能指標:屈服應力Rel和抗拉強度Rm。

  3、測定低碳鋼拉伸時的塑性效能指標:伸長率A和斷面收縮率Z

  4、測定灰鑄鐵拉伸時的強度效能指標:抗拉強度Rm

  5、繪製低碳鋼和灰鑄鐵拉伸圖,比較低碳鋼與灰鑄鐵在拉伸樹的力學效能和破壞形式。

  實驗裝置和儀器

  萬能試驗機、遊標卡尺,引伸儀

  實驗試樣

  實驗原理

  按我國目前執行的國家GB/T 228—20xx標準——《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的規定,在室溫10℃~35℃的範圍內進行試驗。

  將試樣安裝在試驗機的夾頭中,固定引伸儀,然後開動試驗機,使試樣受到緩慢增加的拉力(應根據材料效能和試驗目的確定拉伸速度),直到拉斷為止,並利用試驗機的自動繪圖裝置繪出材料的拉伸圖(圖2-2所示)。

  應當指出,試驗機自動繪圖裝置繪出的拉伸變形ΔL主要是整個試樣(不只是標距部分)的伸長,還包括機器的彈性變形和試樣在夾頭中的滑動等因素。由於試樣開始受力時,頭部在夾頭內的滑動較大,故繪出的拉伸圖最初一段是曲線。

  1.低碳鋼(典型的塑性材料)

  當拉力較小時,試樣伸長量與力成正比增加,保持直線關係,拉力超過FP

  後拉伸曲線將由直變曲。保持直線關係的最大拉力就是材料比例極限的力值FP。

  在FP的上方附近有一點是Fc,若拉力小於Fc而解除安裝時,解除安裝後試樣立刻恢復原狀,若拉力大於Fc後再解除安裝,則試件只能部分恢復,保留的殘餘變形即為塑性變形,因而Fc是代表材料彈性極限的力值。

  當拉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試驗機的示力指標(主動針)開始擺動或停止不動,拉伸圖上出現鋸齒狀或平臺,這說明此時試樣所受的拉力幾乎不變但變形卻在繼續,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屈服。低碳鋼的屈服階段常呈鋸齒狀,其上屈服點B′受變形速度及試樣形式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下屈服點B則比較穩定(因此工程上常以其下屈服點B所對應的力值FeL作為材料屈服時的力值)。確定屈服力值時,必須注意觀察讀數錶盤上測力指標的轉動情況,讀取測力度盤指標首次迴轉前指示的最大力FeH(上屈服荷載)和不計初瞬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力FeL(下屈服荷載)或首次停止轉動指示的恆定力FeL(下屈服荷載),將其分別除以試樣的原始橫截面積(S0)便可得到上屈服強度ReH和下屈服強度ReL。

  即ReH=FeH/S0 ReL=FeL/S0屈服階段過後,雖然變形仍繼續增大,但力值也隨之增加,拉伸曲線又繼續上升,這說明材料又恢復了抵抗變形的能力,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強化。在強化階段內,試樣的變形主要是塑性變形,比彈性階段內試樣的變形大得多,在達到最大力Fm之前,試樣標距範圍內的變形是均勻的,拉伸曲線是一段平緩上升的曲線,這時可明顯地看到整個試樣的橫向尺寸在縮小。此最大力Fm為材料的抗拉強度力值,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材料的抗拉強度Rm。

  如果在材料的強化階段內解除安裝後再載入,直到試樣拉斷,則所得到的曲線如圖2-3所示。解除安裝時曲線並不沿原拉伸曲線卸回,而是沿近乎平行於彈性階段的直線卸回,這說明解除安裝前試樣中除了有塑性變形外,還有一部分彈性變形;解除安裝後再繼續載入,曲線幾乎沿解除安裝路徑變化,然後繼續強化變形,就像沒有解除安裝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材料的冷作硬化。顯然,冷作硬化提高了材料的比例極限和屈服極限,但材料的塑性卻相應降低。

  當荷載達到最大力Fm後,示力指標由最大力Fm緩慢迴轉時,試樣上某一部位開始產生區域性伸長和頸縮,在頸縮發生部位,橫截面面積急劇縮小,繼續拉伸所需的力也迅速減小,拉伸曲線開始下降,直至試樣斷裂。此時透過測量試樣斷裂後的標距長度Lu和斷口處最小直徑du,計算斷後最小截面積(Su),由計算公式ALuL0SSu100%Z0100%L0S0、即可得到試樣的斷後伸長率A和斷面收縮率Z。

  2 鑄鐵(典型的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斷後伸長率A<5%的材料,其從開始承受拉力直至試樣被拉斷,變形都很小。而且,大多數脆性材料在拉伸時的應力-應變曲線上都沒有明顯的直線段,幾乎沒有塑性變形,也不會出現屈服和頸縮等現象(如圖2-2b所示),只有斷裂時的應力值——強度極限。

  鑄鐵試樣在承受拉力、變形極小時,就達到最大力Fm而突然發生斷裂,其抗拉強度也遠小於低碳鋼的抗拉強度。同樣,由公式Rm=Fm/S0即可得到其抗拉強度Rm,而由公式ALuL0 L0100%則可求得其斷後伸長率A。

  實驗結果與截圖

物理實驗報告10

  一、演示目的

  氣體放電存在多種形式,如電暈放電、電弧放電和火花放電等,透過此演示實驗觀察火花放電的發生過程及條件。

  二、原理

  首先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這是由於電荷在導體上的分佈與導體的曲率半徑有關。導體上曲率半徑越小的地方電荷積聚越多(尖端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強,空氣層被擊穿。反之越少(球型電極處),兩極之間的電場越弱,空氣層未被擊穿。當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於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時,其間的電場較弱,不能擊穿空氣層。而此時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最近,放電只能在此處發生。

  三、裝置

  一個尖端電極和一個球型電極及平板電極。

  四、現象演示

  讓尖端電極和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的距離相等。尖端電極放電,而球型電極未放電。接著讓尖端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大於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的距離,放電在球型電極與平板電極之間發生

  五、討論與思考

  雷電暴風雨時,最好不要在空曠平坦的田野上行走。為什麼?

物理實驗報告11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

  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12

  【實驗目的】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掌握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的方法。

  【實驗儀器】

  分光計,透射光柵,鈉光燈,白熾燈。

  【實驗原理】

  光柵是一種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長的光分開並形成明亮細窄的譜線。

  光柵分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兩類,本實驗採用透射光柵,它是在一塊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寬而又等間距刻痕的元件,刻痕處不透光,未刻處透光,於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寬而又等間距的狹縫。刻痕和狹縫的寬度之和稱為光柵常數,用d 表示。

  由光柵衍射的理論可知,當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柵平面上時,透過每一狹縫的光都會發生單縫衍射,同時透過所有狹縫的光又會彼此產生干涉,光柵衍射光譜的強度由單縫衍射和縫間干涉兩因素共同決定。用會聚透鏡可將光柵的衍射光譜會聚於透鏡的焦平面上。凡衍射角滿足以下條件, ±1, ±2, …的衍射光在該衍射角方向上將會得到加強而產生明條紋,其它方向的光將全部或部分抵消。式(10)稱為光柵方程。式中d為光柵的光柵常數,θ為衍射角,λ為光波波長。當k=0時,θ= 0得到零級明紋。當k = ±1, ±2 …時,將得到對稱分立在零級條紋兩側的一級,二級 … 明紋。

  實驗中若測出第k級明紋的衍射角θ,光柵常數d已知,就可用光柵方程計算出待測光波波長λ。

  【實驗內容與步驟】

  分光計的調整

  分光計的調整方法見實驗1。

  用光柵衍射測光的波長

  (1)要利用光柵方程(10)測光波波長,就必須調節光柵平面使其與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垂直。

  先用鈉光燈照亮平行光管的狹縫,使望遠鏡目鏡中的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對準狹縫的像,然後固定望遠鏡。將裝有光柵的光柵支架置於載物臺上,使其一端對準調平螺絲a ,一端置於另兩個調平螺絲b、c的中點,如圖12所示,旋轉游標盤並調節調平螺絲b或c ,當從光柵平面反射回來的“十”字像與分劃板上方的十字線重合時,如圖13所示,固定遊標盤。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圖12 光柵支架的位置 圖13 分劃板

  (2)調節光柵刻痕與轉軸平行。

  用鈉光燈照亮狹縫,鬆開望遠鏡緊固螺絲,轉動望遠鏡可觀察到0級光譜兩側的±1、±2 級衍射光譜,調節調平螺絲a (不得動b、c)使兩側的光譜線的中點與分劃板中央十字線的中心重合,即使兩側的光譜線等高。重複(1)、(2)的調節,直到兩個條件均滿足為止。

  (3)測鈉黃光的波長

  ① 轉動望遠鏡,找到零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0和θ0/,並記入表4 中。

  ② 右轉望遠鏡,找到一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右和θ右/,並記入表4中。

  ③ 左轉望遠鏡,找到另一側的一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左和θ左/,並記入表4中。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將光源換成複合光光源(白熾燈)透過望遠鏡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注意事項】

  分光計的調節十分費時,調節好後,實驗時不要隨意變動,以免重新調節而影響實驗的進行。

  實驗用的光柵是由明膠製成的複製光柵,衍射光柵玻璃片上的明膠部位,不得用手觸控或紙擦,以免損壞其表面刻痕。

  轉動望遠鏡前,要鬆開固定它的螺絲;轉動望遠鏡時,手應持著其支架轉動,不能用手持著望遠鏡轉動。

  【資料記錄及處理】

  表4 一級譜線的衍射角

  零級像位置

  左傳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右轉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偏轉角平均值

  光柵常數

  鈉光的波長λ0 = 589·

  根據式(10) K=1, λ

  相對誤差

  【思考題】

  1 什麼是最小偏向角?如何找到最小偏向角?

  2 分光計的主要部件有哪四個?分別起什麼作用?

  3 調節望遠鏡光軸垂直於分光計中心軸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什麼?如何才能確保在望遠鏡中能看到由雙面反射鏡反射回來的綠十字叉絲像?

  4 為什麼利用光柵測光波波長時要使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與光柵平面垂直?

  5 用複合光源做實驗時觀察到了什麼現象,怎樣解釋這個現象?

物理實驗報告13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實驗目的:

  觀察沸騰現象,找出水沸騰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實驗器材: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溫度計、燒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紙板、水、秒錶。

  實驗步驟:

  1、按上圖組裝器材。在燒杯中加入30ml的水。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當水沸騰,即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在表格中記錄溫度計的示數T,記錄10次資料。

  3、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冷卻後再整理器材。

  5、以溫度T為橫座標,時間t為縱座標,在下圖中的方格紙上描點,再把這些點連線起來,從而繪製成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關係的影象;

  6、整理、分析實驗資料及其影象,歸納出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物理實驗報告14

  ____級__班__號

  姓名_________ 實驗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實驗名稱

  探究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實驗目的

  探究凸透鏡成放大和縮小實像的條件

  實驗器材

  標明焦距的凸透鏡、光屏、蠟燭、火柴、粉筆 實驗原理

  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

  凸透鏡成縮小實像需要什麼條件?

  2.猜想與假設:

  (1)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於”、“小於”或“等於”)

  (2)凸透鏡成放大實像時,物距u_______2f。(“大於”、“小於”或“等於”)

  3.設計並進行實驗:

  (1)檢查器材,瞭解凸透鏡焦距,並記錄。

  (2)安裝光具座,調節凸透鏡、光屏、蠟燭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外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螢幕上成倒立縮小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點,移動物體到2倍焦距以內某處,再移動光屏直到螢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的為止,記下此時對應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實驗報告15

  一、拉伸實驗報告標準答案

  實驗目的:見教材。實驗儀器見教材。

  實驗結果及資料處理:例:(一)低碳鋼試件

  強度指標:

  Ps=xx22.1xxxKN屈服應力ζs= Ps/A xx273.8xxxMPa P b =xx33.2xxxKN強度極限ζb= Pb /A xx411.3xxxMPa

  塑性指標:伸長率L1—LL100%AA1A33.24 %

  面積收縮率100%

  68.40 %

  低碳鋼拉伸圖:

  (二)鑄鐵試件

  強度指標:

  最大載荷Pb =xx14.4xxx KN

  強度極限ζb= Pb / A = x177.7xx M Pa

  問題討論:

  1、為何在拉伸試驗中必須採用標準試件或比例試件,材料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試件延伸率是否相同?

  答:拉伸實驗中延伸率的大小與材料有關,同時與試件的標距長度有關。試件區域性變形較大的斷口部分,在不同長度的標距中所佔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試驗中必須採用標準試件或比例試件,這樣其有關性質才具可比性。

  材料相同而長短不同的試件通常情況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橫截面面積與長度存在某種特殊比例關係除外)。

  2、分析比較兩種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效能及斷口特徵。

  答:試件在拉伸時鑄鐵延伸率小表現為脆性,低碳鋼延伸率大表現為塑性;低碳鋼具有屈服現象,鑄鐵無。低碳鋼斷口為直徑縮小的杯錐狀,且有450的剪下唇,斷口組織為暗灰色纖維狀組織。鑄鐵斷口為橫斷面,為閃光的結晶狀組織。

  教師簽字:x xxxxxxx

  日期:xxx xxxxx

  二、壓縮實驗報告標準答案

  實驗目的:見教材。實驗原理:見教材。

  實驗資料記錄及處理:例:(一)試驗記錄及計算結果

  問題討論:

  分析鑄鐵試件壓縮破壞的原因。

  答:鑄鐵試件壓縮破壞,其斷口與軸線成45°~50°夾角,在斷口位置剪應力已達到其抵抗的最大極限值,抗剪先於抗壓達到極限,因而發生斜面剪下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