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彙總五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說課的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一冊第18頁。

  1、自然數有兩方面的含義,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時,稱為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稱為序數。

  本節教學自然數的另一個含義:序數含義。在學生了解了1-5的基數含義的基礎上,教材透過一幅常見的排隊購票圖,引入序數含義的教學。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初步感知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並能用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

  (3)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理解、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會區分5以內的幾個和第幾個,這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對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教學的難點,可透過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為全面準確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本著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教學時將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教學時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給運動員排名次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幾和幾個的概念。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來獲取新的知識。同時創設遊戲,讓學生在玩的同時自然的獲取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三、說教學程式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在教室裡舉行一次小小的運動會吧!安排學生看運動員跑步的快慢,看看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讓學生在給運動員排名次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幾的概念。

  (二)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運動員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師找幾個平時接受知識較慢的或課堂上不愛參加活動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來發獎牌,從中瞭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1、發獎。師說:跑步比賽結束了,現在我們要舉行發獎儀式,請學生代表給運動員發獎牌。師提出不同的要求:請你給第一名的運動員發獎牌;請你給第二名的運動員發獎牌等等。2、送水。運動員很辛苦,現在他們正在休息,你能把這杯水送給第3個運動員嗎?(這時運動員已經打亂跑步名次,與同學們面對面坐著。學生在給運動員送水的時候發生了分歧,一個學生給從左數的第三個運動員送水,另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把水送給另一個運動員。在學生分辨不清的時候,讓學生說說自己送水的理由,在兩個學生的爭論中,同學們理解了從左數和從右數的含義,同時也意識到數學語言的嚴密性。同時巧設練習,把知識的難點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從而獲取知識。

  (三)分組合作,運用新知

  讓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理解、運用本節課的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師說:運動會還在進行著,天真熱,老師準備了一些太陽帽,請各小組長把帽子發給同學們吧。要求:讓小組成員按一定的順序排成一隊,組長仿照老師剛才組織同學給運動員送水的遊戲,組織本組的同學玩分帽的遊戲,要求每一個同學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組長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同學們戴帽子。如:給從左面數第4名同學戴帽子,給從右面數第2名同學戴帽子,給從左數 等。

  (四)再設練習,擴充套件知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第幾和幾個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師說:運動會結束了,同學們表演了團體操,老師有兩個問題想讓同學們幫著解答:(1)小林的前面有2人,後面有3人,小林這排一共有幾人?(2)小紅從前面數排在第2,從後面數排在第3,小紅這排一共有幾人?讓個小組討論,提示學生可以演示,找出規律,全班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透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位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資料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一、認數

  一年級 第一單元

  單元學習目標:

  1、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體會數的產生和發展;會正確的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會一個一個,十個十個,五個五個地數數;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讓學生透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百以內各個數的含義,初步體會十進位制計數法;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會用學具表示這些數,會比較它們的大小;會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以及相應的減法;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初步學習用具體的資料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培養用數學的觀念看周圍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識,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態度。

  重點、難點

  1、重點

  (1)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義。知道數位和數位順序。

  2、難點

  數100以內的數。

  課時劃分:(10課時)

  認識整十數1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1課時;

  認識幾十幾1課時;

  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1課時;

  數的順序、單雙數1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多些、少些、多的多、少得多1課時;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背景設計

  “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作了比較具體的要求,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等。而“角”的認識是蘇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內容。但對於剛進入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對“角”的知識比較抽象。雖然生活中對角已積累一些經驗。但對角的幾何圖形還是第一次認識。教學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經歷活動增加學生對角的感性認識,創設認識和理解數學角的情境。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概括,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一>學情分析(學習需要的分析)。

  1、實際是什麼?(認知起點能力)

  學生在認知上已經認識了平面圖形,能夠識記平面圖形中的角及實物中的角。

  2、應該是什麼?(認知上達到——使能目標)。

  知道角是如何形成的識記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方法做角,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的.大小,學會畫角並能實際理解應用。

  <二>學生分析:本班學生基礎性知識掌握較好,學習能力較強,在撐握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會很好地達到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的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夠識記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識別角有大小,學畫、能識記理解和應用。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過程,初步體驗空間與圖形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二、教學策略分析

  <一>教學重點:經歷活動,形成角的正確表象,初步建立的概念。

  <二>教學難點:經歷直觀感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並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關係。

  <三>突破方法: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置身於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絡,其次藉助直觀動演示,使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教與學的分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啟發式教學模式,運用動手操作法、直觀演示法、互動交流法,引導學生透過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方式,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並藉助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從而“變教為誘、變誘為思、以誘達思”。

  三、教具學具的準備:課件、活動角、剪刀、水彩筆、木棒、紙。

  四、教學媒體的選用

  1、設計思想: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的角,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教學時必需透過直觀形象來幫助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先認識實物中的角,指一指、摸一摸等初步感知,然後經態課件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連結生活引入新知

  1、板書角,師:你認 識嗎?讀一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或者說生活中你在那裡看到角)

  師:是呀!這些角生活中處處可見,而今天我們要研究的角是數學意義的角,數學中的角是怎麼樣的呢?老師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好嗎?

  2 出示實物圖:(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認為的角在哪裡?

  畫角:看來大家對角的認識有些不同,能畫出你心目中的角嗎?

  3 談話引入:大家心目中的角有所不同,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意義的角具有仕麼樣的特點呢? 1、說生活中的角

  2、指角 (選擇自己喜歡 的圖形)

  3 畫角:在紙上試畫,說說畫的角是怎樣的)

  為學生學習數學角創設具體情境開啟思路,使學生對角的認識由生活中的具體感知逐步過渡到數學中的抽象根據

  二、操作感知、自主構建

  (一)抽象角—建立表象

   1、演示觀察,正確感知:

  1課件演示—角的形成過程(從房子剪刀、扇子中抽象出角)

  提問:你又發現了什麼?

  2、畫角、課件演示(從一點出發,引出兩條直的線)。

  3、師:動動小手也畫一個角,好嗎?

  4、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畫的。

  5、學習角的各部分名稱(自學教材)。

  6、練習內化、豐富表象、課件演示。

  ①判斷,深化表象(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②迴歸生活,深化認識。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數學意義中的角,所具有的特點,那麼生活中的角是否都是數學意義中的角。

  課件演示(實物圖:五角星、扇子、山羊等) 1、觀察交流、初步理解角的形成過程

  2、學生畫角

  3、彙報你是怎樣畫的

  4、彙報角各部分名稱

  5、學生練習、評價 透過從實物中抽象出不同的角的過程讓學生感知角的特點,然後透過看、畫、找等多種感官活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進一步感受數學源於生活,其次藉助於媒體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二)做角—操作內化、實踐體驗

  1、談話:想不想做角呢?比比看誰的手最巧?

  2、師巡視

  3、師:透過展示你們發現了什麼?

   1、做角:用毛線、吸管、小棒等學具做角。

  2、交流做法

  3、展示、相互評價

  4、議一議 做、比、議、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性的多樣化,這一過程即鞏固對角的認識,又為學習角的大小架起了橋樑。

  (三)感知大小—實踐活動、感悟體驗 1、引導觀察,比較大小。

  師:誰來告訴老師,你發現了什麼?

  2、創設衝突,引發爭論。

  師:你能畫一個很大的角嗎?

  3、在影片儀上展示,提問:你認為哪個角大?為什麼?

  4、直觀演示:

  ①課件演示:有兩邊重合,向左旋轉;②拉活動角

  5、師:根據觀察和活動,上面的角到底誰大,它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1、觀察、說一說哪一個角大?

  2、學生畫角,小組討論。

  3、學生仔細觀察,感知它的變化

  4、學生拉活動角、體驗(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距離有關) 讓孩子經歷實踐活動溝通了學生經驗與知識的聯絡,獲得感性知識並掌握角的本質特徵,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交叉開的程度有關,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三、總結欣賞延

  伸

  1、師:這節課,每位小朋友都開動腦筋,經歷指、畫、做、摸、想等活動,獲得了許多新知識,老師真為你們感到自豪,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師完成板書,認識角。

  3、欣賞—發現美。

  師:同學們,角不僅不數學中被應用,而生活也被廣泛應用,古今中外許多建築都利用了角的特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

  (課件演示: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欣賞古建築物)

  4、“小小設計師”用角或者有角的圖形拼出你喜歡的圖案。

  1、生談收穫

  2、帶著音樂,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價值 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數學的魅力,體驗數學的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使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油然而生。

  五、教學流程

  六、自我評價

  1、以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形式與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貫穿與教學活動中,藉助於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深入淺出的化複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使學生進的大小,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成功的快樂。

  2、《課標》指出:“數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為此,教學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悟。在練習中昇華,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產生了數學學,用數學的需要。

  3、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迴歸生活。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時,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手段,創設了一個悠揚動聽的音樂和一幅幅美的圖片和建築物,這樣一個情境,不僅讓學生看到了角的廣泛應用,並感受到了數學的魁力,從而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結合三個長方形面積關係,促能學生探索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法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2 、透過具體情境,發現數學資訊。培養觀察、收集資訊的習慣。

  3、能應用這一關係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4、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計意圖】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在本節課以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主,採用情境教學法,先透過小數點搬家情境感知並進行猜想,再透過操作驗證,從故事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同時在課堂上多鼓勵學生,尤其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

  自主探索,發展學習,不斷創新課題實驗研究,旨在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創造條件,是為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引導搭橋在設計這一課時,是讓學生真正在探索中發展自主探究和。因此,我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探索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索的全過程,具體設計了以下幾個探索活動。

  活動 1 :教師給每個學生髮一張街心廣場的放大平面圖,讓學生進行討論三個長方形的長與長、寬與寬有什麼關係。

  活動 2 :在計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字特徵和小數點的位置,教師板書配合說明。

  活動 3 :根據積隨因數變化的規律,舉出例項讓學生探索、解答。

  活動 4 :在嘗試練習中,師生共同探索、歸納出: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總之,在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能發現的都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如果有一定的困難就創造條件讓他們合作探索。教師尊重學生自我發現,尊重學生創新思維和方法。

  【說教學流程】

  一、回顧舊知識,過渡新知識

  1、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

  2、長方形的定義,面積計算公式。

  3、接著教師發給每生一張街心廣場放大平面圖提出問題。

  A 、它們都是什麼圖形?

  B 、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寬之間有什麼關係,面積之間可能有什麼關係?

  板書課題:街心廣場

  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學生思考,並回答自己的想法。

  觀察情境圖,得知街心廣場、花壇和每塊地磚的長分別為 30 米、 3 米和 0.3 米,寬分別為 20 米、 2 米和 0.2 米,從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三個長方形長是依次縮小到原來的,寬之間也是如此。那麼,面積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根據長方形面積=長 x 寬,我們先求出三個長方形的面積。

  板書: ( 1)街心廣場面積為 3020 = 600 (平方米 ) ( 2)花壇的面積為 3 x 2 = 6 (平方米 ) ( 3)每塊地磚的面積為 0.3 x 0.2 二 0.06 (平方米 )

  學生可能對 0.30.2 =0.06不大理解,教師引導可以利用單位之間的換算來求。 0.3米 = 3 分米 0.2米=2分米 3 x2= 6 (平方米 ) 6 平方分米= 0.06平方米故 0.30.2=0.06

  2 、引導探索發現:在乘法中,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另一個因數縮小到原來的,積則縮小到原來的。(反之,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另一個因數擴大到原來的 10 倍,積則擴大到原來的 100 倍)

  舉例:根據 57 x 24 = 1368 ,直接寫出下列各題的積

  ( 1 ) 0.57 x 2.4

  ( 2 ) 570 x 0.24

  ( 3 ) 0.57 x 24 讓學生分析解答

  透過例中第( 3 )小問,提示:在乘法中,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到原來的若干倍數,積也隨著擴大(或縮小)到相同的倍數。

  3 、嘗試練習,引導提問,歸納。

  課本第 43 頁試一試,填一填,可以發現,在40.3 =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0 + 1=1位小數,積 1.2 裡也有 1 位小數:在 0.40.3 = 0.12 中,兩個乘數共有 1 + 1 =2位小數,積 0 .12 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2 = 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 + 0 =2位小數,積 0.26 是也有 2 位小數;在 0.13x 0.2 = 0.026 中,兩個乘數共有 2十1 = 3 位小數,積 0 . 026 裡也有 3 位小數。

  歸納:在小數乘法中,兩個乘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三、課堂小結

  四、鞏固練習

  1 、課堂作業,完成課本第 43 頁的練一練第 1 一 2 題。

  2 、基礎訓練上的相關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正確地、合理地、靈活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相互交流、合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電腦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在上節課我們透過學習,已經知道了整數混合運算順序適用於小數,除此以外,還有哪些適用於小數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整數乘法運算定律適不適用於小數(教師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師:誰來說說你們在整數乘法中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用定母表示。

  生: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板書)

  0.7×1.2=1.2×0.7

  (0. 8×0.5)×0.4=0.8×(0.5×0.4)

  (1. 4+3.6)×0.5=2.4×0.5+3.6×0.5

  師:(手指算式)這些算式各說明了什麼呢?

  生1:第一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交換律;

  生2:第二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結合律;

  生3:第三行算式運用了整數乘法的分配律。

  師: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些算式說明了什麼?

  生4:說明了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

  2、教學怎樣運用乘法運算定律:

  師:(板書)0.25×4.78×4

  請同學們認真地觀察,看看這道題能不能用簡便方便計算,怎樣算簡便,請把你們的思路在小組裡相互交流。

  (學生觀察,思考,再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共同研討)。讓學生在班級彙報交流。

  (教師隨著學生的歸納板書:看、想、算)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剛才總結的方法來計算這道題,看怎樣算簡便。

  師:(板書)0.65×201

  (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師參與,適時點撥、引導,然後學生計算,學生完成後,教師抽取代表性的作業,用電腦投影展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1

  =130+0.65

  =130.65

  師:(能把你的解題思路說給同學們聽聽嗎?

  生1:我先找特殊的數201,因為201可以寫成200+1,再把200和1分別與0.65相乘,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的。

  (教師邊說邊板書,分解後再簡算)

  師: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兩種簡算技巧,有的同學還有許多簡算的技巧,同學們可以相互學習,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兩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讓學生獨立做)

  (電腦投影出示)32×1.25 (4+2)×0.9

  三、拓展練習

  師:老師這裡有三個數4、0.8、1.25請你們根據乘法的運算定律編式題,並說一說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四、總結全課,反思體驗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請你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1、必做題:

  (1) 102×0.45 (2)0.34×0.5×0.6 (3)1.25×0.7×0.8

  (4)1.2×2.5×+0.8×2.5 (5)(0.8+0.2)×6.7

  2、選做題

  (1) 99×1.45 (2)99×1.45+1.45

  (3)99×1.45+3×1.45-1.45×2 (4)99×1.45+2×1.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