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彙總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正確判斷8以內的數量,並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序。
2.能用目測的方法準確判斷物體的多少。
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圖一幅;5個蝴蝶風箏、6個燕子風箏、7個蜻蜓風箏、8個大雁風箏。
2.分別畫有1—8朵花的操作卡、朵拉玩具娃娃一個、1—8的撲克牌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朵拉娃娃,激發幼兒想放風箏的興趣,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天氣暖和了,外面的小草綠了,花兒開了。朵拉想邀請大家去放風箏,你們願意去嗎?可是,朵拉給小朋友們設立了4道關卡。
2.第一關:考眼力
(1)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中的各種風箏。提問:都有什麼風箏?每種風箏分別有幾個?
請幼兒分別將同樣的風箏擺放好,並將對應的數字放好。
(2)為風箏排序。
請幼兒為風箏排序,並說明自己是怎麼排的,為什麼這樣排。(讓幼兒說出從多到少或從少到多)
3.第二關:考聽力
聽音取卡片。教師分別拍5——8下,幼兒取出相應的卡片。
4.第三關:考小手操作能力
(1)運用操作卡,讓幼兒自由將8張花卉卡進行排序,並能用語言表達,是按照什麼規律排列的。
(2)聽指令排一排。
5.第四關:速度大比拼
玩法:每8名幼兒為一組。遊戲開始前,兩組幼兒分別拿著不同數量的撲克牌,卡片背面朝上。遊戲開始後,幼兒共同說:“看誰排的對又快!”說完後各組幼兒迅速將卡片翻過來,並根據自己手中卡片上物品的數量,按照從多到少或從少到多的順序站成一排,速度最快且排列準確的一組獲勝。
6.帶領幼兒戶外放風箏。
朵拉:孩子們,你們太棒了,我們一起去草地上放風箏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2、會辨認圓柱體的物體,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3、發展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圓柱體的積木若干;
2、操作冊:第6冊P53。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1)師幼互相問候。
(2)走線,線上遊戲:摸摸**快回來。圓圈中擺放若干大磚塊、大積木、易拉罐。幼兒聽音樂在圓圈周圍自由走動。
2、集體活動。
(1)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感知圓柱體。
請一名幼兒把雙手伸到相中選中一個幾何體,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後大聲地向其他幼兒描述魔道的東西是什麼樣的。
(2)認識圓柱體。
遊戲繼續進行,當幼兒摸到圓柱體,經過描述後,其他幼兒不能準確猜出是什麼幾何體時,教師舉起圓柱體,告訴幼兒:這種形體叫圓柱體。
請幼兒在教室裡找出和圓柱體的積木相同形體的物品,透過自有觸控和擺弄,感知圓柱體的外形特徵。
(3)請幼兒試著滾動圓柱體和球體,觀察它們在滾動的時候有什麼特點,有什麼不一樣。並嘗試從寫披上向下滾,看看誰滾得快、滾得遠。
3、完成操作冊。
(1)教師示範、講解操作冊習題。
(2)分發幼兒操作冊,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進行。
(3)教師批改幼兒操作冊,錯誤的地方督促幼兒訂正。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指導幼兒參觀學習同伴的活動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活動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圓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也為後面學習圓錐的知識奠定了基礎。
成功之處:
1、注重知識的拓展。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透過把一張長方形的硬紙貼在木棒上,快速轉動木棒,讓學生觀察轉動起來後的形狀是一個圓柱形。對於這個形狀學生很容易想到,但是對於這個內容背後的知識更加需要學生掌握。在教學中我沒有把知識點止於這一步,而是利用教具讓學生清楚的觀察到:當以長方形的長為軸旋轉,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當以長方形的寬為軸旋轉,寬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即以長方形的哪條邊為軸旋轉,哪條邊就是圓柱的高,而另一條邊就是圓柱的底面半徑。透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解決相應的問題時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 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注重圓柱知識的推導過程。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透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對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特別是圓柱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髮現了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圓柱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透過教具的現場演示,學生清晰地看到了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學生很容易發現: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由此推匯出圓柱的體積公式也是底面積乘高,並進一步推導V=∏r2h。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髮現雖然形狀發生了改變,但是體積不變,這也是數學教學中需要學生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轉化思想也是必不可少,這兩種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對於以後的學習,對於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徐雲鴻主任說:幾何直觀於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於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雖然徐老師說的是幾何直觀,但是對於其它在小學階段中必須滲透的變中不變思想、轉化思想也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再過幾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很多孩子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還有幾天就到新年呀?”,幼兒對於“年、月、日”這樣抽象的要領掌握起來有很大難度,而數學教育能激發著孩子多方面智慧的發展,因此,我從孩子們的問題入手,設計了這個“年媽媽的一家”這個活動,將“年、月、日”人物化並帶入到故事中,設計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以禮物的形式出現,以童話般的生動形象的畫面展示了12個月、大月、小月、365個日娃娃等場面,使原來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於理解,為幼兒更好地理解“年、月、日”這一抽象概念。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透過遊戲,知道日曆等是記錄或檢視日期的工具;學習檢視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關的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年曆、檯曆和掛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鉛筆、人手一份;
3、20xx年年曆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1、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2、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絡,明確探索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並認讀。
2、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麼關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三、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定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裡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絡。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
——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
——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大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大?
——小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小?
——最小的月是幾月?為什麼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學習檢視年曆的方法。
1、認識日曆、檯曆和掛曆。
2、學習檢視年曆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
3、幼兒嘗試在年曆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同樣多”的含義。
2、讓學生在數一數、比一比、擺一擺的活動中,體驗一些比較的方法。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教學重點:知道“同樣多”的含義。會正確進行“多、少”的比較。掌握比的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會比較多個物體的多少。掌握自己認為適用的好的比較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及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多媒體課件展示小豬、小兔蓋蓋房子的.情境動畫。
學生觀看動畫,用所看到的動畫內容講小故事給同學們聽,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2、談話匯入:請小朋友看一看,在我們班中,是男同學多,還是女同學多。還是一樣多?你是怎麼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比較多少。
板書課題:比多少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觀察動畫處,組內交流。說一說動畫片裡的故事都講了什麼?
小組交流:有4個蘿蔔、3個蘋果、4只小兔、3只小豬、4根木頭、4只小凳……
2、引導觀察,初步感知“同樣多”
⑴、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有多少呢?(學生數一數)
⑵、問:小免去搬磚,有幾隻小免,有幾塊磚,小免和磚誰多?你是怎麼知道的?有什麼不同的想法嗎
⑶、問:這樣一個對著一個,都沒有多餘的,我們就說小免和磚的塊數怎麼樣?(一樣多)用一個算式表示是:
板書: 4=4 學生書空並齊讀 老師介紹等號
⑷、學生動腦筋:看看,動畫片裡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
⑸、動手操作:學生用學具袋中的物品擺“同樣多”的物品
比如說:圓片和三角形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性的操作和判斷活動中學習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培養幼兒的比較和判斷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二等分的方法,發展思維靈活性。
難點: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蘋果、繩子、紙(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吸管、杯中的水、等分練習冊、若干圖形、筆。
四、設計思路
儘管幼兒在生活中已接觸過許多等分的例項、但要他們親自實踐對物體的等分、尤其是理解等分的方法,還是有’—定難度的。因此,活動前首先為幼兒提供由易到難的操作材料,讓幼兒充分積累感性經驗,然後再組織討論,使幼兒‘對等分的方法知其所以然。
在操作探索,討論歸納後,幼兒對等分有了進一步認識後,可以在思維方面提高要求,即設計練習紙及遊戲活動以有利於促使幼兒採用變通思維,培養幼的判斷和思維能力。
五、活動流程
講解演示一探索操作一討論理解一鞏固提高
六、活動過程
(一)講解演示
1、教師出示一個蘋果,問幼兒,如果兩個小朋友,只有一個蘋果,蘋果怎麼分著吃?
2、組織討論等幼兒充分發表意見後,教師邊講解邊演示,讓幼兒注意觀察,一個蘋果如何分成為相等的兩份,使幼兒感知二等分的含義。
(二)探索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指導等分方法。
材料、繩子、正方形、三角形、吸管、杯子中的水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三)討論理解
1、組織幼兒討論各材料的等分方法。
2、教師總結:一個物體(圖形)被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就是物體(圖形)二等分。
3、討論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①請幼兒把等分部分與原來的材料作比較,看它們的有什麼不同。
②總結: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二個部分合起來是原來的一份。
(四)鞏固提高
1.每人一套等分練習紙.請功兒把二等分的圖找出來,並畫上圈。
2、幼兒動手,老師巡迴。
3、玩遊戲;找朋友
方法:教師把各種幾何圖形等分成二份,一份在參加的遊戲幼兒手中,另—份貼在磁性黑板上.遊戲前,幼兒在活動室周圍邊走邊念兒歌:勤鍛鍊,身體好,找個朋友來賽跑。唸到最後—字。幼兒分別到黑板上取下一個和自己手中一份同樣的圖形,並把兩份圖形拼成一個整體,看誰拼得又對又快:
七;活動延伸:感知將圖形三等分,擴大範圍感知等分現象。2.欣賞故事《兩隻狗熊》,感受二等分在生活中的應用。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的基礎上,嘗試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內容,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PPT、幼兒人手一份動物操作材料,磁性底板
話動過程
一、進入故事情境,瞭解問題
重點提問:有哪些動物想吃這隻大桃子?
小結
長頸鹿、犀牛、猴子、毛毛蟲和兔子都想吃這隻桃子,它們為了先吃到桃子,發生了許
多有趣的事,今天就和你們說說它們的故事。
二、欣賞故事,嘗試按動物身體上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
設計目的:運用已有的數學經驗設想幫助動物第一個吃到桃子的方法。
(一)動物比身高
重點提問:故事中長頸鹿和動物們比了什麼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幼兒自由講述排序的方法。)
小結
長頸鹿和動物們比高矮,從高到矮排隊,它可以第一個吃到桃子。
(二)動物尾巴、耳朵比長短
1.重點提問:兔子和猴子也想先吃到桃子,它們會和同伴比什麼?
小結
兔子可以和大家比耳朵的長短,猴子可以和大家比尾巴的長短。
2.幼兒操作:提示幼兒選一個喜歡的動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長短。
3.幼兒交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排隊的順序)。
小結
按照尾巴、耳朵的長短排隊,兔子和猴子都能第一個吃到桃子。
(三)動物比輕重
1.重點提問:犀牛也想先吃桃子,它會和大家比什麼?
看看犀牛有多重?這幅圖你看得懂嗎?說說你的理由。
小動物們分別有多重?(幼兒觀察討論。)
輔助提問:仔細觀察蹺蹺板,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操作排序(提示幼兒仔細看圖)。
3.幼兒交流(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排隊的順序)。
小結
犀牛和動物們比輕重,從重到輕排隊,它也能第一個吃到桃子。
三、幫助故事中的毛毛蟲最先吃到桃子
設計目的: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徵進行排序的基礎上,嘗試逆向排序。
師:不起眼的毛毛蟲大叫了起來,前面你們比過的地方,我都能比出第一來。大家都愣住了,怎麼可能呢?
1.重點提問:你們能不能幫毛毛蟲先吃到桃子呢?(幼兒設想毛毛蟲排隊的方法。)
2.幼兒操作:再次幫動物們排排隊。
3.共享交流。
重點提問:誰能幫毛毛蟲先吃到桃子,你是用了什麼辦法?
小結
毛毛蟲真聰明,所有比過的它都倒過來比,最後獲得了4個第一名,它能最先吃到桃子了。瞧,毛毛蟲“嗖”一下鑽進了桃子裡,一會兒,乇毛蟲探出了腦袋,笑著對動物們說:“嗨!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吃桃子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大班的孩子對一些基本的平面圖形已有了初步認識,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對圖形的分割組合比較感興趣。為了加深幼兒對圖形分割組合關係的認識,幫助幼兒理解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幼兒思維靈活的發展,為此設計了本節活動內容。
【活動目標】
1、學習分割、組合圖形,發現圖形之間的關係。
2、能將一種圖形變出不同數量的各種圖形。
3、創造性運用各種圖形組合物體形象。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圖形之間的分割、組合關係。
2、難點:圖形的組合創新。
【活動準備】
教具:課件、正方形的卡紙、相機。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正方形的卡紙、一把剪刀。
【活動過程】
一、找圖形。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誰?你們見過機器人嗎?在哪見過?那這個機器人跟你們以前見過的有什麼不同?這個是由什麼組成的?找一找機器人身體各個部位是什麼圖形?看看機器人的哪個部位是圓形?……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現圖形的變化。
1、折一折。
(1)咱們變個魔術吧?(分給幼兒每人一張紙)這是什麼圖形?老師告訴你,它還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摺一折,它會變成兩個其它形狀的圖形。咱們都來折一折,看看它會變成兩個什麼圖形?
(2)幼兒動手操作,自由探索圖形的變化。師觀察、指導。
(3)幼兒演示變化的結果,一個正方形變出兩個圖形。
(4)試著折折你剛才沒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個正方形變成兩個圖形。
(2)幼兒動手操作。師觀察指導。
(3)說說你的一個正方形變化出了兩個什麼圖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兒作品。
3、比一比。
把剪開的兩部分圖形比一比,它們一樣大嗎?你們發現了什麼?誰的兩個圖形一樣大?(正方形對摺後剪開,可以變成兩個同樣大小的圖形。)
4、拼一拼。
把剪開的兩部分圖形拼成一個圖形,能變成什麼圖形?(正方形剪開後的兩個圖形還能合成原來的圖形。)
三、圖形寶寶大變身。
1、現在把剪開的圖形寶寶再繼續變化,還能變出什麼圖形?數一數你現在有多少個圖形?你們真厲害!一個正方形能變化出這麼多圖形。
2、圖形拼貼。
用你手中的圖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組合成一個圖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畫,咱們看看誰的作品跟別人不一樣,誰的更有創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試著把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圓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活動反思】
第一次看到這個活動是在今年的市級優質課評選活動中市直三幼的一位老師講的,當時眼前一亮,我的感受就是:噢,數學課原來可以這樣上!這節活動打動我的地方有三點:第一是用一樣材料(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玩轉課堂;第二是老師精煉的語言;第三是神秘的電子白板的使用。因此聯絡自己的教學,我非常想嘗試。正好園裡組織優質課比賽,我主動報名參加了。
接下來就是準備的過程。我首先努力回憶人家上課的場景,可是還是有些地方怎麼也想不起來,又對著自己的聽課筆記一遍遍的追憶,可是還是不如人意。於是上網搜,還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查到了一些關於這節課的一些文字材料(主要是針對目標定位的)以及這節課最原始的上課者(上海的陳青老師),我也在網上淘到了這節課的影片,仔細研究起來,結合自己的目標,我自己來了個批判接受的過程,內心在一遍遍的肯定又在一遍遍的否定,畢竟是自己要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帶著這樣的精神,我準備好了教具,第一次在級部開始了試講,試講可以說是非常不成功的,老師們反映課沒有亮點,時間太長,就像平時的一節普通課,與優質課的標準還有距離,於是我又開始反思,把試講的每一個環節回憶,自己再修改,重新制作了課件,經歷了多個夜晚的疏理,一遍遍的試講,不斷的提高,才有了那天上課的效果。
總結自己上的這節課,有三個地方可以肯定。第一,精煉的語言。其實這也是牛老師與級部老師為我磨課的結晶吧,可以說課上使用的都是有效的語言。語言的有效性節約了上課的時間,讓幼兒聽起來目標更明確。第二,過程的完整。當然這其中參考了市直三幼和上海陳青老師設計的方案,有些我也稍有變化,畢竟面對的孩子不同、地域不同。第三,關注了孩子的個體差異。在遊戲“碰碰樂”中每次試講情況都不盡相同,拼出來的圖形也不一樣,因此在心裡我做了預設與生成,我就想如果孩子們這樣做了我要怎樣引導,那樣做了要怎樣引導,有一套方案在腦子裡,因此才不致於著急,真正關注到了孩子。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用一樣大小的物體來間接測量比較面積的方法。
2、感受為故事情節中的公主挑選物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公主來了》;
2、幼兒人手操作材料一份(磁性板一塊——正反面分別貼有地毯圖片和記錄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磁片若干;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比較床的大小
1、操作課件,講述故事的第一部分:公主要來村子裡遊玩並要住一晚,村長號召大家把家裡最大、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給公主用。我們一起去幫村長把最大的東西挑出來吧。
2、提問:用什麼辦法來比一比,兩張床哪一張更大呢?村長想了什麼辦法?第一張床用了幾塊墊子?第二張床呢?那麼哪張床更大呢?
二、比較鏡子的大小
1、出現兩面鏡子,提問:你覺得哪面鏡子最大?你們的意見都不一樣,可以用什麼辦法來證明呢?
2、操作課件,提問:村長為你們準備了長方形和圓形兩種墊子,你想用哪一種?為什麼圓形不太合適?
3、請個別幼兒上前分別在兩面鏡子上鋪滿方形墊子。提問:兩面鏡子各用了幾塊墊子?第一面鏡子和第二面鏡子比,到底有沒有誰大誰小呢?它們一樣大嗎?
三、比較地毯的大小
1、出示操作材料,請幼兒自己選擇一種形狀的材料去鋪滿兩張地毯,比一比,看看哪塊地毯更大?
2、教師展示幼兒操作材料,提問:哪塊地毯更大?你是怎麼知道的?雖然你們用了不同形狀的材料,但是比下來結果一樣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9
為了能更好地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去,同時能體現活動的趣味性,在學習了《6的組成》時,我首先運用遊戲《碰小鈴》來引起兒童活動的興趣。
新《綱要》中關於數學領域的目標定義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作為孩子的引導者,我始終積極主動地引導孩子在活動中自我探索意識,給孩子提供一個自我發揮的舞臺。如:在活動的重點部分《學習6的組成》時,我就用實物請孩子上來分成兩份,並進行記錄(在分成時,我是請孩子在我畫的兩個圓內把實物分成兩份)。但在集體操作時,我發現有一小部分的小朋友在操作時不清楚老師的要求,坐在座位上拿著操作材料看一旁的小朋友操作。在與孩子的個別交流後,我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是自己一直以來為之困惑的地方(缺少了兩個讓孩子分成用的圓),因為缺少了兩個圓作操作背景,所以他們不能理解老師所說的“分成兩份”是什麼意思。這個不成功的活動使我懂得,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設計問題,運用操作和遊戲覆蓋傳統的記憶和訓練。
大班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學習2位數均是下補加法的計算題,並鞏固幼兒對下補加法的掌握。
2、下補加法是變珠式運算,進一步培養幼兒的邏輯性思維。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教學準備:
題卡、信封、頭飾、磁帶、掛圖、投影儀、算盤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音樂律動《數字歌》
2、故事引入。
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今天你們都戴上了好看的頭飾,變成了可愛的小動物,杜老師也光榮的當上了森林郵局的鹿局長。好了,小動物們,森林郵局就要開業了,可是郵遞員卻不夠用,我鹿局長要招收郵遞員,歡迎小動物報名參加。想參加的小動請你舉手。這麼多的小動物要參加,我實在太高興了!可是我要出幾道題考考你們,看誰的本領最大,誰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郵遞員!
(二)基本部分
1、複習看數讀數、看珠讀數。
第一道題就是記郵編,一個好的郵遞員要有好的記憶力,看誰能把我出示的郵編記得最快、最準。
354,427,418,785,374,3040,3482,81,207,838,718,3235,1736,73
2、複習直加直減題,學習2位數的下補加法題。
第二題是查郵件,我們郵遞員會收到很多郵件,要請各位小動物把今天的各種郵件的總數算出來。
好了,再請你們看看今天送出去了多少件?還剩多少件?
那我們今天一共收到了多少份電報呢?呀,這道題小動物們不會算了,怎麼辦呢?沒關係,看我們以前學過了1位數的下補加法,那麼請先把口決告訴我(+1,+2,+3,+4)例:14+42,二位數的下補加法題並不難,和一位數的一樣,但一定要記住數位對齊,高位算起,先算十位1+4,加4的口決為+4=下5去1,十位得“5”;個位也同樣4+2,口訣是+2=下5去3,個位得6;十位是5,個位是6,這個數是56。很好!
請小動物們告訴我,我收到了多少份特快專遞,又收到了多少張匯款單呢?那一共有多少,這也是一道下補加法題,還是要做到,數位對齊,高位算起。
先算十位2+3,+3=下5去2,得5,十位為5;個位該怎麼算誰能來告訴我?(請幼兒回答)
好,這個數是多少?
我要送走33份報紙和46份報刊,今天我一共要送走多少份刊物?請哪個小動物告訴我該怎麼算(請幼兒講解步驟)
3、練習2位數下補加法題。
小動物們,你們已經順利通過了兩次考試,只剩下最後一關了,請你們仔細聽,我要出第三道題了,要看看到底誰的本領最大,請小動物們根據我的路線圖把信送到小兔家。注意路上有許多計算題,只有答對了才能透過我們先要過小河,請能把小河上的這道題算出來。
再爬上高山,誰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然後走過森林,我請小動物們一起來算這道題。
我們來到了綠草地,別光顧著看花和蝴蝶,快來算出這道題。
請敲開小兔家的門。
好的,信終於送到了小兔家,也恭喜你們終於通過了所有的考驗,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郵遞員,你們高興嗎?
(三)結束部分
遊戲《送信》鞏固複習2位數下補加法。請小郵遞員把椅子下面的信封拿出來,把郵編算出來,並寫在信封上,算對郵編的小郵遞員可以去送信。
活動反思:
低年級數學計算知識比較簡單,但型別比較複雜,如果學生不懂算理,只靠死記硬背的方法進行計算,就無法適應計算中各種型別的計算方法。因此,從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出發,我們在教學時,要讓他們透過有目的的操作、觀察、交流、討論,促使他們獲取知識,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體驗。這堂課,按新課程的理念我認為有兩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穩定性不強,針對學生的特點,我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如:在匯入時,創設情境:六一兒童節學校分禮物,我們班應準備多少。把簡單的算式56+8融入其中。這樣就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了學生思維,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引入問題中,緊扣這堂課的主題。
二、動手操作,獨立思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學生愛玩的年齡特點出發,使學生在玩中學。操作是思維的基礎和源泉,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良好方法。在教學中,我敢於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獨立思考,使抽象的處理形象化,呈現出演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掌握演算法,理解算理。
教學設計中也有一些紕漏。在遊戲活動中,有些學生不在乎計算的全過程,而驚訝於一個小組就要表演7個節目,節目是不是太多了!善於表現自己的學生很開心,不善於表現自己的顯得很膽怯。這是由於我過分在乎練習的內容,而忽視了給出的數量是否符合學生心理實際。我想,在以後的設計中,會嚴格把握好這一點。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