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23至26頁例1。

  教學目標:

  1、認識計算器,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能進行較大數目的計算。初步瞭解計數法,在不斷更新、完善的探究過程中認識算籌,瞭解珠算的計數方法。

  2、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感悟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慾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器的簡單使用方法,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教學難點:

  體會創造源於需要,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學生:小棒、計算器、算盤等。

  教師:課件、計算器、計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一次計算比賽(出示口算題)。仔細觀察,你準備選擇什麼計算方法讓自己算得又對又快?

  55846+7646=、6908×7=

  13027-8934=、992÷4=

  353+958×3=、436-、(228-179)=

  (預設:大部分學生選擇使用計算器。)

  師:為什麼選擇計算器?你還知道哪些計算工具?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計算工具。

  二、操作交流,學習使用計算器

  (1)師:同學們都帶計算器了嗎?請拿出來仔細觀察。看看它上面都有什麼?

  (顯示屏、按鍵、電腦晶片、電源)

  (2)看書,試按。認識各種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3)在操作中掌握計算器的計算方法

  a、請會使用計算器的同學上臺用課件演示使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

  b、生嘗試計算825-138

  c、師介紹儲存、提取鍵使用方法

  d、生嘗試計算876-738÷9=

  e、開始計算比賽。(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上面各題。)

  (4)你認為使用計算器時要注意什麼?你覺得計算器這個計算工具怎樣?

  【設計意圖:學生對計算器已並不陌生,讓學生自己介紹計算器上一些常用鍵的名稱和作用,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間互相交流和學習。透過兩個層次的練習,讓學生體驗到用計算器計算快捷、方便、準確,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

  三、演繹文化,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

  師:這麼先進方便的計算工具可不是一直都存在的,計算工具就像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樣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計算工具是怎樣演化的。

  1、介紹遠古時代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

  (1)課件出示配音動畫: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例如:捕獲了一隻野獸就放一顆石子,出去了幾人就在繩子上打幾個結。就這樣,人類在勞動中建立了一一對應的計數方法,而石子、結繩、刻痕……就是人類最初用來計數和計算的工具。

  (2)師:你們覺得擺石子、結繩等計數方法怎麼樣?

  【設計意圖:用多媒體直接向學生展示最古老的計數法,讓學生感悟體會計數的原始歷程,初步瞭解計數的變革是人類生活發展的需要。】

  2、模擬算籌的使用方法

  師:於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這些計數方法的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種新的計算工具(課件出示圖片),用算籌作工具進行計算的方法叫“籌算”。

  師:對於算籌,你們想了解些什麼?

  (預設:什麼時候發明的?是誰發明的?怎樣使用的?)

  師:首先來猜猜看,古人是怎樣用算籌表示1到9的。

  縱式就是豎著擺、橫式就是橫著擺。(手勢)

  師:(微課植入方式)古人擺放1、2、3、4、5的方法。

  師:古人擺6只用了兩根小棒,猜猜古人是怎麼想的呢?

  師:都想到了用一根表示5,這是一個好主意。

  據古書上記載,上面的這根表示5,下面的這一根表示1。

  師:這樣7、8、9也就好理解了。請你試著擺一擺。(螢幕出示)

  師:用算籌可以擺出1-9這幾個數,那怎樣來表示更大的數呢?

  出示用縱橫相間的方式來表示多位數。

  這些數你認識嗎?出示29、306、632(瞭解0的出現也經歷了空格、小正方形、圓形的過程。)

  師:想知道古人怎樣用算籌計算的嗎?(課件演示)

  師: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是擺放算籌來計算的。(出示動畫小影片)

  看完後,你們覺得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怎麼樣?怎麼評價祖沖之?

  (預設:計算時算籌擺了一大片容易混亂。如果能把活動的小棒固定起來就好了。我們要學習祖沖之計算認真,不怕苦累,執著追求的精神。)

  【設計意圖:透過動手擺數讓學生體會位值制的含義,體驗古人的智慧以及算籌計數法的繁瑣;透過讀算籌擺出的數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感受到算籌在使用中也有弊端,對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從而推動了計算工具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利弊兩個方面,揚棄的過程就是發展的過程;透過觀看小影片體驗用算籌計算的弊端以及數學家嚴謹執著的數學精神。】

  3、小組合作,研究認識算盤.

  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資料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要求越來越高,於是人們又發明了新的計算工具---算盤。你見過它嗎?在哪裡見過?

  師:之前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過算盤,課前又收集了相關知識,就請同學們在小組裡交流收集到的資訊。(小組研究,集體彙報:)

  (預設:學生知道算盤的名稱,課件配合演示:框、梁、檔、上珠、下珠;學生知道:一粒上珠代表5,一粒下珠代表1;學生會在算盤上撥簡單的數;學生會收集關於算盤的輝煌歷史以及現在使用情況……)

  師:同學們瞭解的真不少!下面請同學們在算盤撥出46、278、320485。

  (一名同學在課件上演示,其他同學在算盤上試撥,師適時引導在算盤上定位的方法。如果有同學會用算盤計算可以安排展示一下,以讓學生體會算盤撥珠即答的優點。)

  生:我在家裡收集算盤的資料時,讀到了很多有關算盤的歷史資料,知道算盤是中國發明的,中國是珠算的故鄉。不僅如此,即使是在美國、日本等高度現代化的國家裡,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使用算盤,並把珠算列入小學課程。

  師:在我國,人們至今仍然非常喜愛它,把它製成這樣來裝扮生活。(出示配音圖片展示各種算盤)

  【設計意圖: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資訊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學生透過課前查詢,課中交流,真切感受到了算盤這一燦爛的文化。】

  4、感悟世界各國人民對計算工具的探索

  師:不僅僅是我國人民在發明計算工具,世界各國人民都在積極的探索各種計算工具,請看(課件出示世界機械計算器發展史: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巨型計算機--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智慧手機等)。

  師:就這樣,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也體現了人類的聰明智慧和探索精神。

  師:目前人們並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還在繼續研發更為先進的計算工具。

  (出示健康環保電腦、小巧方便電腦筆圖片)

  師:你能想象一下新型的計算器會是什麼樣的嗎?

  四、再次體驗,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瞭解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感想?

  五、課外活動延伸:

  1、每個小組設計“新型計算器”的方案。

  2、調查瞭解更多與計算工具有關的知識製成數學小報。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2

  教學內容:教科書P.23——27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2、透過學習,瞭解算盤的計數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瞭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教學重難點:會使用常見的計算工具。

  課前準備:算盤、電子計算器。

  一、知識連結:

  想一想,你見過哪些常用的計算工具?你會使用它們嗎?

  學習目標

  1、透過學習,瞭解生活中常見的計算工具,體會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2、透過學習,瞭解算盤的計數方法,認識計算器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計算器的簡單使用,瞭解計算機在高科技領域的應用,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工具。

  二、自主學習,一邊出示自學指導,一邊檢測,一邊交流講評。

  1、自學課本第23頁,想一想:

  ①算盤上方每顆珠子代表多少?下方的每顆代表幾?

  ②你會在算盤上表示出32784嗎?

  2、自學課本第24頁。

  ①你會使用這樣的電子計算器嗎?

  ②閱讀課本第25頁的“閱讀資料”,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過程。

  3、自學課本第26頁例1,想一想:

  ①如何計算26×39=312÷8=

  ②用電子計算器計算和筆算,哪種方法算的快?如何進行驗算呢?

  ③練一練:1526﹢46587=68432﹣3596=

  359×53=657÷3=

  4、自學課本第27頁例4,思考:

  ①仔細觀察前四個算式的計算結果,你發現了什麼規律?你能直接寫出後面三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嗎?試一試。

  ②請你用計算器檢驗剛才猜想出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③完成課本第27頁的“做一做”。

  三、達標測評

  1、用計算器計算

  367+65=572﹣98=

  26×68=144÷12=

  2、先用計算器計算前三個算式,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得數,最後用計算器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五、課後反思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3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學觀念在不斷更新:數學教學要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然而,在教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是,教師簡單淺顯地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定的圈內,學生按照預先步驟一步一步進行學習。往往造成是教師清楚要教什麼、為什麼教和怎麼教,而學生卻不知道自己要學什麼、為什麼學和怎麼學。學生的學習缺少方向,缺少動力,缺少方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是難以得到發揮的。這正是長期以來教師習慣的教學方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阻礙了學生主體的發展。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資訊化的社會,人類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數字化、資訊化,資訊決定著我們的生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資訊科技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乃至體制的根本變革。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目前學生總是被動、單一的學習方式,而資訊化教育(即教育資訊資源的利用和資訊科技特別是多媒體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最根本的特徵就是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一種自主、實踐、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

  一年來,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電腦多媒體網路資訊領域,利用網路資訊豐富、傳播及時、讀取方便、互動強等特性,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育質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就《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設計,談談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思考。

  教學案例:《計算工具的認識》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階段:

  (一)匯入

  師:同學們,咱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那從古至今,人類都有哪些計算的工具呢?它們發展的程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初步認識、瞭解計算工具。(板書: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 自主探究

  師: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計算器、算盤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老師也蒐集製作了一個網頁,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點選,去了解計算工具。

  (學生4人一組在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瀏覽,查詢有關資料。)

  師:透過在網上學習,你又對計算工具有了哪些瞭解?

  (學生結合網頁內容進行彙報,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師:再給幾分鐘時間,同學們可根據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查閱。感興趣的問題可兩人討論。

  第二部分:瞭解應用階段:

  (一)認識計算器

  師:那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你會使用計算器嗎?

  (學生介紹)

  師:那位同學願意出一題大家幫忙算一算?

  (二)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藉助計算器來做一個遊戲好不好?

  闖關遊戲:

  (遊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3、遇到困難可使用求助熱線進行幫助。)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階段: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

  課下同學們可以從老師製作的網頁中繼續去了解,或者從網際網路中查詢資料進行下載,我們來辦一個相關的展覽。

  反思:

  《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充分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特別是網路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由被動接受向自主獲取知識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來源於教師和書本:教師講什麼,書本中教什麼,學生就接受到什麼。這大大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而現代教育技術具備了大容量儲存教學資訊的優勢,它可以穿越時空的界限,為學生提供大量豐富的學習材料,有助於培養學生透過資訊獲取、資訊處理、資訊表達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基於這一思考,我有意識在本節教學的第一部分安排讓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彙報,之後根據自身情況繼續查閱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之中,網路的資訊量大、選擇性強等特點體現得尤為突出,它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大了知識的容量,並且為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異,徹底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的地位,掌握學習的絕對主動權,自己駕馭學習的程序,與此同時也提高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由指令性操作活動向自主探索實踐轉變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先由教師來介紹計算器的一些按鍵功能,在逐步的透過一道一道的題目計算來鞏固。然而,當今社會的資訊化環境註定,學生已不再是、也絕不可能是一張白紙,這就決定了小學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是對經驗現象的邏輯歸納和引申。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更要向學生提供探索、討論、實踐和解決問題的各種機會。

  而資訊科技教育的優勢,在於能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個資訊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

  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有使用計算器的經驗,就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在遊戲的程序中去解決計算器使用的一些重點,如:按順序的兩步計算、不按順序的兩步計算等,並在其中貫穿所謂的求助熱線,加強對有困難學生的引導。

  整個探究實踐活動中,問題是開放的,目標是明確的,思維是發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結論是待定的,學生始終是積極主動的,只是在自主的運用,其思維也在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的過程中被深化。教師教學的基本方式已不是指令性的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而是引導,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給學生思考和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

  三、小組合作式學習方式的嘗試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援、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衝突;對於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在教學中,透過網頁蒐集整理資料和計算機設計闖關遊戲這兩個環節中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的價值,特別是後一環節,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在加強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的同時,學生將主動承擔任務,如:讀題、計算、鍵盤輸入等,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可貴的是,合作學習有助於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擁有成功的體驗。

  以上只是自己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其中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關鍵在於教師。一方面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教師要勇於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化為教學行為,特別是要改變長期形成的、習慣了的舊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積極創設有充分從事數學探究活動的機會,以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選擇性和創造性。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2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

  2、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使學生經歷認識和使用計算工具的過程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透過認識算盤,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努力,激發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儲存運算鍵。

  教學準備:

  算盤、多媒體課件、算籌、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新授

  (一)、出示學習目標

  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探究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麼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1)遠古的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的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麼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表示數和計算。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製成。在螢幕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與遠古計數方法相比它的優點就是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課件出示:算籌表示多位數。

  (2)你知道這些用算籌表示的數分別是多少嗎?

  課件出示題目。

  3、算盤:

  (1)後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老式算盤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位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後來遊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

  (2)出示新式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3)課件出示由老式算盤衍生出的形態各異的算盤。

  4、計算器:

  現在,算盤因為笨重、不方便攜帶,逐漸被更輕便的計算工具所取代。

  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你在哪裡見過計算器?

  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5、電子計算機:

  (1).隨著時間的發展,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麼?

  出示課件: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平板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2)現在人們人手一部的手機,也具備了微電腦的功能。

  6.簡單認識計算器比較重要的按鍵的名稱和作用。、

  (三)、計算器的應用

  1、學生自學教材26頁的例題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方法。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並說說你找到了什麼規律?

  (四)、鞏固練習

  1、早在14世紀,中國就發明了()。

  2、老式算盤上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有()顆珠子,每顆珠子表示()。

  3、新式算盤上方每顆珠子表示(),下方每顆珠子表示()。

  4、我見過的計算機工具有()、()和()。

  5、教材第26頁的做一做

  三、本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想說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

  作業設計:練習冊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用實物記數、刻道記數、結繩記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5.計算機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5

  教學內容

  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26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等基本四則運算。

  2、透過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確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難點:探索計算規律。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計算器、課件PPT。

  學生準備: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計算器是目前人們廣泛使用的計算工具,今天我們就一起體驗計算器給我們帶來什麼感覺。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例1。

  怎樣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各題?自己試試看。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2)學生按要求操作,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3)彙報展示。

  (4)提問:你學會計算器的使用了嗎?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的按鍵順序是怎樣的?

  歸納: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要按“數字→運算子號→數字→符號”依次按鍵進行計算。

  2、教學例2。

  (1)出示教材例2。

  試用計算器計算下面左邊各題。不用計算器,你能直接寫出下面右邊各題的答案嗎?

  9999×1=9999

  9999×2=______ 9999×5=______

  9999×3=______ 9999×7=______

  9999×4=______ 9999×9=______

  (2)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

  (3)得出左邊算式的結果。

  9999×2=19998

  9999×3=29997

  9999×4=39996

  (4)提問:觀察左邊的算式,發現了什麼規律?

  規律:當計算9999×2時,結果是在18(第二個因數與9的積)的中間插入3個9,即19998;當計算9999×3時,結果是在27(第二個因數與9的積)的中間插入3個9,即29997;當計算9999×4時,結果是在36(第二個因數與9的積)的中間插入3個9,即39996。

  (5)運用規律,得出右邊算式的答案。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第1題:63492 4093 1524440 255596 12345679 406001

  第2題:12 123 1234 12345 123456 1234567 12345678 123456789(用計算器檢驗略)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1、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的按鍵順序:數字→運算子號→數字→符號。

  2、進行特殊計算時,先用計算器算出前幾個算式的結果,再根據規律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教學反思

  1、自主學習使用計算器。

  在學習使用計算器時,以學生自練為主,在自練中摸索按鍵的順序。

  2、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

  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先讓學生用計算器分別算出結果,再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楊輝通讀了許多古典數學文獻,數學知識得到全面、系統地發展。經過不懈的努力,楊輝終於成了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並享有數學“宋元第三傑”之譽。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螢幕上顯示386,再按“+”,螢幕顯示不變,再按“179”,螢幕顯示179,按“=”,螢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麼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於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麼?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後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並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並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麼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讓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

  2、探索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

  3、能有意識地根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進一步感受

  教學重點:

  根據統計圖提出和回答問題並能根據提供的資訊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難點:

  自主探究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指導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節約時間,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

  一、情景引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有多少人嗎?你還知道哪些與人口有關的資料。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鎮和鄉村人口的統計表,(課件出示)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整理和分析這些資訊,看看能有什麼收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製作單式條形統計圖(課前預習完成)

  師:在製圖時要注意什麼?生答後師簡要小結:作圖時要注意線條要直,畫完後要標上資料。

  2、自主探究

  ①學生觀察單式條形圖(課件分別出示城鎮人口統計圖和鄉村人口統計圖)。

  ②設疑問難:

  統計的現實意義,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③生嘗試自主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可根據書上99頁完成)師巡視並輔導個別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說一說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學生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生互評後教師點撥:這就是複式條形條形統計圖。(出示製作好的大幅條形統計圖並板書課題)

  ②討論交流: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請同學們先自己想一想,然後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與其他同學交流。

  ③全班彙報、交流

  ④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⑤聯絡實際激發情感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人口逐年變化情況。

  三、鞏固應用

  1、出示某超市兩種飲料月銷售情況統計圖,回答

  ①從統計圖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闆,下個月應該怎樣進貨?

  2、出示1997-20xx年我國廢水排放量統計圖,觀察並回答問題。

  工業廢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廢水排放在逐年?

  從圖中你想到了什麼?(滲透環保意識)

  四、拓展應用

  1、請你調查你們小組同學一週內爸爸媽媽每天的睡眠時間,製成統計表。

  2、根據複式統計表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3、你發現了什麼資訊?

  五、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和體會?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透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儲存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儲存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透過預習,查詢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瞭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麼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麼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板書:算籌)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製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後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位制。現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後來遊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裡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裡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學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瞭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並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麼?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瞭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並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幹什麼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後說出結果,並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資料,並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複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麼辦?

  生討論方法。可以用紙記錄下來,再接著算。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儲存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儲存資料,m-表示刪除資料,mr表示提取資料。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儲存,然後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並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瞭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儲存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藉助計算器來做一個遊戲好不好?

  1.闖關遊戲:

  (遊戲規則: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儲存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9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透過學習數學能瞭解數學的價值。要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手實踐是重要的方式。因此本節課要努力體現以下兩點:

  1.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激發學習興趣。

  以教材上的資源為主,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有序地瞭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發明的計算工具,從而使計算工具的發展歷程的介紹變得生動有趣。上課伊始,由計算遇到困難引入計算工具,讓學生深刻理解計算工具的作用與價值。

  2.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教學環節的設計儘量讓學生動手操作,嘗試使用計算工具,放手讓學生認識計算器的各部分名稱和按鍵功能,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計算器

  教學過程

  ⊙遊戲互動,感知計算器的作用

  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同學都特別愛動腦筋,現在老師就要考考同學們的計算能力。

  課件出示題目。

  第一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師:同學們能很快算出第二組算式的得數嗎?

  生:不能。

  師: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遇到類似的大數,當計算比較複雜時,可以使用計算工具。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透過自學,瞭解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習興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難點:

  利用計算器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3分)

  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二、自主學習(5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3--24頁。

  (1)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史。

  (2)認識算盤。算盤上的每一檔代表一個數位。我們選定一檔作個位(做個記號),從這一檔起向左數,就是十位、百位、千位、萬位,這與整數的數位順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時,表示算盤上沒有數。計數時要撥主靠梁。一個下珠表示1,一個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萬位撥珠靠梁,就分別表示幾十、幾百、幾千、幾萬,“0”用空檔表示。

  (3)計算器的認識。找學生說一說你知道計算器有哪些功能鍵?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1。

  3、嘗試訓練:825-138=26×39=312÷8=

  4、學生自主學習教材26頁例2。

  5、學生彙報交流。

  6、教師強調並小結。

  三、自主練習(8分)

  師:透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下面我們來進行自主練習,看誰把今天的知識學的,最棒!

  1、用計算器計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組彙報。(抽籤彙報,可以選擇口頭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師強調小結。

  四、當堂檢測(發試卷)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後小組內交流答案,自批,統計正確率;

  2、小組彙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型別,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穫和自我評價。

四年級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瞭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數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透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快樂匯入

  師:如果老師請XX同學和XX同學同時參加一個計算大賽,你認為誰會取勝?如果我給XX同學一件秘密武器(計算器),這時候誰能取勝呢?看來,有了計算工具,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又快又準確。

  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

  (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快樂自學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透過預習,查詢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瞭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採集果實的勞動中,就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麼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數位,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

  (板書:算籌)

  師: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製成。與遠古計數相比,她的優點是有數位。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出示資料,並且討論:你在這段資料中瞭解到哪些知識?

  3.算盤:

  師:後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

  不僅我國勞動人民有如此多的發明,其他國家的人為了使計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算盤,瞭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4.計算器:

  師:現在,計算工具不僅要滿足計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輕便,快捷。計算器就是我們最常見的計算工具。你在哪裡見過計算器?

  生: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

  師:大家都準備了計算器,同學們互相觀察,相互交流:

  (1)你的計算器有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麼?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瞭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並引起探索的興趣。】

  三、和諧互動,快樂展示

  1、小組相互說一說你們的計算器有什麼不同。

  2、請生說一說各個按鍵的功能。

  3、嘗試計算386+179=

  學生展示,教師補充。

  四、鞏固提高,快樂練習

  1、自己試試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規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據規律直接寫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計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組:17+83=62-12=1000×5=

  第二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體男生用口算或筆算算第一組題。

  (2)全體女生用計算器算第二組題。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瞭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業

  幫助媽媽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費情況。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