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5篇

大班數學教案

【推薦】大班數學教案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共用一條邊。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三角尺,鐘錶,骰子,錢包,ppt。

  活動過程:

  一、兒歌律動《湊十兒歌》

  二、新授課

  1、出示生活中常見的平面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來看看老師手中都有些什麼東西啊?

  幼:三角尺、鐘錶、骰子、錢包

  師:你們回答的非常好,現在哪位小朋友來告訴老師,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什麼平面圖形來表示呢?

  (出示ppt)

  幼: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2、用火柴櫃拼搭圖形,引出公用邊。

  師:小朋友們非常棒,現在請小朋友們看看這些是什麼圖形?有幾個“它們是由幾條邊組成的呢?

  幼:三角形,2個,它們分別是由三條邊組成的。

  師:好,那麼請小朋友拿出你的右手食指我們一起來數一數,一條邊,二條邊,三條邊。現在請小朋友們從學具中拿出六根小棒來自己拼出兩個三角形,老師看看誰拼的又快又好。(巡場指導)

  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都拼出來了沒有?現在老師有一個難題要考考大家?請大家拿走其中的一根小棍放回學具盒裡,用剩下的5根小棍看看還能不能拼出兩個三角形了?

  幼:(用實物投影儀)小朋友自己來擺一擺。

  小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有幾條邊,是不是由一條我們數了兩次,這條共用的邊,我們就叫它“公用邊”

  3、繼續讓幼兒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師:現在老師再來考考大家,請小朋友自己擺出1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並數數有幾條邊,共用了幾個小棍?

  幼:正方形4條邊,三角形3條邊,一共用了7根小棍。

  師:取走其中的一根小棍,,那你怎麼拼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

  幼:自己拼,巡場指導。

  師:好,我們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我們大家一起來數一數。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圖形公用邊的含義,他們都是共用一條邊,就叫做公用邊。

  4、出示複雜圖形,尋找公用邊,加深印象。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下列圖中的圖形,有沒有公用邊,有的話有幾條?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圖形是多種多樣的,他們的公用邊有可能不只是一條,大家要善於發現公用邊。

  三、鞏固練習

  請小朋友們拼出5個正方形,看看誰用的火柴棒最少?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幼兒對平面圖形已經有了大量的感性認識,透過折、剪、拼的活動,讓學生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以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在活動中以促進幼兒自我發展為主,創設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習氛圍,讓幼兒初步形成自覺合作的意識,培養幼兒觀察、想像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給幼兒充分的`思考及表現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折、剪、比、拼、說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探索、觀察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自我想像力的空間。

  活動中從幼兒的感知入手,設計大量的動手操作活動。同時注重把操作與思考探究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以操作為載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目的:

  1、透過實際“拼一拼、剪一剪、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使學生探究拼角和數角的方法。

  2、透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 透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活動準備:

  教 具:三角板10對、三角形(任意)5個、長方形10個剪刀、直尺 學具: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長方形每人一個、剪刀每人一把

  活動過程:

  一、 複習

  認識各種圖形。

  下面各個都是什麼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二、 拼角

  教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平圖的遊戲,把兩個圖拼在一起,看看會變成什麼圖形,有那些變化?從幾個角變成幾個角?下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小朋友自己取圖形,想一想,拼一拼。”幼兒操作。

  總結操作結果:教師:“剛才你們都用這些圖形平成了那些圖形?”幼兒回答:(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兩個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一個梯形和一個三角形拼成長方形、四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等)三、剪角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拼出了這麼多的圖形,真是聰明極了。

  三、 剪角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一個長方形有四個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個,會是什麼情況呢?下面請同學們來聽一個故事:有一天,兔爸爸帶他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遊戲。兔媽媽拿出了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三個孩子,然後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看誰會動腦,如果剪一刀,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下,搶著說:“4-1=3,還有三個。”白兔姐姐拿起一個長方形,剪去一個角說:“我覺得應該是5個。”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先折了折,說:“媽媽,我認為還是4個角。”(邊講故事邊出示三張長方形和灰兔弟弟白兔姐姐 黑兔哥哥4-1=3個 5個 4個)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師:同學們,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後剪一剪,最後幫兔媽媽評一評,它們的答案誰是正確的。幼兒先動手摺、剪、討論,師巡視指導。師生共同討論,幼兒上臺演示自己的剪紙法。看了同學們的結論,我想兔媽媽肯定會笑著對它的三個孩子說:“孩子們,你們不必爭了,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但是你們以後考慮問題要全面。”教師:現在我們知道,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可能有3個、4個、5個,那三角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也先請同學們先折一折,再剪一剪。師生討論、貼圖、板演。

  拓展活動:剛才長方形剪一刀,剪去一個角,有三種情況,那如果把長方形的角剪去兩個,剩下的圖形中還有幾個角呢?由於時間關係,留給同學們課後去討論。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目地要求

  1、學習10的減法計算。

  2、提高運算能力,進一步加深對減法的瞭解。

  3、能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準備

  1、10節的小火車圖片。

  2、保齡球10個,10根小棒

  3、《操作冊》第五冊第39-40

  內容與指導

  蒙氏數學:10的減法

  一、 走線遊戲。

  走線,線上遊戲:問答遊戲。

  10可以分成幾和幾。

  二、集體活動。

  1、複習10的加法

  出示10節小火車圖片。

  師:小白兔兄弟要坐小火車出去遊玩,小火車有10節車廂,可是隻坐了一隻小白兔,請小朋友算一算,還能裝下幾隻小白兔?

  2、學習10的減法。

  遊戲:數小棒 給幼兒準備10根小棒,請幼兒拿出相應數字的小棒,列式並計算剩餘的小棒,再點數驗證。

  遊戲:打保齡球 4人一組,擊球,根據擊倒的數量,編一道減法運算題並計算出來。

  三、幼兒操作

  操作冊 第5冊第39頁的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楚地口述10以內數量的排列順序;知道它們是順數(一個比一個多1),還是倒數(一個比一個少1)2、對生活中運用順、倒數的事例感興趣。

  能將用過的物品擺放整齊。

  活動準備:

  教具;一段交通紅、綠燈和電梯上、下的數字顯示錄相;按順、倒數排列的長條數,點卡各1張。

  活動過程:

  小組操作活動,以輪組方式進行。

  第一組:看大小標記排數卡或點卡。

  第二組:按標記接著印。

  第三組:操作自制順序卡片,上、下電梯、排數卡。

  學習順、倒數。

  討論小組活動情況。

  教師提問:“剛才你玩的是什麼,你是怎麼做的,怎麼知道是這樣做的,數字和點子是怎麼排的?”

  出現依序排列的1至10和10至1的長條數、點卡,幫助幼兒瞭解從小(或少)數到大(或多)就叫做順數,從大(或多)數到小(或少)就叫倒數;順數時後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大(或多1),倒數時後一個數總比前一個數小(或少1)。

  師生共同玩順、倒數的遊戲。

  教師或一位幼兒指一個數,請其餘幼兒從這個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瞭解順、倒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師提問引起幼兒對順、倒數運用的關注,“我們平時還在哪兒見過或用過順、倒數的呢?

  用倒記時方式,開展“比比誰的反應快“的遊戲活動。

  看錄象,判斷其中數的運用是順數還是倒數。

  教後感: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孩子對這節課掌握的較好。操作時準確率較高。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按照線索推論前後的變化。

  2、提高幼兒的視覺辨認能力。

  活動準備:

  圖片若干(大小不同)、海洋圖一幅、魔術統計表

  活動過程:

  1、穩定幼兒情緒遊戲"大家一起來"。

  2、提問幼兒:你有沒有見過大海?會變魔術的大海呢?(讓我們來看看大海是怎樣變魔術的)

  3、魔術"神奇的海洋"。

  教師示範魔術過程!

  小的圖片進去,大的圖片出來。

  哭的圖片進去,笑的圖片出來等。

  讓幼兒觀察原本的東西,放入海洋,會有什麼變化?

  讓幼兒根據線索推論前後的變化。

  4、"我是神奇魔術手"。

  請個別幼兒按照相同的規則變魔術。

  請幼兒把變出或者推論出來的圖片繪畫出來。

  5、請幼兒想一想,還可以變什麼有趣的魔術呢?

  6、教師講解題目,幼兒做練習。

  7、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