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品】小班數學教案6篇

小班數學教案

【精品】小班數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要求:

  1、透過拔蘿蔔的遊戲,複習5以內手口一致點數,並能說出總數

  2、感知5以內的物體的不同排列形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準確性和對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出示t課件,提問:

  1.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呀?(小兔)

  2.小兔最喜歡吃什麼呀?(請幼兒說一說)

  二.介紹遊戲玩法;

  1.兔媽媽請小朋友去幫忙拔蘿蔔,搬運蘿蔔。

  2.出示蘿蔔地的蘿蔔,提示:點數方法(可以目測也可以手口一致點數),並用集合圈的動作,說出總數。

  三.遊戲"拔蘿蔔"(點數)

  1.幼兒分批自由挑選一長蘿蔔卡片點數。

  2.幼兒聽指令去取相應數量的蘿蔔卡片,要求幼兒說出總數。

  3.以弟弟朋友找一找,與圓點卡片上相應數量的蘿蔔卡片,要求幼兒說出總數。

  4.請妹妹朋友找一找,與圓點卡片上的圓點一樣多的蘿蔔。

  四.幫兔媽媽"裝運蘿蔔"出示3只筐,分別裝有3、4、5的圓點標籤,請小朋友幫助兔媽媽把蘿蔔點數後裝運到相應的大筐裡,邊送邊講"幾隻蘿蔔放在幾個圓點的筐裡"。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透過“小兔拔蘿蔔”的遊戲情景,逼真的場地佈置,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角色身分參與其中,整個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層次清晰,學習本領由易到難,安排合理。目標的制定也能結合教育綱要及本班幼兒發展水平來制定目標,重點突出、難點適宜。能關注全體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學好本領。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都比較好,各個環節都能依據老師的要求進行活動。幼兒基本能掌握雙腳併攏行進跳的技能,個別能力弱的幼兒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這一動作技能。

  不足之處:

  1、最後的遊戲可以多玩幾次,因為幼兒此時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可以滿足他們玩的需求,適當的多玩幾次。

  2、活動結束放鬆時可以放些輕音樂,感覺會更好些。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多種感官感知1、2。

  2、能從許多物體中取出數量為1、2的物體。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積木及各種文具,紙盒子1個,有一面留一個洞,能伸進一隻手。

  2、每個幼兒1、2點卡各一張。

  活動過程:

  1、教師將一塊積木放在桌子上,問幼兒:桌子上有幾塊積木?然後手裡拿一支鉛筆,問幼兒:我手裡的東西和桌子上的積木一樣多嗎?都是多少?教師手裡拿兩塊積木,問幼兒:老師手裡有幾塊積木?

  2、分別出示畫有1個、2個實物的貼絨圖片,讓幼兒說出其數量,教師將其放在貼絨板上,讓幼兒分別在實物上方貼上相應的點卡。

  3、幼兒根據點卡上的圓點數,分別從一堆物體中拿出相應數量的實物。

  4、教師敲擊琴鍵1次、2次,幼兒根據發出的聲音次數,舉起相應數量的圓點卡片。

  5、遊戲:摸一摸,這是多少?事先把長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積木放在盒子裡,讓幼兒不用眼睛看,從裡面摸出1、2件東西,摸好後未拿出來時要說出:所拿物體的名稱、數量和特徵,如:我拿的是一塊大(小)積木或一支長(短)的鉛筆。

  活動反思:

  把對1、2、… 數字的感知與遊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了幼兒的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遊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再透過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對數字進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區分裡外”是小班幼兒在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須掌握的內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結合本班幼兒的特點做到所問有所指、有所據、有所依,教學展開運用了ppt、創設情境、各種教具等方式,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運用

  活動目標

  能辨別裡外空間方位,用“××在××的裡面(外面)”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創設抓迷藏的情景

  物質準備:ppt、圈

  活動過程

  一、透過“小手藏哪裡”讓幼兒初步瞭解裡、外空間

  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洞裡,我就把手藏洞裡,請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請你把手藏袖裡,我就把手藏袖裡,請你小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問:小手藏(放)在哪裡?

  二、透過“送禮物”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區分裡外空間方位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

  引導語:今天有一位客人要來我們班級做客(喜洋洋)想邀請你們去我的羊村玩遊戲,你們願意嗎?去羊村前李老師為小羊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什麼?(積木、布娃娃、球)

  提問:布娃娃(汽車)在盒子什麼地方?球(積木)落在盒子什麼地方?

  三、透過設定關卡鞏固對裡、外空間方位的認識

  引導語:我們跟著喜洋洋出發吧,糟糕!灰太狼出現了,這可怎麼辦呢?聰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它為你們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盤子,看看誰能根據指令放的又對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離灰太狼安全到達羊村玩捉迷藏遊戲哦!

  要求:請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將玩具放進籃子裡面或放在籃子外面遊戲“捉迷藏”,引導幼兒用××在××裡面(外面)進行表述

  1.教師藏,幼兒說

  引導語:恭喜你們闖關成功,到達羊村,可以玩捉迷藏遊戲了,趕快坐下來休息會兒,準備開始了!

  (1)教師藏,幼兒說

  提問:老師躲在哪裡?

  (2)幼兒藏,幼兒說

  要求:當老師數123時所有小朋友必須找到一個位置站好哦!我摸到頭要告訴我你躲在哪裡哦!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描述教室裡、外的物體

  引導語:你們玩的開心嗎?我們今天學會了“區分裡外”的本領,喜洋洋要交給你們一個小任務,請你

  們當小小觀察員看看我們教室裡面有什麼?(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麼?(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訴你們好朋友也可以告訴客人老師哦!

  活動反思

  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好模仿,對動態的事物容易產生強烈的興趣。我結合幼兒特點,藉助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故事激發幼兒參與興趣,,整節課我圍繞著該故事展開,讓幼兒在情境中、遊戲中不斷層層遞進的學習、區分、表述分裡外;活動內容我始終貫穿著目標“能辨別裡外空間方位,用“××在××的裡面(外面)”進行表述”展開從選擇內容到活動準備再到活動的組織過程,我發現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活動中幼兒興趣很高,能積極參與,但教師在幼兒玩遊戲“誰放的又對又快”和“捉迷藏”時不能很好運用規範統一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引導;對於幼兒不能很好操作時,沒有很好的進行引導調整,所以導致幼兒在區分裡外上有所欠缺,對於遊戲設定上教師也可以更多的讓幼兒自主操作,這樣更有利於幼兒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2、遊戲中對於角色投入、自身的這種角色轉換教師也不是做的很到位、不能很好地引導表現,讓幼兒完全融於角色中,

  3、在目標中須引導幼兒用××在××裡面(外面)進行表述,但對於幼兒不能完整表述時,沒有進及時的調整,所以導致這一目標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8以內的數量。

  2、透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一套,電腦螢幕,軟體、錄音機、磁帶。

  2、學具人手一份:作業紙、點卡、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3、隧道口三個,每個隧道口上有不同數量的點卡和數字卡;點卡標誌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8以內的數量。

  1、聽音樂、讓幼兒自由開汽車去探望小動物。

  2、螢幕依次出現小貓、蜜蜂和大象,讓幼兒透過聽、看、點數說出每一種動物的數量模仿其動作或叫聲。

  二、教師示範、幼兒操作練習

  1、教師操作示範、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①教師示範點數動物、匹配相對應數量的食物。

  ②教師示範,看點卡標記,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

  2、讓個別幼兒看數字匹配相應數量的動物和食物。

  3、讓幼兒自由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學具操作分三種水平)

  ①按紙上的點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

  ②按紙上的小動物數量找出相應數量的食物。

  ③讓幼兒按數字找出相應數量的小動物和食物。

  4、教師小結幼兒操作情況。

  三、遊戲《乘車》玩法及規則:

  讓幼兒數一數自己選擇的愛心點卡(車票)上的點數,然後根據點卡乘上相應的車,並讓幼兒相互檢查。接著聽音樂做遊戲,並提醒“司機叔叔”在穿隧道時,必須選擇相對應的點卡隧道。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隨機地利用環境中的物品鞏固幼兒對8以內數量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模式,把數學活動和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地去探索學習。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將相同的兩隻襪子進行配對,並能根據大小進行分類。

  2、引導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根據襪子顏色,大小等特徵數襪子。

  3、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愛整潔的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PPT 襪子 黑板 帶夾衣架

  活動棵程:

  一:找襪子

  1、請幼兒猜猜螢幕中小蘑菇房子是誰的家(朵拉)?引出朵拉的要求——找襪子。

  2、引導幼兒在朵拉的房間中找襪子,並說出具體的位置。

  二:襪子配對

  1、 出示兩隻襪子(不一樣的),讓幼兒說一說把這兩隻襪子放在一起,好不好?(不好)為什麼不好?(因為他們不一樣)

  2、孝攵幼兒使用夾子衣架的方法。

  3、引導幼兒在小框中找到相同的襪子,用夾子夾在一起放在掛到黑板上。

  4、 和幼兒一起檢查襪子配對是否正確。

  5、引導幼兒感知襪子的不同(如:長與短,薄與厚......)

  三:襪子分類

  1、請幼兒猜猜大襪子是誰的?(媽媽)引導幼兒將襪子大,小分開。

  2、在黑板上分別貼上媽媽,朵拉的頭像做標記。引導幼兒上前操作,按標記將襪子按大,小分類擺放。

  活動延伸:

  點畫襪子

  1、引導幼兒再回到大螢幕中,尋找白色帶紅點的襪子,但是隻找到一隻。

  2、用朵拉的話引導幼兒為朵拉做另一隻襪子。

  3、 發給幼兒空白襪子紙板,引導幼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給朵拉做襪子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教幼兒辯認平面幾何圖形是小班數學教育中的難點。原因是幾何圖形的認識過程往往過於單調,容易使幼 兒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以遊戲情節貫穿始終,使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首先,漂亮的房 子、坑坑窪窪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兒;其次,鋪路的遊戲又使幼兒體驗到助人為樂的美好情 感;最後,“捉迷藏”的遊戲又使幼兒興味盎然,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從活動材料的準備來講,我們用吹塑紙製成小路,並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幾何圖形作為坑,又以這 些幾何圖形片作為鋪路的材料。這樣,既鞏固了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又便於幼兒發現並改正錯誤。

  圖形轉換的內容選取了幾種圖形轉換中較為簡單的部分,以適合小班幼兒的理解水平。這一內容的練習是 在完成“鋪路”任務遇到 困難時進行的,它不僅使幼兒再次明確了某些圖形的轉換關係,而且使他們在完成鋪 路任務之後獲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這比單純的練習具有更大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