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範文彙編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學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少年沈括由兩句詩的內容引發思考:為什麼自家院子裡的桃花枯萎了,山裡的桃花才剛盛開?透過上山觀察終於明白了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勢高,溫度低。本課集常識性與人文性為一體,“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沈括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也是平時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 說目標
1、 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沈、芳、寺、凋、院、枯、萎、約、襖、原”這十個生字,積累詞語“芳菲、枯萎、盛開、七嘴八舌”。
(2) 透過課文內容學習,知道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地勢高,溫度低。
2、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並積累這些句子,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相關內容。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三維概念”。一維是知識技能,二維是過程方法,三維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所以我這節課我就是想透過課文內容學習,引導學生懂得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到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這裡要強調的是本節課三維目標的定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了原有的學習基礎,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目標的落實強調整體性,是強調在整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去落實三維目標,而非割裂地機械完成。整個內容都是圍繞學生在比較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三里的桃花開得遲?”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 說教學環節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這節課對目標的落實和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 匯入激趣 破題生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開端。開始我先出示圖片,並板書:桃花開 。然後問學生:“桃花幾月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回答出桃花是三月開的。我請學生尋找課文中和他們講述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找到詩句,我出示內容,讓學生讀詩句,讀譯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矛盾 ,教師揭示課題,學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產生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山裡的桃花開得遲?”這裡問題的產生非老師代替他們提出,而是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的。這樣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語言環境,進行了重點生字的識字教學。如,在讀到古詩的時候,講到沈括這個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圖片介紹,讓學生在瞭解沈括的同時記住“沈”並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謝”的“凋”字,我讓學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住,並找找“凋謝”在文中的反義詞,在學生字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透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字詞教學。
(二)、帶疑深入 研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的環節,我主要透過填空的形式(出示媒體)把整個環節的內容貫穿在一起。在這裡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沈括當時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在有感情的朗讀之後,再讓學生找到山裡桃花開的情景。沈括怎麼知道山裡的桃花會開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訓練的是朗讀,感悟的是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最後,讓學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從這些不同現象的比較中明白了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連貫地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填空形式是老師給學生一個扶手,讓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並且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裡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對文字的體驗,是語言積累的重點,是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扶手和依據。例如,最後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內容,是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是認知目標中的重點,這樣的內容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背,還要化為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填空內容的層層深入,我隨即板書。
(三)、積累運用 感悟生情
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訓練之後,我又讓他們進行角色的遷移,讓他們做沈括,看著投影來說說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過。並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是前面一個環節基礎上的昇華,是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前面反覆朗讀甚至背誦為鋪墊,複述主要內容對學生而言就不是困難的事情了。
下面是對學生進行第二次的角色遷移:如果你是媽媽,你聽了沈括說的話,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媽媽對沈括說的話,就是情感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本節課教師希望學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諦。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自己感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來告訴他。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四個字:趣 疑 練 悟。學生在學習的初始,因為興趣而讀古詩,因為興趣而產生疑問,產生了疑問就要解決,透過解疑促進了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中悟出了感情。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緊密相連,步步推進,環環相口的。
最後的課外拓展,教師佈置了這樣的內容:說說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課堂內不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去找到答案。這樣就讓學生將疑問延伸到了課外,同時也將課堂上學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樣“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習慣延伸到了課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因為這才是讓他們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於課堂,將眼光延伸到了課堂以外更遠的地方。在“授之漁”的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大禹治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5課,文章主要寫了大禹治水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大禹的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崇高品質。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寫:大禹怎樣治水的。第三段寫: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寫: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傳的英雄。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針對二年級學生特點,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會讀、會寫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認識1個偏旁。
3、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位為民造福的英雄。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第一課時特點,我確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初步感受大禹無私奉獻的精神。
【說學情】
古代傳說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難在學生心中樹立,這是時代的侷限。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大禹”的偉大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多媒體,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大禹”的名字,並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讓大禹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本課時,試圖使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競賽法等等。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禹的圖片)這是誰?告訴你們,他是我國古代一位英雄的名字,(板書“大禹”)透過預習,你知道他做過什麼?(板書“治水”)
2、齊讀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可以同桌交流。(相機板書:為什麼?怎樣?結果?)
意圖:用影象匯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自然結題。學會質疑是教會學生的學習方法,力爭做到:學生想了解的正是老師要教授的。
二、初讀課文
(一)自讀課文
要求:認真拼讀生字,把課文多讀幾遍,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意圖:學生有疑問後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答案,這時,讓他們自己讀書,滿足了這種需要,同時,自瀆課文也是在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消滅“攔路虎”
1、看書上的字,一齊拼讀。
2、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師領讀。
3、一口喊出這個字。(齊讀、開火車讀)
意圖:學習生字可以靈活機動,有學生齊讀,有指名讀,有開火車讀還有小老師領讀,形式豐富,學生感興趣,學起來不枯燥,自然效果佳。
三、讀書比拼
1、師生大擂臺(分別讀一句。)
2、下面,老師來做裁判,我們來一場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們班的女生讀書棒,還是男生讀的強。
意圖:採用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試較量中做到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四、解決問題
現在,黑板上的問題你弄明白了嗎?課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並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意圖:學生的質疑不是形式,此環節要學生在文中找答案,既讀了書,又學會了整理答案的能力。
五、做操寫字
看著這些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意圖:學生並不喜歡寫字,在動筆前讓學生動起來,做做寫字操,活動了手指也調動了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在描紅寫字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展示學生的作業,鼓勵其他學生繼續寫好字。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教材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較為淺顯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三種古生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的銀杏樹,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還有稀有魚種中華鱘。
根據課標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在讀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在讀中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瞭解一些活化石的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巧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文字,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體驗。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透過讓學生多種形式、反覆朗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從而加深理解體驗,獲得情感的薰陶。
3、體驗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活化石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興趣。
三、說學法
因為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這兩種學習方法引入課堂,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思考,大膽質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
本課的教學準備,需要多媒體課件和生字詞卡片,課時安排:2課時。
下面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設計思路。
四、說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趣匯入:
1.出示課件,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然後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鮮活而精彩的畫面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感受神奇,產生嚮往之情。)
2.板書:化石。你見過化石嗎?在哪裡見過?它是什麼樣子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用語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畫面表達出來。師尊重他們的個體感受,並鼓勵指導他們說較完整準確的話,激發其說話熱情。)
3.板書:活。化石怎麼是活的呢?同學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讀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
(自主識字與小組合作的形式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自讀、評議、指讀、齊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做猜字遊戲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從而把枯燥的識字變成有趣的識字活動,紮實有效的進行識字教學,切實落實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點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感悟,讀中悟趣:
1、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學生自由彙報,師相機板書: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2、你最喜歡哪種活化石,把有關的段落多讀幾遍。
3、重點指導第二段“銀杏樹“:
①自由朗讀,透過讀書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
②教師相機板書:珍貴小扇子長得慢
教師抓住銀杏樹的特點,指導學生朗讀。採用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教師範讀等不同讀書方式,滲透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銀杏樹,幫助學生讀好課文。
3、剩下的兩個自然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等多種彙報形式。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
請小朋友們把課前收集的有關活化石的資料,來和同學們交流。
(現代資訊社會,學生會利用網路資源,是他們今後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設計,激勵學生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激發他們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洩氣,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
說教學目標:
1、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懂得怎樣看待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出示圖片:圖上畫的是什麼?
板書: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說兩種樹的特點。
2 、今天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起來到了這裡,成為我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看看學完課文後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
【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興趣讀】
二、朗讀質疑
1、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2、比賽讀課文。指定段落讀,要求:吐字準確、聲音宏亮。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4、討論問題。
【鍛鍊學生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麼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麼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他倆有什麼不一樣。 ⑴、當小柳樹吐綠、發芽兒、長葉之後,他看著小棗樹說了些什麼?態度怎樣?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樹怎樣?— 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⑵、當小棗樹結滿棗子,大家在樹下品嚐棗子的時候,小柳樹是怎樣想的?讀一讀。小棗樹責怪、取笑他沒有?而是在小柳樹一再追問下她才開口。讀一讀小棗樹的話。“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小棗樹怎樣?— 寬宏大量,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6、評價讀:小柳樹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7、分角色朗讀全文。
【在品詞品句中理解課文,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的生長特點,透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體會它們性格的不同,透過比較明白小柳樹前後表現不同。】
四、實踐活動
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醒。
五、課堂總結
1、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2、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我們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你能不能用一組成語來告誡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今天我來說一說《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說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說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說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說教學效果。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是部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聞名天下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課文圍繞著“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根據岩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寫得形象、逼真、有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最後一段還簡單列舉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強調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語言淺顯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慾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緻觀察能力也處於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因此,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本課我設定兩課時,課文教學在第二課時。今天說課中的教學過程為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2、透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3、指導書寫“閃、狗”2個生字。
4、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透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問題教學法;
3、延緩評價法;
4、媒體輔助法。
三、說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議結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
4、自由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檢查
1、檢查生字認讀
2、認讀詞語。
二、品讀課文,欣賞“奇石”。品讀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2~5自然段,用筆畫出文中所描寫的黃山奇石的名字。
2、邊讀邊想:如果我們全班都去黃山,你會在那快石頭前面拍照?
3、品讀課文,欣賞“奇石”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麼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著圖說一說)
(3)仙桃石這麼大,又在這麼高的地方,它是怎麼來的呢?加上想象說一說。
(4)指導朗讀說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裡,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讚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麼,課文中是怎麼介紹“猴子觀海”的呢?(出示圖片,指名朗讀。)
(2)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幹什麼?(看雲海) 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
(2)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4、齊讀第6自然段。
5、迴歸文題,體會“奇”的意思。
欣賞了這些黃山奇石,你覺得這些奇石最大的特點是什麼?(有趣、神奇)題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個詞來概括?(奇形怪狀
三、學習寫作方法。
四、仿寫奇石
五、關注寫字,提高寫字習慣。指導寫“閃、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節課我安排學習“陡峭”兩個字,它們是一個詞語,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有利於書寫指導上的遷移與模仿,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少說一些,多練一些。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2~5自然段
五、【說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首先指導學生學習“仙桃石”,“猴子觀海”引導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前松後緊,教師語言不夠精煉,還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是什麼》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科學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的利弊關係。
二、說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情況,本課教學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11個生字,寫1個字,體會“落、打、飄”的用法。(2)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雲、雨、雹子和雪;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且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透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係描寫,讓讀者去猜,因此,我認為文章的重難點是:(1)認字寫字,體會“落、打、飄”等詞語的用法。(2)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瞭解水是怎樣變化的;初步瞭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適當地進行知識拓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創設意境法。
讓孩子們都來做小水珠,去親身體驗一下它的千變萬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製作了優秀的課件,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課件的輔助下,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2、學法:
①讀中感悟法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採取自讀、小組合作讀、開火車讀、範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在此基礎上,讀懂課文。
②質疑問難法
透過師生互問、學生質疑,引導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③自由合作探究法
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去朗讀,討論問題,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
五、說教學準備
根據本課的教學需要,我搜集素材製作課件並要求學生回家充分預習。
六、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
由教師利用課件直觀出示與課文有關的四則謎語,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願望。接著讓學生說說透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麼。學生有可能講,都是一種自然現象,或都跟水有關等。趁勢讓學生初讀課文。我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匯入,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要求,透過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讀書要求,明確初讀目標,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再用課件直觀地出示所要認的11個生字,讓學生個體展示讀,生生挑戰讀、生生互評、師生互評。透過自讀、評價讀、挑戰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鬆達到讀準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用好辦法記住生字,其中儘可能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如聯絡法、形聲法、加減法等。因為,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三)細讀、品讀課文
認字環節結束後,選一小組學生開火車讀課文,其餘學生想想“我是什麼?”,讀後回答,課件點出一滴小水珠,問“誰願意做小水珠”,可能會出現很多學生都想讀的情況,那正好設定情境:大家都是小水珠,自己小聲讀課文。說出小水珠可以變成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點出相應圖片,為了後面的排序做鋪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小組內用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再指名小組讀後,課件出示太陽曬,水變成汽的圖。直觀得讓學生認識到“遇熱水會蒸發”。水還會變成雲,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指導朗讀,讓學生質疑,學生可能問“我什麼時候穿白衣,什麼時候穿黑衣,什麼時候穿紅袍?”小組展示讀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填空,體會比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進行詞句訓練。(我這裡所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透過體會比較不僅積累了語言,還體會到了用詞的準確。)學完一、二自然段後,課件出示“水珠、汽、雲、雨、雹子、雪”圖片,學生排序,透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範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後,課件出示①平靜的池水;②緩緩流淌的小溪;③奔騰的江河;④波濤洶湧的大海;廣闊無垠的大海。指導朗讀、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並透過多次不同層次地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並透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如課件出示灌溉農田的情景,水電站,洪水暴發的情景和攔河壩。
(四)寫字
正如同識字教學一樣,寫字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哪個字最難寫,學生可能會說“黑”或“器”,讓學生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再由教師範寫,學生點評,在書上寫好這個字,然後在剩的字中再選一個寫,先自己仔細觀察,再寫。整個寫字過程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特點,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五)小結,佈置課後作業
將課後泡泡中的題目作為課後作業佈置給學生,透過作業的形式,使語文學習聯絡生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訓練學生動腦動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分鐘》
一、說教材:
《一分鐘》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20分鐘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絡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二、說學情:
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由於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但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有過相似的情感體驗,所以理解本文難度不大
三、設計理念: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二年級小學生要達到這個理想目標,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的引導更為重要教學中,我們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一分鐘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珍惜時間,牢牢把握每一分鐘,做一個惜時的孩子
四、說教法:
教學時要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後悔;在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五、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匯入新課
1、同學們,看老師這兒:1 =20,你覺得這個算式正確嗎?
2、板書課題《一分鐘》,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將生字詞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學生再次拼讀
3、去拼音讀一讀
4、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遊戲
(三)、再讀課文,感悟時間的寶貴
1、課件範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元元聽到零聲後,開始是怎樣想的? 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3、 事情的結果呢?指名讀李老師的話
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模仿教師的語氣,朗讀“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可讀出不同的語氣
元元遲到了半節課,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樣走進教室的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呢?(後悔)
4、師: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鐘,怎麼就遲到了20分鐘呢?找一找這20分鐘是怎麼來的
(四)、小結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1、將課文內容演一演
2、摘抄惜時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