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關於七年級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話理念:

  廣東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強調學生“道德和心理品質”形成,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健全人格,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

  七年級教材以“成長中的我”為中心,以“認識自我”、“交往適應”、“學習適應”為主線,把相應的知識整合成一個有機的知識網路。第三單元“學會交往”主要講述了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瞭解別人,尤其是與父母、老師及與朋友的交往相處。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和睦關係是成功教育的先導條件。老師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深遠,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也有利於學生人格的健全。因此,本框的學習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影響較大,在教材中則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生:

  我認為,對學生的分析很重要,我們的教學應該“以學生及其成長過程中的困惑”為中心,我是這樣分析學生的:

  初中階段,初一的學生正處於“危機”的年齡階段,學生們逐漸產生了較明顯的逆反心理,他們的情緒呈現出豐富而強烈、波動性大、不穩定,不成熟的特點,且學生平時接觸的人較少,很多人具有我們通常所說的“小家子氣”,易與老師發生誤解、矛盾,甚至衝突,導致雙方關係疏遠或緊張。若不及時加以妥善的引導和解決,將不利於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告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很正常,一點也不可怕,而且不是所有的逆反心理都是不良的。只是每個人的逆反心理表現得有強弱之分而已。

  另外,正在進行的新一輪課改強調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何況我們手頭上的這本新教材正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更應該體現這一點。所以,我們還應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學生的重點、主題或切入點。

  以我校為例,我校屬於民辦學校,絕大部分學生家境較好,知識面較廣,思維也比較活躍,喜歡追求個性,因此學生往往有一種自視為“天之嬌子”的心理,有時候對老師的話不是一味的言聽計從,對老師的工作也不是非常尊重和理解,甚至個別學生會與老師起正面直接的衝突。

  於是,我準備依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這一課,更多地從“心存感激、學會互相理解”這個角度,讓學生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寬容和尊重。

  三、說教學目標:

  (一)目標處理

  透過指導學生自主探索地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

  正確處理師生關係。具體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瞭解教師工作的特點,認識教師工作的辛勞。

  2、能力目標: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懂得正確處理師生關係。

  能自覺地增進師生情誼,養成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二)重難點處理

  本課重點與難點都在於如何講解“學生與老師”的新型師生關係,如何真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相瞭解,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最佳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增進文化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獲得滲透性心理教育,促進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基於這種新的教育理念,我在設計《師生情誼》這一課時,力求使教學活動成為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使師生雙邊的積極性都受到激發,都有積極的情感投入,讓學生快樂中獲得知識,在“潤物細無聲”中不斷增強對老師的情感。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學方法

  ▲激趣——創設情感、激發興趣。透過語言、角色扮演、現場採訪及多媒體材料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設疑——利用問題設計引導學生思考並培養其分析問題能力。

  ▲引發——引發討論,圍繞問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精講——精講點撥,釋疑解難。

  以學生為主體並實現有效的師生互動

  (二)教學手段:電腦多媒體及課堂教學的整合

  (三)學法指導:

  (四)課前準備:

  將全班學生分為每組6——8人的幾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小組長,負責組織小組討論,並組織進行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評價;設立一個記錄員,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設立一個代言人,代表小組成員發表意見。

  課前邀請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師到班。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匯入

  匯入:播放FLASH《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出示課題:我愛我師(板書)

  設計意圖:以直觀的音像資料,創設課堂學習氣氛,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

  觀看四幅漫畫,提問:老師每天要完成哪些工作?(引導學生認識老師工作的特點。)並利用一分鐘的頭腦風暴法,讓學生說出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板書)。

  接著引用語文課本中剛剛學過的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片段,讓學生換位思考,站在海倫凱勒角度體會老師的辛勞以及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從而對老師由衷地說出:“老師,謝謝您。”

  設計意圖:換位思考、感性體驗,加深對老師工作的認識,認識老師工作的辛勞,引導學生說出對老師的感謝。

  (三)角色轉換談衝突

  情景劇表演:《老師與學生的矛盾》

  假如你是那位遲到的學生,你會

  1、牴觸老師的批評?抱怨老師?

  2、遲到有因,向老師解釋清楚,受到老師的表揚?

  設計意圖:此處設定了一個小劇場,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調動學習氣氛,同時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角色體驗,在體驗中感知,在感知中明理。

  面對老師的批評,有些同學把事情的真相講出來了並得到老師的諒解;但是有些同學沒把真相講出來,把氣憋在肚子裡,這樣的學生會不會真正去理解和尊敬老師呢?

  (四)推心置腹,獲知明理(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觀看FLASH《老師我愛你》

  提問:看完剛才同學們的表演和FLASH後,大家有什麼感想?要什麼樣的老師大家才會去尊敬他呢?

  (學生小組討論)

  由小組代表回答,老師引導精煉出學生對老師的要求(板書)

  設計意圖:透過FLASH重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上來,以較好的精神狀態學習本課的重難點;透過集體討論的形式,讓學生交流思想,加深認識,並且由小組代言人發表出學生的真實想法,讓參與聽課的班級科任老師聽聽學生心中真實的想法,讓老師來了解學生。

  我們都知道交往與溝通都是兩方面的,只有做到雙方的溝通跟交流才能很好地理解老師。

  活動:現場採訪

  現場採訪老師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採訪參考,自行設計問題現場採訪老師,並把採訪結果在班中分享。

  採訪參考

  老師眼中的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

  設計意圖:突破難點,讓學生以採訪的形式去認識老師心中的他們,讓師生之間彼此更加了解,也可以乘機化解一些師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做到課上不僅是授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而且是所有任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進而真正加深師生之間的情誼。

  師:從這兩方面要求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現在要建立的一中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平等、民主、和諧、。(板書)

  (五)知識拓展

  觀看影片:《新中國的第一個教師節》(影片材料)

  欣賞對聯:

  上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下聯: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設計意圖:拓展視野,加深學生對老師的再認識。

  (六)知識鞏固:兩道習題(圍繞本課重難點設定)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七)歸納小結(板書設計)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角色和作用)

  本課結構學生對老師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平等、民主、和諧

  六、說教學設想:

  我始終認為,真正的學生活動不能只是單純的身體動起來,更重要的是思維活起來,動起來。課堂上師生可以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決問題。本堂課主要是透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老師的辛勞,老師的愛,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從而提高對老師工作的認識,增進師生情誼。經過分析、討論、欣賞和現場採訪,讓學生進行總結,相信學生會有所領悟。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夏感》(板書:夏感 梁衡),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說教材:

  《夏感》是一篇洋溢熱情抒情散文,篇幅不長,語言優美雅緻,行文調理清晰,作者立意新穎,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夏日裡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勞作情景,流露出對夏的喜愛之情。

  王榮生教授說 “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感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這一篇課文雖然不長,但細細品讀,我覺這篇課文值得教的內容非常多。結合本文特點和我對七年級學情的瞭解,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朗讀課文,感知課文描寫夏季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3.感受作者對對夏的喜愛之情。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品味文中生動的動詞和精彩的擬人句,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心理和知識水平,我將“學習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作為教學的難點。

  再來說說教法與學法。

  修改的20xx年修訂的新課標指出,教學要引導學生鑽研文字,主動積極的思維。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本節課教法上我準備採用1:朗讀法。要求學生讀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感情基調。讀出梁衡散文剛健的風格。2.點撥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中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思維,排除障礙,突破難點。3.聯想想象法。課文寫夏季,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生動的,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課文夏季自然景色的情境中。

  葉聖陶先生說“凡教者必期達於不教”。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所以學法上我採用1.朗讀法,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2.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發現新問題,逐步解決問題。

  此外,這節課我會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說教學過程。

  教學重在過程。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把教學過程安排為匯入新課------初讀課文-------品味賞析------小結課文、佈置作業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課文匯入有許多方式,本課是一篇文質優美散文。首先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我拍攝的幾張校園中一年四季照片,有玉蘭花開的春季,有學生在操場上揮汗如雨的夏季、滿地落葉的秋季,有白雪皚皚的冬季,配上班得瑞的音樂《寂靜之音》,用學生熟悉的情景匯入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然後出示從古至今一首首優美的描寫四季的的詩句,讓學生誦讀,在學生美好的氛圍中,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季節?並說明理由。在學生的熱烈的回答中過渡到本課的學習:“在作家梁衡的筆下,夏季是什麼樣的呢?作者對夏季抱有什麼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梁衡的散文《夏感》。”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章篇幅不長,我播放優美的課文朗讀,要求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想象課文中描寫的夏季景色,讓課文描寫的綠色的樹林、翻滾的麥浪、匍匐的瓜苗、彎腰勞作的農民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在聽讀後,帶著自己的美好感受自由朗讀課文。此後,媒體呈現問題:“夏季給作者什麼樣的感受?文章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季的?”師生明確第一段總寫了作者對夏的感受——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分別寫了自然之夏、農人之夏。師生討論課文段落的劃分,理清文章的層次,文章共分三個層次,結構上是總分總方式,文章第一段總領全篇,最後一段總結全文。最後提問:“在作者筆下,夏天是熱烈、緊張、急促的,作者對夏天懷有什麼感情呢?”這樣的教學流程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過程進行的。新課標指出:“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

  三、品味賞析。

  這是教學的重難點,文章運用了豐富的擬人句和生動的動詞,王榮生教授說教學要教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我展示兩句話:這是一篇動詞使用精美的文章;這是一篇修辭使用精美的文章。我先給學生呈現一個例句:“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我問學生能否將文中的“凝”字換成“砌”,引導學生思考,師生討論交流,“凝”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凝”的事物是流動的,而“砌”是缺乏詩意的表達,顯得生硬而且與綠煙搭配不妥。好的文章是讀出來的,我要求學生去朗讀這個句子,注意節奏的停頓,語氣舒緩,我示範朗讀,“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牆”,再指導學生朗讀,要求讀出幾份幽靜和詩意。

  備課中,我預設了“潛”、“撲打”“匍匐”等詞,讓學生充足的時間中,互相交流學習,品味這些詞句的精美和情趣。

  此外,我採用了變形閱讀的方法,改變句式,變文為詩,增加教學的情趣。例如我將第二段文字透過變形,成為一首精美的小詩,媒體呈現如下:

  夏天

  芊芊細草/漸漸長成一片密密的厚發

  淡淡綠煙/凝成一堵黛色長牆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

  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

  配上悠揚音樂,我先範讀。再請學生自己朗讀這首小詩,要求學生注意詩的朗讀節奏語調,面帶表情把小詩讀得富有情趣。將朗讀與語言品味結合起來,學生真正走入文字,感受到語言和感情之美。

  四、小結課文,佈置作業。

  最後我讓學生小結課文,想一想,透過本文學習,你感受到了什麼?學到了哪些賞析文章的方法?帶著作者對夏季的熱愛之情,請同學們再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吧!

  作業的佈置有兩道題,一是課下繼續誦讀文中精彩語句;二學習本文寫景方法,用生動的動詞寫幾句擬人句。作業佈置體現了將所學的知識由課內向課外遷移,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最後說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整個教學的紀念碑。板書設計我追求簡介、直觀、實用的原則。我把這節課的課文內容和教學重點呈現出來,增加學生的印象。

  夏感

  梁衡

  夏季的景色 夏季的人物活動

  精妙的動詞 生動的擬人句

  對夏的熱愛之情

  以上是我對《夏感》這篇課文的`說課,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課題是:《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本文選自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詩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假如生活欺騙理你》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詩歌。本文主題雖然是關於人生的,但也與成長有關,告訴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當現實生活與想象的不相符合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像詩人所說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領悟作者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讓生活充滿陽光的正確人生觀。這既是審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的教育,可獲得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功效,同時也為後面單元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說學生

  我所教的學生成績普遍較差,只有極少數的語文稍好。語文學科的表現著重是一下幾個方面:

  (1)基礎差,連拼音都沒過關。

  (2)學習語文的習慣較差;

  (3)不會或不喜歡動腦筋;

  (4)缺乏對詩歌的欣賞能力;

  (5)理解問題不能深入到文字內分析其內涵;

  (6)七年級的學生正是13、14歲的年齡階段,對詩歌有好奇心,願意學習,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該給予適當的引導,把問題一步步深入,教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

  三、說教學目標

  從以下幾個方面說: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普希金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2)背誦本文,積累名篇,大下文化根基。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

  (3)初步學會品味、欣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反覆品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加大課外名師閱讀量,以提高詩歌鑑賞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詩人的樂觀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

  4、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哲理。(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5、教學難點:普希金詩作的熱烈深沉的語言。(依據本班學生的知識特點、年齡特點和課標要求。)

  四、說教法

  1、採用“情景教學法”,也可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化,創設一種情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和創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指導學生觀察畫面時發揮想象和聯想,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理解課文。

  2、詩歌的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鑑賞能力同步提高。透過設計分明的朗讀教學層次,突出讓學生在朗讀感受中獲得知識積累與高尚情感的薰陶感染,培養審美情趣。

  3、研討延伸法:課堂組織採用以感悟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探究性問題呢的提出,激發學生的建立思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感悟能力。

  (以上三點依據新課標)

  4、教具的使用:錄音機、示範朗讀帶。(依據學校的條件)

  五、學法的選擇:

  指導學生採用圈點勾畫、同桌討論、學生糾正補充等方法學習。

  (根據培養七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要求)

  六、說教學程式:

  (一)匯入:(1分鐘)當你身處逆境,是前進還是後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播放示範朗讀帶,板書課題)

  (二)教學過程:

  1、初步感知課文

  (1)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自由朗讀或跟著示範帶讀,初步感知詩意,然後勾畫下你最喜歡的詩句,不懂意思的詞,師生共同解決。(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能力,對詩的感悟能力。)

  2、朗讀、理解、領悟、品味。

  依據新課標要求的三維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設計此內容

  (1)朗讀詩歌。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注意詩的感情基調並注重詩的重音、節奏、停頓。指名學生進行朗讀,其餘同學做出中肯的評價。

  (2)設問題:

  1、怎樣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表現了什麼樣的態度?

  3、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會如何去年對呢?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巡視,抽學生回答來解決。然後教師總結:詩人要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

  透過以上幾步操作,解決了本文的重點。

  3、品味鑑賞詩歌的美

  設問題:讀了這首詩,你的感覺如何?喜歡嗎?為什麼?(針對很少有學生主動發言的特點,抽學生回答,同學們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最好能說出幾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的答案。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總結。)

  這是依據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要求來制定的,設計這道題就解決了難點。

  4、小結:

  要求學生按下列句式說話,然後教師點評。

  “這堂課,我學到了……”

  “我很贊成……的觀點,因為……”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是……”

  5、佈置作業:

  (1)背誦本文;

  (2)課外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有一位詩壇奇才,他悄悄地來,又悄悄的走,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卻寫下了許多華美的詩篇“為愛而生,為愛而死”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再別康橋》,去感受他那獨特的內心世界(板書課題、作者)

  二、簡介作者的康橋情結

  康橋就是今天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以一名特別生的身份在這裡就讀,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雲有時到碧波盪漾的康河裡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裡——

  學習目標: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情感美與意象美

  重點:體會詩的意境美 (板書)

  (用課件展示作者照片及簡介)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文,正字正音,初步感知課文

  2. 讀學案上字詞,落實基礎知識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四、深入理解

  1、感受音韻美

  學生聽一遍課文朗讀,學生模仿讀一遍,引導學生走近課文

  點學生姓名起來朗讀,師生共同糾正,更好地把握其情感節奏

  感受詩歌排列的工整、疊詞的運用、每一詩節的押韻(如第一詩節“來、彩”,我們寫詩時也可以用)等

  2、體會情感美

  學生朗讀第一詩節,重點在”來”字,體會那種再次來到母校,故地重遊的淡淡喜悅之情教師再讀一遍,進一步體會作者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一樣來,又無聲息的蕩去,生怕打擾康橋的靜謐,體現出對母校的深深眷戀之情

  最後一小節處理同上 ,重點在”走”字,體會那種即將離別的淡淡的惆悵與失落最後詩節與首節迴環對應,詩意遞進,間接表達出作者的深摯情感

  3.分析意象美

  教師以第二詩節為例,進行分析 (板書:金柳)

  “金柳”的意象,“金”字寫出了夕陽的燦爛,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在傳統詩歌中就有折柳送別習俗,“柳”與“留”諧音,這是對傳統的繼承;新娘的比喻新奇, 這波光裡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心中盪漾,這種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的歡喜和眷戀的感情“金柳”就是一個意象

  意象是包含了作者主觀情誼的客觀事物比如余光中的《鄉愁》,運用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表達出對大陸的思念與眷戀之情寫詩歌就是用形象表達思想,不是空洞的喊口號我們在寫詩歌時就要借某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由學生自讀26詩節,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詩節、句子,甚至一個字,先讀品味再自己分析,寫在學案二(3)題後面,然後小組交流合作,推選一名同學總結髮言

  比如:“青荇”的招搖得意,自己願變成一片水草永遠融入這美好的大自然.體現出作者對這裡一草一木的熱愛之情等等.

  彩虹似的夢,充滿了昂揚的基調,夢是美麗的,也是虛幻的,但有夢不覺夜長在拜倫潭到底有什麼樣的夢呢?比如邂逅才女林徽因的愛情之夢,學習西方強大祖國的夢,是作者情不自禁要唱起歌來.

  夏蟲沉默,反襯靜默的情景

  4、播放歌曲《再別康橋》,由一名同學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聽,想象詩歌中的意象,感受意象美

  5、向學生推薦徐志摩詩集,激發學生讀更多的詩

  五、拓展延伸

  分組進行朗讀比賽,朗讀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及徐志摩《雪花的快樂》,力求讀出音韻美、意象美、情感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訊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雪花的快樂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瞭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六、作業: 用自己喜歡的意象,寫一首小詩

  七、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學習目標: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情感美與意象美

  重點:感受詩歌的意象美

  金柳 新娘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金色花》是七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該單元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本文是首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主要寫一個淘氣孩子用調皮的方式回報母愛,藉助“金色花”這個意象表達情感。情節簡單、語言活潑、心理描寫細膩、充滿詩情,很適合朗讀。是培養學生情感體驗能力和朗誦能力的好材料。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初一學生心理及語文素養和本單元整體目標,按照新課標中“知、能、情”三維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知識:瞭解散文詩,掌握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積累生字詞。

  能力:培養誦讀和比較閱讀能力,由淺入深逐步理解人物內心情感,理解情感的多種表達方式,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感悟母子親情,學會感恩。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考慮學生心理和語文水平,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借物抒情的手法和有感情的朗誦;教學難點——理解親情的多種表達方式和細膩的人物刻畫心理。

  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同時基於學生初步接觸散文詩這種新文體,我採用問題引路法、比較歸納法、點撥法進行教學,以突破重點和難點;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是傳統教育方法中的精華,把無聲的文字還原為有聲的材料更能拉近讀者與作者、讀者與文字的距離。所以我還採用誦讀法教學,先借助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誦錄音,然後親自反覆誦讀,在優美輕鬆的氛圍裡,更好地理解內容,感悟親情。

  葉老也說:"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而學習方法必須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而得到,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根據本課教學目標任務,我主要指導學生採用朗讀法、討論法、勾畫圈點法、聯想法、模仿法進行學習,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並能學以致用,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

  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我按下面七個環節實施:

  一、匯入:聽音樂,看圖片,說感受,匯入新課。

  這幾幅圖片形象地表現出一個共同的主題——親情無價,感恩母愛。聽覺與視覺的衝擊容易帶動心裡的聯想和感動,能讓學生迅速進入有關親情的體驗中。

  二、聽讀課文,感受詩情:

  這是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感情基調的初級階段。優美的配樂朗誦能給學生美的享受,讓他們輕鬆進入學習階段。這是遵循快樂學習的原則。

  三、練習誦讀,領悟詩情:

  這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讓學生親近文字。反覆誦讀,培養朗讀感悟能力,突出教學重點。然後,做字詞練習以鞏固基礎知識。體現語文的知識性、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 探討問題:

  依據課文內容提出3個問題((1)為什麼“我”想變成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嗎?為了跟媽媽捉迷藏嗎?還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願?(2)“看著你工作”“你會嗅到花香”“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都是為了什麼?(3)媽媽為什麼反而責怪孩子?還罵“你這壞孩子”?是什麼口吻?孩子為什麼不告訴媽媽自己做了不少好事?),引導學生精讀和討論,深入理解文中人物內心情感和表達親情的方式,解決教學難點。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勾畫圈點篩選資訊,合作探究解決疑難。教師則巡視點撥,然後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見課件)。

  五、悟讀課文,領悟意象:

  這是激發學生調動以往經驗體會,綜合註釋等資料,將閱讀由感性推向理性的過渡,讓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理解意象,進而在寫作中學會選擇意象。這樣,遵循了溫故知新、循序漸進等教學規律。

  六、聯想比較, 總結課文:

  這一步主要運用聯絡法、比較閱讀法和講授法,讓學生掌握文體知識,鞏固詩文中意象的運用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借物抒情。

  七、小小比賽 人人參與:

  進行個別朗誦比賽和仿寫詩句的練習。

  教學評價:

  這堂課我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切實訓練了學生的朗誦能力、閱讀能力、探究和表達能力。同時給學生一個親情體驗的機會,有利於培養學生對親情的感受能力和感恩意識,進而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有健全人格的青年。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解讀

  本文在承擔鞏固本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的任務,同時,根據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理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艱辛,腳踏實地,一個人才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會到處碰壁。

  鑑於上述對教材的認識,又考慮到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正確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透過概述故事內容,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理解故事蘊涵的道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學重點是正確辨析並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詞。教學難點是理解故事情節,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紹

  一是強調讀。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課我先後設計運用了個別範讀、自由朗讀、分段齊聲朗讀三種方式,藉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略讀課文,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採用營造氛圍講故事的方法匯入新課,突出了“導”;在討論歸納故事情節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討論之球”在學生之間傳遞,當學生甲說完後,我不立即加入,而是讓學生乙指出學生甲的不足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突出了“引”;在釋譯、理解課文時我主要採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即“引”又“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是注重創。“創”就是創新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的。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處於積極地思考狀態,透過創新應用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拓展思維的能力。在“拓展延伸”板塊裡,我提出了一些疑問:如果王生繼續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結局?你認為王生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會有一些新的含義?請大家試試看。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法指導

  1、指導自主探究,培養能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比較淺顯易懂,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是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難懂之處可反覆朗讀,根據語言環境去理解本文蘊涵的深刻道理。這樣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指導合作學習,養成習慣。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需要大家合作才能解決。考慮到學生在“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和“概述故事情節”兩個地方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又設計了幾個互動環節,學生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合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還會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流程設計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個大的教學板塊:

  1、創設情境,匯入新授。

  首先我用神靈鬼怪,談狐論鬼的故事集——《聊齋志異》匯入新課。因為《聊齋志異》已經家喻戶曉,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我問:“那誰能說一個《聊齋志異》裡的故事呢?”在這裡,我抓住學生對鬼怪強烈的好奇心理,引領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學習內容。

  2、引導探究,薰染情感。

  ①整體感知。新課標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在這裡,我設計了四次朗讀:首先是學生自讀課文,給他們提出的要求是瞭解課文內容,畫出生字難詞;然後是聽朗讀錄音,這時,學生可以糾正自己錯誤的讀音和停頓。接著學生再自讀課文,並利用註釋,解決疑難字、詞,把不理解的標出來。然後是分段分組齊讀課文。透過整體感知,學生對故事的情節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只是會有一些難懂的字詞成為理解課文內容的“攔路虎”,所以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

  ②重點突破。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主要採用的是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我首先引導學生提問題,把自己不懂的字、詞或者是句子說出來,由其他同學來回答,之後我再進行糾正或補充。同時,我也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他們思考、討論,然後回答。最後,出示投影片,這是我備課時歸納出的一些重點詞句的釋注,讓學生識記,使學生對文言字詞的積累更加具有建構意義。

  ③雙邊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著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思考還給學生”的理念,根據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運用了二個互動環節,

  互動1:用自己的話逐句複述課文。

  首先,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要求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該怎樣複述。接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個別指導。然後由教師引導學生說,經過這一輪的交流,讓學生已經能夠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了。再讓學生討論故事的主要情節,總結性地複述故事的主要情節,同時我適時地出示四幅插圖投影,讓學生由情入景,披文入情,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歸納、評價的綜合能力。

  互動2:開小故事會。分小組開小故事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並掌握故事的內容,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④辯明內涵。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篇文章所蘊涵的道理,然後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他們思考的部分結果。這裡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他講得有道理,就應給予肯定,既要尊重學生個性,更要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

  3、達標反饋,拓展延伸。

  達標反饋我設計了幾個難度適宜的填空題,以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新知。拓展延伸一是讓學生改編這個故事,二是讓學生談談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像王生之類的人,三是鼓勵學生課後閱讀《聊齋志異》。

  五、課後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倡導“個性化閱讀”,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的薰陶。在學習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背景下,我以為語文課堂應從最佳化整合文字資源,最佳化課堂動態交流,最佳化多元教學手段三個方面來建構“課堂大語文環境”;應精心策劃,使課堂更加註重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體現出與課程資源相和諧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逐步達到發展學生的語感與思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終極目標。這正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