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編排的特點

  《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紅軍戰士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難飛奪瀘定橋的感人事蹟。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全文分三大部分。1—3節講了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趕在敵人前面奪下瀘定橋;4—8節講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第9節講了軍奪取瀘定橋後,奔赴抗日前線。其中紅軍如何飛奪瀘定橋是重點內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內涵十分豐富,透過教學,可以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本文新的知識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2、品味“天險、關鍵”等重點詞句;

  3、能運用“關鍵、浩浩蕩蕩”造句;

  4、背誦第6自然段;

  5、嘗試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6、能按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也是本單元的主要訓練目標,學生已在前一篇課文《沿著紅軍走過的路》中進行了一定的訓練。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瀘、湍、妄、潰”等7個生字。

  操作目標主要有五個:一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品味“天險”“關鍵”“浩浩蕩蕩”並造句;三是能背誦第6自然段;四是能按照事情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情感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情感,繼而學習紅軍不怕困難、忠於革命的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抓“關鍵”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地:一是透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紅軍崇敬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內心現象,繼而達到入境使於情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重點之二是藉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由於概括主要內容是小學階段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最高體現,但與學生實際概括能力尚有距離,所以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同時也是本文教學難點之一;難點之二是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對紅軍的崇敬之情,讓學生學習紅軍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只要依據是文中故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差太遠,較難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四、教法的選擇及依據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式,最適於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五、教學設計與依據

  本文教學分兩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分段及學習1—3節;第二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學習4—9節。下面我重點講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一)揭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有關紅軍的故事,接著透過激情談話引出課題。然後指導學生題,要求讀出紅軍英勇、一往無前的氣概。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感染學生情緒,為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

  (二)藉助課題,概括主要內容

  教師設問:圍繞“飛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同時整理問題並板書:為什麼飛

  奪?怎樣飛奪?飛奪的結果?)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接著讓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默讀課文,完成書面練習(1)(這一篇文章按順序來寫,先寫,再寫,最後寫。)這一設計目的是為下面概括主要內容做鋪墊,降低其訓練的難度。然後教師再讓學生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說,教師運用隨機點撥確保練習到位。這一設計主要想達到以下三個方面:1、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難

  點;2、訓練學生求異變通思維;3、訓練學生遣詞造句、表達等語文能力。然後,教師再問:根據這一書面練習,你覺得學習一篇課文的哪些問題已經解決了?(記敘的順序、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段、概括斷意等)最後老師引導學生把文章分為三段。

  (三)學習1—3節

  先讓學生默讀第一節,並開啟幻燈(1)“因為( ),所以紅軍來說明瀘定橋不易奪取。並設問“天險是什麼意思?從哪兒可看出是“天險”?同時隨文學習“水流湍急”,最後讓學生透過自由讀、指讀等形式來表現瀘定橋的險。這一訓練組合緊扣“天險”這一訓練學生理解、表達、語感等語文素質,同時滲透了抓重點詞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

  接著教師設問:第二節中哪一個詞更說明了奪橋已是非常艱險?並讓學生說說你為什麼注意到了“增援”一詞?同時隨文學“妄想”。這一設計我想體現以下三點思想:1、推動教學體現學法的延續性;2、體現訓練的彈性策略,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3、透過推敲、比較、聯絡等方式,訓練學生理解、思維、表達等能力。

  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習第三節:你還從哪句話中體會到了奪橋已萬分艱鉅?這是教師開啟幻燈(2),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因為,所以上級不能多給時間;如果上級多給紅四團一些時間,就會。”以此讓學生體會到紅四團戰士已別無選擇,再讓學生聯絡課文用“只有……才能……”的句式來說說紅軍眼前最迫切的任務。並引出“關鍵”一詞,同時引出爹第二個書面練習:“搶在前面,是紅四團( )的關鍵,是紅軍( )的關鍵,還可能是( )的關鍵。”這一設計我主要想體現分層訓練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規定時間裡各取所需,差生完成第一個填空,中等生則完成前兩個填空,優等生則可對“還可能是( )的關鍵”作出種種內容各異但合乎情理的回答。這種承認學生差異的訓練方式,目地就是為了讓所有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發展、提高,使學生在形成良好語文能力的同時,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心理機制。然後教師再讓學生根據完成的書面練習,用不同的句式來說說。這一設計我想可體現以下三大功能:1、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2、訓練了運用“關鍵”造句的能力;3、訓練了學生語言轉換的能力。

  然後教師激情小結:同學們,一場殊死的戰鬥馬上就要展開,一場血與火的考驗就擺在戰士們面前。搶在前面,這是紅四團生死存亡的選擇!搶在前面,這是紅軍北上抗日的關鍵;搶在前面,這更會是整個中華民族抗日救國的沉重砝碼!同學們,此刻你的心中感受到了什麼?讓我們一齊來讀1—3節,把你的這種感受透過朗讀表達出來。若學生朗讀不到位,教師可讓學生在最能體現奪橋艱難的詞語下讀重音,再次朗讀。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小節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教師延伸談話:最後紅四團究竟是怎樣和敵人搶時間,等待他們的又將是怎樣的惡戰和命運,我們下節課再學習。以此來給學生照成懸念,強化繼續學習的動機。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匆匆》。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我們六年級課文第十六課《匆匆》,這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對時光的流逝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留它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後透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描寫,具體再現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後抓住“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關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這篇文章很注意修辭,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長短一致,節奏整齊,對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顯示季節更替的詩意化景物;又用一組長短不一,節奏跳躍,口語色彩很濃的設問句,感嘆日子的飛逝無痕。整句與散句的結合,不但具有一種音樂的美感,而且顯得既典雅又樸實。文中還多處運用比喻,使時間變得可以感覺,形象而又真實。在行文中流露出時光的可貴。同時,時間是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也在進而滲透出生命的可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愛生命。

  1、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詞語。

  (2)技能目標: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透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到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2、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3、課前準備:

  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透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揮想象力,聯絡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透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 說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目的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基於六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基本的自主學習方法,所以本節課將繼續滲透三種學習方法:一、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的學法。二、讀寫遷移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在學生朗讀理解作者是怎樣描寫日子來去匆匆後讓學生也寫寫自己或身邊的日子是怎樣過的(即仿寫),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三、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也是我們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告訴他們,閱讀的時候,可以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想開去,可以從課文的內容聯想到更多的人和事。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溫情匯入,引出“匆匆”

  老師用充滿溫情的語言匯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小學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麼。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小學生活說再見?(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齊讀課題,然後揭示課題。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

  (二)、簡介作者及散文。

  (三)、初讀美文,感知“匆匆”

  分別請幾名同學讀課文,教師和學生評價。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奏,注意“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頭涔涔、淚潸潸”等詞語的讀音。

  (四)、精讀美文,品悟“匆匆”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老師指導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教師這樣引導和鼓勵孩子:同學們,透過剛才大家有感情的讀課文,每一個人對本文都有了一個新的瞭解和認識。那文中那些句子或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為之感動呢呢? 然後,學生各抒己見,這裡可以打亂段落的順序,尊重學生的意見,給學生充分的發表意見的機會,但是教師要積極引導,可適當表揚,也可隨機引導,教師課堂準確調控,為本節課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抓住以下重點段落進行品讀,當學生提到這幾個段落的時候,相機引導。

  我這裡就按順序去說,所說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

  1、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麼你想想看作者的心裡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現在是怎樣的?那麼我們說說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2、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裡有什麼感受呢?他會說些什麼?學生想像發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為何“頭涔涔”?為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

  3、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說,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後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裡我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透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4、 深入作者入內心深處讀第四自然段:面對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無痕跡的日子作者覺醒了麼?他心裡在想些什麼呢?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給大家聽。把覺醒讀出來。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內心的自責,以及內心的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在學生自由說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日子除了“如輕煙”、“如薄霧”還像什麼?你能說出更美的句子嗎?在這裡以讀促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然後進一步結合文中重點句子,邊讀邊品,聯絡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五)、統觀全文,讀一讀學生喜歡的優美句子。

  (六)、樹立衝突,激發學生思維碰撞。

  在這裡,學生們透過品讀和想象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匆匆流逝的無奈,可以乘勝追擊,丟擲問題:同學們:透過剛才大家的分析和品讀,你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會說出“難過、後悔、無奈、、、、、、”等一系列詞語。那麼你猜一猜本文作者朱自清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學生會眾說紛紜,然後多媒體出示朱自清先生的簡介和一生成就簡要。進而使學生明確,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先生才有了這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到,朱自清先生一生成就仍在嘆息時光的虛度,那麼作為小學生,我們在珍惜時間的問題上又該怎樣去做呢?

  在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心情後進行仿寫:作者認為自己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你的呢?請你寫一寫。寫後再次插入作者有關資料讓學生了解,正是因為作者對人生的思索,為自己的徘徊而不甘、而不平,才造就他的有所為、有所痕跡,作者不是白白走了。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你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思考後自然引出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

  (七)、課外延伸,昇華“匆匆”

  我們學了這篇散文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你對以後的日子有新的認識和打算嗎?能把你想到的寫下來嗎?再次回到第一段,深化主題: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好好把握,讓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最後,引導學生交流剛才的隨筆,老師也出示一篇自己的隨筆,配樂《秋日私語》,指生讀:“時間是無情的雨,時間是無聲的風,時間無處不在,時間在何處遁形?浪費了時間,時間也會將他拋棄最遠,珍惜了時間,才會珍愛生命,才會贏得成功。”

  教師隨配樂說道:“朱自清先生,反思時間反思生命,是因為他深深的懂得了”學生隨教師手勢齊讀:“珍惜了時間,才會珍愛生命,才會贏得成功。”“朱自清先生一生碩果累累,給人類文化寶庫做出了巨大貢獻,那更是因為他深深的懂得了——”學生繼續齊讀:“珍惜了時間,才會珍愛生命,才會贏得成功。”

  全課結束。

  五、說板書設計。

  16、匆匆

  (朱自清)

  花有重開日 逝去如飛

  人無再少年 珍惜時間

  (這樣的設計是讓學生能從時間的名言、到課文中作者的感悟、再到自己的感受,一目瞭然。)

  文章內容無具體事件,板書很難找到立腳點。為充分調動師生兩個積極性,打破板書是“教師責任田”的專制行為,促進師生活動的默契及其合作精神的培養,我採用了合作型板書。時間如流水,我用水滴包裹著“匆匆”二字,滴入時間的河水裡,一艘艘載滿時間的小船,一去不復返地流向遠方。如詩如畫的教師板書讓學生進入了情境,引起了學生心靈的共振,緊接著讓學生板書珍惜時間的名言“時間就是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學生透過學課文,寫名言,悟道理,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脈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簡單體會老舍語言通俗簡潔,有趣的特點。

  3、找準讀寫結合點,拉動學生對春節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

  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詢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堂小練筆,學生可以將家鄉的元宵節與老北京的元宵節習俗進行對比,激發他們興趣寫自己的元宵節,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組中國人過春節的圖片,配上《春節序曲》音樂,讓學生馬上進入過年的氛圍中,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並且回顧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1.在老舍先生寫得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這四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讀一讀,勾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做一些批註,準備和大家交流交流。

  2.學生自讀批註,小組交流

  3.彙報交流

  (一)學習臘八節部分

  ⑴學生彙報介紹

  (2)在教學這一段,主要引導學生品味這段老舍語言的通俗有趣、準確生動,根據學生彙報,我主要抓住“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這兩句細品:

  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如果這樣改: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摻和一起製成的。行不行?老舍先生可是語言大師,這些詞看似平常但又妙趣橫生。)

  板書:簡潔有趣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出示圖片,你們見過吃過沒?作者只用兩個詞來形容色如翡翠、色味雙美,顏色如翡翠,翡翠什麼樣?用詞準確又精煉。板書準確精煉)

  (3)總體讀臘八節兩段(男女生讀)

  臘八節過得怎麼樣?(有滋有味)板書

  (二)學習元宵節部分

  (1) 學生彙報(理解張燈結綵,讓學生做批註)

  (2)北京的元宵節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紅火而美麗)

  (3)體現在哪呢?自由朗讀體會,用課文中的話回答

  (4) 學生彙報談體會(從結構方面引導學生髮現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兩方面,把相關詞語在課文中標記)

  燈的數量多:從“處處張燈結綵”“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家中也有燈”等詞句就可以感受到。

  燈的種類多:從“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燈”可以感受到。

  (5)關於老舍語言的品讀,我重點抓住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有名的老鋪子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句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這幾個同義詞,先讓學生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這幾個詞,然後透過換詞語的辦法(也就是把這幾個詞都換成“都是”)讓學生讀,一讀就會發現這樣會很死板,反過來學生就明白了老舍用這幾個詞很靈活、富有變化。

  (7)元宵節這部分是本節課詳講的部分,所以隨後安排了小練筆,為了鋪墊好學生的情感基調,我先出示東勝元宵節圖激趣情境創設,充分調動起學生過年的熱情,讓學生有話可說。

  出示要求:再讀一讀老舍先生描寫元宵節的部分,試著用我們總結出的方法,聯絡實際,寫一個你印象最深刻的元宵節場景。

  (8)寫完自己修改或同桌互讀修改

  (9)推薦讀習作,全班評價

  (三)最後的除夕、正月初一兩部分沒有詳細學習,只是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而後小組交流的方式,歸納這兩個節日的特點,完成板書 最後學完全文總結歸納方法:有順序性 詳略得當 語言簡潔 結構完整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瞭,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板書:

  北京的春節

  臘八節 有滋有味 通俗有趣

  除夕 熱鬧非凡 準確精煉

  正月初一 悠閒愉快

  元宵節 紅火美麗

  概括出了每個節日的特點一目瞭然,旁邊是透過學習概括的老舍語言特點

  反思:

  我在設計教案之前對於如何在一課時中將課文的詳寫四部分:臘八節、除夕、正月初一、元宵節都一一科學的呈現,能起到扶放的教學效果,可是一直都難以找到好辦法。所以我在精講了臘八節和元宵節的部分後,對於除夕和初一部分因為時間不夠草草處理,有走過場的嫌疑,處理的不明智,不會統籌規劃內容。經曹老師的指點我才明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是一篇略讀課文,它以生動細膩,充滿感情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人與動物的傳奇故事,讚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也展示了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讀來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透過分析教材,依據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還分析了這一課的德育滲透點。

  1、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2、能力訓練點:

  ⑴培養學生透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的內容及意義。

  四、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透過故事認識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知道人應與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諧相處的道理。

  五、德育滲透點

  1、透過正太郎和狐狸的親密關係,讓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

  2、透過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間不可割捨的親情,進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激發學生回報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談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談到: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教案時我充分考慮了教學重難點,利用學生的已知和生活經驗,從學生的讀書感受出發,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並捕捉學生情感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與文字進行對話。

  【析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而且我班的學生也比較活躍,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

  【講過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情況以後,為了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我始終以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貫穿全課。主要教學過程設計為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我首先出示課件:我們學過了狐狸和烏鴉,狐假虎威等課文,能說說狐狸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嗎?看著伴隨自己成長的故事插圖,孩子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對狐狸的印象。可我卻話鋒一轉:一直以來老師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樣,可讀了一篇文章後,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為什麼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開始聚精會神地讀課文,看得出他們已被課文裡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學生初讀後,我順勢問道:“有什麼想說的嗎?”孩子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兩隻老狐狸為救出小狐狸,冒著生命危險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這種生死與共的親情,挺讓人感動的。“小狐狸被送給鄰居,正太郎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懸崖,兩隻老狐狸救護了嚴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蠻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和討論課文內容。而且告訴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維觀點。這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我把它們歸結為三大類:

  1、老狐狸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為什麼能和狐狸建立親密關係,並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課文為什麼以“金色的腳印”為題目?接下來讓學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誰能自己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此舉再次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生主動積極投入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感受、體驗、理解文字。

  在交流過程中,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合作。可說來說去,我發現孩子們始終圍繞前兩個問題在說,而無一人提及第三個問題。經詢問才知他們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說。在那一刻我感覺到每個孩子都產生了合作的慾望,於是抓住這一契機,讓孩子們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交流後的彙報證明了我的選擇是對的。當時的課堂是這樣的:(播放錄影)

  這一環節透過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透過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學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更重要的是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的這

  種感人至深的親情,衝擊著孩子們的心靈,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熱愛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發芽。

  四、表達心聲,昇華主題

  孩子們沉浸在狐狸一家的親情中,我趁機放上一段略帶傷感的音樂,用飽含激情的語言激發學生心中湧動的情感:自己讀一讀你感動的句子,句子裡包含狐狸的多少心聲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們能言,請替它們說一句心中的話吧。前面情感鋪墊,音樂的渲染,教師語言的感染,讓孩子們深深沉醉其中,孩子們的情感被點燃了,激發了,教室裡出現了動人的場面:空靈的音樂流淌著,孩子們動情地朗讀著,真誠地述說著,時間在這一刻彷彿靜止不動了,一種美妙的情感在教室裡傳遞著。聽聽孩子們替狐狸表達的心聲: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保護你的;我的兒子,無論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會放棄的;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孩子們真正走進課文了,融進課文了,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一個。

  面對孩子們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內心總覺得還缺少些什麼,這時剛好班上侯文麗同學發言說:“老狐狸為救小狐狸、想盡了辦法,甚至不顧生命危險,它們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使我非常感動,這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他的話一下子使我豁然開朗,原來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精神的昇華、情感的碰撞和來自內心深處的東西。於是我順勢說“侯文麗同學的體會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對待孩子的愛是那麼偉大,無私,而我們作為孩子有沒有象父母愛孩子一樣的心愛父母呢?”沒想到同學們齊刷刷地回答:“沒有!”隨即又馬上改口,齊聲道:“有!”這個自相矛盾、在幾秒鐘之內改變主意的說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這個問題,讓孩子們說說為什麼同樣一個問題,在短短几秒鐘內,就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課堂頓時沸騰了,同學們為了表明自己的心跡,幾乎每個人都舉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動地回憶起自己生病時媽媽無微不至照顧的事,有的後悔地回憶起自己頂撞父母的事,有的盡情地回憶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認為,在對待父母的愛上,自己做得不夠,以後應該象父母愛自己一樣去愛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後我又充滿激情地說“你們有父母的愛是快樂的,父母有你們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樣呢?(出示課文插圖)你能續寫這個故事嗎?課上到這裡,孩子們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漣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續寫故事的提出,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一篇篇充滿愛心,承載祝福的文章便應運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課我被文中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感動了,被文中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信任、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的美好關係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發了學生的情,使課堂始終被一種濃濃的情感包圍著,這份情感隨著讀書的深入,對話的深入瀰漫開來,散發到教室裡每一個角落,滲進每一個人的心田。

  【思失敗】

  一節課有成功的亮點,也必有失敗的遺憾,反思整堂課,我對於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愛惜、保護動物的意識一處做得不夠到位,其實孩子們這一思維的火花在表達心聲,昇華主題一節中,替狐狸表達心聲時就曾閃現過:人們啊!如果你們都能像正太郎一樣愛護我們該多好啊!如果這時我引向深處:學了這篇課文,你打算以後怎麼做?感動於正太郎所作所為,感動於狐狸一家親情的孩子們必能從內心深處,發出保護動物的呼籲。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卻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保護動物的意識便深深印在學生心中。

  【結束語】

  課堂應該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樂園,而不僅僅是表演的天地;課堂應該是學生豐富個性、健全人格的'場域,而不僅僅是獲得知識的工作間;課堂應該是滋養性情、陶冶性靈的生態環境,而不僅僅是教書育人的簡單迴圈。這是教師的需要,這是學生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正所謂心隨我動,我隨心動,動中有你,動中有我,動中昇華,動中提高,那麼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心動用生命去喚起生命,用真誠激發真誠吧!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編排意圖及學情分析

  《回家》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安排的四篇課文,旨在讓學生領略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懷,感受到美好的感情。

  《回家》是一篇略讀課文,它記述了一個叫海子的人,少年時代無論怎樣也要回家,但中年當上警察後卻因公務繁忙很少回家,最後在處理一起案件時光榮犧牲的事。文章採用了蒙太奇式的手法,以樸實的筆風將一幕幕感人的場景如同放電影般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眼前,使得主人公海子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質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感悟文字的能力,在閱讀此類敘事性作品時能把握住事件的梗概,但對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一定難度。他們剛進入青春期,情感豐富,對於作品中的人物命運感同身受。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分析,從新課標的三個維度出發,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從海子回家到不回家以及犧牲的過程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字裡行間所飽含的人物的情感,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透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從小樹立正確人生觀和高尚的理想。

  4、 關注語言文字,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海子回家和不回家的原因,體會其中蘊涵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海子犧牲後海子爹孃說的那兩句含義深刻的話。

  教法學法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要抵達心靈,其主要途徑是憑藉語言文字,感悟文字的意義,並在感悟中生成情感。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這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拓展延伸的思路進行教學。透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圈劃詞句、批註體會、賞析品讀的方法來落實重點。體會海子愛家以及海子爹孃內心複雜的感情,感悟海子愛家更愛國的高尚品質。

  教學過程及方法

  我以“找準切口,品讀詞句,凸顯真情”為指導思想,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大板塊:

  一、激情匯入,渲染氛圍

  1、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家庭的溫暖和濃濃的親情。

  2、情感渲染:家是什麼?家是人生的驛站,家是生活的樂園,家是避風的港灣,家就是離你心靈最近的地方,是你心頭縈繞的那分永遠的牽掛。

  (意圖: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情”。只有激起學生親近文字的慾望,才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把不容易讀準、不理解的詞語作上記號。

  2、引導學生運用結合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和查詢工具書的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重點糾正“拎”、“凜”、“親戚”、“嗚咽”的讀音和“風雨無阻”、“天寒地凍”的意思。

  (意圖:《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掃清字詞障礙是學習文字的基礎。這樣做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思考:這篇課文圍繞回家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意圖:葉老說:“大凡讀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緊的事。”我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理清文章的脈絡,既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又為後面的深入研讀作鋪墊。)

  三、自主學文,感悟品質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把課文分成“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和“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這兩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 理解少年時代的海子回家難,體會他對家的熱愛

  1、學生自主讀文,勾畫出直接描述海子回家難的句子,然後引導學生抓住以下三個重點句透過討論、交流和反覆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少年時代的海子對家的熱愛,不論多難都要回家。

  ⑴ 海子氣喘吁吁地說:“爹,娘,你們別不高興,我沒坐車,我是跑著回來的。”

  ⑵ 那一次,海子回家時,天寒地凍。娘老遠就看見海子赤著雙腳,一雙鞋套在手上,裹一身寒氣跑回來了。

  ⑶ 海子看著爹孃,怯怯地說:“我沒有穿鞋,我是光著腳跑回來的。”

  2、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爹孃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圈出重點詞語,並批註自己的體會。

  3、交流彙報,感受爹孃內心的無奈、愧疚和對兒子的心疼。

  (意圖:高段的閱讀教學除了書聲琅琅之外,還應有潛心會文、靜心閱讀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相機進行語基訓練:

  (1)結合本單元的《積累與運用》的練習,理解省略號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把它作為一個亮點。

  (2)設計選用關聯詞:“無論……都……”、“即使……也……”來描述少年時的海子回家的難和對家的渴求,對家的熱愛,讓濃濃的親情來打動學生的心。

  (意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深入感悟的基礎上來進行語基訓練,不但可以受到情感上的薰陶,而且培養了語文實踐能力。)

  (二) 理解中年時代的海子回家更難,感悟他愛崗敬業,為大家舍小家的品質。

  1、出示學法“自讀感悟——圈點勾畫——彙報交流——情感朗讀”,讓學生根據這一方法自主學習18——26自然段,找出海子回家很少的原因。

  2、探究交流,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兩個重點句,採用個別讀、齊讀的方式,感悟海子對家有很深的眷戀。

  ⑴ “倒是海子的媳婦常常領著女兒,拎一堆花花綠綠的營養品回來,說是海子讓帶回來的。”

  ⑵海子犧牲時的臨終遺言“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個月沒回……”

  (意圖:閱讀教學應重視讓學生與文字對話,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學生交流自己身邊或者瞭解到的警察的事蹟,體會他愛崗敬業、愛國愛家、為大家舍小家的高尚品質。

  四、突破難點,情感昇華

  1、以“海子是那麼眷念他的家,他最終回家了嗎?”這個問題為切入點,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娘所說的話的含義,即:海子雖然犧牲了,但他崇高的品質卻永遠留在了親人和祖國、人民的心中。從而突破難點。

  2、創設多種情境,反覆引導學生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

  (意圖:《新課標》在5——6年級階段性目標中提到,要求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從中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在反覆的引讀中,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昇華,激發起他們對海子的敬佩之情,在培養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崇高的理想這一目標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課堂在高潮中結束)

  五、關注表達,學習寫法

  1、關注作者在文章中採用的對比寫法表達人物的高尚品質。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和文中的標點符號,表達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是課文的精髓。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幫助學生理清教學內容的思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清晰地瞭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回家難

  少年時代 中年時代

  (愛家) (更愛國)

  總結設計

  回顧整篇文章的設計理念,我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略讀課文的特點,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注重了語文知識的訓練,又注重了情感的薰陶。這樣做,不正是把握語文課程標準,堅持“三維一體”的觀點嗎?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生命生命》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設問開頭,透過寫飛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奮力生長和疹聽自己心臟律動三件事的描寫,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愛生命就要珍愛時間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制定為以下幾條:

  1、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3、透過學習本篇課文,讓學生珍愛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事例所隱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二、說教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好奇好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我採用啟發引導法進行教學。語文教學,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因為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可以培養語感。因此,我還將採用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朗讀比賽,做到人人參與,照顧後進生,避免了朗讀時優生的專利局面。

  三、說學法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用自己的血汗換來的東西才會珍惜。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也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老師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他們在自主能動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學習的快樂。因此在這堂課中我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學法。教師出示精心設計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後再合作交流、討論,最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示交流。堂應不僅開放而有活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交能力,領略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程式

  《生命生命》這篇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簡略,整篇課文作者採用設問的寫法,提問、例舉三個事例、悟出道理。這篇課文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好詞佳句,還是一篇寫作的好範文。為了使本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匯入,激起探究興趣

  導語“同學們,《生命生命》這一課究竟講了一件什麼事,他能然訴我們明白一個什麼道理?

  (二)、出示問題自主探究

  1、學生讀文、找含相關的重點句子,自主解答問題。

  2、小組長組織成員交流討論,發揮“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集體智慧,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團結協作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組集體展示,交流對問題的答案和見解,生以“我認為”的語氣彙報,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然後以“誰還有不同的看法”、“誰來補充”,有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臺,和諧積極的交流氣氛。教師完全充當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說一說這一段給我們介紹了什麼?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覺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讀)

  (2)、作者為什麼回放了飛蛾?(及我為什麼會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蟲時,他們是怎樣反抗的,這種反抗就是什麼?

  2、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練習:

  (1)、找出文中寫香瓜子生命力強的句子。(感情朗讀)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動的原因是什麼?

  3、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練習:

  (1)、從聽診自己心跳的律動你知道了什麼?

  (四)、歸納總結拓展

  作者從這三件事認識到了什麼?

  舉例說“有限的生命體現無限的價值”的意思。

  我們要怎麼做才能體現無限的價值?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教學理念:

  這是一篇議論文,但是議論文課堂也不能偏離語文教學,不能偏離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學這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讀多悟,並且掌握作者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會寫“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②、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③、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情感與態度目標:

  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3、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組織學生研究三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追根求源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激發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1、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相關的圖片或資料,以及課件。

  2、鼓勵學生透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六、說教法與學法:

  1、形式多樣,自讀感知。

  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彙報、朗讀、表達等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誦讀領悟,重點研討。

  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是為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對這三個事例,引導學生抓住“敏銳地注意到”“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覆的研究和實驗”“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詞句來學習。引導他們發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透過讀、議、思、想,讓學生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深刻含義,瞭解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說明道理。

  3、迴歸整體,能力遷移。

  透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進一步感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仿寫,學以致用。

  七、說過程:

  (一)匯入課題,理解真理。

  1、出示幾句與科學有關的格言。

  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華羅庚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鉅的勞動。——郭沫若

  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蕭伯納

  2、生讀,談談從這些格言中分別得到了什麼啟發。

  (文章的開始就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就是一個真理,什麼是真理,這個詞很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課的開始可以引領學生讀、悟一些格言,讓學生理解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真理。)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透過查字、詞典,聯絡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透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在初步感知的過程中,讓學生自讀自悟,透過圈畫、批註、朗讀、交流等等來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品讀感悟,研討文法。

  1、明確觀點。

  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2、研讀事例。

  對於這樣一個道理,一個觀點,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它的?請大家瀏覽課文,試試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一說。

  第一個事例寫的是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

  第二個事例寫的是英國的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第三個事例寫的是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推斷出凡睡者眼球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

  (1)、學習第一個事例。

  學生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思考:

  ①具體事例中的人物是誰?

  ②發現的現象是什麼?

  ③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④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過程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洗澡水的漩渦為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漩渦的方向與

  地球的自轉有關

  (2)、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①總結學習第一個事例的具體學習步驟。

  ②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三個事例。

  ③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3、瞭解寫法。

  這三個事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可以獨立思考,可以同桌小聲討論。

  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實驗和研究;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從具體事例中具體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和學習課文的寫法,是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對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樣一個觀點作者用了三個事例來證明它,教學中重點研討:1、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2、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引導學生抓住具體的語句來交流,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這一環節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從而讀懂課文內容,感悟文字,提高教學效果,形成開放課堂。)

  (四)感悟昇華,拓展延伸

  1、句子研讀。

  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教師相機指導,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①最後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這裡的“?”“!”各指的是什麼?)

  ②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

  (“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絡?)

  2、列舉從生活中的細小現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

  魯班根據荷葉發明了傘。

  牛頓在樹下,被蘋果砸了頭,後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根據鳥的飛行發明了飛機。

  3、仿照課文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呈現開放狀態,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廣泛的交流。結合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體會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迴歸整體,從全文角度發現課文的寫作思路。讓學生舉出類似的事例,進一步理解問號與真理的關係。組織學生進行隨堂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達到學以致用。)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一件難忘的事情”作文指導課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一件難忘的事情”是第十一冊第三組基礎訓練的作文。透過對本單元講讀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閱讀課文《胡蘿蔔》兩篇文章的學習,體會葉聖陶和朱德熙兩位先生修改作文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並從他們的改文中學到怎樣修改作文的方法。圍繞“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這一單元重點訓練專案,確定作文教學第二課時以指導學生歸納修改作文基本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程式,有步驟地訓練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

  這次作文訓練用二課時。第一課時,根據題目“一件難忘的事情”的中心詞“難忘”,提示寫作的範圍和中心。激發學生回憶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難忘的往事,選取自己最難以忘卻而且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鼓勵部分學生簡略口述事情的的主要經過和難忘的原因。透過示範,要求全體學生先列好寫作提綱後依據其順序進行作文,力求在教師巡迴指導下當堂完成初稿。第二課時,為達到學生初步學會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目標,指導學生以所學課文為範例,從葉聖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歸納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程式。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複、增添完善、糾錯別字、斷句標點”為分步修改的步驟,使學生在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法選用:

  為切實指導學生修改好自己的作文,選用“範例方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一是以範例化的知識結構理論加以取材。透過本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從葉聖陶、朱德熙老前輩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修改文章的範例中,引導學生重溫修改文章有哪些基本方法,以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二是將範例理論具體化。指導學生依據範例,創造性地歸納如何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統一認識後,集體編寫成修改作文的程式。

  三是理論聯絡實際。就是具體運用自編的修改作文的程式,在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學習運用修改自己作文的基本方法,使實質訓練同形式訓練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修改能力。

  學生指導:

  歸納式。歸納式是指學生在接觸了較多的具體材料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從同類的若干例中歸納出某種學習方法。用歸納式指導學生初步掌握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學習方法,將這一學法運用於學生的寫作實踐中。

  第一步,讓學生複習本單元所學的老前輩修改文章的方法。

  第二步,指導學生編列修改作文的程式,歸納為學習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

  第三步,將歸納的學法直接應用於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程式:

  一、激情匯入,出示目標

  在匯入過程中,教師熱情地將上一課時學生完成的初稿情況作簡要介紹。用“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激發學生修改作文“文章不是寫好,而是改好”的名言,引出本節課的作文教學目標:歸納修改作文的方法,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讀寫結合,範例提示

  回顧本單元所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和《胡蘿蔔》兩篇課文,從葉聖陶、朱德熙兩位老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中,體會修改文章是從哪些方面入手的。透過學生口述,從改詞語、改句子、刪去重複的詞句、增添不完善的句子、改正錯別字和標點、將長句斷成短句等方面逐一修改、明確要學習修改自己的作文,就應該像老前輩這樣對作文進行比較全面的修改。

  三、探索規律,概括方法

  透過範例,知道修改文章應遵循一定的規律,修改自己的作文也應有一定的程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老前輩修改文章的規律,概括歸納編寫成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以“仔細閱讀、推敲詞語、理順語句、刪改重複、增添完善、糾正錯別字、斷句標點”為修改自己作文的方法。用簡略的文字板書修改程式為:讀——詞、句、字、點——改

  四、方法實踐、自我修改

  按照歸納自己作文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首先是讓學生認真閱讀自己的初稿,文題對照,看作文是否突出了寫一件難以忘懷的事情,想想哪些地方講得不清楚,哪些語句讀起來有毛病,把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先作上記號,然後用修改符號按照下列順序逐一加以修改:

  (一)推敲詞語。就是把用得不準確的詞語改準確。依據常常應用的規範的句式,判別作文中某句話裡的詞語運用是否恰當、詞語搭配是否合適。詞語更換主要是使學生懂得詞語的意思、適用範圍和使用方法。對學生在文中詞不達意的典型例子詞語的誤用,指導時教師在不違背學生句子原意的基礎上,採用換詞法進行比較,由學生自行對比,識別某一詞語正確的使用方法。也可將學生作文中使用錯誤的詞語,用其例句作簡析,讓學生透過修改,逐步做到會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

  (二)理順語句。就是要把不通通順的句子改通順。修改時要逐句逐句的讀,尋找不通順的句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或是語法上的毛病。還要看句子是否按邏輯順序排列,有無前後顛倒,句與句是否銜接連貫,合乎事理,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應遵循其規律。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病句和前後不連貫的句子,教師可選擇其典型由學生識別並加以修改,在共性問題上形成共識,明確句子要通順連貫,要注意句與句之間的必然聯絡,句意要符合客觀事實,並逐步掌握句子的不同表達方法。

  (三)刪改重複。就是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這是由於小學生所接觸的詞彙不豐富,書面語言還達不到能恰當地運用詞語和句子表情達意,所以作文中常常出現近義詞重複使用。加之學生思維的侷限性,不能對事物的方方面面進行細緻的描述,僅從某方面去反覆敘說。作文修改中指導學生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適宜的方法:一是句子中如有相同的詞語或近義詞,視為重複,刪去多餘,只需保留其中之一;二是描述同一事物的句子,有兩句以上意思基本相同,視為囉嗦,應刪去一句,保留自己認為已經表達清楚意思的其中一句,使句子簡潔明白。

  (四)增添完善。就是增添一些詞句,使意思表達得更清楚完整。由於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即使是已經學過的詞語尚不能恰當運用,作文時常常出現句子的主幹成分殘缺或者是平鋪直敘。對於主幹成分不完整的句子,應指定學生仔細查閱,發現缺漏,宜補則補;意思交待得不清楚的,該添必要的句子就要添寫上。同時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對所描寫的事物展開合理的想象或者有機的聯想,使學生增添完善的書面語言,儘量能夠做到傳情達意。

  (五)糾錯別字。錯字別字,在小學生作文中屢見不鮮,同音字、形近字易混;多筆少畫的字易錯。加之作文時,學生對尚未學過或未記熟的字詞,暫用同音字替代。修改時一是學生自學運用字典查詢;二是教師解答。將學生需求的字詞板書明示,對形近、同音和多筆少畫的字在寫法和用法上再加指點;三是巧妙引導,讓學生自己悟出。從而訓練學生掌握糾正錯別字和識記運用漢字的方法。

  (六)斷句標點。

  成篇的作文是由自然段中的若干相關的句子組成。作文時,小學生一般只偏重文字書寫而不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有的一點到底或者都是句號,長句也比較多。斷句,這裡指的是將學生作文中的長句用逗號斷開,把長句改成短句。對特殊的標點符號的用法再加提示,促使標點符號錯的要加以修改,無標點的逐一加上標點,達到學生作文修改的最後階段在全文中使用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七)總結昇華。鼓勵學生學習老前輩修改文章的精神,增強修改意識,在小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過程中,原則上教師不作大而全的批發和包辦代替,尊重學生的原意,立足於學生的原文,放手讓學生在自己的初稿中發現問題和自己修改,激發學生修改意識和興趣,修改時要學習葉聖陶、朱德熙先生修改文章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精神。修改即使到了學生謄寫作文時,也要激發學生要有邊謄邊改的修改意識。謄好後還要邊讀邊審。從而養成反覆閱讀、仔細推敲、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逐步學會能夠修改自己的作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陽光皮膚》一文選自北師大版六上的教材,以對話為主線,透過南非的國際少年班裡自我介紹的一件小事,寫了各國孩子的自我介紹,特別詳寫了“我”的一段話,寫出了南非孩子求平等,求生存的心聲。

  所以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是:

  1、指導學生正確讀通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瞭解各國風土人情。

  2、透過品評人物描寫,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情感,透過文字對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能力。

  3、培養學生維護民族平等,呼喚世界和平,“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讀描寫人物的語句,感悟“我”的內心世界。

  難點:理解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培養學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說教法

  這堂課採用讀議結合,情景教學,資料整合,以讀代講,對比、想象等教學方法,輔以現代資訊科技,課堂上儘量關注學生,平等的和學生對話。既有橫向的聯絡,又有縱向的深入,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說學法

  1、 採用“畫”、“圈”等批註法學習課文。

  2、自主感悟式學習,透過不同的朗讀形式,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走進一個特殊的班級,這是一個國際少年班,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陽光皮膚》。 (鑑於文章的篇幅比較長,為了使學生儘快的進入學習狀態,我們採取了直接匯入。)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一)自由默讀課文:瞭解大意,解決字詞困難。不理解處加上“?”,可以寫寫自己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檢查默讀。

  1、出示部分詞語:慣例、自豪、鼓勵、隨即、熱淚盈眶、人頭攢動、噎。指名讀。及時正音。

  2、用上部分詞串聯,說說主要內容。 (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並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後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於形式。)

  三、直奔重點,聚焦“我”言行

  (一)抓住“我”的心理活動描寫

  1、在這麼多人的介紹中,誰的介紹打動了你?生再讀相關語句,彙報交流。

  2、多列爾一開始就準備好了嗎?出示:17到21段落。再次瀏覽,交流從那裡看出。

  3、主要交流句子:

  (1)我的心突然一抖。從一開始,我就思考,我將如何介紹我的非洲,我的南非呢?

  (2)現在輪到我了。我站了起來,但是我沒有想好,真的。

  (3)我向左邊望望,身邊有我一國的同學。我又向右邊望望,也有。但我半天張不開口。 用一個詞概括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學生朗讀初步感知,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心情。在分部分指導閱讀時,每理解完一部分,都要及時指導學生加以小結,再引入下一部分的閱讀。這樣既能使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進行閱讀、思考,又能不斷加深學生對課文部分與整體之間內在聯絡的理解。) 過渡:正當我猶豫為難不知怎麼介紹自己的國家時,發現桑巴哈站起來了。

  4、出示這段句子:

  這時,我發現桑巴哈站起來,他的左肩是低了些許,哦,他的腳有點拐拐的,我知道。半晌,他不開口,為什麼?是不是被什麼噎住了?他終於開了口:“我們的國家還很落後,缺水,奇缺!還有戰爭!”

  (1)學生輕聲讀,交流知道了什麼?(學生明白 ”猶豫不決的原因。因為我們的國家都是缺點。)

  (2)轉化角色,朗讀體會。 我知道,我的國家很落後。 我知道,我的國家很缺水。 我知道,我的國家到處是戰爭。

  (3)我還知道什麼?猜測桑巴哈的腳拐拐的原因。隨機出示非洲的圖片和桑巴哈的資料。

  (4)師生對讀,倒裝練習,再度體會。 桑巴哈的腳拐拐的,我知道。 我的國家很落後,我知道。 我的國家很缺水,我知道。 我的國家到處是戰爭,我也知道。 (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三處讀的訓練:輕聲自由讀,轉換角色讀,師生對讀。在一次次的讀中學生透過猜想,看圖,認識不斷加深,感情不斷昇華,在朗讀中明白“我”猶豫不決的原因。在第三次讀中我安排了倒裝句句式練習,讀中體會倒裝句的特點和作用。這也是盛新鳳老師說過的方法習慣內隱化的體現。在不知不覺中滲入了寫作方法的教學。) 過渡:這樣的非洲,這樣的南非,這樣的國家,我為難,我該如何介紹呢?找出多列爾是怎樣介紹自己的的國家的。

  (二) 抓住“我的”語言

  1、理解“陽光皮膚”

  (1)初讀句子,說說黑皮膚和陽光的關係。

  (2)能不能說所有的皮膚都是陽光皮膚? 是呀,黑色,是陽光照射的健康顏色,讀句子

  2、理解“陽光心靈”

  (1)再讀句子,哪個詞深深地烙在了你的心裡,說說理由。

  (2)用一個詞語說說白人的行為。拓展: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看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

  (3)指導讀出“我”的心情。

  (4)感受陽光心靈,他是怎麼做的?再讀句子。

  3、昇華“陽光世界” 師:他渴望像一切美麗國家的公民一樣,自由、高昂地生活。回到前文,我們一起看看其餘的同學分別是怎樣介紹的。從他們的介紹中,你又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簡要說說世界其他美麗的國家和公民。 師:是呀,陽光皮膚,陽光心靈創造了陽光世界。 (有效地學習是從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過程。在逐步地閱讀理解的同時,認識也在不斷髮生量的變化。體現了層層深入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對文字意蘊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四、配樂朗讀,感情昇華

  背景音樂 邁克 傑克遜《拯救地球》 師總結:我們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還有信仰不同,喜好也不同,但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希望生活在陽光世界下。 (此時無聲勝有聲,繞樑的餘音正是把學生帶入詩書境界的最好媒介。有了這種浸潤身心的氤氳,生硬的剖析無疑已成多餘。讓時光駐足,把韻味留住,所以這裡我們沒有設計寫的訓練。)

  板書設計

  世界 心靈 陽光 皮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要求簡單、明瞭。我的設計是從陽光皮膚到陽光心靈,再到陽光世界。解決了難點,也點明瞭中心。)

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草蟲的村落》,下面我分別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草蟲的村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感受自然”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將帶領學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學習本組課文,要求學生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的,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

  本篇課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著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在村落裡,“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蟲村民,看到了像南國少女般的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看到了甲蟲音樂家們像靈泉一樣美妙的演奏會,看到了“村民們”行色匆匆而又分工精細的勞作場景。使我們感受到作者在神遊這個想象世界中所透射出來的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感受到作者與小生命交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顆晶瑩剔透的童心,感受到字裡行間洋溢著的濃濃的生活氣息。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將一個草蟲的世界生動的展現在大家面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特定如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抓重點語句,揣摩其所蘊含的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

  3.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

  三、說教學重難點:

  把握內容,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是本組課文的教學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教師啟發誘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在讀中領悟文字的樂趣。

  五、說教學設計:

  (一)回顧內容,繼續學習。

  回顧上節課所學,溫故而知新,自然進入本節課所學,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品讀感悟,體驗情趣:

  學貴有疑,有疑則有思。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探究慾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先讓學生品讀交流,學生談自己的獨特體驗,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再加上教師的適時指導,讀相關的語段感情就會充沛、真摯。從字裡行間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及時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更高。有大自然的音樂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所以我設計了“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於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等重點句子的體會。(小組合作學習)

  提升他想想說話,讓學生聯絡實際想象,蟲子世界裡還有做什麼工作的?引領學生深入感悟文字內涵,把文字語言串起來,有機訓練,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對課文理解更加深刻。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

  (三)拓展昇華,想象練筆

  配樂回讀全文,使學生再次感知“草蟲的村落”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再現作者豐富的想象。然後討論見過類似的情景這個問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使學生明白動物界裡的各種有趣的知識,進而增加了對本文的興趣。小學生習作從模仿起步,本文就提供了很好的範例。最後讀寫結合,重點要放在展開想象、融入自己的情感方面。充分鼓勵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個性和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把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引到課外,實現大語文教學觀。

  (四)閱讀延伸,提升感悟

  法布林的《昆蟲記》

  我認為閱讀是一切知識的。增加課外閱讀不斷豐富學生的眼界。學生在五年級學過選自法布林《昆蟲記》中的《蟋蟀的住宅》,對昆蟲有一些瞭解,學生在學習前兩篇課文中學會了一些想象的方法,現在描述自己親近自然、觀察小蟲的生活經歷。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的教學設計非常簡單,主要把的重點內容按順序板書出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理清條理,明晰中心。

  附:板書設計

  3 草蟲的村落

  ↓

  奇異的遊歷

  ↓

  快樂的小天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