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關於八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學習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習作者細緻的景物描寫的方法,掌握修辭手法——比喻、擬人的用法。

  2、 過程與方法:透過品讀、質疑,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情景交融的情致,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深情。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1、文中的“我”被稱為“小滹沱河”的原因;

  2、理解“滹沱河”的性格與“我”的性格成長的關係。

  三、說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說教學步驟:

  一、匯入:

  今天帶領大家認識一個人。(投影)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有一個不羈的靈魂” ,儘管一生遭受了很多的苦難:流亡、飢餓、受迫害、被捕、監禁、坐牢、受審判、勞動改造“,但“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用筋骨還能飛奔一千里汗血馬 撲倒在生命的頂點 焚化成了一朵 雪花”,他離開家鄉56年,但家鄉的滹沱河邊高粱林幾乎伴隨了他一生,他就是牛漢。著名詩人、作家。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有詩集《溫泉》(獲全國優秀詩集獎),有散文集《滹沱河和我》、《螢火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散文《滹沱河和我》

  (過渡:開頭有這麼一句話“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滹沱河和“我”有什麼關係?“為甚麼要把我跟滹沱河一塊說?”我們深入到課文進行進一步的瞭解。 )

  二、速讀思考 理清層次

  思考:作者圍繞滹沱河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沉睡的滹沱河;咆哮的滹沱河

  三、品讀思考

  滹沱河是一條怎樣的河?我對滹沱河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交流明確答案

  沉睡的滹沱河

  想象中的滹沱河

  我的心情:嚮往

  2、“我”第一次見到的滹沱河----乾涸的滹沱河

  [人/情] “我感到異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丟盡了我的臉了!我怎麼會像眼前這個喊不應打不醒的滹沱河?”(第4節)“……我懷著滿腔的悲傷向她們說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尋我那個失落的夢,在滹沱河那裡尋找我心中的滹沱河。”(第5節)

  “灰灰的”、“無知無覺地”、“躺”、“盡是”等詞表現出了“我”的失望;

  乾涸的滹沱河打破了“我”心中的神秘感,其實越失望,說明期望值越高,對滹沱河更關切。

  3、姐姐口中的滹沱河——大水“說來就來”

  我的心情:[恐懼]

  [如]被“鎮住”、不吭聲、不僅手涼,心都涼了

  4、第9節尾句“現在我才明白她們為什麼說我是個小滹沱河”,“我”是不是真的明白了?

  [答]沒有完全明白,因為“我”還沒有親眼見過真正的滹沱河,只是間接瞭解了它的情況。

  5、咆哮的滹沱河

  氣勢宏偉、野、難管束……

  文中從哪些方面逐步體現了滹沱河的氣勢?

  (從“我”與滹沱河的接觸入手進行分析,還要注意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聽滹沱河

  [正面] “那滹沱河一會兒像是從深深的地下噴出來的;一會兒又覺得天空在打悶雷,像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

  [側面] “它們的聲音被吞沒了”、“……平常誰的聲音我都能聽出來,此刻全分辨不出來”……

  看滹沱河 (點選詞彙——“赫然”:形容令人驚訝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現。)

  問:劃出句中的動詞,並從“滹沱河”和“我”兩個角度去分析。

  插入問題:上文有哪些句子也表現出了“我”想親眼見見滹沱河的急切心情?

  6、為什麼長輩們都說:“你這脾氣,真是個小滹沱河”?

  因為“我”和滹沱河的脾性合一:野、難管束;(說來就來)

  之前我們品讀了第三部分,領教了滹沱河的“野、難管束”,那“我”的“野、難管束”又是怎麼體現出來的?(從文中找相關的描述)

  7、分析加點字的含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析]這既說明了“我”對滹沱河的崇敬之情,也說明“我”認識滹沱河的過程也是“我”成長的過程。

  8、品讀結尾:

  為什麼說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我的本命河。”

  ——“我”與河脾性合一(野、難管束);它是故鄉的代表,我愛滹沱河,也熱愛這生我養我的故鄉。

  ——這裡的“很野,很難管束”是貶義褒用的,這其中還包含了無畏、勇敢,充滿銳氣的精神。[聯絡第一節] 課文對滹沱河的描寫,實際就是對自我的描寫。“我”的性格脾氣與滹沱河的脾性“合一”。 滹沱河是故鄉的極富特色的河,是故鄉的象徵。作者透過對滹沱河的描寫,寄託了對故鄉深深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融於對滹沱河的認識過程之中

  老師總結:的結尾既是拓展,又是總結,也是抒情。

  四、討論總結

  1、情景交融

  情——景(人——河)

  [總]故鄉情思(單元主題)

  2、前後呼應(請學生在文中尋找)

  (五)作業

  寫一段記憶中的故鄉的場景,字數兩百字

  建議: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和修辭。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背影》,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初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

  一、新大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新大綱對現代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訓練學生閱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思路,瞭解基本的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

  (二)使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學習各種閱讀方法。

  (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能力訓練”的“閱讀訓練”項中特別強調了“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從課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賞課文中優美精闢的語句”“用普通話正確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圈點批註的方法精讀課文”等等。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採用記實的手法,透過一個特定的角度棗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種考慮:

  1、透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關注父母的生活與情感。因為新教材的第一冊的編輯思想是根據反映生活的內容編排。第一單元即家庭生活,其中第一課《這不是一顆流星》是寫祖孫關係,第二課《羚羊木雕》是表現同輩的朋友關係,此課反映父子關係,而第四課《散步》表現的是整個家庭之間的關係,由此可見,教材編輯的意圖是要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認識和反映家庭成員之間的美好的情感。

  2、訓練學生整體上學習與運用語文的能力,編者將此文的訓練重點之一定為“中心與段落的關係”,意在訓練學生理解作者如何根據中心去安排段落的能力。

  3、新教材注意到了第一冊的特殊的地位,一方面注意到與小學的銜接,另一方面注重第一冊教材的學習在整個中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強調語文學法的指導、最基礎的語文能力的形成與良好語文習慣的培養。這三方面的要求是體現在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當中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學生語文基礎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背影》這篇文章反映的畢竟是成年人尤而且是一個知識分子的情感,因而較為深沉,其中最大的特點“淡淡的憂愁”是很難讓這些剛上初一的學生真正的領會。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這樣一些內容進行大膽的捨棄,在課堂上不做要求。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係

  4、透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是目標2、3

  課文2、3兩段對於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但教材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它與數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複雜性的例子,從不同的方面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這個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們要將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還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可以說,“言”“荃”更為重要。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為主”是我上這節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透過聽讀、朗讀等方式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並對重要的字詞進行訓練;再對文章的大致內容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之上,進行重點文段的閱讀訓練,著重訓練詞語的運用和關鍵語句的理解。最後對“中心與段落的關係”進行領會與分析。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

  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投影,播放錄音等媒體。

  六、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的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本課十分注重以下四點

  1、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

  2、學習使用圈點批註的方法

  3、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4、根據間接經驗學習感受生活

  七、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二個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要點有:聽讀、朗讀訓練,語彙積累,圈點批註與整體閱讀,文章大致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具體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匯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提問:

  1、在你的生活中誰最令你感動,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

  2、而在我們今天所學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背影》中誰是令他最感動的人呢?而最令他感動的又是什麼呢?

  (第一問的設計體現語文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具體形象出發;第二問旨在激起學生的閱讀需要,同時,也體現了對預習的要求)

  (二)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正音練習(幻燈出示,見附一)

  教師對這些詞領讀兩遍

  3、朗讀

  1、2段一組同學讀,3、4段二組同學讀,5段全班同學讀,6段三組同學讀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們學生最薄弱的也是這一點,是順其自然,還是切實去改變,我選擇後者,初一時期是訓練朗讀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不加以強化,到了高年級再去補已經很難有成效,心理學認為人發展某種能力具有關鍵期,朗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就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根據學生實際,初一第一學期朗讀要求為正確,對一些學生讀不準的詞語,採用英語學習中學單詞的方法,教師進行領讀。)

  (三)圈點批註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註

  批註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於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一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註,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簡要說說批註的地方並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範,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資訊)

  3、詞彙積累——課堂練習二

  (寫完後對照課本,找出寫錯的字並改正)

  (詞彙是語言的材料,切實落實,此練習一方面設計聽的能力,一方面練習詞的意義,一方面練習正確書寫,一石三鳥)

  4、閱讀嘗試練習(提問討論)

  1)“我”與父親最後一次相見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

  (理解記敘要素)

  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3)文中一共寫了幾個背影?

  4)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5)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重點討論解決2、5)

  (嘗試練習的設計的目的是檢測整體閱讀的效果,同時解決一些次要的目標。提問5的設計可視作是對此課的總結)

  (四)作業佈置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語料的積累,習慣的培養,這類練習表面上看較為機械,但對低年級學生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

  2、完成課後練習七(不借助其它參考書,做錯沒關係,做在書本上)

  3、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的教學要點是重點段落研讀、關鍵語句意義的品讀、理清本文的層次與結構體會中心與段落之間的關係、比較閱讀訓練。如果說第一課時側重於基礎能力和基本習慣,是整體感知課文,那麼第二課時主要是突破重點難點、完成主要目標並進行遷移訓練。第一課時的鋪墊,第二課時是發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治水必躬親,本課屬於八年級語文上冊中的第五單元。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主題,要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明確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還要學習在說明記敘中結合議論抒情的寫法。治水必躬親位於第五單元第五課,為非重點課文。作者是清代的錢泳,善詩詞書畫,多年遊歷全國各地,著有履園叢話水學。文章說的是治水的.方法,或者說是治水的態度。另外還讚揚了海瑞為官清廉的特點。對於文章的主題,就是治水的方法和態度。

  教學目的

  1.熟讀課文,儘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瞭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並且來指導學習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儘可能背誦

  2.字詞句可以流利譯出

  3.正反對比論證和舉例論證

  4.瞭解文章主題治水必躬親和事必躬親並且來指導學習

  教學重點

  讀課文,譯字詞句

  理解文章的主題及對學習的啟發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事必躬親

  導語:

  水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物質,生產生活都離不開它。它對於我們很重要。它有它溫柔的一面,也有它無情的一面,我們中國地域廣大,水患較多。九八年大洪水就是它無情的時刻。其實,不單今天,在歷史上,就有水患,就有人去征服它。比如,有一個古人叫鯀,他帶領人們去治水,因為辦法不當,只知道堵,因此失敗。他的兒子叫禹,用疏的方法治水,因為方法得當,故一江春水向東流。看來,治水要用合適的方法。方法從哪裡來?必須從實地調查中來。我們來看治水要怎樣治,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二.正課:

  1.小組內先自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會的字詞,結合課下注釋、老師出示的字音解決,再不會的全班共同解決。

  2.小組內學生根據老師指出的朗讀要求,先自讀,由同學互評,進而全班推舉同學範讀。最後還可以齊讀。

  3.小組內根據提示、課下注釋、工具書譯課文。

  泥:拘泥蓋:原來,表原因是以:因此親勞胼胝:親身去經歷困苦

  昔:過去布袍緩帶:穿輕便服裝未嘗:未曾如是:象這樣舉:成功

  (由小組內選出數位同學作示範翻譯,其他同學評價)

  4.分析課文(可以讓學生討論分析出來,老師引導)

  (一)一段(1)治水之法:

  應該: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不應該:執一;輕信人言

  因為:非~~~,非~~~

  (2)論點: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二)二段:舉例論證:海瑞兩個方面討論得出布袍緩帶和親給錢糧;

  正反對比論證:水利如何舉如何不舉

  5.說一下你心目中的海瑞形象。

  三.小結

  1.(老師總結這節課所學內容,讓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以達到儘可能背的目標)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治水的一個方法,有兩個不可,分別是~~~,因為~~~,所以必須~~~。

  接下來作者舉了一個例子就是舉例論證,即昔海忠介~~~。這說明治水必須躬歷山川,親勞胼胝。除了這一個,還要清廉,即親給錢糧,~~~,這說明治水官吏還要清廉。作者又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方法,從反面論證另一種情況,即如好逸惡老~~~

  2體裁為議論文。

  3.所學道理:治水必躬親。

  4.論證方法:舉例論證,正反論證。

  5..古今字詞義:

  泥:(泥土)拘泥

  掌故:(過去的規章制度)過去的故事

  蓋:(因為,表原因)蓋子,蓋住

  窮:(追究到底)經濟上貧窮

  舉:(成功,完成)舉起

  .6重要字詞解釋:

  相度諮詢是以胼胝昔未嘗

  7。.按字義寫成語:

  泥於掌故非相度不得其情

  遠嫌而避怨非諮詢不窮其致

  8.按成語寫句子:

  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

  9.收穫:

  (1)治水必躬親

  (2)事必躬親

  (3)治學必躬親

  課外作業:寫一篇關於學習的小短文

  《治學必躬親》

  要求:

  1.運用典型事例;

  2.運用舉例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中的第三單元是事理說明文的區域,共選編了五篇文章,《核舟記》是其中的一篇。本文生動地再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雕刻家王叔遠熔蘇軾其人其事其文為一爐,具有濃烈的文學色彩,但有不侷限於這些,而是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藝,力圖透過一些細節,高度概括地再現當時的藝術氛圍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絕妙的藝術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三維設計思路及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理解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及本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及方法:熟讀並背誦課文;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巨大成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強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1、理解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情各部分的位置,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緻的描述的方法。2、領會和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及古今詞義的異同。

  二、說學法

  新課標提出“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這都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讀、查、譯、誦”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再輔以查工具書,同桌互譯等方式“讀懂”課文。

  三、說教法

  新課標強調“師生交往,平等對話,構建互動的師生關係和教學關係,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依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實際,我採用“啟發、討論式”教學,變教師為主為學生為主,變講解為主為自學為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學生運用“讀、查、譯、誦”的方法預習,教師印發關於作者及作品簡介資料一份。

  (二)、教學設想:本文文字比較淺顯,結合課文下注釋,學生大體可讀懂,因此,在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對文中的一詞多義及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加以歸納。

  (三)、導語:1.請學生在一長2.9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內寫十個漢字,要求筆畫清晰。(這一設計的目的有二:一是設定懸念,激發興趣;二是:讓學生實際感受一下微雕藝術的難度,從而對王叔遠的精湛技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四)、檢查預習情況1、請幾位學生朗讀全文2、請幾位學生翻譯課文內容,教師給予適當的指點與糾正。

  3、對文中的古今詞義的異同現象及一詞多義加以歸納並投影出示。

  (五)、作品賞析,感知雕刻家的精湛技藝。

  1、集體朗讀課文。(使他們的認知經歷了從語言文字到形象生動的表象,再到語言文字的完整過程。)

  2、思考並討論。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層次應怎樣劃分?②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重點在那裡?作者為什麼要以這個作為重點?③、在介紹核舟時,作者使用了怎樣的順序和那些說明方法?④、縱觀全文,王叔遠雕刻核舟的技藝“靈怪”在那裡?(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總結全文:對照板書,讓學生回顧全文,接著再齊讀一遍課文,最後說:“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事物比較多,把你最熟悉的某一事物,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一下它的有關情況”

  (七)、作業佈置:

  介紹一事物

  五、說板書設計:

  舟(正面) 船艙(中間)上箬篷,下小窗(16個字)[來源:]

  核

  舟 (主體部分) 遊覽者(船頭)佛印右,蘇軾中,魯直左

  記 舟子(船尾) 一人仰面嘯呼狀,一人俯聽茶聲然

  舟(背面) 提名(14字)篆章(4字)

  (這樣設計板書,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說明順序一目瞭然,同時,也能體現出雕刻家的“奇巧”)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課程目的

  1、教材的地位作用

  與朱元思書是人教版八年紀下冊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或寫景,或狀物或詠史,或書寫人生志趣,或表現親朋情意,無不浸透著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與朱元思書是作者吳均寫的一篇書信,作者描繪了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壯麗的景緻,流露出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含蓄傳達出愛慕美好自然,避事退隱的高潔志趣。

  2、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過程方法目標: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深入領會關鍵詞語。

  情感價值觀目標:體會作者寄情奇山異水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3、重點難點

  積累許文言詞語,欣賞文中之景。細心品味感悟文中之情。理解文中之情。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法能夠使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的統一,基於此,我將採用的教法是朗讀法,點撥法,情景教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 學生,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力求讓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教學活動。

  學法,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實到實處,我採取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解決重點難點,課堂教學我將採取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藉助多媒體顯示富陽江沿岸美麗的風景,讓學生形成對富陽江美麗風光的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請學生藉助4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積累文言詞語,發揮語文工具性的作用。其次學生自讀並翻譯課文,然後請同學朗讀翻譯課文,教師予以指導糾正。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3、合作探究,精讀品味。學生分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4、拓展延伸。三峽也同為寫景的文章,將三峽和與朱元思書相同點和不同點。瞭解寫景文章的寫作方法

  5、課後作業。翻譯成現代漢語介紹富陽江的風景。

  四、板書設計。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中國石拱橋》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這篇文章介紹了中國石拱橋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的特點,說明了我國橋樑事業的飛躍發展,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學重點: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二、說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

  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4、師生互動促進教學。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①積累“雄偉、殘損、古樸、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等詞語,掌握讀音和詞義。②瞭解中國橋樑建設的偉大成就,把握石拱橋的特徵。

  2、能力目標:①瞭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整體感知文章,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對事物的思考方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

  3、德育目標:瞭解我國橋樑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體,實現資訊科技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在教學中發揮多媒體優勢,調動最適宜的教學資源,能增大教學容量,創設教學情景,啟發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愛學。

  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在學會學習的過程中達到自能會學。本節課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前提下,強調動口動腦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創新能力和發展智慧,提高整體素質

  討論法: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透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五、說教學步驟

  匯入。課前,讓學生討論見過哪些橋,影片演示趙州橋片段。

  作者介紹。首先向學生適當介紹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內容要精當,有所側重,有利於增加學生文學常識。

  比較閱讀。接著,教師分發資料,《荷情萬種》、《荷花》,學生閱讀後,並感知它們的區別,學生談閱讀感受,只要能談到一兩點就行。兩文同樣寫荷花。但《荷情萬種》這是一篇記敘文,兼有抒情、議論。記敘自己賞荷的經過,對荷的描寫和體驗極有層次,先寫荷風,又寫荷花。《荷花》這篇文章介紹了荷花的觀賞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突出強調鮮藕、蓮子,略寫荷梗、荷花、蓮蕊、蓮鬚。全文語言平實,知識性強,是一篇說明文。教師簡介說明文的文體特徵。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型別。

  朗讀。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學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師用多媒體顯示影片配樂朗讀,再用多媒體顯示需要積累的詞語,然後讓學生填寫,既檢查預習情況,又便於學生了解文意。

  瞭解說明物件。培養學生了解說明物件,把握物件特徵是本文的能力目標。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問題。學生接受問題後,會急切的投入思考。這個環節,讓各小組分組討論,思考出答案,並搶答。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透過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這是中學生學習知識、形成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給出標準答案,並給予圖片提示,幫助學生理解。

八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大家上午好!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接觸過了一定量的文言文,,對於這樣一篇短文來說,基本上沒有太多的語言障礙.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引導學生挖掘文字背後所蘊藏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品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寫上.我像,這兩個方面也是這篇文章最有價值的地方.

  文言文的教學,往往會走進固定的翻譯講析的模式,使學生慢慢喪失掉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故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多角度的誦讀,和多層次的對話的方法來引領學生探究此文的美點.

  我的教學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個步驟:一、蘇軾與自己對話二、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三、蘇軾與“我”的對話

  走進第一個版塊“蘇軾與自己的對話”。俗話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著片文章,可以說是蘇軾的自白書,是蘇軾真情的流露。要讀懂作者的心,首先要知道,蘇軾說了什麼?那麼,這個環節,要讓學生透過讀來熟悉文章,之後,透過譯讀的方式來疏通文意。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在熟讀這一節,我是這樣匯入的:同學們,一提到蘇軾,我相信,大家能夠背誦出很多他寫的詩來,我們來試一試。學生回憶蘇軾的相關作品之後,老師話鋒一轉,引入本課。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蘇軾的另外一篇小短文,相信你會對蘇軾有更多的瞭解。那是公元年發生的事情了。在一個怎樣的夜晚,發生了什麼事呢?讓我們和蘇軾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吧。第一個環節:誦讀指導

  首先讓學生自己大聲誦讀課文。之後,教師指名誦讀,及時糾正朗讀中的字音和停頓。然後齊聲誦讀。讀後,老師問大家:剛才老師讓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著片文章,你認為,著片文章應該大聲讀嗎?因為之前學生的三遍誦讀,對文章內容略有感知,因此會提出不同的看法。大致會根據文章內容來談,靜寫得很美,是晚上,而且環境很寧靜,所以,音量應適中,而且速度要慢,舒緩一些。接著,老師來範讀文章。(故意在三處停頓稍長)之後,請同學們來點評一下老師的誦讀。教師及時的給予肯定。如果沒有提到停頓的問題,老師則提示大家說:剛才老師在朗讀的過程中,有三處明顯的停頓,誰聽出來了?那麼,老師為什麼要在這三處故意停頓過長,想提示大傢什麼?前一問,學生回答可能比較順利,後面的問題給學生時間稍加思考。或教師提示:從內容或表達方式上想一想,有什麼不同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反映出,第一部分的內容是敘述,第二部分是描寫,第三部分是議論抒情。教師提示學生,及時在書上標示出來。好,請同學們把敘述的句子讀一下,讀得要平緩一些。學生齊讀。再把描寫的句子,用讚美的語氣讀出來。最後兩句,用惋惜的語氣讀出來。教師點評,看,同學們的語氣的變化,說明,文章你已經讀懂了一半了呀。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這個環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熟讀了文章,為第二個環節疏通文意大好了基礎。

  接下來,老師給學生三分鐘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記出來,一會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及時提示大家時間,注意閱讀效率。時間到,大家進行交流。例如:再如:這些問題都讓其他學生來解決。確實有問題的,老師再來解決。在沒有什麼問題之後,老師說,今天我們採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翻譯課文:譯讀。

  我來給大家做一下示範:第一句“。。。睡”我這樣說:的一個明淨的晚上,我略有睏意。本來打算寬衣睡下,可無意間發現,皎潔的月光已經穿過,照到了我的床頭,這美好的月色啊,原來被我關在了戶外,於是經過老師的啟發,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下面的情節。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學生進行著再創造。之後,讓學生及時點評學生的譯讀作品。如有偏頗錯誤之處,教師予以糾正。此環節,是在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同時,在理解句義的基礎上,又不侷限於文字,讓學生進行著合理的加工和補充。

  進入第二個版塊:蘇軾與張懷民的對話。

  教師過度引導學生的思維:同學們,閱讀文章,我們會感到,這些話是蘇軾對自己在訴說,訴說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在和自己的心對話。這些話,似乎只有對自己訴說。不過,還有一個人,可以傾聽蘇軾的心語。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張懷民了。我們說,朋友之所以成為朋友,是因為朋友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那麼他們有什麼相似之處嗎?請同學們在文章中找一找答案。他們的共同點是同是“閒人”

  由此,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第一個環節:探究閒人意韻,知人論事。真的清閒嗎?引入蘇軾的背景知識和張懷民的背景資料?他們的閒是被迫的,是不情願的。是無奈的。那麼,如果你是張懷民,在這樣一個夜晚,你想對蘇軾說些什麼呢?蘇軾會怎樣回答張懷民呢?學生分小組合作分工設計。然後每組出兩個人來表現兩個人的對話。學生在瞭解了作者的背景之後,應該可以扣住相互勉勵,相互安慰這一點來設計。可以讓兩到三組同學進行彙報。教師小結:他們兩個人,真可以說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應該說,此時,蘇軾的心情大概是不能平靜的。心中的陰霾除了向好朋友訴說,也只能傾瀉於筆端了。那麼如果這樣的話,寫出來的景應該是陰沉昏暗的。可事實不是這樣的,蘇軾筆下的景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找出寫景的句子細細品味。這是第二個環節,品析語句,披文入情。教師可以提供思路。讓學生自由體會。領悟蘇軾的曠達情懷。

  第三個版塊:蘇軾與“我”對話。

  800年後的今天,你想對蘇軾說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