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9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精華】二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豬相處的多麼融洽,多麼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的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1)認識10個生字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透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局面。

  五、教學流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匯入談話。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激趣、鞏固識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透過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3、讀文理解、感悟道理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透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的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門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選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4、拓展文字、延伸課堂透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例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的粗糙,會有什麼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並茂,形象直觀,便於理解,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好,我是語文 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月亮灣》,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月亮灣》是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清晰的條理,展現了一幅迷人的田園春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無限熱愛之情。

  課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段只有一句話,點明瞭“我”的家鄉月亮灣是個美麗的村子。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課文中配備了插圖,分別按順序講了月亮灣村前、村後的自然景物。

  說目標:

  根據小學二年級下學期的小朋友以具備了初步的閱讀基礎,結合本文所特有的按順序介紹的典範性和文質兼美的特點,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確定了《月亮灣》的教學目標。

  1.充分發揮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從而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積累語言,進而背誦全文。

  2.藉助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插圖的觀察,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實際,在讀中領會課文的一些生字新詞,如“月牙”、“緩緩地”“倒映”、“燦爛”、“朝霞”、“不時”等,學會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灣”、“繞”、“緩”等9個生字,為今後的閱讀與寫作打基礎。

  3.利用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結合文中優美的插圖以及預設的多媒體畫面,指導學生感受月亮灣的美麗風景,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4.在指導課文理解的同時,學習按順序地觀察景物的方法。

  為更好地達成以上四個學習目標,我準備製作一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同時學生準備好一張白紙、彩筆若干。

  全文我設計2課時來完成。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下面我就以第2課時為重點,來說說我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用親切的口吻告訴大家:今天的天氣真好,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讓我們一起去美麗的月亮灣遊玩吧!於是畫面中出現了一輛大巴,可是司機攔住了老師,他說呀“只有透過他出的智力測試題我們才能上車。”接著螢幕出現了三排課文中的詞語,學生很喜歡這種帶有挑戰性的題目,都能欣然地朗讀詞語“緩緩地、山坡、倒映、綠油油、不時、朝霞”等。教師指名3個學生分行朗讀,相機指導糾正字音。因為識字是閱讀的基礎,這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而純粹的朗讀學生會覺得枯燥,從而降低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設計的圖片很受學生歡迎。最後教師欣喜地告訴大家“我們透過測試了,讓我們出發吧!”畫面中的汽車配合著嘟嘟叫著開走了,小朋友跟著《郊遊》的樂曲輕輕哼唱,於是大家學習的氣氛被調動了起來,就能積極地投入到第二個環節。

  二、品讀課文,讀中悟情。

  因課文條理清晰,所以我準備按課文的敘述順序展開教學。

  首先學習第一段.

  指名學生朗讀後說說知道了什麼?請1、2個人回答後指導朗讀“各位小朋友都是‘月亮灣’最受歡迎的遊客,讓我們一起來把那美麗的村子誇一誇吧”於是學生齊聲朗讀第一段。

  接著學習第二段。

  “月亮灣”到底美在哪兒呢?請大家趕緊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吧!等學生一鼓作氣地自己朗讀完後,指名請一個學生朗讀全段,讀完後螢幕上出現月亮灣的插圖,其他人邊觀察圖畫邊聽課文,這樣學生對月亮灣的風景就有了初步的瞭解。學生就能稍做思考後回答出月亮灣有哪些美麗的景色。

  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角度都是不同的,所以接著引導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你最喜歡哪一個地方的風景。在討論中大家能增進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充分的討論也能使小組交流時各個代表各抒幾見,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口頭語言的鍛鍊也為書面語言的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其間教師要注意學生可能會不按照課文的順序而按自己的想法來說。這時教師還要把學生說的相關內容的關鍵詞變成紅色,如“小河、河水、河裡”等。

  ①教師根據學生選擇的語句欣賞動畫,觀察“月牙一樣的小河”。讀詞卡“月牙”。觀察“河上有一座石橋”,讀好詞卡“石橋”。.指導朗讀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讀。領讀、指名讀、齊讀。

  ②根據學生交流相機映示句子“河水饒著村子緩緩地流著”,齊讀。欣賞動畫,幫助理解詞語。“緩緩地”一詞換詞說說。“饒著”一詞,請兩名學生上前演一個饒著另一個轉。.映示句子“一群群魚兒在河裡游來游去。”欣賞動畫,直觀“一群群”的魚。指導朗讀第二句。先讓學生自讀體會,並說說怎麼讀才能讀出美來,再適當指導。“緩緩地”讀慢一點,後半句讀出魚兒的歡快、自由。最後這一句寫了哪裡的美景?(可看看畫面,答後板書“河裡”)

  ③過渡:河裡還有什麼美景?學生交流,相機欣賞動畫,比較句子:讀一讀,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為什麼?集體交流。

  /河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和小橋。

  \清清的河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和小橋。

  在明白了第一句寫得生動之後,指導朗讀第三句,重讀“清清的”等詞。引讀第二、三句,邊看動畫。

  ④.生答“河岸上栽著許多桃樹。”相機欣賞動畫,貼詞卡“河岸”。問:哪個詞是“種著”的意思?讀詞“栽著”。

  ⑤.生答第五句。看動畫說說什麼像“一片朝霞”?有什麼相同之處?指導朗讀第四、五句。重讀“許多”、“開滿”、“一片”“燦爛”等詞。邊看動畫引讀第四、五句。

  ⑥學習第六句。看動畫體會“綠油油”的農田的美。

  比較句子/過了石橋,是一片農田。

  \過了石橋,是一片綠油油的農田。

  .板書詞語“農田”,再指導朗讀。重讀“綠油油”一詞。

  然後、學習第三自然段。

  教師引讀第三自然段,指導朗讀“一片”引導學生想象茶樹茂盛生長的景象,讀出月亮灣人們的喜悅心情。再看畫面提問:

  (1)這長滿茶樹的山坡在哪裡?(相機板書“村後”。)這是課文的第幾自然段的內容?(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那麼,第二自然段寫了哪裡的景色?(答後板書“村前”)再讀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村前”的景色的?(小河→河上→河裡→河岸→農田)

  接著邊欣賞動畫邊試背二、三自然段。

  下一個環節就是

  三、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月亮灣真是個美麗的村子。學了《月亮灣》這篇課文,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秀麗的田園風光圖,也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派生機勃勃的動人景象。其實我們自己的家鄉也很美麗。請學生說說美在哪裡,指導學生按空間順序表達,接著把家鄉的美畫在白紙上,最後選擇好的予以展出。

  四.自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學生字。

  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字形。再給生字找朋友(說說詞兒)。4個左右結構的字中,“朝”左右各半,其餘3個字左窄右寬。

  指導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行間巡視輔導,提示寫字姿勢。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的《動物過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冊中的課文,我想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基本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我們現在正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因此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絡,溝通與生活的聯絡,在語文課程中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方法。”《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正是能體現上面理念的一個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課寫的是一個關於動物過冬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透過寫小螞蟻找朋友的經過,告訴我們小螞蟻、燕子、啄木鳥、黃鶯和青蛙過冬的方法,從而讓學生了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奧秘。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小螞蟻找不到朋友,覺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寫啄木鳥告訴小螞蟻、黃鶯、燕子到南方過冬,它自己繼續消滅害蟲。第3自然段寫青蛙準備冬眠。第4自然段寫小螞蟻準備過冬的糧食。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2、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的方式。

  4、會在課外查詢有關動物過冬方式的資料。

  針對上面的目標,我確定用三課時來完成。

  我這裡選的是第一課時。這課時要學的是第1、2自然段,為此我制定了以下3個子目標:(1)學會生字“周、靜、悄、忽、消”,理解詞語“靜悄悄”“忽然”“四周”“聲音”“消滅”。(2)會正確朗讀課文。(3)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欣賞一些有關候鳥的圖片,並能自己查詢一些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及資料。教學的重點是理解句子“樹林裡變了樣,滿地是落葉,四周靜悄悄的。”並隨文理解“靜悄悄”“忽然”等詞語意思。教學的難點是“朋友們都到哪兒去了呢?”這個詞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鳥與螞蟻的對話的理解及朗讀訓練。

  三、教學方法

  在閱讀課堂教學設計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的特有現象,是“偉大事業,人的命運決定於教育。”(別林斯基語)無疑具有高度科學性和藝術性,自然也就更應該講究方法。根據新課程推出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我選擇了一些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教學方法,以下作簡略介紹。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一)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

  (二)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三)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現代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冬天的樹林”、啄木鳥與小螞蟻的圖片,啄木鳥啄樹的聲音等感性材料,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四)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透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薰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五)文字擴充套件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動物過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學生蒐集資料,小組彙報的形式,這樣做一者準備初步培養學生的資訊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四、教學基本流程: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所熟知。所以雖然在設計時我也曾想過多種方式來揭題,最終我還是採用了直接揭題的方式,這樣既節省了時間,直奔主題,又符合當時的情境,因為學生早就知道他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題目是《動物過冬》。

  在出示了課題以後,我讓學生對課題進行了質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注重探索創新能力的開發和培養,要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抓課題進行質疑是低年級學生可以嘗試的一種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方式?)。問題出來以後,我就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題即“動物是怎樣過冬的”。然後請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己去課文中尋找答案。

  在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先出現一隻小螞蟻,向學生介紹“大家看,誰來啦?――這是一隻好奇又好問的小螞蟻,它來到樹木裡發現了什麼?”然後出示樹林圖,讓學生說變化,隨機出示句子“樹林裡變了樣,滿地是落葉,四周靜悄悄的。”讓學生讀讀並教學生字“靜”,詞語“靜悄悄”,並進行朗讀指導。滿意以後過渡:“小螞蟻發現樹林裡靜悄悄的,他會怎麼想?”並隨機出示句子“朋友們都到哪兒去了呢?”進行朗讀訓練。課件在教學當中真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透過課件上的一個個句子的出現,使朗讀的重點與難點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學習第2自然時,老師過渡:“樹林裡靜悄悄的,朋友們都上哪兒去呢?小螞蟻正在想時,聽到了(課件:出示“篤篤篤”的聲音),大家看,誰來了?”自然的過渡銜接,把大家帶到了這個童話的情境中。學生在老師的稍微點撥下讀(1-2句),接著老師設計了“忽然”的詞意理解,設計一個語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馬路走著走著,忽然________。”讓學生大面積地進行說話訓練。回到文字時重點理解“喊”字,並抓住喊字進行對話訓練。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同桌對話,師生對話、評價,再分角色帶上頭飾表演讀等等。本教學片斷採用體驗性學習方式,把語文訓練與學生自我體驗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先讓學生讀中體驗,把自己置身於角色之中,然後再加以適當的點撥,抓住提示語“喊”,進行分角色表演,讓學生進入情境體驗。這樣,學生讀書是靠自己去讀懂,在讀中自己領悟語感,而不是靠教師講懂。

  在多次的讀以後,我問:“聽了啄木鳥的話,小螞蟻明白了什麼?”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這時我介紹候鳥、留鳥的一點知識,並向學生展示我在網路上查詢到的候鳥的圖片。

  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於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動物過冬方式的興趣,激發查詢資料的願望。所以佈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查詢動物過冬知識及資料的作業。

  五、板書設計:

  因為這篇科普知識,簡單易懂,內容上並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東西。在本節課中,除了幾個詞語,其它的基本上在課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幾個要重點理解的詞語:“靜悄悄、忽然”。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我所執教的課文《影子橋》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二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以兒童的視角,用優美的詞語、形象生動的比喻、充滿情趣的語言,描寫出了水中影子橋的美及水中魚兒的快樂,表達小朋友對影子橋的喜歡,從而自覺保護影子橋這兒的環境。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第一課時:

  (1)認讀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大意,知道影子橋名字的由來。

  第二課時:

  1、讓學生感受河水的清澈以及作者對影子橋的喜愛。

  2、用"。。。。。。像。。。。。。"說句子,替換詞語,在說話拓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運用劃出重點和喜歡的句子的方法學習閱讀課文。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環境的情感。

  我這節課上的是第二課時,著重從後一個教學目標出發,確定教法、學法,設計本課的教學環節。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遷移學法,先扶後放”的教學方式,將課文六個自然段分兩部分進行教學。前面三個自然段教給學生新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後面三個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提出問題,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再來全班解決,實現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對於文中影子橋的景色美、魚兒的“上躥下跳”等重難點,我借用多媒體的生動直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用“……像……”說話。在學生體會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此外,指導學生學文時,我主要採用:“讀文——品句——指導讀”的步驟,引導學生反覆品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三、 說學法。

  學生學會“劃出重要或喜歡的句子”是這一單元的一個新的閱讀方法,我認為可以在《影子橋》這篇課文中讓學生鞏固和運用。因此,我在這篇課文第2自然段採用"扶"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這個學法在課文的後3個自然段中採用"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運用學法自學課文,接著在學文中發現問題,並在小組合作中探究解決問題,然後全班討論還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後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鞏固雙基。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悟美景。

  透過實景的錄影,讓學生找出相對應描寫美景的第二自然段。在教師幫助下運用學法進行學習,找出喜歡的句子。教師再指導學生在讀中領悟影子橋的美景;在領悟中展開合理想象,用“……像……”學說句子;理解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悟影子橋的美景。

  (三)、遷移學法,合作探究第四至六自然段。

  學生在學習四至六自然段時,教師放手讓學生運用學法自學,再小組交流學懂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再來大組解決。以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從自我出發去感受課文的意境。

  (四)、總結學法,擴充套件知識,深化情感。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收穫,讓學生在拓展延伸中說說還見過什麼有趣的倒影,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五、說反思。

  上完這節課,我的感受很多,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不僅達到了教學目標,而且有幾點意外的收穫:

  1、"劃出自己認為重要和喜歡的句子。"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我採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學法學習;在四至六自然段中放手讓學生自學,並提出問題,合作解決。透過這節課與學生的互動,我覺得"先扶後放"、"學法遷移"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新的課改教學中仍有很強的實效性,真正達到"授之以漁"。

  2、"學貴有疑",課堂上我儘可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讀文,自己提問題,自己試著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當我也加入他們的小組時,他們變得更踴躍,並且樂於從文字中發現問題,並提出來考考同組的其他同學,促使其他同學去研讀課本,再次主動積極地與文字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教師對話。在這多重對話中,學生的疑問冰釋了,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合理使用多媒體。把多媒體用在點子上,用在關鍵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理解"水面的波紋像老奶奶的臉"時,有許多同學說不上來,這時出現風吹來,水面泛起波紋的錄影,學生一下理解了,還說出了許多相關的比喻。又如引導學生理解"魚兒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又跳進水裡。"一句時,我認為"躥上橋面"是躥上真正的橋面,還是影子橋,應該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在這裡借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學生不僅體會感受到了小魚的可愛,影子橋的美麗,而且親眼看到了小魚怎樣躥上橋面,又跳進水裡,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這節課中,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看圖展開想象,用“……像……”說話,我只想讓學生能夠展開想象來說話,並不要求說比喻句,所以學生前面說到:“石拱橋的倒影像影子橋。”時,我能給予評價,但到了學生說到:“月亮像太陽”時,就沒有進一步評價,這個學生是抓住他們的形狀進行想象的。所以如何關注學生在課堂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運用問題資源進行有效教學,仍是我今後將繼續與同行們探討的課題之一。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鄭和做舟》是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透過一件具體事寫出了鄭和從小樹立理想,併為之努力的事。鄭和撿了一些碎木條和小木片,忘記了吃飯和睡覺,一心一意地造小木船,並把它們搬到湖邊帶領小夥伴放船啟航的動人故事。課文語言淺顯,故事性強,充滿童趣,適合兒童閱讀。教材圖文並茂,插圖中鄭和和小夥伴們做船出海的情景躍然紙上,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引發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本課共6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鄭和,點明鄭和從小愛做舟的原因。第2自然段講小時候做舟的經過。第3、4、5、6自然段講鄭和的成功做舟後出海遠航。本課分兩課時完成。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和課文的重難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認讀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掌握1個多音字,會寫6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鄭和是我國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小時候就常常做小船,盼望著駕船出海遠航。

  根據課時特點,我確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1、識字方面:掌握左右結構的字“祖、那”的字結構,多音字“系”ji的字音。自主積累“一心一意、又蹦又跳、一本正經、爭先恐後”等詞。

  2、內容方面:能把鄭和做舟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說學情】

  古代名人軼事是學生感興趣的,為此,我力求在第一課時就讓“鄭和”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怎麼辦呢?利用書上的插圖作為幻燈片的背景,要學生從一開始就牢記“鄭和”的名字,讓鄭和的形象深入學生的內心。

  【說教學方法】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的設計質疑釋疑,透過朗讀引導,鼓勵學生在自讀感悟、情感體驗中,領悟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本課時,試圖使用如下的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表演法、競賽法、評價法等等。總之,想讓學生在輕鬆、競爭的氛圍中學習新知,陶冶情操。

  【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說一說,演一演、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演文中的精彩,“讀”文中的重點詞句。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問難,引發互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例如,課始,預設了這樣的問題:課題中的關鍵詞是什麼?(做)做什麼?誰做什麼?學生補充上課題,鄭字加拼音。

  2、齊讀課題,你想了解什麼?可以同桌交流。(相機板書:為什麼?怎樣?結果?)

  二、藉助拼音,初讀課文,獨立識字。

  1、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和自然段。讓學生在初讀中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2、小組學習:同桌為一組,互相讀,互幫互助。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下面,老師來做裁判,我們來一場男生女生大比拼,看看我們班的女生讀書棒,還是男生讀的強。男女生指名讀課文,全班糾正字音,重點指導“系”的字音。在聽讀中糾正字音,培養合作精神。在獨立識字中產生成就感。

  4、出示生詞。

  學生掌握了一些獨立識字的方法,本著《大綱》中識字教學應認寫分流、多認少寫、字不離詞的原則,我在這個環節只對重點字詞有針對性地加以指導。如:“一本正經、爭先恐後”的意思;“祖、那”的字形結構;“系”的多音字。

  5、做操寫字。

  看著這些字你想提醒別人注意什麼?(相機寫出這幾個字)

  6、(師)讓我們和這些“朋友”一起回到課文中再來默讀課文。想想鄭和是誰?課文第幾自然段向我們介紹了鄭和?課文中就有答案,找一找,並用“——”畫出相關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指導朗讀。

  1、你對鄭和有了哪些瞭解?(第一自然段)

  2、反饋,指導朗讀。

  指導讀第一句:讓大家聽出鄭和是誰。

  比較讀、教師範讀第三句:他盼望自己能駕著船去遠航。

  他多麼盼望自己也能駕著船去遠航啊!

  感悟讀第四句:他(常常)做些小船玩,還(經常)跑到造船的地方問這問那,把造船的方法記下來。

  四、抓住事例,理解感悟。

  1、根據板書說:想想鄭和是怎麼做船的?

  2、學生反饋。重點指導朗讀。

  例如:他一心一意地造船,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沒用多少天,他就造出了三十多隻小木船。(學生重點抓住“一心一意、常常、又蹦又跳”等詞來體會。)

  3、小組學習,做好船又是怎麼做的?採取讀、說、演的形式進行彙報。

  重點指導朗讀和理解詞語:“一本正經”和“爭先恐後”。

  例:鄭和高興得又蹦又跳,嘴裡喊著:“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學生重點抓住又蹦又跳、喊)

  五、引導昇華。

  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指導朗讀。

  你們喜歡鄭和嗎?為什麼?

  教師拓展:你們看,鄭和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長大以後,鄭和曾經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曾達非洲東岸和紅海海口,促進了中國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你們呢?

  六、把鄭和做舟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意圖:語文教學要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範文語言的感悟、積累和內化。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課文已有了清晰的瞭解,理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安排以複述為主的主語實踐活動“聽故事,想象演說”,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和語文學習規律,為學生提供了直接接觸語文材料的實踐機會,透過角色扮演,能潛移默化地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個體語言,從而掌握運用語言的規律。具體是這樣操作的:

  1、指導怎樣講故事。

  故事有開場白,向大家介紹故事的名字,故事內容用口語化的語言,與大家交流可以加上動作、加上想象。

  注意只要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講出來就可以了,不要求每句話都講到。可以按照課文語句講,也可以在講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語言,不要朗讀式的講故事,讓學生如同與別人說話一般,加上適當的語氣。

  2、講故事。

  七、總結評價

  八、說板書

  zheng

  鄭 和 做 舟

  為什麼? 怎樣? 結果?

  加生字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說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目標的三個緯度,同時考慮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教學難點是"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來讀,按自己的方式來理解。

  五、創意理念:

  1、"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

  2、"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字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六、教法、學法

  由於語文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掌握學法,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設立了"讀--悟--說--畫"的學法導向,層層推進教學。

  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讀中積累了語言,說中培養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在畫中培養創新精神。

  七、教學行為策略的運用

  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引入新課後,我提出問題:"三個小朋友動腦筋,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畫出了風。他們到底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大家用筆把他們畫風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此來引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首先得通讀全文,瞭解每個小朋友的態度、觀點;再動筆勾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不同做法,並引起思索:為什麼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卻都畫出了風了呢?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然後我再採用課件展示三個小朋友現場畫畫的方式和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流。並以此為契機,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裡?"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_____裡"(出示課件)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老師"小詩人"的誇獎,讓學生在表達上越來越棒。當幾個句式連在一起以後,就成了一首富有詩意的小詩。(這一環節重在"體驗性學習",這是新的教學理念所倡導的。《畫風》這篇課文,直接讓學生感悟到"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這對於平時生活經驗缺乏的少年兒童來說是很難的。於是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進行直觀的感受,(邊演示課件邊解說),並透過讀一讀、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馳騁想象,描繪美景。

  "《畫風》一文中,三個小朋友畫了風,為什麼我們不能畫畫風呢?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竟然將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了出來,你能畫風嗎?你想怎麼畫?"這簡簡單單的一"問",立刻激起了學生畫畫的慾望,於是我用課件播放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也來畫風。小小畫筆傾注了他們對風的認識,稚嫩的畫面,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萌芽。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出示課件,學生作品)

  (四)總結延伸,拓展認識。

  展示了學生畫的風以後,我再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讓學生的思維又得到了更好的訓練。

  八、板書程式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昇華和感悟。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解析教材】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教材,《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首篇文章,寫的是張衡小時候數星星,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語文知識、思想啟迪、天文常識於一體的好文章。

  本課教學是第一課時內容 ,據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夠認識本課“撒”、“玉”等9個生字。

  2、能力目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情趣和蘊含的道理。

  3、情感目標:學習張衡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宇宙奧妙探索的興趣。

  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為: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法學法】

  本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開放式教學,同時注重字詞的積累。課前利用猜謎語和說帶星字的詞語等一些小遊戲也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生字教學環節,二年級的學生已不同於一年級的學生需要手把手教學。他們有能力藉助拼音認識新字,因此開始我就讓他們自己去找不認識的生字,找到之後再借助拼音識字。之後又指名認讀,讀對的可以帶讀,透過帶讀這一手段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願望。接著我又鼓勵他們去發現一些識字方法,這也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後來的打亂順序認字及開小火車認字即是在幫助鞏固生字也是在檢查他們自主識字情況。在文字解讀方面我也是遵循一點讓孩子們在讀中悟,在讀中感。所以我採用了老師範讀,學生默讀,分角色扮演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來讓學生體會文字的優美,體會故事的有趣性,體會張衡從小就愛觀察,愛思考,善於發現的優秀品質。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去領導多多指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小馬過河》是第三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這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松鼠說水很深,他的夥伴剛被淹死。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說一段話。依據大綱要求,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能按事情發展順序說出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經過。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 學習課文內容,懂得在遇到問題時,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自己動腦筋去想,從實踐中去尋求答案。

  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理清,一段話的先後順序,按順序複述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的情況是本問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

  1)多媒體直觀法。我利用筆記本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境,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要求,我以學生為主體,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3)以讀促悟法。透過朗讀,讓學生自己產生疑問,解決疑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感悟文字的內涵。

  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三、說教學流程。

  1、圖片匯入,激趣引趣。

  巧妙的開場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本課我用主人公小馬的圖片來提問,讓學生馬上進入角色。

  揭示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小馬過河》。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裡我安排了一次聽課文錄音,“聽說讀寫”最首要的是聽,學生學會聽是非常重要的。邊聽邊思考:故事裡都有誰?講了一件什麼事?聽完之後和同桌討論。在這裡安排討論是因為問題較簡單,每個人都可以發表意見。農村的學生較少用到討論,還不太習慣這種學習方法,所以簡單的問題他們比較會發表想法。

  在討論結束後,我安排他們自由讀課文,朗讀時思考: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小馬幾次來到河邊?小馬過去了嗎?透過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初步知道故事情節。

  3、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透過初讀課文,學生已經瞭解了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幾次來到河邊。接著我按課文順序分段進行教學。第一自然段主要訓練用用“什麼地方”“住著”“誰”說一句話。第二自然段主要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來朗讀小馬的話。三至五自然段對話較多,我注意指導學生以不同的語氣去讀不同“人物”的話。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指導朗讀時,這些都要向學生說清楚。根據事物出現的先後,用課件展示事物,邊展示邊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第七段主要是小馬與老馬之間的對話,注意不同角色的不同感覺,。第八段主要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在細讀課文時,我主要用不同朗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如齊讀、指名讀、自由讀、默讀等。

  4、課堂小結,突出主題。

  四、說板書。

  略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教材分析:

  《稱讚》是九年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18課,本單元的主題是:“別人有困難,我們應該熱情幫助,新世紀的小主人就應該友好相處,團結合作。”愛聽好話,這是人們的正常心理,獲得他人和社會的認可,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獲得別人的稱讚,得先學會稱讚別人。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採用個性化教學,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材的講解分析,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

  教學思路:

  1、課前透過學生欣賞4幅插圖,初步瞭解了課文故事,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結合插圖敘述故事。

  2、在學課文前,進行反覆的自由讀,選擇喜歡的段落讀,小組讀,分自然段讀。然後在分角色朗讀。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它可以喚起學生的想像,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3、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抓住了重點語句進行品讀,讓學生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

  4、創設情境,進行課文內容表演。學生透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角色表演。這個過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同時又能培養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讀通課文,在語言文字中學習生字,並且書寫8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匯入。

  1、隨機表揚:

  (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讚你!)

  (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多整齊啊!我也稱讚你!)

  (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讚你們!你們真棒!)

  聽了老師的稱讚,你心裡感覺怎麼樣?

  2、我知道你們都非常的聰明、能幹,平時得到的稱讚一定少不了。請同學們用上“稱讚”一詞來說一句話。

  師:(你表現得那麼好,的確該得到稱讚;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是該好好稱讚一番啊!)真為你們高興,得到了那麼多的稱讚!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讚”為題目的文章,隨機出示:稱讚(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讓學生問)

  4、同學們問的題目非常好,這些問題讓我們共同到課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圖,思考課文講了誰稱讚誰?

  出示:小刺蝟______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讚)

  學習生字“蝟”跟讀正音(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看圖片:我們對刺蝟已經很熟悉了,渾身長滿了刺,圓滾滾的,可愛極

  了!可對於獾我們並不瞭解,那就一起看看它的長相吧!看圖片

  點選這兩個生字:“蝟”和“獾”都是四隻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

  都是反犬旁。

  2、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生字大聲讀幾遍,讀通每句話,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小組內自習生字,遊戲“你指我讀”。

  三、認讀感知(檢查自讀效果)

  1、我能認

  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語

  刺蝟,小獾,板凳,粗糙,但是,洩氣,傍晚,椅子,瞧,留下(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認讀沒帶拼音的生字詞語(開火車讀)

  2、我能記

  出示生字,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生字的。

  3、我能讀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指名讀。

  四、書寫指導。

  1、我發現

  出示本課的8個生字,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2、我會寫

  每個生字寫三個。

  五、小結

  這節課的收穫真不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初步知道了課文講小刺蝟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讚的事,那他們為什麼事而稱讚對方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透過學生的閱讀實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匯入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美麗的大森林,講了小刺蝟和小獾他們在互相稱讚,他們為什麼而稱讚對方呢?今天我們去大樹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課件)你瞧,這是一座美麗的大樹林,森林裡有許多小動物,小刺蝟和小獾在歡迎我們呢,他們身上揹著五個生字,原來他們也愛學習呀。我們來讀讀字,跟他們比比看。(點選身上的字)

  二、學習課文

  (一)師:這篇課文老師自己也很喜歡,我在這讀一讀,請小朋友仔細聽,邊聽邊記:哪句是小刺蝟稱讚小獾的話?哪句是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話?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有關互相稱讚的句子。

  他對小獾說:“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小獾接過蘋果聞了聞,說:“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

  師:稱讚別人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呢?(愉快)那就帶著這樣的語氣自己來練讀是試試吧!(再請同學來讀讀)

  (老師注意到了,他把“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從來沒有見過”這些地方讀好了,一下子就讀出了稱讚別人的語氣,真好!)(誰願意再來試試)

  我們一起來朗讀這兩句話。(師生配合讀)

  (二)那這樣的稱讚會起到怎樣的神奇效果呢?請同學再細細讀讀課文,找找相關的語句。(口頭交流兩句稱讚作用的句子)

  (三)簡短的幾句稱讚的話,為什麼會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們來看看小獾是怎樣說的?(出示小獾的話)

  小獾拉著小刺蝟的手,說:“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理解“洩氣”,給“洩氣”找一個近義詞來說說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讀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再齊讀。

  (四)請同學快速讀讀1-7小節,找找小獾在什麼情況下感到洩氣了?

  出示課件和有關句子。

  小獾已經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

  理解生字“粗糙”(看圖理解:粗糙的小板凳會是怎樣的呢?)(出示三個板凳的粗糙程度要不一,打亂順序給學生看,先讓學生直觀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後再讓學生排列一下,哪個是他做的第一個板凳,哪個是第二、第三個,引導學生從刺蝟的話中“一個比一個好”體會)。小組自由讀讀,你讀懂了什麼?然後齊讀。

  (五)看著這樣一個個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當時會怎樣想呢?

  師:是啊!小獾雖然做得並不怎樣,但當時的他卻更需要別人的稱讚啊!

  這時,是誰發現了小獾的優點?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蝟稱讚的話)引讀:所以小刺蝟__________________

  (六)聽了小刺蝟的稱讚,小獾高興極了,它接著會怎樣做呢?出示課件,想想再說。

  師:是啊!別人做得好我們需要稱讚,當別人做得並不理想,有困難時,我們就更應該稱讚,因為稱讚就像神奇的魔棒,使原本想要放棄做板凳的小獾又重新燃起了信心,終於做成了板凳。

  (七)那麼,當小刺蝟把蘋果送給小獾,聽了小獾的稱讚後,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課件,齊讀課文最後一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決不能吝嗇對別人的稱讚,因為稱讚有著巨大的魔力:(出示)

  因為稱讚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是啊!稱讚多有魅力啊!綜合剛才小朋友說的,我們一起來聽記這樣一句話:稱讚帶給我們勇氣和自信,稱讚帶給我們進步,稱讚帶給我們成功和喜悅。(出示)

  齊讀這句話。

  三、組內分角色讀,在分角色表演讀。

  四、總結:

  稱讚給予我們那麼多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歡樂,那麼在生活

  中,我們要善於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給予周圍人更多的稱讚。

  五、練習說話:

  1、舉例:***最近寫字寫得很端正,我想對他說:“你進步可真大啊!”

  學生說話訓練、交流。

  2、做心情卡

  (月()日,()誇我(),我心裡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