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思想品德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思想品德說課稿

關於思想品德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1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說本課所處的地位:

  《樂於與人交往》是陝西人教版第五課讓我們同行的第一目,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正確認識自我,瞭解了生命的珍貴、青春期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及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優點缺點,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是聯接自我和他人的橋樑和紐帶,在全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二、說知識結構

  本目共分5層,講述四個內容: 個人離不開群體、 青春期心理閉鎖的危害、交往的重要性、與他人交往應該持有的態度。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政治新課程標準和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體驗到交往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增強學生主動與人交往的自覺性 。

  2、能力目標:

  (1) 提高學生對交往重要性的認識能力

  (2) 提高學生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 使學生充分了解交往的作用。

  (2) 使學生了解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

  四、說教學重點: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

  五、說教學難點:應該積極主動的與人交往。

  下面闡述確立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依據:

  重點的依據:只有讓學生充分了解交往的重要性及青春期閉鎖心理的現象及危害,才能形成樂於與人交往的人生態度,避免因閉鎖心理的出現而引起的孤獨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形成人格的缺陷,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依據新課標要求和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本重點。

  難點的依據:現在的學生剛步入青春期,存在閉鎖心理的現象較為普遍,而且缺乏克服這種心理的方法,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往往不願意主動和人交往,要使學生開啟閉鎖心理這扇門樂於與人交往,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層次,需要教師用好的方法加以引導和解決,幫助其理解交往的重要性,引導其樂於主動與人交往。

  六、教學重點、難點突破:

  (1)利用遊戲、小品表演和事例分析使學生體會到主動與人交往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心理測驗和分析預測使學生認識青春期閉鎖心理現象及其危害

  七、教材處理:

  按教材安排,個人離不開群體是用3張圖片來講述的,在這裡我不做重點輕輕帶過,在課題的匯入時候用學生們喜歡的小遊戲做了替代;另外在講述交往有利於個人的進步和事業的成功時,課本有兩個事例分析,我選擇了第2個學生比較熟悉的李政道故事。這樣做是為了使教學過程和知識結構更緊湊合理,使時間安排更科學。

  第二部分: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變化,容易出現青春期閉鎖的心理特點,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讓他們確立樂於與他人相處的正確態度,並學會與他人文明交往。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熱情開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今後的發展。

  第三部分:教法與學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一、 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目標和政治科教學特點以及有關的教學規律,即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掌握知識與培養實踐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相統一規律,主要採取了活動演示法、直觀教學法和集體討論法、問卷調查法。

  1、活動探究法: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在動中學,在動中悟,在悟中成長。引導學生透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直觀演示法:在教學中輔以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增強感官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利用小遊戲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4、問卷調查法:學生透過心理測試分析,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閉鎖現象的程度,以便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說學法

  政治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必須是課堂師生互動的引導者,即學習共同體中平等的首席,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選擇必要的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採取如下的學習法:(1)合作法(2)討論法(3)師生互動法 (4)獨立發現學習法 (5)分析歸納法 。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第四部分 教學過程

  活動一:遊戲《過橋》

  1.請一位同學上臺,矇住眼睛,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試著透過一段有障礙物的路段。

  遊戲後,立即採訪參加者有什麼感受,觀眾又有什麼感受。

  2.再次重複遊戲,允許一位同學對參加者進行提示。遊戲後再次採訪參加者有什麼感受,觀眾有什麼感受。

  3.教師小結:兩組相同的遊戲,參加者與觀眾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為第二組遊戲時,人與人之間積極的交往帶來了語言和動作的溝通,解決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看來,樂於與人交往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益處。

  接著學生討論積極與人交往的好處,教師概括: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他人和社會的,即離不開與他人的交往,那麼交往有什麼重要性?與他人交往應該持有什麼樣的態度?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由此匯入新課。

  設計的意圖:

  透過學生喜歡參與的小遊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同時也使學生初步感受交往的重要性,即閉鎖心理的危害,在遊戲中體驗感悟從而認識到個人離不開群體的道理。由此匯入新課。

  (板書:第五課 讓我們同行 樂於與人交往)

  活動二:測試分析

  1、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二◎孫曉的故事,思考:自己有孫曉的情形嗎?下面請學生來做個心理小測試。(多媒體課件出示心理測試題)

  學生做完後老師公佈記分的規則:4、9、11、18、22、27答是記0分,答否記1分其他的是記1分,否記0分 0-9分 你沒有閉鎖心理;10-20分你存在一定程度的閉鎖心理;21-28你存在嚴重的閉鎖心理,不管測試的結果怎樣,老師都希望你能從幫助孫曉的過程中得到啟示。)

  2、孫曉的這種現象如果不設法調整,繼續下去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孫曉怎麼樣才能避免這種現象?

  (1)、學生分組討論,每組推薦代表發言。

  (板書:一、閉鎖心理現象的危害)

  (2)、教師歸納總結:這種現象繼續下去會使人產生極大的孤獨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嚴重的會厭世輕生。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給小學的好朋友打電話傾訴苦悶。②看自己感興趣的書,聽聽喜歡的歌曲。③與成年人交流,尋求幫助。④看些有關青春期方面的書籍。⑤開放自我,真誠、坦率的把自己展現給他人。⑥儘量縮小與同伴間的差異。⑦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等;最關鍵的是與人交往,交往有利於促進身心健康。

  設計的意圖:

  透過心理測驗使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是否存在心理閉鎖的現象,體現理論聯絡實際這一教學原則。透過分析閉鎖心理的危害及對此心理的一些調控方法,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協調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樂於與人交往的自覺性。

  (板書:二、交往的作用:1、交往有利於促進身心健康)

  活動三:表演小品

  1、讓學生觀察教材第一目第三◎的漫畫,根據漫畫編故事、演小品。

  2、根據小品情節思考問題:

  ①你喜歡哪個故事描述的情景?

  ②兩個故事中的同學分別表現出什麼樣的性格?形成他們不同性格的原因是什麼?

  ③你願意和他還是她交朋友?為什麼?

  3、學生分組討論,請三名同學回答。

  教師概括總結,在交往中應該熱情、大方、開朗,主動去交往才能共享交往的快樂,如果你整日沉默寡言,別人不願意打擾你,當然就很難和你成為朋友,由此可見友誼的建立需要交往。

  設計的意圖:

  採用學生表演小品的形式,是為了創造了豐富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體現了直觀演示法。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交往的重要性及閉鎖心理的表現。學生分組討論,體現討論式教法和學法:體現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精神。透過討論對比兩組小品的情節,再次增強學生與人主動交往的自覺性。

  (板書:2、交往有利於建立友誼)

  活動四:閱讀討論

  1、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一個◆小雨的故事,思考問題:

  ①小雨擔任組長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②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回答。

  (板書:3、交往有利於培養熱情開朗的性格)

  2、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四◎第二個◆李政道的故事,思考問題:

  ①李政道所在的大學為什麼每週要為教授提供三次共進午餐的機會?

  ②透過交往我們可以有哪些收穫?

  分組討論,教師加入人數少的那組討論,聽取學生的見解,提供自己的建議。

  請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在交往中我們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啟發和拓展自己的思維,汲取他人的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促使個人進步,獲得事業的成功。

  (板書:4、交往有利於個人進步和事業的成功)

  3、請學生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五◎李馨的故事,思考問題:

  ①李馨的故事告訴我們積極與人交往要有什麼樣的態度?

  ②你認為與他人交往還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

  學生分組討論,請每一組派一代表發言。

  設計的意圖:

  閱讀討論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師生互動學習法,透過討論、爭論、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深入瞭解交往的重要作用,同時對交往的正確態度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下節課《善於與人交往》的講授做了鋪墊。

  活動五:學以致用

  1、本課小結:

  從古至今,個人的成長、發展、成功和幸福都與交往密切相關,對任何人而言,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是其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如果閉鎖自己的心理,不去交往就會使我們失去安全感,產生抑鬱、淡漠、敵意,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及整個身心的發展。因此樂於與人交往,學會與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本領,提高交往的能力是我們的“必修課程”。

  2、鞏固練習:

  教師用多媒體設計幾道練習題供學習練習,請學生獨立完成,最後請兩位同學回答。

  (1)人蒙著眼睛為什麼不能自己順利透過有障礙的路?

  (2)如果我們青少年關閉自己的心窗會有什麼樣的結果?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3、佈置作業:

  讓我們在《世界需要熱心腸》的歌聲中,用交往的正確態度,到課堂外結交更多的新朋友,並將最深刻的一次交往經歷記錄下來。

  設計的意圖:

  板書的設計力求簡潔,體現板書的科學性、系統性、條理性和藝術性,之所以寫在黑板上是為了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還可結合板書設計,進行歸納總結本課知識,使學生知識系統化。

  鞏固練習作用在於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讓學生加深對本科所學知識的理解,歌曲的設計使學生在“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的樂曲中增強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積極樂於與人交往的主動性。

  設計這個課下作業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聯絡到實際中去,拓展學習空間,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讓其在生活中更充分的去體驗、去感受交往的重要性。

  結束語: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在完成集體任務承擔責任中,建立真正的責任意識,表現對集體的熱愛。

  2、透過清掃教室,使教室變得整潔,使學生在為班集體服務的同時,提高實踐能力。

  3、懂得做值日是為集體服務,是每個同學應盡的職責。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真做好值日,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課前準備:

  1、: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教師準備一張紅旗榜,一個班級保潔公約。

  2、每個小組設計一個小組標誌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聯絡實際學習榜樣)

  1、同學們,請大家認真觀察一下我們班的教室,看看今天我們的教室哪裡乾淨?哪裡不太乾淨,還需要再整潔?是誰把教室打掃得這麼整潔?

  2、平日裡,你是怎樣做值日的?我們哪個組的同學做值日最認真,做得?小組交流,選出我們班的優秀值日生

  3、選出的優秀值日生,介紹自己是怎樣認真做值日的。可以一邊介紹一邊進行情境模擬。

  二、教學新課。(討論交流,開展評比)

  1、在平時做值日時,有沒有出現過這些情況,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做?

  (錄影:放學了,同學們準備做值日)

  (1)組長說:“張某,你來掃地。”張某用手摸著頭想:我喜歡擦桌子,可是組長讓我掃地?做值日的過程中

  (2)一個小朋友灑完水,想:我的任務完成了,我?做完值日,其他小朋友都走了,只剩下最後兩個小朋友了

  (3)一個小朋友在招呼另一個小朋友出去玩,可這時發現教室的窗戶沒有關,這個小朋友說:“窗戶還沒有關,我?”

  (4)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2、班裡衛生靠大家,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同學值日做得好。我們給他們插面紅旗。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紅旗榜”請各組組長把自己組事先設計好的小組標誌牌貼上去。看看哪個小組紅旗多。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做好值日,更重要的是做好值日後,保持教室內的整潔,你怎樣保持室內整潔?小組討論,交流。

  4、總結匯報,注意以下幾點:

  (1)手工課後,地面有紙怎麼辦?

  (2)用轉筆刀削鉛筆,鉛筆屑怎麼辦?

  (3)午餐後,餐盤怎麼辦?

  (4)桌椅亂了怎麼辦?

  (5)用完教室裡的掃除工具怎麼辦?

  5、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乾乾淨淨真高興。為了能使我們每天都在一個舒適乾淨的環境中學習,讓我們一起來制定一個“班級保潔公約”。小組討論,分組制定

  6、把各小組制定的公約集中、整理,形成班內的“保潔公約”,共同保持教室清潔。

  三、總結

  教師講述:在值日勞動中,雖然我們自己受了一點累,卻換來了教室的整潔,使同學們有一個乾淨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每天的勞動,不僅為大家,也為自己,為集體帶來了好處。我們應該感到高興。為了使我們的教室更美,我們想一想,怎樣把教室裝扮得更美?同學們自由組合結成小組,討論一下,把自己組的建議寫下來,並且準備一些裝扮教室的材料、物品。教後感:

  在“裝扮我們美麗的家──教室”這活動中,我隨時注意觀察孩子們的勞動表現,並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特別是那些平時不喜歡參與勞動的學生,只要他有一點點進步,我就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在這個活動中,我還注意了學生團結精神的培養,合作精神的發揮;並鼓勵孩子們儘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出主意,想辦法,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清潔整齊,讓他們真正感覺到集體的事大家做,而且都願做、敢做、能做!促使他們在集體活動中進步成長。我隨時注意在活動中教育孩子,現身說法,用事實說話,讓孩子真正地在活動中學到東西,在活動中改正缺點,在活動中發現優點,在活動中互相學習,真正地做到在活動中成長。

  “我是小小保潔員”這個環節是我在實際的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情況做出的調整。本來,“小小保潔員”是安排在“裝扮我們的教室”的前面,但我想,如果將這一環節放到裝扮我們的教室後面說服力會更大一些。因為,在裝扮我們的教室以後,教室肯定會比較亂,肯定會有需要大家整理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再來現場講解,體會小小保潔員的作用,意義會更有說服力。我將這個環節放到這裡,是希望同學們能在一定的環境中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覺學習,自主成長。果然,這樣的效果比干癟的說教要有效得多!同時,我在這個活動中非常注意引導孩子們去感受自己動手的樂趣、收穫以及給班級帶來的變化等等方面的引導。還注意對平時的衛生習慣加以教育和引導!

  學生在上完這一環節以後,真的變了很多。從後來他們的講究衛生,注意班級的環境保潔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這樣的轉變。這說明,我的調整和教學是有一定實效的。

  活動,是孩子的成長舞臺!這是我上了這次課以後的的、最深的感受。透過這次課,我真的覺得,只要我們真正的瞭解了學生,真正的願意將課堂還給學生,真正的能將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只要我們敢於這樣做,並能想出有效的調動他們的方法,孩子們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甚至他們會讓我們感動!在這次的課中,學生們本來就喜歡活動,再加上又是自己動手打扮自己的教室,他們更是熱情高漲,所以,在這節課中,學生們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都能很好地完成老師交給的各項任務,並能創造性的發揮,他們真的從這節活動課上學到了不少的東西!我也透過《品德與生活》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孩子們需要什麼樣的課堂!

  透過創設活動情境,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時間空間,讓學生在體驗、探究與合作的活動過程中,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的成長!

  總而言之,讓我們多為孩子們準備一點活動吧!讓我們多為他們提供一點舞臺吧!因為──活動,是孩子的成長舞臺!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愛護有益動物》是湖南省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本第六冊第十課課文。本課屬遵守公德德目,是根據《課程標準》中“舉例說明有益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愛護他們”和“自覺愛護有益動物,不傷害它們”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而設定的。

  本課圖文並茂,由匯入、課文、“學一學”和“讀一讀”四部分組成,是一篇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為一體的課文。

  故事《樓板下的燕子窩》選材於農村,是一個生活小故事。講的是環境變化了,燕子不能安家了,作為燕子的好朋友,就應該幫助它們,解決安家的困難。

  根據課文內容和德目要求,我將課文的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

  認知目標:

  知道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有益動物消滅害蟲,是保護莊稼的功臣,要愛護有益動物。

  情感目標:

  激發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行為目標:

  自覺愛護動物,不捕捉不傷害有益動物。

  二、說教法、學法

  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一片洶湧的大海,從來沒有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情感共鳴,適當的情感宣洩。本課情景交融、情理兼備,需要我們去充分利用,去挖掘其各種因素,採取各種手段去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明理,指導學生行為。為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採用情感體驗模式,以入境育情——明理激情——融情入理——育情於行為主線,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並藉助形象逼真、畫面優美的CAI課件,以最佳化課堂教學效果。

  我設計的教法有猜謎、看錄影、聽故事、討論、表演、辨析、遊戲等,另外,我還特地設計了兩個人物穿插於教學過程中,他們分別是動物學博士和青蛙媽媽,這樣就使教學過程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動態性、審美性。

  本課的學法可以歸納為六個字:猜—看—思—議—辨—行,這樣,可以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真理,實現自我教育。

  三、說教學程式

  本課的教學程式分為四步:

  1.猜謎激趣,入境育情;

  2.學習課文,明理激情;

  3.辨析討論,融情入理;

  4.指導行為,育情於行。

  具體操作如下:

  (一)猜謎激趣,入境育情

  “猜謎”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活動,能調動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豐富想象。我在課文匯入部分設計了一則文字簡練、通俗易動、琅琅上口的謎語:“身披綠衣裳,嘴寬舌又長。常在池邊坐,捉蟲本領強。”待學生猜出謎底後,我請學生觀看一段青蛙捕食的錄影,真實、生動、形象地再現青蛙捕蟲的敏捷動作,彷彿把學生帶入了大自然的懷抱,情境的美感激起了學生的情緒,這時,我告訴學生,像青蛙這樣捕捉害蟲,保護莊稼的動物,我們把它稱為有益動物,然後自然引入課題。

  (二)學習課文,明理激情

  這一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環節,目的是透過對課文的學習,明確其中包含的道理,從而形成道德認識,初步培養道德情感。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將本部分分為兩小步:

  1.學文明理。

  本課將“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寓於“甜甜愛護燕子”這一典型事例中,教師要藉助故事,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就必須就事論事,圍繞事例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點破其中的道理,恰倒好處地把道理說得清楚明白。

  講述這一部分時,我設計了一下幾個問題:

  小燕子的老家不見了,它們飛來飛去不知怎麼辦,甜甜對小燕子說了啥?

  為了讓小燕子在光滑的水泥牆上造好窩,甜甜和爺爺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小燕娃娃從燕窩裡掉下來了,甜甜是怎麼做的?

  甜甜和爺爺為什麼對小燕子這麼好呢?

  當學生回答出四道小題後,我出示燕子捕蟲數量資料卡,資料卡上的數字閃爍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情感,此時我再引導學生看燕子捕蟲圖,同時提問:

  看著燕子飛來飛去捕捉害蟲,甜甜笑得更甜了,猜一猜,甜甜心裡在想什麼?

  透過對這個典型事例的分析,學生對為什麼要“愛護有益動物”的道理有了初步認識,但是,如何進一步激發情感,使其加深理解呢?我設計了這一部分的第二步:

  2.拓展激情。

  激情是品德形成中的關鍵環節。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情感多於理智,只要誘發正確,飽滿的熱情很快會煥發出來,我佈置學生學習討論課後“讀一讀”中介紹的有益動物的有關資料,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內容,以動物學博士召開“有益動物評功會”的形式,鼓勵孩子們扮演的形式,鼓勵學生扮演有益動物,誇誇自己為人類作的貢獻,大家集體評議,給有益動物頒發獎狀,使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有益動物對人類的貢獻,然後組織討論:“如果沒有有益動物,世界將會怎樣?”激發愛護動物的情感,使學生對本課的道德要求有更明確的認識。

  (三)辨析明理,融情入理

  辨析是在明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觀點,聯絡生活實際,辨別事例,分清是非。我根據課後“學一學”中四幅圖設計提問,引導學生明白紅光小學少先隊員哪裡做得好,另一個孩子為什麼不對,形成道德的“定向”。

  在最後一幅圖片“不傷害青蛙”講完後,我設計了一道來自於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辨析題,以青蛙媽媽來信引入,敘述自己的孩子小蝌蚪不知被哪位小朋友捉走了,提問:“如果你看到捉蝌蚪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學生回答後,我設計了兩個小遊戲:①看圖識別有益動物 ②判斷對錯,使學生對這節課所講的道德要求有了一個系統的認識,為下一步提出行為訓練的規範要求作好準備。

  (四)指導行為,育情於行

  思品課的教學過程,是由“知”轉化為“行”的過程,“知”是基礎,“行”是目的。這一部分我設計了幾個問題:①你們當中有哪些同學特別喜愛動物,愛護有益動物做得特別好?②學了這篇課文,你準備以後怎樣愛護有益動物呢?透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今後的行動方向。

  此時,我再將青蛙媽媽的第二封信展示給大家看,告訴孩子們,捉蝌蚪的孩子已將蝌蚪送回了池塘,暗示學生不傷害有益動物,同時以青蛙媽媽的名義出示結語,讓學生讀。這種首尾呼應式的處理,給學生一個前後照應、結構完整的感覺。

  明朝人謝榛曾說:“凡起句當如爆竹,驟然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精彩的結尾不僅會使學生精神振奮,還能昇華情感。本課結尾處,我設計了大家在倡議書上簽名的環節,使教學的結束成為了學生今後愛護有益動物這一行為的起點,起到了開拓延伸的作用。

  四、說板書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課堂教學一樣,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了突出板書設計形式上的勻稱美、色彩美、簡潔美,本節課我設計的板書以有益動物的圖片為主,將“不捕捉,不傷害”板書出來,這樣,不僅強調了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又將本課的德目要求體現出來,突出了學習課文的主要目的。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陝教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它分為“競爭合作謀發展”和“提高競爭意識,培養合作品質”兩目。第一目主要說明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競爭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競爭。第二目主要說明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競爭意識和合作品質,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競爭培養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好品質。現在我來說的是第一目“競爭合作謀發展”的第一、二環節內容。

  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介紹“我是怎樣設計這一課時教學的”,以及“為什麼這樣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迴歸生活的基本理念,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樹立競爭與合作意識。

  2.能力方面:培養辨證地認識競爭的能力。

  3.知識方面:知道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懂得競爭既有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

  二、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1、教材資源: 陝版教材注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基礎,列舉的例子也多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學中是很有效的。

  2、學生資源:學生的日常活動、遊戲、興趣、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差異性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3、教師資源:

  教師本身也是很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透過多閱讀多瀏覽相關知識,並以故事或新聞播報的形式講給學生聽,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活”起來,同時也能營造了師生平等、互動、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教法學法

  1、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教學過程以教師創新情景、設定問題、師生共同探究作為基本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營造民主、開放、活兒不亂、嚴而有度的教學空間。

  2、角色體驗法:

  透過教材提供的圖片等情景,讓學生深入其中,使他們在不同的角色中去體會競爭與合作的重要性,它是誰也迴避不了,誰也不能迴避。

  3、課內合作探究法

  用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當遇到競爭時,要學會合作知道競爭的重要性。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親近社會、明辨是非、做正值的人方能適應社會。下面,請大家想一想,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的結果還是合作的結果?還是其它的原因?(學生回答)透過師生討論得出:中國女排的奪冠是競爭和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她們在競爭中相互合作,同時在合作中展開與他國的競爭,因此她們的勝利正是競爭與合作共同作用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競爭與合作,請學生朗讀教材28頁的導語,師板書第十一課課題。

  其實,競爭與合作就像一對孿生兄弟,忙碌在大千世界,我們每個人既離不開競爭,也離不開合作,這就是本堂課將要學習探討的內容。學生朗讀引言師板書第一目的課題:競爭合作謀發展(上)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帶著兩個問題自學本目的第一環節並填寫教材的相關內容。

  (師板書)①為什麼說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②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過渡)我們可以看到:競爭與合作都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它們廣泛地存在於個人、團體和國家之間。那麼我們應當怎樣看待社會生活中的競爭與合作呢?

  2.下面我們共同學習本目第二環節內容

  師板書問題:怎樣正確認識競爭?

  先看一篇《鯰魚效應》的故事

  很久以前,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總是不能活著上岸,因而價錢較低,後來人們發現,鯰魚是沙丁魚的天敵,於是在魚槽裡同時放進鯰魚,捕撈的沙丁魚在鯰魚覓食的追逐下,沙丁魚拼命遊動,這就激發了其體內的活力,從而活了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何啟示呢?

  沙丁魚面對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時,拼命地遊動激發了體內的活力,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從而活著上岸。這就說明競爭能激發一個人內在的潛能。師板書第一點知識

  a.競爭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

  3.生自學教材第二環節第二個問題得出(師板書)

  b.競爭也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4.共同學習第二環節第三個問題 競爭既能產生積極的作用,又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生自學教材上膽小的琳琳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癔症的例子中得出:面對學習壓力,我們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學習中的每次考試既不能過渡緊張,也不能放棄,而要正確客觀的看待競爭。

  5.填寫教材32頁上你的建議欄目。

  (三)本課小結:

  透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迴避,誰也迴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四)作業:

  1.為什麼說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

  2.競爭與合作表現在哪些方面?

  3.怎樣正確地對待競爭?

  五、板書設計

  (一)競爭與合作是 ①不同個人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學習中、招聘中

  1競爭 社會生活中必然 ②不同集體間的競爭與合作如班級間企業間、

  第十一課 合作 存在的現象 ③不同國家間的競爭與合作如各國間的經濟文競爭與合作 謀發 化等

  展 ①競爭能激發一個人的潛力如同學間的學習體育專案的比賽等

  (二)正確認識競爭 ②競爭能促進經濟的發展 如企業間、國家間

  ③競爭既能產生積極作用又能產生負面影響如學

  習壓力過大P31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立足於學生的活動過程、引導思考、理解知識、形成能力。同時學生透過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過程,切身體驗到競爭與合作是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必然現象,誰也不能迴避,誰也迴避不了。同時,我們還懂得了競爭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樹立競爭意識,在競爭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正確客觀的對待人生中的每一次競爭。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自我保護》。近年來,青少年被傷害的事件屢屢發生,儘管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為青少年提供了有力的保護,但這些不能完全防止對未成年人侵害行為的發生,我們學校就有這樣的例子:在1月14日至16日期間,一夥社會青年連續到我校附近的公交車站、周邊道路上搶劫我校多名學生的e通卡、MP3等財物,並毆打一名學生致重傷,造成了惡劣的影響。案件最終破了但查案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許多同學當這幾個社會青年毆打和搶劫同學錢財時,有同學目擊了但是卻沒有及時向老師報告或向公安局報案;當這夥人第二天繼續作案時,第一天受害同學看見了,但仍沒作出反映,甚至有一位同學是我們取回被搶劫東西在組織學生認領時,才發現他也是受害者之一。案件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導致悲劇多次上演的原因是什麼?歸根結底是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足,沒有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導致的。我想要是這些學生能正確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或許這種悲劇就減少甚至不會發生,本課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以人為本,聯絡實際,注重實踐”是本課秉承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就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級下學期的教學結構主線是“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自我保護》是其中第七單元《法律護我》第三節的第一個框題,是“健康成長”這條主線中一重要板塊,是第七單元《法律護我》乃是法律常識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重點難點和精華所在。

  2、教學目標

  對本課課標的要求:“體會自我保護重要性和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並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預設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它包含了二個層次,即體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樹立自我保護意識,並在這一基礎上掌握一些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學生受到一定程度的自我保護能力方法的訓練,逐步形成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學習,掌握自我保護的本領,充分認識自我保護的重要意義。達到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的作用。

  3、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特點,預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因為它是這一章的主幹知識,也是本節其他知識的探究基礎,從學生的心理學習自我保護要根據“學習對生活和生產有用的知識”的課改理念,只有掌握這一知識學生才能“學以致用”,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課預期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掌握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這一問題綜合性強,七年級學生由於生理、心理都不夠成熟,往往對不法侵害的認識不足,在日常行為中,缺乏對自我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缺乏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將這一知識暫定為本課的學習難點。

  4、教材處理:指導思想是“源於課本,高於課本;貼近生活,情感體驗;理論聯絡實際;兼顧創新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5、資源利用:教材本身及學校內鮮活例子,學生收集的材料兼收幷蓄,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共同分享。

  二、說教法和學法

  1、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處在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聯絡前後知識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考慮問題還不夠全面,他們既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又具備一定獨立性,但受外界環境所左右。受到侵害時,有的膽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則衝動行事,不計後果。由於過去所進行的法制教育多為“遵守型”或“限制型”,即要求學生要如何遵守法律,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所以他們中許多不知道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本課中應注意培養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以及正確分析問題,冷靜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法:“四環節活動教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絡。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儲存,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問題情境中去。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中,我將教學內容進行最佳化重組,將“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調到前面先學,一是有利於與匯入課堂中的知識相銜接,二是有利於為後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習作鋪墊。同時,以小品案例教學的形式,進行師生共同探究,隨後,讓學生全員參與自己探究,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多媒體顯示)

  第一環節:我來當編劇 (自主活動,引起興趣)

  第二環節:我是安全員 (自主探究,人人動手)

  第三環節:我是小警察 (自救互助,嘗試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我是小法官 (歸納梳理,複習鞏固)

  3、說學法:

  本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教師主要透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員參與,達到自主建構知識的目的。因此,採用學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課堂討論法”、“啟發談話歸納法”等等

  角色扮演法: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要聯絡學生已有經驗”。組織學生透過角色扮演,進入解決實際問題情境。在學習“自我保護方法”時,學生以編劇身份,就遇到歹徒敲詐勒索時我該怎麼辦理這一問題展開(辯論)表演,使學生進入解決實際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

  自主合作探究法;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之一:學習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前動手收集材料:我們身邊的安全隱患並歸納整理出幾個型別(如在家庭中、在學校中等);(蒐集、記錄資料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透過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初步學會用自身的知識去尋找發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養調查能力。使全體學生都能“動起來”,參與到課前的學習準備中去。提高對本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出一些學生容易碰見的安全隱患,補充老師給出的不完整的答案;讓學生聯絡實際地大膽想象,建言獻策例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學生勤思考、好動手的習慣。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討論法:重點知識“自我保護的方法”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充分發揮和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更為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想方設法去探究,適應了現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精神,同時在課堂討論和歸納中會發現很多對問題的不同看法,不同觀點,再加之正確引導即是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啟發談話歸納法:重(難)點知識“自我保護的技巧”的教學中,在學生課堂討論和提問學生的教學情境中,適時地加以歸納,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性認識,逐步形成探究問題的能力。

  4、教學準備:提前佈置學生收集我們身邊安全隱患、排練小品,小品表演採用人生AB劇的形式。

  三、說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我來當編劇(自主活動,引起興趣)

  杜威說:“教學的藝術就在於能夠創設恰當的情景”。從生活實際出發,匯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出示20xx年1月22日《廈門晚報》中一則《一夥小青年在檳榔中學附近專搶學生 威脅不許報警》新聞請大家換位思考:“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我要怎麼辦?”。(目的在將新聞與預先排練的小品結合,讓學生分析這種情況產生原因,引起思考。)緊接著我請課前排練過小品《小浩怎麼辦?》的同學上場,調動課堂氣氛,這時候讓學生預設場景,每個同學可以將自己預設的場景(如:①直接反抗②求助路過大人③逃跑等)放入小品中,得到不同的結果,這樣能讓學生結合場景豐富認識,使自己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理解。

  在這裡,我採用“主動+合作”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思想品德教師“如何領”、“把學生領到什麼地方”的主體作用,當你把他們領到適當的地方之後,那就要把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起來、發揮出來,師生共為主體,雙向和諧活動的過程

  第二環節:我是安全員(自主探究,人人動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中,提倡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和諧共存。在教學中,平等參與教學活動,是新型師生關係的體現。在這個環節中,我充分圍繞“生活是課堂教學的基礎”這一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在課前佈置預習作業時,我讓學生去發現我們身邊的安全隱患,找找有哪些隱患直接危害我們的健康,看看誰找的多,誰就是合格的安全員。在講授時,我先抽查了學生的調查結果,讓他們積極發言,相互補充。透過這個環節,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主動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自己體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調查能力,也能告訴學生,找到這麼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我要提高自己的自我保護意識(將自我保護意識點到)。

  同時,我將學生回答快速統計在黑板上來說明我們身邊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但是我們不要害怕,因為我們更應該體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同時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我們身邊安全隱患分為幾個型別(如學校、家庭、周邊環境等)為第三環節的教學開展打下伏筆。

  第三環節:我是小警察(自救互助,嘗試解決問題)

  建構主義者認為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學過程是依據產生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但是解決問題必須重新回到學生。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重點難點所在,在這個環節中,我趁熱打鐵,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出具我們身邊一些常有安全隱患,如在學校中參加體育運動、在家庭裡要注意防火、使用煤氣等要如何注意安全,注意,在這裡只是個案一個一個案例進行討論)面對我們身邊的安全隱患的時候,我有哪些好辦法?讓學生分組交流,暢所欲言,找出他們所用的方法。然後老師再進一步進行總結,鞏固知識,使學生透徹掌握。透過這一環節的活動,運用身邊鮮活素材,使學生得到切合實際的引導,從學生不同的方法中發現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給予肯定,並加以正確引導。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得到了提高,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自信心。

  第四環節:我是小法官(歸納梳理,複習鞏固)

  建構主義的核心理念之一:知識是建構的,而不是接受的。學習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的過程。

  根據這一理念,我先向學生出具幾個案例的影片,每觀看一個案例,我就讓學生結合課本和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透過這一環節,學生自我歸納總結本課知識,“潤物細無聲”地對本課知識進行了複習鞏固。依照尊重學生主體性原則,激發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情感昇華。

  最後課堂小結。請學生做課堂小結,目的:一方面能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另一方面能瞭解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饋。教師小結使知識系統化。

  (以上環節時間安排只是預設,可根據學生學習活動的實際情況需要來作相應的調整。如果出現課堂效果好的環節,可以順勢引導,讓開放式課堂漸入佳境。)

  四、教學效果預估

  透過本課的學習,我預計學生一定能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學會有用的自我保護知識,從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掌握自我保護技巧。並在學習逐步提高自主蒐集資訊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從而激發起新的學習動力。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是我對《自我保護》一課的說課材料,我知道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教,我相信在您們的關懷和指導下,我會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高的。謝謝大家!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課題是《自我新期待》,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說教材】

  第五課《自我新期待》是第二單元的重點

  1、本課設計主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的。

  進入初中,學生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會不斷提出一些與自身相關的、非常基本的問題:我是誰?我的能力、價值、責任如何?我怎樣適應社會?因而,認識自我是他們極感興趣又需要恰當引導的問題。本課從正確認識自己談起,以對自己提出恰當期待、完善自己為最終的落腳點。

  初中學生雖然十分注重自我形象,但往往過多地關注自己的外在形象,而忽視內在素質的培養,故而幫助學生認清內在美和外在美的關係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十分重要,也特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與共鳴。同時,引導學生從內在和外在兩個維度來認識自身的優缺點,將更利於學生分清主次,重視內在美對於個人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全面認識自己,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潛能”這一話題往往令人感到遙遠、神秘,而事實上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巨大的潛能,認識、發掘自己的潛能將令學生走向成功。同時,也會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新的階段、新的起點,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產生新的期待,確立相應的新目標,而這一目標應是在對自己全面、客觀、發展的認識的基礎上,根據自身及社會實際,由自己確立並把握的,因此,透過本課引導學生能有一個新階段新生活的目標,同時為將來樹立服務社會的遠大理想奠定基礎。

  2、課標的具體要求

  設計本課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部分:“瞭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

  3、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比較清晰的自我整體形象,充分發揮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功能,引導學生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

  能力目標:

  1.學會構建知識體系,能根據老師要求建成本課的知識框架。

  2.掌握學案中各題型的基本解題思路。

  知識目標:

  1、熟悉掌握第5課共三框題的知識點。

  2、整體把握本課知識結構。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透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教師點撥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生活與學習中面臨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本課知識點。

  教學難點: 掌握辨析題與選擇題的題型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

  (設定重、難點的依據:初一學生認識水平低,理解能力有限,尤其是系統把握知識的能力,規範答題的能力有待培養與提高,希望透過教學,能讓學生整體把握知識,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編寫、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和例題導引法。引導學生依據“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透過學生自己的學習和感悟形成理念。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清晰的認識自我整體形象,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主要是把學生放在具體的設計題中,透過學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成果展示等,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說教學過程與教學反饋 】

  一、匯入複習:

  (情境誘思匯入)透過創設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二、板書課題:自我新期待

  三、探究過程:

  (一)任務引領、明確要求:

  組織學生自讀本課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 1 ) 組織學生根據“導學案”自學【我複習我會學】

  (2)教師巡視(學生進行緊張的自學,教師行間巡視,並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或做適當點撥,獲取學生自學資訊。)

  (3)小組交流、取長補短(達到“兵教兵”、 “兵強兵”效果)

  (三)你說我說、展示提升

  方法:以小組為單位(或學生)舉手說出自己的疑惑,讓會的幫助不會的;當出現多數不會的,學生討論,教師點撥。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讓學生從中真正體會到了成就感,從而樹立起信心,找到自信。

  (四)、梳理體系、例題引導

  老師指導梳理知識點方法,一般知識內容都是圍繞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思路展開的,依據思路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再透過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補充完善知識網路,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加強理解,為培養其綜合運用能力打下基礎。

  在例題引導方面,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選取了適當的試題,藉助試題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加強對學生題型答題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分析答題思路,歸納同類試題答題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因為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什麼,更要引導學生怎樣學。方法的引導和歸納甚至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五)達標測評、鞏固知識

  針對複習重點、難點,創設情境設計選擇、辨析、材料分析等題型進行訓練。目的是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本課的教學內容,及時鞏固答題方法、答題技巧,增強學生的規範意識和答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反思提升

  (學生回顧知識體系和訓練題型,總結收穫。)此環節的設定,主要是幫助學生透過反思,提高知識與能力水平。

  四、作業佈置:

  課下請同學們制定一份詳細的初中生活規劃。

  板書設計:

  (略)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本人經驗能力有限,本課的設計還存在許多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也希望老師們能給我更多的指點和幫助。謝謝!

思想品德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我為家人添歡樂》。本課透過體察家人、為父母做事等活動,讓學生學著回報家人的愛。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目標分為以下兩個: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分擔家務。

  2、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體會到父母及家人的愛更不知道怎樣去回報,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在體會到父母的愛的基礎上,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並樂意為父母長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難點是:能夠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母長輩的愛,樂意為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教學方法

  針對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創設情景、小組合作等活動方式。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孩子們將準備杯子等表演用品。我將準備調查表、向日葵評比表、以及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生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一)以新朋友“開心果”匯入,引起興趣。

  (二)學生與家長互動,讓學生更瞭解家長

  (三)家人因我而歡樂

  (四) 我為家人添歡樂

  (五) 美麗的向日葵

  下面我依次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五個環節具體設計及理念。

  (一)以新朋友“開心果”匯入,引起興趣。我首先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開心果”,由於孩子們都喜歡朋友,這樣的匯入充分調動了一年級學生的積極性。我緊接著又出示: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開心果’,你們知道我為什麼叫‘開心果’嗎?因為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特別疼我愛我,我非常開心,整天樂哈哈的,我覺得快樂真好。所以,我也總是讓我的家人、朋友都快樂,把歡樂也帶給他們,小朋友們,你們的爸爸、媽媽愛你們嗎?你們快樂嗎?開心嗎?這個讓學生把“開心果”與家人聯絡起來,初步瞭解了“開心果”的含義。

  (二)學生與家長互動,讓學生更瞭解家長。這個環節我設計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回答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請說出孩子的生日

  (2)請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

  (3)請說出孩子最喜歡吃的水果

  (4)請說出爸爸、媽媽最喜歡吃的水果

  (5)請說出孩子最喜歡的玩具

  (6)請說出爸爸、媽媽什麼時候最快樂

  這樣拉近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加深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瞭解.緊接著第六個問題我會說:我們的爸爸媽媽,因為有了聽話、可愛的你們才感到非常快樂、開心。這就是“家人因我而快樂”,引出下一環節。

  (三)家人因我而歡樂。我設計了一個談話,以三八婦女節為題,我會問: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我們一起為媽媽做了小禮物,你們送給媽媽了嗎(學生會回答送了)我又問:你想知道你媽媽當時是怎樣的心情嗎?(請家長講)之後我會順勢引出課題:在三八婦女節的時候,同學們把自己親手製作的小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禮物雖然不貴重,但媽媽卻十分高興、激動。那我們在平時還能為家人做些什麼事使他們開心,為家人添歡樂呢?這時板書:我為家人添歡樂

  (四)我為家人添歡樂《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我在第四個環節中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小朋友在家的錄影並讓學生根據這個錄影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問題:(1)爺爺悶了(2)奶奶病了 (3)爸爸下班 (4)媽媽洗衣服對這四個題目討論後學生可以選一組進行表演。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感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時,明白了自己可以帶給家人快樂或煩惱,從而引發學生思考:我應用什麼方式使我的家人快樂,報答家人對自己的愛呢?錄影中琪琪小朋友的做法,給同學們樹立了正面的榜樣。學生]進一步懂得如何給家人帶來歡樂,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五)美麗的向日葵 這一環節我設計讓學生回憶為家人做的事完成美麗的向日葵.激發了學生主動為家人做事的情感。最後開心果小結:我覺得我們班的小朋友也是能給家人帶來歡樂的‘開心果’,我願意和你們交朋友。我送給你們一顆愛心,希望你們能把愛心送給你周圍的每一個人,讓我們一起生活在快樂中。

  六、板書設計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圖文並茂的板書。它暗示著願愛家、愛人之花開在每個學生心中。

  七、教學理念

  最後說一下我的設計理念。我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主動性。力求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家人的愛,懂得去回報家人,使學生初步樹立了家庭責任感。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