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十篇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叫趙婉轉。來自香洲區灣仔小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三年級籃球學習單元第2次課——原地運球,籃球運動是一項集跑、跳、投為一體的綜合性體育活動,可以發展學生們的奔跑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身體靈敏性。運球是籃球運動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在比賽中主要用於突破和避開防守隊員。

  灣仔小學,地處香洲區城郊結合處,體育設施相對落後,加之是足球特色學校,孩子對於籃球的接觸相對較少,技術的掌握相對薄弱,而三年級學生籃球水平還處於玩球的階段,學習興趣高,但運球能力一般,球性較差,所以我將遊戲貫穿整節課堂,製作微課上傳雲課堂平臺供學生提前預習,並採用合作探究學習,將評價貫穿整個課堂,來達成以下幾個學習目標:

  1運動能力:學習原地運球動作技術,建立正確的原地運球概念,讓80%左右的學生掌握五指分開、掌心空出的運球手法、

  2健康行為:體驗籃球和同伴合作的樂趣。

  3體育品德:培養學生勇敢、果斷、不氣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透過目標設定,我確定了本節課重難點:

  1、重點:手觸球部位。

  2、難點:上下按壓。

  結合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我將透過以下流程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學習目標。

  1、透過“抓尾巴”小遊戲和熟悉球性“拋接球”腰部環繞等練習進行專項準備活動,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籃球興趣,同時為主教材做好身、心的鋪墊。

  2、學生每人一球,教師運用“環形小貼紙”小道具,貼於手掌,散點練習原地運球,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手觸球的部位和掌心空出,以此來解決本節課的重點。

  3、“運球打點”“運球比快”“人動球不動”的遊戲練習,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運球興趣,一方面有效幫助學生體驗按拍球的方向和手隨球向上緩衝的動作,解決本課的難點,同時教師巡迴指導,分層教學,小組長幫扶練習,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個性化需求,培養學生勇於擔當的優良品質。

  4、學生在遊戲“石頭、剪刀、布”原地運球和“協作跑”的遊戲中運用本課所學,透過生生之間的合作、小組間的合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不僅提高了運動量,還鞏固了原地運球技術。

  5、身體素質課課練環節:坐位提前推籃球來發展學生的柔韌素質。

  6、放鬆調整,小結下課。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放鬆練習,並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將評價結果整理反饋在雲課堂上,也將同學們上課的精彩畫面與家長們分享,最後組織學生收還器材,師生道別。本課預計練習密度為50%左右、強度為中等。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內容、編寫意圖、地位:

  友情是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因素,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必需,中學生非常看重它,但在這方面又往往困惑頓生。因此,友情的內容具有其獨立的地位,是這一課的落腳點。本課從五個方面給學生以認識和實踐的同時,也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最佳化。總之,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交友夕夕相關。

  2、教材重點、難點的確定與突破

  (1)重點:

  按大綱的要求,本框五個教學要點都是為了"怎樣發展真摯的友情"這一教學重點服務的,並無輕重這之分,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要突擊兩個方面:

  <1>以真誠換取友情。"真誠"的表述在第一框就有了,這裡再次提出,我認為必須將它轉化為較具體、可操作的內容。因此,我將其處理為圍繞"怎樣對朋友表達真誠"問題,透過故事、動畫、圖片等手段幫助理解。

  (2)難點:

  成全朋友的好事,為朋友的成功和進步而高興也是一種寬容。學生的思維定勢一般是:寬容是能原諒別人的過錯,能允許別人不同於自己的意見存在。我們通常所指的寬容一般也限於此範圍,故這一點學生學習時會有困難。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古諺、典型事例(第谷成全開普勒事例)並與學生實際相結合的方法,闡釋寬容的本質涵義:寬容即心胸寬廣、有氣量。透過討論學生的實際問題(如:當朋友比自己強時,應該怎麼做)既擴大學生認識事物視角,又能給他們以教育。

  3、教學目標及實施途徑: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實際,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方面:懂得怎樣發展真摯的友情,尤其掌握對朋友表達真誠、寬容和講原則的一些具體要求並指導自己的言行,知道要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男女同學的友情。

  <3>覺悟方面:讓學生懂得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寬以待人的交友美德、提高學生對真摯友情的鑑別力,學會廣交益友。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版小學資訊科技第五冊第12課《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材分析、教法設計與學法引導、教學環節及設計意圖、設計思想與教學策略四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簡要彙報如下:

  一、說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第五冊教材,因為學習本課對學生學習好整個幻燈片這一冊內容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本課開始學生真正的接觸到多媒體,經過前面兩個課時的講解,學生初步學會了簡報的基本操作方法,就是對基本的操作還不夠熟練,學生學好本課對學生學習全冊內容有重要的意義。

  他們透過以往的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PPT的基本操作,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本節課內容,教師再加以引導,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清晰、準確地學習應用本節課的內容是很容易的。

  根據以上教材簡析以及學情分析,我確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會插入有用的圖片。

  2、能夠任意改變插入圖片的大小。

  3、會給幻燈片加入背景。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欣賞他人制作的作品以及評價他人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分小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

  2、在設計過程中注意他人的版權。

  3、培養學生對整個頁面的佈局及審美觀。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會插入有用的圖片。

  2、會給幻燈片加入合適背景。

  難點:

  能夠任意改變插入圖片的大小。

  二、教法設計與學法引導

  在新課改理念下,資訊科技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滲透“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資訊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應用、系統軟體層出不窮,“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特別注重給予學生創造性發展的天地,並不是簡單地把知識點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抓住資訊科技教育的特點,讓學生展開研究式、探索式學習;再透過學生交流、教師引導的方式,針對學生製作情況的反饋,逐步揭示學習內容,從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和能力,最終達成學習目標。

  三、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概括能力。讓學生透過觀察、實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動手操作為主線”的“三主和諧”的教學原則,我構建了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學與合作交流的能力。其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1、談話導課,對學生進行引導。

  新課一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今天文老師能夠同學們上課,老師感到非常開心,至此老師做了幾張幻燈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考慮老師用到了哪些方式的素材?

  同學們很自然的就會說出:藝術字、自選圖形、文字框、還有圖片。當同學們說到圖片的時候,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順勢老師提出問題:有誰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呢?

  生:會的。請同學們進行演示,要求是邊講解邊操作。(反覆請學生操作)

  對圖片的大小、位置進行講解,教師做適當的補充。

  生:不會。老師來操作好不好?請同學們認真仔細看老師的操作方法。

  本環節我先讓學生們欣賞幻燈片,欣賞的同時考慮問題,解決問題;當解決之後,提升問題的深度,誰會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從而開發本班的小老師,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老師的主導性”原則。還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資訊科技學科“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樂趣,探索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學生髮揮想象力,自由創造作品,教師巡迴指導。利用豐富的素材,引導學生去想、去創,擴大了所學知識的應用範圍。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積極應用到生活中,使學生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

  2、嘗試發現,對學生進行“實踐體驗”。

  這時候同學們看明白了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同學們想操作嗎?

  生:想。

  師:提出要求,按照老師提供的素材選擇合適主題來進行製作。(課件出示要求)

  生:製作幻燈片。

  3、視覺對比,對學生滲透審美觀的薰陶。

  師:操作。(將有背景的幻燈片進行演示,進行對比。)同學們請看這次的幻燈片和剛才看到的幻燈片有什麼區別呀?

  生:加背景。

  師:有沒有會給幻燈片加背景的同學,到教師機廣播演示。

  生:操作。

  教學意圖:透過視覺比較兩個幻燈片的區別,學生很容易對第2個幻燈片加背景形成較為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構圖審美進行了一定的薰陶。

  4、成果展示,對學生進行激勵評價。

  這一環節中,透過展示學生的作品,引導學生之間對作品進行較全面的評價,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作的快樂。相互評價,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樣可以使學生及時得到啟發、幫助,感受成功的喜悅。

  5、暢談收穫,進行課程的合理延伸。

  今天我們學會了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給幻燈片加背景。

  四、教學策略的實施

  1、激情引趣,體現資訊科技課的“趣味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更利於學生的主動學習。比如新課伊始,就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展示一首圖文並茂的兒歌,同學們在欣賞的同時,感受到了插入圖片的好處,學習插入圖片的興趣也更加濃厚。

  2、注重操作,突出資訊科技課的“實踐性”。

  學生操作能力、自我領悟的能力較強,如果採用傳統的由老師講解制作方法來教學,不僅抑制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渴望,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於是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整節課讓學生都在主動地探索、主動地研究新知、主動地學習。

  3、嘗試發現,發揮資訊科技課的“探索性”。

  要使學生真正具有自學能力,必須做到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自我探索問題有機結合,“嘗試發現、自主探究”這兩個環節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在教學中由學生講解插入圖片及改變其大小位置的方法,這樣就使學生在交流中使自己探索的方法得以展示,充分提高了課堂效率。

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中的第8課《彩墨遊戲(二)》。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式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彩墨遊戲(二)》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出自己的感受,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本課教學時數為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三年級的學生,彩墨畫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遊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驗,本課教學設計是讓學生在遊戲中進一步感受彩墨與宣紙的特性,透過筆墨感受、潑墨遊戲、想像創造實施教學,以此來觸發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使他們那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湧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並結合該年級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識瞭解水墨畫的特性,掌握水墨畫的基本表現方法。

  2、 運用水墨畫的方法,嘗試進行創造表現。

  3、 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教學重點是:應用彩墨大膽表現,體現樂趣,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是:合理應用點、線、面這些繪畫語言,使畫面具有節奏感。

  那麼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該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教學:

  1、情境激勵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啟發、誘導、交談”為主要教學手段創設想象情境。透過多種水墨畫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空間裡,引導學生不受限制地、敢於打破常規地、自由大膽的進行嘗試,激發學生創新慾望,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從而有力地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德育滲透法

  “各門課程之間要結合自身特點,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因此,教學時透過欣賞大量水墨畫作品,感受彩墨畫的藝術美感,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活躍學生想象思維”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在想象的世界裡自由翱翔。因此,我準備採用下面兩種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訓練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本課難點——合理應用點、線、面這些繪畫語言,使畫面具有節奏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瞭解水墨畫的特性,掌握水墨畫的基本表現方法。

  2、合作交流法

  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透過相互交流,大膽運用彩墨表現,體現樂趣,表達感受。給學生之間提供不同的學習物件,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在遊戲的氛圍中拓寬學生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動畫,激趣導課

  1、播放動畫,激發興趣

  每一個孩子都愛幻想,不受時空約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說,幻想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是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有趣的動畫,可以讓學生神之以往,更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於是,我在教學一開始,播放了一段水墨動畫,並提問“動畫中的畫面使用的是什麼表現手法?你有沒有見過這種繪畫技法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總結:“它是我們中國獨有的繪畫方式,你們聽了這個訊息後一定很自豪吧。我們今天也來玩玩這個彩墨遊戲。”(激發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2、引出本課課題——《彩墨遊戲(二)》(板書)

  (二)、嘗試、探索、感知

  1、瞭解文房四寶

  師:你們知道嗎?我國的水墨畫大師們就是使用這四樣寶物,繪畫出栩栩如生的經典作品。

  2、 筆墨感受

  在輕鬆的音樂中試一試看看自己能用這些工具玩出什麼來。學生在三十秒的隨意嘗試中,老師在其中發現不同濃淡的墨稿。

  3、 認識墨色:

  師:下面一起看看這些稿子,你發現了有什麼不同?

  (透過觀察比較瞭解墨色也有變化,鼓勵學生髮現和分析問題

  (三)欣賞、深化、認知

  1、欣賞水墨畫

  師:你們知道嗎?我國的水墨大師們就是使用這四樣寶物,繪畫出栩栩如生的經典作品。你能發現大師們是怎麼畫的嗎?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作以小結:大師們運用了墨與色畫出了一幅幅彩墨畫,他們玩的可真精彩啊。

  (欣賞分析作品,體驗形式美,瞭解中國畫的基本技法)

  2、遊戲:想變化的紙。

  師:除了剛才我們用筆蘸墨平放在桌子上玩之外,你能改變紙停滯的狀態來玩一玩嗎?你有什麼新發現?

  師:透過剛才的活動發現了有甩、滴、流等等這麼多方法,你覺得這些方法可以用來做什麼?

  師:根據我們的想像畫畫可以有無限發揮的空間。

  (學生在嘗試中發現繪畫技法,並激發學生的想像)

  3、 欣賞同齡人作品。(透過欣賞作品啟發創作靈感)

  4、 教師示範:用輕鬆的語氣告訴學生:現在老師也想來玩一玩,你們覺得首先該幹什麼?然後呢?

  教師嘴中一邊哼出有節奏的音樂一邊隨意畫出有濃淡變化的墨點,並請學生提出建議,直到完成範畫。

  (透過學生說老師畫,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繪畫方法)

  (四)、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師:我看到有的同學已經摩拳擦掌了。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在音樂中來玩玩彩墨遊戲吧。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四人一組合作完成。並播放輕音樂,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表現,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五)、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儀上展示,說說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先整體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接著播放更多的特殊技法的作品,鼓勵學生課下自己嘗試與探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拋硬幣》是義務教育課程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第九單元的第三課。“拋硬幣”是學生在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之上,對“可能性”這一生活中的概念的認識和研究。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從統計結果的分析中發現問題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遊戲化的情境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數學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可能”這一數學概念。

  (二)教材處理

  1、教學物件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在小學的低年段,他們對新知識充滿好奇,喜歡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是對數學概念的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比較薄弱。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可能性”這一數學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只是沒有形成一個知識的系統。這時候我首先採用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景匯入,讓學生的聽故事的過程中參與其中,學到新知,使概念的教學生動起來;接著我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驗證一下自己剛才的猜測,使學生學習的理論有實際的經驗為基礎,也使學生在驗證活動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體驗;然後我引用書本中的拋硬幣,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的問題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聯絡我們身邊的問題,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用“可能性”來表述的現象,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1、創設問題情境,初步感受知識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根據這一教學思想,我認為在課堂教育環節上,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是引導孩子初步感受知識,培養他們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在講“可能性”時我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景引入新課,形式新穎,別具匠心,讓學生的聽故事的過程中學到新知。讓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形成愉悅的學習心理,並表現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由於這樣步步引導,環環推進,產生的教育效果是良好的,為下面的學習鋪墊道路。

  2、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和驗證知識

  小學生腦中的具體形象,決定於對感性材料的依賴性,所以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學習,可以透過向學生提供感性材料,結合相關情境,讓學生自己逐步探索、發現和總結。特別是實際操作,既是學生認識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徑,也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的重要手段。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最突出的特點是透過學生動手操作驗證自己的猜測,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感悟知識的內涵。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合作意識

  教育活動從來都是師生、生生多邊互動的。首先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其次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必須重視。這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採取了合作互動的方式,選擇小組合作的形式,達到相互交流啟發的目的。學生在學習中參與意識越強,合作意識越濃,越能發揮他們的潛能,越能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4、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可能性”教學中,教師沒有過多講解的含義。這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將學生帶入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體會、理解“可能性”,然後再根據學生自己的理解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向。為創造性思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透過教學活動,學生不但進一步鞏固了可能性的知識,同時也認識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教學程式設計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運用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引入新課,學生的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展開想象,運用所學合理猜測,初步感受新知,引出數學概念。

  2、小組合作,動手驗證

  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情況,驗證剛才猜測的結果。對新知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合理練習,鞏固新知

  運用拋硬幣這一小遊戲,讓學生先運用所學的知識猜測結果會怎麼樣,說說為什麼這樣推斷,課後再進一步驗證結果。

  4、課堂總結,形成系統

  讓學生回憶今天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使所學的知識得到整理,形成了一定的知識鏈。

  5、聯絡生活,拓展課堂

  引導學生找找我們的身邊有什麼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處處有數學,數學是一門很有用的學科,使數學學習不侷限於課本與課堂。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豔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實踐探究的教學法,讓孩子們透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2)藉助經驗,認知鐘面。

  (3)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5)欣賞。

  (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藉助經驗,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裡,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錶看發現了什麼?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髮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採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三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透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後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遊戲。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裡教師作示範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後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錶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麼?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開啟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透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透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四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於樂,溶練習於遊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裡我主要設計了三大板塊,1:找朋友。2: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3:生活情境體驗。

  1.找朋友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絡,同時以調動了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又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2.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影邊互相說“小朋友什麼時間在做什麼”然後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也為後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3.一天中的兩個9時,使學生了解一天24個小時,時針走兩圈。結合生活情景,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撥自己喜歡的時刻,調動了全班的積極性,使大家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聯絡生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第五層:欣賞

  透過有趣的動畫欣賞,使學生知道怎去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並加以詩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生動地體難時間的寶貴。

  第六層: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裡學會了什麼樣?你是透過什麼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並佈置作業擴充套件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月食》。

  一、教材分析

  《月食》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中的教學內容。

  從小學階段科學內容整體上分析:《宇宙》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五年級上冊“光和影子”和五年下冊“地球的運動”兩個單元以後認識發展的必然方向。教材這樣編排在光和影子為知識鋪墊的基礎上,從認識地球運動擴充套件到學生認識宇宙、認識天體運動,符合學生認識天體的一般規律。

  從本單元本課內容上分析:《月食》是學生們聽說過或觀察過的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是在學生學習了月相後,在日食的學習基礎上,讓學生推測和證實月食的成因,教材只用了一小部分介紹月食的活動,教材這樣的編排是以日食教學為重點突破,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月食的形成,給學生大膽想象探究的空間。月食與日食同樣是小學、初中、高中等各學段研究天體的重要內容,是基礎學習,雖然可將此內容作為課後研究內容,但我認為學生畫出月食成因示意圖,真正理解月食形成還是有必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做一下月食模擬實驗,這是對日食教學的擴充套件和深化,有利於加強日食和月食的對比研究。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六年級學生透過中年級的科學課學習,已經對光和影子現象及地球運動的相關知識有了認識,對日食現象剛剛進行了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態度,並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擬實驗,類比推理能力。具備了小組實驗探究月食形成的能力。

  2、年齡特點:六年級學生對自然現象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獨立思考想象和合作研究的初步能力;他們在自己的歷程中可能聽過或見過真正的月食現象,貼進生活,探究願望強。

  3、學生髮展:月食和日食現象同樣是天體研究的基礎,在小學、中學的教材中對於天體的研究都是以日食和月食為基礎的,因此對於月食的研究應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突出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課程理念的理解,我設定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白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理解月食的形成過程;與日食內容進行比較研究。

  2、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小組實驗研究感受月食的形成原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做月食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根據月食現象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間想象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實驗方案的重要;能夠大膽地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激發對得科學現象探究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月食形成探究實驗

  2、難點:指導小組自主探究月食的形成實驗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抽象,而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導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做實驗。

  2、學法:

  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快迅地進入學習狀態,在民主、輕鬆、愉快的教學環境中仔細觀察、討論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擬實驗(月食的成因),小組合作,分析對比。從而提高學生推理和歸納總結等科學思維能力,學會合作。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月食

  2、學生準備:電燈泡、小皮球、乒乓球、手電筒等實驗材料

  七、教學過程

  課前播唱《但願人長久》

  (以一曲《但願人長久》結合情景將學生帶入月的世界,陰晴圓缺交織著情感波動,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情感上、內容、環境上使學生做好學習的充分準備)

  (一)情境匯入,引導質疑

  (1)隨著上課鈴聲的拉響,我向同學們說: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將播放一個奇妙的天文現象,想看嗎?(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在播放中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其中的科學資訊。

  (2)質疑:同學誰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在學習了日食的基礎上學生知道這種現象是月食現象。教師隨即板書課題:月食。然後讓學生彙報科學資訊。

  (設計影片引入,學生觀察發表見解:讓學生從現象中發現問題或提出問題,符合科學探究的規律,從而引發對月食的深入思考;同時這樣的呈現學生興趣高,可能與自己曾觀察過的月食情境相融合,自然會有所感受)

  老師引導:你能提出什麼問題?當學生提出:月食是怎樣形成的?教師立即抓住這一問題進行引導:同學們回憶一下日食的形成原因,你能猜測出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嗎?

  (二)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月食是怎樣形成的?

  2、建立假設: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

  (在學習了日食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提出這樣的假設)

  3、設計實驗方案

  (1)小組設計方案

  (意圖在於:放手讓學生操作,培養其動手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小組合作,培養其合作探究能力;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培養其自主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對學生實驗方案的預設:

  可能的實驗過程:(一)

  ①利用電燈泡當作太陽,皮球當作月球,甲同學的頭當作地球。

  ②讓乙同學拿著"月球"圍繞著"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當"月球"執行到"地球的另一側時,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讓甲同學再看"月亮",還能看見"月亮"嗎?

  ③當"月球"不在"地球"的另一側時,是否重新看見了"月亮"?

  可能的實驗過程:(二)

  模仿教材中日食研究的實驗

  可能的實驗(三):利用三球儀

  (2)指導、彙報

  (這一環節是教學組織和指導中的一個難點:這需要課前有師生的實驗材料準備、過程中教師及時的參與和指導,教師要及時發現不同的實驗方案,以便有針對性進行彙報交流,不論小組中採用什麼樣的方案,教師都要給予研究中的肯定,激發其探究的熱情,同時給予實驗最佳化意見)

  4、驗證假設

  學生利用實驗用具,自己設計實驗證明推斷的正誤,並彙報結果。

  學生藉助“三球儀”向全班現場演示講解:“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揹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裡,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

  (本環節是對學生實驗驗證的進一步驗證,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走上講臺的機會,透過現場展示講解使全體學生對實驗方法和實驗現象及月食形成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想象思維能力,同時也為月食型別的認識作了教學準備)

  5、月食型別探究

  演示月食形成示意圖,進行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分析

  (設計意圖:透過月食成因演示,體現月食的型別;說明月食和日食的型別比較,使學生明白沒有月環食的原因)

  月全食 月偏食

  (三)日食和月食對比分析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日食和月食教學中很重要的部分,透過對比分析有利於學生加強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的理解,形成系統的認識)

  (四)總結拓展

  透過“你知道了什麼?”讓學生總結學到的關於月食也包括日食及比較的相關知識,讓學生把自己的認識、想象都表達出來。

  透過“你想知道什麼?”讓學生提出心中的問題,表達內心的願望,並抓住孩子特別想帶著學習到的知識親自看一下月食的心理,為以影片權威告訴學生20xx年日月食發生的時間,給學生嚮往的空間)

  八、教學反思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學此課,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探索的: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前預備、教學引入、實驗探究、總結擴充套件等各環境節都創設了情境或形成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2、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動手實驗、彙報交流,學生親自上臺演示講解、學生對比歸納結論,課堂完全成了學生大膽實踐的基地,教師是指導、組織者。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形成自主的實踐性的課堂,符合科學新型課堂的課程理念。

  3、透過畫圖練習,鞏固知識。學生學完了這一刻,真正能在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還是示意圖;在教學中,設計一個練習,就是讓學生畫示意圖。即使有少數的學生在前面的環節中還沒有掌握,那麼透過畫示意圖,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4、在教材中,是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月食只佔了一小部分,作為一個探索式研究內容;學生是不是真正進行了探究、是不是真正理解的月食的形成。而本課是把月食及與日食的比較研究拿到一堂課上細緻研究,從關至尾都是學生的自主活動,這與教材倡導了學生自主學習,發展類比推理能力的意圖是不矛盾的,而這恰是我個人對此內容教學的見解:我們應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這正是我選擇本課和對類似內容的教學思考。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大家,歡迎指教。

說課稿 篇8

  一、說該課內容及其在教材上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小橘燈》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七課。該課文是第二單元的講讀課文,也是一篇較好地體現單元學習重點的'。它上承第一單元知識點“感知全文,提煉主旨”,下啟第四單元的“整體感悟,發表見解。”對學生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關係以及培養學生的吸收和表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說該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思路。

  該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感性體會課文到理性分析作品,引導學生體會的寫作特色。本教學目標的設定是結合了本單元的知識重點和學生對知識認知的規律: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生只有從文字上獲得感性認識後才能用自己的語言去對課文進行理性分析。本目標,一是體現教學思路是感性——理性;二是體現理性——感性——啟發運用,這一引導訓練過程。而整課的教學思路則體現:整體感悟——具體分析——欣賞與探討,這一教學主線。

  三、說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而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

  (重點與難點的定位理由是:因為該單元的知識點是“把握文意”。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創作意圖,就必須把學生引入的角色之中,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內化,從而把握中的人物性格特徵。如果學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出來,那麼對文意的把握就更準確。因此這一重點與單元知識是符合的。而難點則體現在語文教學的發展方面,作為語文課,不是機械地對學生進行某一方面知識的訓練;而是讓學生全方位地把握課文,學會用自己的眼光去欣賞課文。讓學生學會鑑賞作品是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本課的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主要運用整體教學法、讀思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其具體操作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過程中相機啟發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切實提高他們的感悟與表達能力。

  五、說該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復舊引新:(出示小黑板)

  1、《小橘燈》一文按“我”和小姑娘接觸的時間順序,是怎樣組織材料的呢?

  2、文中的主人公小姑娘與作者非親非故,那麼,作者為什麼初遇她,又去探訪她,事後又深深地懷念她?

  3、作者用“小橘燈”為題用意何在?

  (以上三道題,第一題是對上節課的知識進行回顧,也是為本節所要講的內容作好鋪墊。第二個問題是結合上一個問題的答案,開啟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而第三個問題側是第二個問題的深化,是主旨的體現。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在整體框架內做到有總有分,在教學過程中,除第一個問題可以馬上得出確定答案,而二、三個問題則無需馬上確定,只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目的是使教學環節緊密,讓學生更容易進入角色。)

  (二)帶著以上問題請同學們細讀課文。

  (引導學生讀與思相結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讀後從六個步驟引導學生思考:

  1、初遇小姑娘,小姑娘給作者留下了一個怎樣的印象?(提示:聯絡所學知識、著重從人物描寫的幾個方面著手?這些描寫體現了人物什麼特點?)

  2、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對小姑娘產生一種怎能樣的情感?(憐愛)

  3、因為作者有了這份憐愛的情感,再加上尋友不遇的情況,使作者產生了去探望小姑娘的願望。在探望過程中,小姑娘有那些表現?品讀你認為最能表現小姑娘性格特徵的語句。

  4、探訪小姑娘之後,作者的感受與初遇小姑娘的感受有什麼不同?(憐愛——敬意)從那些詞句可以看出來?

  5、在寫探訪完小姑娘之後,作者補敘了一段與朋友的談話,這使我們更清楚了了解到小姑娘一家的境況及產生的根源,你能用幾個詞簡潔地表達出小姑娘一家境況嗎?(父親失蹤,母親重病,生活貧困)。其根源是什麼?(各自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然後老師明確:內戰、反動統治。)

  6、假如你是作者,你遇上了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面對如此的困境,依然保持著那份鎮定。樂觀,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你能不為之感動嗎?所以從的末尾所流露出的是作者乍樣的情感?(深切懷念之情)

  (以上六個步驟是對開頭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的細化,它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一是體現出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讓語文教學貼近生活;二是體現出課文教學中的主導與主體之間的互動關係;三是體現出教路的條理性;四是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從感性到理性;五是體現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三)回顧性小結。

  1、引導學生完整地回答開頭所提的第二個問題。

  (這樣回顧總結前面的課文分析,讓學生對作者的情感線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從整個故事來看,“小橘燈”與“小姑娘”有什麼內在的聯絡?(提示:品讀文中有關描寫“小橘燈”的語句,體會用“小橘燈”為題的用意何在?)

  (這一設定,既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主人公的精神實質,又能讓學生更好地把握的主旨,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文意。)

  (四)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藝術特色。(用小黑板出示)

  1、運用了對比藝術。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植物趣談》是浙江攝影出版社《小學資訊科技》三年級下中的第14課。這篇課文是對本冊所學電腦知識的一個綜合複習、運用過程。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Windows作業系統已經比較熟悉;第二單元的鍵盤練習,為學生正確流利打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透過第三單元的字、詞、句的練習以及13課海報的設計,對於中文打字,簡單的排版和編輯,學生正處於一個興趣增高的過程。對他們來說,自己的想法能夠以圖文的方式呈現在眼前,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情啊!所以,第十四課《植物趣談》既是學生興趣的繼續培養,也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及創新。

  教材給我們創設了“植物趣談”的情境,從豬籠草這一學生感到有趣的植物入手,分成兩塊。一是上網瀏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併為我所用;二是將所選取的內容進行簡單的編輯,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知識介紹。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學會從網上有選擇地獲取文字資料並加以應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資訊的處理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大自然的情操。

  重 點:獲取網上有價值的文字資料。

  難 點:網上資訊資料的選取、編輯。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小朋友們,老師最近有一個煩惱,隨著天氣變熱,蒼蠅、蚊子越來越多了,這些討厭的東西太可惡了,你們知道他們的危害嗎?(生:吸血、傳播病菌……)這麼可惡的東西我們應該怎麼來消除他們呢?(蚊帳、蚊香、殺蟲劑……)這些辦法也都是我們平常採用的,可是,其中一些方法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對環境造成汙染,我們來評一評最環保的辦法。(學生評價)老師也知道一種環保的滅蠅方法,想知道嗎?(出示豬籠草圖片,簡單介紹)老師還知道一些有趣的植物,如:含羞草、綠毛龜身上的藻類植物等等。(出示影片)這麼多有趣的植物,你們猜,老師是怎麼認識的?

  (二)展示豬籠草的資料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操作進入網站,檢視豬籠草。(點選進入網站——點選植物--點選趣味植物――點選豬籠草)

  2、學生嘗試進入網站查詢自己感興趣的植物。

  (提醒學生注意網址輸入的正確性;喜歡哪種植物就用滑鼠單擊那裡)

  (三)為我所用

  這麼多有趣的植物,真是太有意思了!你願意給它們寫個介紹,讓大家都來認識嗎?那麼,我們該怎麼從網上“拿”下我們感興趣的內容呢?

  1、選定文字(教師邊講解邊操作)

  先指向選定內容的開始處,然後拖動滑鼠到結尾處,顏色突出的部分就是選定的區域。

  2、複製

  在選定區域單擊右鍵,在快捷選單中選擇複製。

  3、貼上(教師邊講解邊操作)

  開啟寫字板,單擊貼上按鈕;寫字板空白處單擊右鍵,快捷選單中選擇貼上。

  (四) 修改文章

  怎麼樣才能使我們選取的內容成為吸引讀者的文章呢?看看誰的點子最棒!

  1、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修改辦法進行編輯演示。(標題、字型、開頭……)

  2、 進行補充:

  a、 這些知識是別人的,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註明出處。

  b、 寫上自己的班級、姓名

  3、 儲存

  (五) 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 總結

  1、 學生說說都認識了什麼有趣的植物?

  2、 怎麼認識的?透過什麼辦法讓網上的知識為我所用呢?

  3、 環保教育:地球上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植物、動物,可是由於人類的一些破壞活動,環境的惡化,這些有趣的生物越來越少。看著這個變化,你心疼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四、設計意圖

  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始終圍繞3個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充分利用教材中給我們創設的情境,同時對他進行補充和擴充套件,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有吸引力。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變教師的單純的說教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欲,使學生樂在其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同時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另外,在整堂課中始終貫徹環保思想。從開始的匯入,到最後的總結,學生的環保意識必會得到加強。

說課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四年級自編口語交際教材《有意思的名字》。每個人都有一個名字,而名字又有怎樣的來歷和寓意呢?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這是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話題。

  下面,我將從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說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養,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應從小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訓練孩子們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下面,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說說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自己名字的來歷,能把自己名字的來歷說清楚。

  2、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瞭解他人名字的來歷並能正確轉述他人名字的來歷。

  3、培養學生用普通話進行口語交際,做到文明有禮、大方得體。

  過程與方法:

  競猜謎語走進名字 開放課堂互動交流 欣賞趣名再創語境

  採擷祝福傳遞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能從名字的來歷中體會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教會學生真誠地祝福他

  人,體驗送出和收到祝福時的快樂。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能把自己名字的來歷說清楚。

  2、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能正確轉述他人名字的來歷。

  教學難點是:1、體會自己的名字中蘊含著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期望。

  2、學會真誠地祝福他人,體驗快樂。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遵循“口語交際要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的原則,把家長請進課堂,讓孩子與家長、孩子與老師、孩子與孩子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互動交流。

  四,說教學過程,這是我說課的重點。

  根據口語交際的課型特點,我巧妙地設計了一個“溫馨提示”,把口語

  交際的訓練要求貫穿其中。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節:1、競猜謎語走進名字;2、開放課堂互動交流;3、欣賞趣名再創語境;4、採擷祝福傳遞友情。

  第一個教學環節:競猜謎語走進名字

  上課伊始 ,我就親切地問:“孩子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我們不猜動物,也不猜植物,就猜猜咱們班上同學的名字。好嗎?請看大螢幕:謎語1:龍騰虎躍 鵬程萬里 自由飛翔;謎語2:春天來了,桃花醒了,李花也醒了。欣賞著聖潔高雅的李花,讓人心曠神怡。

  這有趣的謎語可以一下子激發起學生對名字的興趣,學生開始活躍起來,準能猜出是“龍鵬飛”和“李心怡”這兩位同學的名字。從而自然巧妙地引領孩子們走進本節口語交際的主題——有意思的名字。

  接著我出示三個中國人的名字“李白”、“諸葛亮”、“司馬光”和兩個外國人的名字“哈利.波特”、“達.芬奇”。請孩子們仔細觀察,看看中國人的名字與外國人的名字有什麼不一樣?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簡單,其目的是讓孩子們知道:中國人的姓有單姓和複姓,姓在前,名在後;而外國人的名字姓在後,名在前,並且姓和名之間有一個小圓點。

  第二個教學環節:開放課堂互動交流

  我先請同學們欣賞大詩人李白起名的故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傳說李白出生後,父母想給他起個好名字,可是到了七歲,名字還沒起出來。一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想作一首春日絕句,但是,只想好了前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李白的母親一聽,續上一句“火燒杏林紅霞落”,母親的話音剛落,李白就指著滿樹的李花續上最後一句“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一聽,拍手叫好。發現這句詩的第一個字正是自家的姓,最後一個“白”字道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於是立即給兒子起名“李白”。希望兒子人如其名,做一個聖潔高雅之人。

  當孩子們欣賞完李白起名的故事後,我緊接著說:“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的名字肯定也有一個美麗的來歷,誰來告訴大家?”同時彈出第一個溫馨提示:說清楚 樂表達 認真聽 然後,請幾個孩子拿出自己製作的精美書籤,到展示臺暢談自己名字的來歷。(師模擬:Hello,大家好!我叫胡若曦,這個名字是我爸爸給起的。聽爸爸說,我出生的時候剛好晨曦初露,所以起名為“若曦”。他們希望我天天充滿朝氣!健康美麗!我的名字好聽吧。謝謝大家!)當胡若曦同學介紹完自己名字的來歷時,我請其他同學為她送上真誠的祝福。

  接下來我打算進一步開放課堂,為孩子們多角度全方位地創設互動交流的平臺。第一個平臺是盛邀家長引領互動,第二個平臺是電話採訪雙向互動,第三個平臺是自由採訪多向互動。

  首先說第一個互動平臺:“盛邀家長引領互動”。我隆重請出兩位家長,讓學生扮演小記者去採訪家長,請家長現場解說給孩子起名的故事。採訪之前出示第二個溫馨提示:主動問 有禮貌 用心記 在採訪中,家長殷切的期望、真誠的祝福、溫馨的擁抱,使整間課室充滿濃濃的親情。

  接著進入第二個互動平臺:“電話採訪雙向互動”。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我高高地舉起手機,對孩子們說:“孩子們,現在誰想打電話瞭解自己好朋友名字的來歷?”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我隨機把手機遞到一個孩子的手中,同時出示本班同學的電話聯絡錄。孩子便興奮地站了起來撥通了好朋友媽媽的電話。(模擬:“阿姨,您好!我是長安中心小學四(1)班的學生蘇怡心,是您孩子樸妍熹的好朋友,我覺得她的名字很有意思,請您告訴我她名字的來歷,好嗎?謝謝!”)於是阿姨在電話的另一頭詳細地解說了樸妍熹名字的來歷。(再次模擬:“哦,原來‘妍’是美麗,‘熹’是早晨的第一縷陽光,這個名字太有意思了。謝謝您,阿姨!您真會起名字!祝妍熹每天都朝氣蓬勃,健康美麗!”)

  第三個互動平臺是:“自由採訪多向互動”。為了讓溫情繼續延伸,我請孩子們下位與同學、與老師互動交流,瞭解同學和老師名字的來歷。

  最後,我進行總結:一個名字就是一份關愛,一個名字就是一個希望。有的名字取自於時間,有的名字取自於地點,有的名字來源於小詩文,有的名字由世界萬物得到啟發。小小名字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充滿了智慧和情趣。

  第三個教學環節:欣賞趣名再創語境

  我們知道,取名字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誰都希望自己的名字好聽、響亮、有意思。好聽的名字可以激勵一個人前進。我收集了生活中幾個有意思的名字:於得水、潘長江、劉國樑、劉翔,問孩子們:“你覺得哪個名字特別有意思?看到這個名字,你一定有許多話要對他說。”孩子們一看到“劉翔”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一定會歡呼雀躍。這時,我相機出示劉翔跨欄的精彩照片,請孩子們暢談心目中的世界冠軍——“劉翔”。有的孩子可能會說:“劉翔大哥哥,你太厲害了,你是我心中的偶像。”也有的孩子可能會說:“劉翔大哥哥,你在20xx年雅典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10米跨欄世界冠軍,真了不起!”當孩子們說完,我相機地點撥:“劉翔大哥哥,是咱們中國人的驕傲!劉翔大哥哥的名字實在太有意思了!你看,“翔”是“飛翔”“超越他人”的意思,“劉翔”,真是人如其名、名副其實呀!”

  第四個教學環節:採擷祝福傳遞友情

  我結合本班同學有意思的名字,製作了一棵“友情樹”,在每張水果卡片上寫下了我送給孩子們的溫馨祝福,讓孩子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一一採擷一一朗讀。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對自己那份濃濃的愛。

  最後,我說一說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新穎、充滿童趣。一棵枝繁葉茂的“友情樹”寄予了老師對學生的希望:希望他們人如其名!名副其實!健康成長!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