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笛福的小說《魯濱孫漂流記》中的節選部分《荒島餘生》。《荒島餘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訓練課文。根據新的課程標準,作為一篇閱讀訓練課文,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與文字進行充分接觸,突出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一、說教材

  選自《魯濱孫漂流記》的《荒島餘生》,既沒有節選魯濱孫海上遇難、生死繫於一髮的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節選魯濱孫在荒島上如何歷盡艱辛謀生的傳奇故事,這裡節選的部分,並沒有多少故事,大都圍繞魯濱孫落難荒島之初的心理活動展開敘述。課文呈現給我們的是魯濱孫在一段時間內的心態變化歷程。學習這篇課文,關鍵要理清魯濱孫的心理路程,從中可以看出魯濱孫的荒島創業所折射出來的人類理性思維之光。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在課外閱讀過一些小說,但在課堂上接觸小說並不多。特別是本篇課文以大量的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這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從心理角度來說,由於學生的社會閱歷淺,要設身處地地揣摩人物的心理,還要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透過充分閱讀文字來把握人物。

  三、根據前面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三維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三維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能力。

  ⑵過程與方法:透過自主合作探究、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內容要點。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現出的人類優秀品質的精華,珍視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2、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人物心理活動,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理解身處絕境的魯濱孫行為的意義。

  四、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採用閱讀教學法。透過閱讀讓學生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培養從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的能力。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五、教學過程

  教師透過備課、上課、批改、練習等方式從事教學工作。無論老師怎樣教,如何精心設計教案,利用教學技巧。其最終的目的不是為了表現老師,而是為了學生。說到底,就是學生“學到了什麼”。如果學生沒有學到該學的知識,那麼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無價值的。因此,本節課的設計充分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以學生學到了什麼為教學的基本點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說,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應該讀讀它,這部小說也為作者本人贏得了近500個頭銜,時至今日,它仍然是西方青少年最喜愛的一部小說,這本書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落難荒島的魯濱孫是怎樣生活下去的。

  設計這樣的匯入既可以讓學生初步認識到《魯濱孫漂流記》的影響很巨大,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創設本課良好的教學情境。

  (二)文學常識積累

  簡介作者

  1、由學生七嘴八舌進行介紹

  2、教師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開拓視野,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如何收集資料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疏解疑難字詞,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這一教學環節是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落實,同時也為下面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

  (四)整體感悟(學生自讀課文,篩選資訊)

  ①流落荒島時,魯濱孫面對什麼樣問題?他的心態是怎樣的?後來有怎樣?他找到了哪些活下來的理由?

  ②魯濱孫決定在荒島上生活下來,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兩個問題的設計圍繞“生存、物質、精神”三個方面展開。培養學生從文字中篩選資訊的能力,充分閱讀文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流下深刻印象。瞭解人物的心理活動,為下一教學過程做鋪墊。

  (五)深入探究

  ① 由於工具缺乏,魯濱孫是怎樣艱苦工作的?

  ② 課文為什麼要詳細敘述魯濱孫計算時間這件事?

  ③ 如何理解魯濱孫記日記和閱讀《聖經》及其他祈禱書的行為?

  ④ 魯濱孫是怎樣的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像魯濱孫這樣的人呢?

  學生分組討論,選代表回答,教師點撥。

  本環節的四個問題環環相扣,根據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生活積累的不同,給層次不同的學生以充分發揮的空間。體現新課標中閱讀的主體性和獨特的體驗,同時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篩選、表達、組織能力。以點帶面的教學設計可以減少上課的環節,提高教學效率。其中第4個小題的設計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初步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理解課文主人公的精神,把握人物形象。

  (六)體驗反思

  從魯濱孫這個人物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本環節的設計是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七)教師小結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生活中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們要正確、辯證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培養自己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頑強地與命運搏鬥的人就是真心英雄,只有經歷風雨的生命才是最美麗的。

  以歌曲的形式和教師的小結相結合,結束本課的教學,形式活潑,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共鳴的作用。

  (八)作業佈置

  設想有一天你身處這樣的困境:黃沙漫漫,無邊無垠。你一個人被困沙漠之中。頭上是炎炎烈日,腳下是如焚熱沙。你和駱駝茫然地前行著。而你的水,只夠用兩天了……你該怎麼辦?

  展開想象,寫一篇作文,500字左右。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終點站,可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又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的重要環節。

  六、說板書

  荒島餘生

  笛福

  開始傷心絕望、怨天尤人

  珍惜生命

  生存問題

  調整之後積極樂觀 熱愛生活

  計算日期

  勇於創造

  物質問題建造圍牆

  尋找食物意志堅強

  搬運東西

  務實肯幹

  精神問題記日記

  閱讀《聖經》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結構力求合理,重點難點突出,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認識。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結構

  觀察研究食物的活動是從記錄一天中吃過的食物開始的。記錄一天的食物,指導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收集、整理有用的資訊,有意識地去注意自己的一日三餐,以及一日三餐以外所吃的各種各樣的食物,從而發現食物的多樣性和主要種類。這是本單元教學指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目標,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教學目標。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希望學生在完成小組內的統計後,發現原來我們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如此的豐富,這會幫助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陸續發現我們要獲得豐富的營養物質,最後在比較中發現自己在食物的選擇、營養的獲取上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幫助學生建立健康飲食的意識,本節課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研究態度,而不是在研究的初始階段就讓學生進行反思。

  二、說教材內容

  教材從記錄一天中吃過的食物開始,並讓學生把食物一樣一樣分解開來。當幾十種食物呈現在學生面前時,怎麼去觀察研究呢?這就自然而然地進入到第二個活動,給食物分類。

  給食物分類,方法很多。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是按“味道”分,可以按“主副食”分,可以按“早中晚餐”分,這些方法雖然可以,但都是較為主觀的,分類的結果因人而異。教材希望學生透過比較分析,得出科學的分類方法:如按人們的生活習慣,可以把食物分成糧食、蔬菜、水果、調味品等;根據食物的來源,可分為來源於植物的食物(素食)和來源於動物的食物(葷食)。教材中的素食和葷食的兩幅插圖,可以使孩子們直觀地瞭解這兩類食物的區別,有助於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進一步瞭解葷食和素食的主要種類,使孩子們對食物分類的研究更加深入。

  三、說設計理念

  這堂課我主要想以孩子們一天當中吃的食物為載體,讓學生體會科學就發生在自己身邊,與自己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為了認識和解釋這些內容,也要像科學家一樣,透過觀察和實驗,親身經歷,親身體驗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從而使學生們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關注身邊的科學,使他們不斷深入到科學的探究過程之中,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四、說重點過程

  1、比一比:課前匯入活動。透過課前對比交流的談話拉進師生情感距離,放鬆心情,同時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努力的方向。

  2、說一說:自己的一日三餐。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進行一次統計,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處理,學生對自己的經歷都有了一個小結式的認識,還能交流記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同時促使學生在經歷活動的過程中養成思考的習慣。

  3、動一動:給一天的食物分一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我試圖讓學生從一種無認識的狀態逐漸摸索、實踐到一種形成認識的狀態。讓學生透過分類活動,老師積極關注學生尋找、收集、整理資訊和證據的能力,並以此推動學生去進行歸納、分析。同時讓學生自選標準給食物分類,目的在於調動他們已有的認識儲備,透過分類進一步認識食物,知道食物的種類很多。在彙報分類情況時,各組也只要說出分類的依據,分類結果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就這樣透過實踐、交流、實踐、交流螺旋上升式的教學,讓學生不僅瞭解食物的豐富性,還讓學生學會能夠用多種方法對食物進行分類。

  最後是想一想:有什麼收穫?還想研究什麼?透過學生這種自我反省式認識,進一步引導學生對過程的回顧,對食物的探究,提升學生學習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為本單元下一步教學作一個鋪墊。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西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8課《提燈女神》。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個方面來說一說。

  一、說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提燈女神》是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學習作者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而又難忘的故事——出身貴族家庭而且位居上流社會的一位年輕小姐,不顧世俗的偏見和父母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護理病人的工作。為了這項她摯愛的事業,終身未嫁,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故事雖然過去一百多年了,但讀來依然可以感受到震撼心靈的力量。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 “課程目標應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所以,我決定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能力: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南丁格爾為何被稱為“提燈女神”。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1)透過學習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觀察、想象、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2)透過聯想練筆,培養學生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透過音樂和詩歌展示,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欣賞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習慣。

  (2)感受南丁格爾的偉大精神,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

  (3)朗讀、音樂、詩歌,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南丁格爾在護理事業方面的卓越成就和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1、學習作者抓住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2、理解南丁格爾為何被稱為“提燈女神”。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本節課運用情境教學法和“四環節”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依據新課程標準,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尊重學生,發展學生能力,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實現自主學習。

  學法: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讀懂課文,理解內容。其中滲透學法並總結學法(1、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2、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3、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即抓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重點突破,合作探究,運用多媒體演示,理解課文,體會南丁格爾的無私奉獻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部分,我先板書課題,接著學生質疑,即:1、讀到題目,你有什麼疑問?2、提燈女神指什麼?3、為什麼叫她提燈女神?自然引入新課。這樣做的目的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設定懸念,讓學生想快速進入文字。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理解南丁格爾為何被稱為“提燈女神”。

  2、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出示學習目標之後,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默記,好讓學生明確這節課的任務是什麼。

  第一迴圈: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1、自由朗讀課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⑴自學質疑:學生細讀課文。

  ⑵合作釋疑: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見解。

  ⑶展示評價:A:小組代表串讀課文。

  B:小組代表回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這個迴圈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學習一篇課文,首先要把這篇課文讀通、讀順,這對把握整篇課文的內容有很大的幫助,也為理解的內容和體會的主旨做下了鋪墊。

  第二迴圈:

  (四)、出示自學指導二

  細讀課文2—4自然段,說說這幾自然段寫了南丁格爾哪些事?畫出有關的句子,旁批感受,小組內交流。

  ⑴自學質疑:學生細讀課文,思考問題。

  ⑵合作釋疑:小組交流批註。

  ⑶展示評價:代表回答。

  ⑷鞏固深化:指導朗讀。

  設計理念:這個迴圈主要是訓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能力。要想訓練這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這幾自然段寫了南丁格爾哪些事,然後才能很好的從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

  過渡:(出示南丁格爾年輕時的圖片)大家看,這就是年輕時的南丁格爾。她美麗、善良。出身於貴族家庭的她本來可以過著無憂無慮的豪華生活,但她放棄了,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世人的偏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護士這個職業。這一切都源於她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她認為,一個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勞動去減輕別人的痛苦,使他們的身體恢復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她帶著這種信念又去哪兒救助病人了呢?我們一起來看自學指導三。

  第三迴圈:

  (五)、出示自學指導三

  1、默讀課文6、7自然段,思考:這幾段寫了南丁格爾哪些事?把你最感動的語句勾畫出來,寫下感受。

  2、小組內交流:人們為什麼稱南丁格爾為“提燈女神”?

  (1)、自學質疑:學生自讀課文,書寫感受。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理解。

  (3)、展示評價:每組的3號代表回答問題。

  (4)、鞏固深化:指導朗讀。

  這個迴圈的設計理念同上個迴圈一樣,也是訓練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質能力。同時,我還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的自主性,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標畫、批註,去想象、體驗感受,不斷將知識化為能力,從而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第四迴圈:

  (六)、出示自學指導四

  自讀課文最後一段,用“——”畫出南丁格爾的成就。聯絡上下文說一說,你最敬仰她的是什麼?你想對她說些什麼?請寫下來。

  1、自學質疑:學生自讀課文,然後寫一寫自己想對南丁格爾說的話。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交流各自的學習成果。

  3、展示評價:A:小組代表回答南丁格爾的成就有哪些。

  B:小組代表讀自己寫給南丁格爾的話。

  4、鞏固深化:

  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重視聽說讀寫的過程,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在這個迴圈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聯絡上下文說一說,你最敬仰她的是什麼?你想對她說些什麼?請寫下來。”這一環節。

  ⑴指導朗讀。

  ⑵出示一組圖片,教師小結:這裡的護士、交警、人民子弟兵、人民教師等等都像南丁格爾一樣熱愛著自己的職業,因為他們都有著堅定的信念,都有著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了表達對他們最崇高的敬意,請有感情地朗讀下面的一首小詩。

  ⑶出示詩歌,加深瞭解。

  設計理念:這個環節是對本節課知識的拓展,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課外知識的攝取,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和陶冶學生的情感。

  (七)、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觀察你周圍的一個人,運用透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來寫一寫。看誰寫得最真實感人!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因此,我注重學以致用,在學習中積累,在實踐中運用、提高。又因為在本節課中,剛剛學習了“透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這一寫作方法,所以,我就設計了“運用透過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來寫一個人”這一題作業。

  五、說板書設計

  28 提燈女神

  無私奉獻 忘我工作

  這個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是對南丁格爾精神的高度概括,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白,作者寫了南丁格爾的那些典型的事例就是為了突出她的這些精神品質的。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在學習本課前,學生對筆算整數加減法已經熟練掌握,並且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為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也為學習本課做了有力的鋪墊。加、減法結合元角進行教學,以便於學生聯絡實際來初步學習小數的加減。本節課內容是為以後系統學習小數打下基礎。小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是生活的濃縮和提煉,具有現實的意義,可以迅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於學生體會處處有數學,融生活課堂於一體。數學的價值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根據本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知識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購物”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演算法,並經歷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能用小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⑴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⑵、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我班學生的知識基礎,我認為教學重點是主要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教學難點就是在計算過程中體會算理,加深對小數加減法的理解。

  四、說教法和學法設計

  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難點,以及現在的孩子接觸錢的計算方面經驗比較豐富的條件下,我準備這節課主要用演示法和講授法,藉助形象生動的課件演示。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教師主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基於此認識,本課教學注重活化教材、強化體驗、深化應用。採用“課前鋪墊——課中探索——課後延伸”三段式教學模式。實質上就是整體建構的自學指導、檢查點撥、探究規律、迴歸系統。小學生的很多生活經驗,以及他們所學的整數極其加減法的有關知識,都能在本課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課前進行已有知識的鋪墊,課中探索發現新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啟用學生的相關生活經驗和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形成能力。在學習中體驗競爭、合作的快樂;課後延伸體現知識的價值,激勵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五、教學程式

  (一)複習鋪墊。

  1.複習幾道名數互化題。

  2.利用商店裡文具價格複習整數加減法的筆算題,.複習整數加減的法則。看到圖片,你們瞭解到了哪些數學資訊?看到這些資訊,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能自己列豎式解決嗎?指名彙報。,注意選擇性的指名叫兩名同學上黑板板書。叫同學們當小老師,你們認為這兩位同學的豎式對嗎?為什麼?然後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歸納整數的豎式計算的計算法則。並一起來讀兩遍。(我這樣做,主要是讓學生讓學生學習過的知識重新喚醒,讓學生利用遷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識。找準本課學習的切入點。)

  (二)聯絡生活情境匯入

  師:還是剛才這家商店,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的到來,商店的商品打特價,你們仔細看,原來的這些文具的價格有了什麼變化?(變的便宜了)。這些商品的價格你們都認識嗎?想想你們剛才的問題在結果上有什麼不同啦?自己試著在作業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種方法來計算,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來。指名叫學生口答,並說說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同樣請兩名學生來黑板上板書,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並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鼓勵學生的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只要算對就要予以肯定。)仔細看看現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麼不同了?對了,現在的算式是小數來加減。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小數加減法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六:說板書設計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相同數位對齊 小數點對齊

  0.8+0.6=1.4(元)

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因民族差異,學生對潑水節瞭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格里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的能力

  3、創設情境,學生全面熱情參入,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其中1、2是重點,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我打算用三課時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教時:我將透過“揭題設疑 ,激趣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指導書寫”這三個環節引領學生初步感知文字。

  一、揭題設疑 ,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多媒體顯示潑水節的歡樂情景,讓同學們說說所看到的情景,相機揭示課題,讀準課題,圍繞課題讓學生質疑,從而讓學生帶著“什麼叫潑水節?人們互相潑水錶示什麼意思呢?等問題進入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裡,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按要求自瀆課文,把課文讀正確,再指名請不同層次的同學分節讀,讀後互相正音,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反覆讀,結合朗讀回答剛開始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書寫

  這節課,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潑、桶、祥、如、味”。這五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寫時注意左窄右寬的特點。

  第三課時:

  我將透過“複習舊知,匯入新課;整理思路,指導背誦;補充練習,拓展知識”這三個壞節深化文意,並且讓學生鞏固本課學到的基礎知識。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交流上網查詢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節日,讓他們更多的瞭解民族風俗習慣。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主要有複習匯入、精讀感悟、設計作業,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

  一、複習匯入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回顧本課學到的生字和新詞。

  二、精讀感悟:

  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字對話為主。

  1、激發情感,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匯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匯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學生讀的慾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裡,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讀出體驗

  D.看課件,(傣家人過潑水節的錄影)

  E.體驗後,觀看後,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於文,體驗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溼淋淋,為什麼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麼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生讀3-4句。

  (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理

  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

  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後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迴歸全文

  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全文。

  課文學完後,我將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生字“互、吉、幸、肯、離”重點指導“幸、離”這兩個易錯字。

  三、設計作業,拓展延伸

  課文學完後,我將佈置兩項作業,1、試著背誦課文,看誰第一個背出來。2、查詢少數民族的風俗節日。學生可以透過書籍、上網查資料,也可以問大人。這樣學生可以透過不同的渠道獲得了知識。

  板書設計:

  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課文的主要內容,儘量以簡潔的板書來涵蓋全文內容,突出主題“歡樂”

  20 歡樂的潑水節

  白天 早早來到 早已準備

  追逐 灌 潑 (臉上笑開了花)

  深夜 唱 歌 跳舞 賽龍舟 放煙火

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金屬》這一課。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屬》這一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第4課。本課是根據小學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裡的物體性質”的相應內容編寫而成的。是以金屬為題,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共同性質,即金屬的共性。本課在結構上遵循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先認識金屬物品的金屬屬類,然後由此提出問題:為什麼人們用金屬製作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著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啟發學生歸納出金屬的基本性質,即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最後,以拓展的方式補充常見金屬性價。在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

  《金屬》這一課安排這幾方面的教學內容:

  (1)、認識常見的金屬製品,討論人們為什麼用金屬製作它們;

  (2)、利用實驗探究金屬性質;

  (3)、瞭解金屬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考慮它們的效能,還要考慮它們的價格等因素。

  3、學情分析:

  生活中,學生對於金屬並不陌生,但對金屬的性質、價格、效能、優缺點並沒有作專門的研究,雖然是很熟悉的常見材料,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初步接觸科學,讓其獨立探究,還是有一定難度,尤其《金屬》與前面的幾課相比,要引導學生探究同類物體的共性,更具有挑戰性。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介紹一些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4、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分析, 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金屬具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的性質。

  (2)瞭解常見金屬的效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

  慮價格等其它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透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金屬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難點是:探究金屬具有延展性。

  6、教學準備:

  本節課用到的實驗材料和工具很多很特殊。要用到開水、鐵絲、銅絲、鋁絲、水槽、小錘、石塊、塑膠棒、竹筷等。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由老師準備,並把燒杯換成塑膠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防止學生實驗時弄倒杯子,被開水燙傷。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金屬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但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剛剛接觸科學,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導。科學課程標準強調,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核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三、具體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根據“先學後教,主動學習,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按照“主動——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本節課分四個教學環節,即獨立自學、互動交流、總結評價、運用拓展。

  1、獨立自學:

  上課一開始,我出示學生比較常見的金屬製品鐵碗和銅號,讓學生說一說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再匯入本節課課題,然後接著出示本節課主要探究的問題,即問題生成單。這樣教學的好處是實物展示能引人入勝,讓學生見識豐富多彩的各種金屬製品,迅速激發學生探究金屬的慾望。接著出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自學,關鍵是尊重學生的心裡

  感受,培養他們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在“問題生成單”的指引下,限時學習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其能有效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自主參與學習。

  2、互動交流:

  互動交流是每節課的重要教學環節,本節課我分三個小環節來完成。第一個環節:引導交流常見金屬製品。先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製品,同時補充金屬製品的圖片,接著出示鐵碗和銅號,提出:“為什麼鐵碗用金屬鐵做,銅號用金屬銅做,而不用其它材料製作?”的問題。這個環節我先採用創設感官情境,期望學生髮現金屬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運用,揭示其金屬的優越性。同時重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了對金屬共同性質的初步的感性認識。

  第二個環節:引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為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引領學生利用三個實驗來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1)、金屬有金屬光澤實驗:

  我讓學生用砂紙對鐵絲等進行打磨,讓他們仔細觀察,得出金屬有金屬光澤這一特性。在這一組的實驗活動當中,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實驗,再加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學生已經對金屬的性質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學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時逐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2)、金屬容易傳熱實驗:

  這是學生所做的第一個有關金屬導熱性的實驗,需要用到開水,而要保證學生的實驗安全。所以,我把燒杯換為塑膠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在實驗時,把保溫杯放在水槽裡面,防止學生弄倒杯子,使開水燙傷學生。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安全實驗,又能保證實驗有明顯的效果。當學生用手去觸控,發現銅絲、鋁絲很熱,而塑膠棒和竹片沒有變熱,我接著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銅絲和鋁絲很熱呢?這熱是從哪來的?透過對比讓學生明白,原來熱透過銅絲和鋁絲傳到了我們的手上,揭示金屬容易傳熱(導熱性)的性質。

  (3)、金屬延展性的實驗:

  關於金屬延展性的實驗,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讓學生也透過動手操作,仔細地觀察,認識金屬的延展性。我為學生準備了鐵錘、石塊,

  銅絲,鋁絲等實驗器材,但考慮到學生年齡小,只選擇比較容易敲扁的鋁絲給學生敲打,實驗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顯。在這一實驗中,學生未必能準確說出延展性這一概念,我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直接揭示,因為我認為科學課堂上,有時候,一些準確的科學概念,是有必要向學生直接傳輸的,而不能始終停留在一種模糊的操作階段。

  第三個環節:引導學生了解常見金屬的效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慮價格等其它因素。在這個環節中,我提出:“誰知道哪種金屬傳熱最好?哪種金屬延展性最好嗎?哪種金屬最昂貴?”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閱讀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學生更能準確地獲取知識。

  3、總結評價

  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穫,簡要進行學習總結,然後老師進行點撥評價,補充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4、運用拓展

  我讓學生做三題鞏固練習題,做一題拓展練習:(如果要製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為什麼?)其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進行目標檢測,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本課時,最後形成的板書是:

  有金屬光澤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京劇臉譜》是幼兒園大班藝術領域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京劇臉譜中對稱、誇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能運用繪畫表達臉譜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型別的人,符合《綱要》藝術領域目標中的細心觀察、體驗,為藝術活動積累經驗與素材,觀察不同的形態、色彩,與幼兒共同確定藝術表達表現的主題,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

  結合《綱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狀況的發展特點,根據教材本身特點,結合本班幼兒的認知需要和能力,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於:

  1.認知目標:瞭解京劇臉譜中對稱、誇張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不同顏色表現不同型別的臉譜。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臉譜萌發對京劇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

  根據三維目標的總體指導方向,我設立了如下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瞭解京劇臉譜的表現形式和手段。

  2.活動難點:瞭解臉譜的基本知識,知道怎樣給臉譜上色表達不同型別的臉譜。

  二、幼兒情況

  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對教材分析,更要對幼兒情況有明晰的把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來我將對幼兒情況進行簡要分析:大班幼兒雖然抽象思維正在萌芽,但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一定要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這樣有助於幼兒細心觀察,從而能用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而《京劇臉譜》的內容就符合這一特點,孩子們能夠透過對京劇臉譜的觀察與體驗,讓幼兒在回顧和討論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它的表現手法與特點,敢於大膽作畫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象,進行藝術表現。

  三、活動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幼兒成為活動中的主體,並且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思維,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觀察法、提問法、討論法、表演法和多媒體教學法,讓幼兒在視、聽、講、做的練習中領會京劇臉譜繪畫的特點,幫助幼兒透過藝術表現,表達自己的所觀察到或想象的事物,從而實現由教師被動的教到幼兒主動學的轉變。

  在活動中我鼓勵幼兒透過用心觀察、共同討論、圍繞主題想象的方式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看、說以及繪畫的環境下不斷嘗試藝術表現,逐步的掌握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四、活動準備

  大班的幼兒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只有藉助具體形象的事物,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本次繪畫活動的內容與意義大膽表現。本次活動準備有影片《京劇臉譜》、圖片若干幅、勾好線條的臉譜人手一份、水彩筆人手一份、音訊《京劇臉譜》。透過視聽覺相結合,加上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從而讓幼兒更好的掌握藝術的表現形式。

  五、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藝術表現掌握程度,我採用了逐層深入,環環相扣的方法來組織本次活動,基本流程為以下四部分:

  (一)影片匯入,激發興趣以影片《京劇臉譜》匯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透過影片觀看,引起對影片中大花臉的興趣,從而引出今天活動的主題。

  (二)觀察圖片

  瞭解京劇臉譜的表現手法設定提問,“圖片中的臉譜跟我們的臉有什麼一樣?”“圖片中的臉譜跟我們的臉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細心觀察,瞭解臉譜的形態與色彩與我們臉的不一樣性,明白臉譜對稱的特點和誇張的表現手法。透過色彩觀察,初步瞭解京劇臉譜不同顏色代表不同型別的臉譜,紅色、黑色代表好人,黃色、白色代表壞人,藍色代表勇士,金色、銀色代表神話人物。

  (三)指導幼兒繪畫

  引導幼兒表現不同型別的臉譜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主題展開想象進行藝術表現,肯定幼兒心中自己的規劃,無論是金色神仙還是黑色老爸,讓幼兒自主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教師不做過多幹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肯定幼兒作品的優點,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作畫出現問題,用自己的方式引導其提高,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四)作品欣賞、角色扮演

  萌發對京劇喜愛之情。透過對幼兒作品的互相評價,進一步瞭解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型別的臉譜。領會並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給予積極回應和鼓勵,傾聽幼兒對藝術表現的想法和感受。透過角色扮演,萌發對京劇臉譜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在愉悅活動中結束這次繪畫活動。

  六、活動延伸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課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此次課程內容,我將活動延伸到家園共育中。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