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彙總十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課前研究課標及考綱
明確考綱對議論文的閱讀要求:閱讀議論文,能借助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把握議論文的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理解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係,理清文章的論述層次,理解論證方法及其作用,體會語言的嚴密性。為此,要真正讀懂議論文,解答好議論文的問題,就有必要對議論文知識有個充足的認識和把握。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複習,突出重點;落實知識,培養能力;單項訓練,整體綜合。因此把整個議論文複習分為三個課時完成(論點;論據、論證方式;結構、語言、生活)。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是議論文閱讀的基礎,尋找、歸納論點最重要,所以我以論點這一知識點為切入口,提高學生閱讀議論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
教學目標:
1、複習議論文的三要素、基本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徵等一般常識。
2、掌握論點的位置、引入方法、表述要點等知識。
3、能運用論點知識來閱讀議論文,解決相關問題。
教學重點:
議論文論點的知識快速尋找、論點的引入方法;論點的表述。
教學難點:
論點的概括性表述。
三、教學形式:“三我六步法”
(1)議論文閱讀內容多,容量大,採用多媒體教學與作業紙相結合的方法。
(2)講連結合。
四、教法
1.啟發引導法;2、整理歸納法。
考慮到初三學生已經學過議論文,所以透過佈置預習,整體感知文體知識。從查詢論點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儘量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透過啟發,讓學生明確議論文的知識要點,整理歸納,掌握議論文的閱讀方法。啟發式教學教師應根據學生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應對策略,加強學法指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絡,建立知識與技能的聯絡,建立知識技能與綜合能力的聯絡,讓學生自主學習。
五、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合作——歸納——應用”。即教師設問,學生思考,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透過“兵教兵、兵幫兵”的方式,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小組交流,能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思考,把握各個知識要點,掌握閱讀方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流程:
(一)激情匯入,揭示課題
1、激情(課前背景音樂、提醒學生坐姿、學生回答問題音量)ppt1
2、揭題(教師匯入語引出課題)ppt2
(二)、檢查預習作業,整體複習感知議論文知識
1、議論文的基本定義:ppt3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者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分析事理,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做議論文。(學生交換預習作業一,互查、指名兩生回答)
1、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ppt4
2、 議論文的論據有事實論據有道理論據兩大類.ppt5
3、 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是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ppt6
4、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Ppt7
5、 議論文語言具有概括性嚴密而又鮮明。Ppt8
(三)、明確教學目標:
1、由此可見,議論文的閱讀方法就是:找論點、理結構、辨論據、品語言、聯生活。Ppt9
2、揭示教學目標:(略)ppt10
(四)、教師點撥、指導方法
1、由預習作業《珍惜有限期限》引出找論點。
2、論點——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所持的見解與看法ppt11
3、型別:中心論點、分論點,如《理想的階梯》ppt12
4、論點位置:ppt14(指名一生回答,其餘面對的面說出其它位置)
(1)標題直接提出
(2)放在文章開頭
(3)放在文章中間
(4)放在文章結尾
(5)沒在文章中直接表現,要讀者概括
5、論點的引入 ppt13
(1)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2)針對現象提出問題,再提出中心論點。
(3)根據親身經歷的某個生活事例提出論點。
(4)用某種方法提出中心論點。如比喻、對比等。
6、瞭解考試中常見題型:ppt15
(1)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
(2)歸納和找出文章的論點或者中心論點。
7、論點要求:正確、鮮明ppt22
8、論點表述:ppt23
(1)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
(3)應該具有概括性(反問句、比喻句原則上不作為論點)
(五)、學生合作學習,形成能力
1、小組討論完成當堂鞏固的的5篇文章中的2篇。Ppt16
2、教師巡迴檢查、對部分作業當堂批閱。(引入方法、表述要點強調)
3、全班交流小組合作學習結果。
4、教師進行綜合性評價,強調方法ppt17---21
(六)、當堂鞏固:《誠實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七)、課後鞏固、提高能力
1、完成作業。
2、劃出《珍惜弱點》、《一根牙籤能走多遠》、《人總得藐視點什麼》、《學習語文不能求速成》、《成功也會成為包袱》中的論據,為下一複習專題“論據 、論證方法”做準備。
七、小結
這節議論文閱讀複習課,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多媒體的輔助,我認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複習了議論文的文體知識。透過訓練把握了議論文的論點的知識點方法,形成了能力。教學中體現了把議論文文體閱讀和現代文閱讀共同要提高的能力相融合這一特點。透過上這節課,我感受到要上好複習課,教師課前研究課標與考綱,認真備課是必備條件,還課堂給學生是關鍵。
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分析
第三單元由三篇課文組成,包括《蘑菇該獎給誰》、《騎牛比賽》、《小松樹和大松樹》。這三篇課文都是蘊含深刻道理的故事,其中兩篇是童話寓言故事,生動有趣,比起簡單的說教,這種形式更易為學生接受,感觸更深。教材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透過朗讀感悟,明白課文中所蘊含的道理和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這三篇課文都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情景,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內容。特別是《蘑菇該獎給誰》和《小松樹和大松樹》,充滿童真童趣,要在充分練讀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句,感悟課文所含寓意,每篇課文的重點句恰恰是蘊涵道理的中心句,又是理解的難點。
如《蘑菇該獎給誰》可以從題目入手,和課文結合起來,提煉出文章脈絡,可讓學生說說你想知道什麼,誰得獎了,他為什麼能得獎,幫助學生解決本課的難點,也就是理解兔媽媽說的最後一句話,因為它敢和高手比呀,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句話,必須反覆朗讀課文,結合人物對話時的神態、語氣,邊讀邊想象,抓住重點詞語,如:得意、難為情等。並分角色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戴上小兔、兔媽媽、烏龜的頭飾,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用書上的語言說話,變成自己的語言,在生動有趣的表演中理解課文,相信這一系列的活靈活現的角色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風伯伯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課文中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樣子,使學生易於理解故事內容。本課共用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下面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把自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理解透過繪聲繪色的朗讀表現出來。
2、能抓住重點的詞語和句子感受小松樹的驕傲,透過理解風伯伯的話,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3、能用“比”來結合實際生活練習說話,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
4、能根據相應的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說話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四、說教法學法
1、讀中感悟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又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自讀、品讀、表演讀、感情朗讀,透過多種方式的讀理解課文內容。
2、自主探究法
採用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開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嚐到成功的喜悅。根據本課的特點,讓學生自主讀書、表演、評論,懂得做人要謙虛,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從而感悟課文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小松樹和大松樹》這篇課文。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課文中的主人公是誰和誰?
2、這兩棵松樹,一棵大,一棵小,誰來讀讀課題?——指名學生讀課題。
(1)讀後教師做相應的評價:老師聽出來了,你心中的小松樹不大。
(2)提示學生把“小”字讀得輕細,把“大”字讀重長。可給予相應評價:小松樹是小松樹,大松樹是大松樹,他們之間的大小有區別。你讀得真好!
3、課題讀得很不錯,那下面的這些詞語你們能讀好嗎?(出示詞語)學生自讀,再指名讀--一行一行地來讀。
一棵松樹 回答 慚愧
風伯伯 大山爺爺 孩子
摸著 低下了頭 托起來
(1)誰來讀第一行?(注意平翹舌音)
(2)誰來讀第二行?(注意輕聲音節)
(3)誰來讀讀第三行?——讀了這一行你發現了什麼?(前面一個字是表示動作的動詞,讀時可以加上動作來讀)]
二、充分誦讀,巧破難點,指導朗讀。
1、導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圖片:大家看,大松樹和小松樹都長在哪裡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小松樹寫在上面,寫小點;大松樹寫在下面,寫大點)
小松樹
大松樹
(2)書上是怎麼寫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松樹。
a 誰能透過朗讀來告訴老師呢?(指名讀)
b我們大家一起學剛才小朋友的樣子來讀。——齊讀。
(3)這一大一小的兩棵松樹長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圖上的山,你覺得這座山怎麼樣?
(4)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一棵小松樹,你站在這麼高的山上能看到什麼?(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5)是啊,小松樹站在高高的山頂上,看到太陽公公從東方升起,白雲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還看見了遠處連綿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這樣一棵小松樹,看到這些,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過渡:小朋友說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樹看到了這麼美麗的景象,心裡就想著:我是世界上長得最高最高的松樹了。當它向山下望去的時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樹。這時他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請小朋友自己讀第二自然段,讀完想一想: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小松樹?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讀後交流:你覺得這是一棵什麼樣的小松樹呢?(驕傲、得意、神氣……)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3)看,這就是小松樹對大松樹說的話,小朋友先自己讀讀,讀完想一想,這兩句話裡的哪些詞語最能看出小松樹非常驕傲、非常得意?——學生回答: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
(4)指導讀好詞語:喂、多高哇、很遠很遠、你呢,並相應加上點。——逐個讀好這幾個詞語,並進行相應的評價。
a 指導讀好“喂” 。
①老師用“喂”說一句話:喂,把你的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聽到老師這樣對你說話,你願意把鉛筆借給我用嗎?為什麼?(沒有禮貌。)
②小松樹這樣跟大松樹說話,你覺得小松樹怎樣?(沒有禮貌。)
③那你覺得這個 “喂”應該怎樣來讀呢?誰願意來試一試?——指名學生讀好這個詞的語氣。
b 指導讀好“多高哇”、“很遠很遠”。
①多高哇,後面是個什麼標點符號?
②從這個感嘆號裡你感覺到什麼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很高的樣子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④“很遠很遠”又該怎麼讀呢?誰來試試看?
⑤評價:老師聽出來了,從你的朗讀中,老師真的感覺到小松樹能看得非常非常遠,怪不得他那麼驕傲呢!我們大家也一起來讀讀。
c“你呢”這個詞語,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能會遺漏。
①這裡的“你呢?”是什麼意思?
②該怎麼讀?(要讀得讓我們好象感覺到小松樹在說什麼話呢?)——你有我長得高,看得遠嗎?
③指導讀出驕傲:你呢?
(5)誰能把這些詞語放到句子裡面,把句子讀好?
(6)先自己練習讀一讀小松樹的話,把同桌當作大松樹和他一起練一練。
(7)小朋友一起讀讀小松樹的話。假如你就是這一棵小松樹,你再來讀讀,可以加上動作。
(8)小松樹覺得自己比大松樹長得高,看得遠,覺得很驕傲,瞧不起大松樹。聽了小松樹的話,大松樹怎麼樣?(沒有回答)你來猜猜看他有什麼想法呢?(說話訓練)
——他想,為什麼小松樹長在山上,而我卻長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會和你一樣看得遠。
(9)可是大松樹沒有去理會小松樹的驕傲和沒有禮貌,他什麼也沒有說,課文裡面說他——沒有回答。
過渡:儘管大松樹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天上的風伯伯聽到了,他會說些什麼呢?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名讀讀這一自然段,——出示風伯伯的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你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麼呢?
(3)其實我們從風伯伯的話中知道了,小松樹和大松樹到底誰高?那又是高多少呢?(加點:比、高多了)。
(4)指導讀好這一句話: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實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圖,比較一下。
a(看大螢幕演示,比較兩棵松樹的大小)
b 出示句子:大松樹比小松樹高多了。
c 你也能用“比”來說一句話嗎?——指導用“比”來練習說一句話。
(7)你還從風伯伯的話中讀懂了什麼?(加點:看得遠、托起來。)小朋友誰會做做“託”的動作?——動作理解“託”。(“託”是從下往上的。)
(8)練習說話:所以我們說——出示:小松樹能看得遠,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他托起來的。)
(9)看大螢幕:風伯伯和小松樹說話的時候,摸著小松樹的頭,他的表情怎樣?
(10)要是老師也這樣摸著你的頭,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11)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風伯伯?
(12)風伯伯多愛護小松樹呀!那風伯伯的話該怎麼讀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練習讀一讀。——誰來做風伯伯?(指名讀)
b多親切,多和藹又關心小松樹的風伯伯啊,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風伯伯。——齊讀風伯伯的話。
過渡:小朋友們聽懂了風伯伯的話,那小松樹有沒有聽懂呢?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一讀這一段的內容。
(2)出示句子:小松樹聽了,慚愧地低下了頭。
a“慚愧”就是什麼意思呢?(“慚愧”加點)小松樹為什麼“慚愧”呢?
b對呀,當一個人說錯了話,做錯了事情,就會覺得“慚愧”。
(3)所以小松樹就慚愧地低下了頭。(“低下了頭”加點)看——圖中小松樹的動作和表情,他多慚愧,多難為情啊。
(4)你能學學他的樣子嗎?——學生做動作。
(5)做得好極了,那現在我們就再來讀讀這一句話,體會一下小松樹當時的難為情。
(6)慚愧的小松樹這個時候心裡會想些什麼呢?小朋友來猜猜看。
(7)是啊,這時的小松樹,心裡有那麼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說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樹,你最想說對大松樹說什麼?同桌先討論一下,指名帶上頭飾說話。
對於學生的話,老師要做相應的評價和回應。
(8)看來,小松樹已經改正了錯誤,變成了一個既懂事又謙虛的孩子。老師想送給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讀一讀。——老師做簡單的解釋。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把課文中的這個故事用你們出色的朗讀表現出來,好嗎?
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課後,可以把這個故事說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爺、松、呢
2、齊讀
3、給生字找朋友
4、選2個你喜歡的字,自學
5、指名做小老師,並說說注意點
6、師範寫
7、描紅,師巡視
五、作業
1、抄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小松樹 風伯伯
高 遠 大山託
大松樹
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嘗試學習用列舉法解決問題,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
2.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索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形成運用列舉法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透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會用列舉法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
教學難點:
在解決數學問題中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有序地思考問題。
教學用具:
課件、百數表、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會用不同的方法數數,還學會了寫100以內的數,你知道“從1寫到100,一共寫出多少個“9”嗎?”。
二、你說我講
1.課堂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組內交流你們的想法。
這一小組你來說,他們想到的辦法是“寫數”:從1數到100,數到有9的數就把這個數寫下來,再數數有幾個9。
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這一組你來彙報,哦!他們是利用“百數表”來圈數。圈出有9的數,然後再數一數一共有幾個9。
2.嘗試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同學們的方法非常好,現在自主選擇方法,看看“從1寫到100,一共寫出多少個“9”呢?”。
好,請用“寫數”的方法的同學請舉手,放下!
你來說一說,你寫出了哪些數?一共寫出了多少個“9”?
這位同學寫了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一共寫了20個“9”。
這位同學寫出了19個數,為什麼說寫了20個“9”呢?是的,同學們,“99”裡有2個“9”。
同學們,你知道嗎?像這種把符合條件的數一個一個都找出來的方法叫列舉法,板書課題——列舉。
那麼,用百數表解決這個問題的同學是怎麼找的呢?誰來說一說?
你太棒了!先按順序圈出個位是9的數,再按順序圈數十位上是9的數,然後數一數,最後結果也是20個“9”。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一起寫一寫:
個位是9的數:9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10個)
十位是9的數: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10個)
一共寫了20個“9”
只有有順序地列舉才會不遺漏,不重複。
三、自主練習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一起看練習。
1.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多少個“8”?
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這位同學先列舉了個位上是“8”的數,有10個,又列舉了十位上是“8”的數,有10個,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0個“8”。
2.從1寫到100,多少個“7”?多少個“6”?
透過大家的彙報,我們得出從1寫到100,寫了20個“7”。20個“6”。
3.請你先猜一猜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多少個1?多少個0呢?
大部分同學猜測是20個,好,同學們,拿出你的筆寫一寫,驗證你的猜測是否正確。
從大家的表情和聲音知道,大家的猜測是錯誤的。透過列舉法進行驗證: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1個“1”,11個“0”。看來所有的猜測都需要驗證。
四、回顧反思
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
哦!這位同學知道了從1寫到100,一共寫了21個“1”,11個“0”,其他都是20個,真是善於總結的孩子。
這位同學學到了一種學習方法——“列舉”。
這位同學感覺這節課學的很開心!
非常感謝同學們,老師這節課也很開學。
下課!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容,主要是研究不規則形狀物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是學生在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的。主要讓學生透過實踐操作,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測量不規則形狀物體的體積,採取的主要方法是將物體放入水中,透過計算上升水的體積,從而得到物體的體積。從顯性方面來說,這是“等積變形”,那麼從隱性來說,是將未知轉化為已知。學生把握這一數學的轉化思想,不僅可以解決一兩個實際問題,也能以此類推,解決一大批這樣的問題。所以,在教學時,不應僅僅停留在知識的顯性聯絡上,更應把這種隱性的數學思想滲透在其中,從而讓學生真正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特制訂了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方法的過程,體驗轉化的數學方法。獲得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活動經驗和具體方法,培養小組合作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樹立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實際上是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以及受實際條件的限制,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使學生探索並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及計算方法。將難點確定為:設計測量方案。
教學準備:石塊、長方體水槽、水、刻度尺、量杯
四、說教法學法:
依據課標要求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依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等方法有機融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豐富表象、提升經驗、形成思考。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一系列實踐活動中探索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測量計算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按照以下四個主要環節進行展開:複習鞏固,揭示課題——啟發誘導,探索方法——鞏固應用,深化理解——總結回顧,評價反思。在這裡充分體現出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問題”和“問題解決”的.教學與設計理念。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在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具有較大的自主發展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自主地提出問題,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一)、複習鞏固,揭示課題
首先複習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以長方體水槽和魔方引入,讓學生談談它們體積的計算方法,從而複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為本節課的知識做好充分的鋪墊和準備。接著再出示石塊,並詢問:“它的體積可以透過測量相關條件,直接用公式計算嗎?”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它與魔方、水槽的不同,引出“不規則物體”,揭示本節課課題。石頭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學生倍感親切併產生疑問:它的體積要如何計算?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
(二)、啟發誘導,探索方法
本環節我分三個層次進行。
1。自主學習,猜想方法。
獨立思考:你有什麼辦法測量石塊的體積?請用簡要的語言敘述你的想法。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前先做到心中有數,先有自己的初步想法。
2。結對學習,梳理方法。
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給的實驗器材,同桌兩人選器材,說操作步驟。重點交流體會石塊的體積可以轉化上升、下降或溢位水的體積,明確實驗操作的步驟,體會“轉化”的思想。將這種實驗的方法梳理出來,便為後面的測量計算做好鋪墊。
3、合作學習,測量計算。
現在只有器材:石塊、長方體水槽、水、刻度尺,如何計算石塊的體積?
我安排四人一組交流:
a。實驗時,需要測量哪些資料,如何測量?
b、根據測量資料如何計算石塊的體積?
彙報時,四人一起分工彙報,有操作員,記錄員,講解員等,他們合作展示彙報,最後由組長負責講解計算方法。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讓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測量和計算總結本課的知識要點,並發現測量不規則物體的一般規律。聽了,可能會記住,但是操作了,學生就會理解,理解的知識,學生會印象深刻。
在總結了利用轉化的思想將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來計算時,我突然質疑:如何測量橘子、蘋果等浮在水面上物體的體積?再次激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明確了測量時的一個關鍵,就是必須“完全浸沒”在水中。這時,教師補充了另外一種“沙測法”的測量方法,供學生了解,這也許會啟發學生很多思考。
(三)、課堂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填空。
(1)有一個量杯,裡面的水是300ml,當放入一個鐵塊後(完全浸沒),水面的刻度是380ml,這個鐵塊的體積是()。
(2)往一個裝水的量杯里加入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球(完全浸沒),水位上升了12ml。一個玻璃球的體積是()。
(3)一個雞蛋全部浸沒在裝有水的玻璃杯裡,這時有40毫升,取出雞蛋後,只剩下22毫升的水,雞蛋的體積是()。
這三道填空題的設計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提供的幾種水測法的實際計算,加深學生對這幾種方法的理解並學會應用。
2、解決問題我最棒。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dm,寬1。5dm,放入一塊土豆後,水面升高了0。2dm,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正方體魚缸,稜長為12cm,裡面裝有一些水,現放入10條小魚後,水面升高了1cm,平均每條小魚的體積是多少?
這道題是為了鞏固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道題的練習為掌握較小物體的體積測量奠定了基礎。
3、設計實驗。
怎樣測量一粒黃豆的體積。
這是在第二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一個設計實驗,再次回到“有趣的測量”,讓學生不僅會計算,還要會自己想辦法測量生活中的很多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的。
練習完之後教師再適時將學生帶進數學萬花筒,感受兩千多年前阿基米德的風采,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主動探索科學知識的意識。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講一講收穫、談一談感受,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為學生自主探索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六、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重點內容提綱式板書,簡單明瞭,重點突出。利用不同色彩的區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突出“轉化”這一重要思想。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學會與父母溝通》。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學會與父母溝通》是魯人版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個框題。
本單元以愛小家(家庭)和愛大家(家庭)為教育主題。
在整個初二上冊教材中,本單元具有基礎和鋪墊的作用。初二上冊政治主要內容就是學會交往、合作,本課的內容是如何在家庭中學會交往,可以說為其他單元知識的講授奠定基礎,地位非常重要。
而本課題:學會與父母溝通。則是本單元的落腳點和承接點。只有能夠與父母正常的交往溝通,才能有正常的寂庭生活,從而為愛家,愛國,與他人交往打下基礎。因此本課題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作為教師,對此必須具有清醒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八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夠學會與父母去溝通,與父母之間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樑。並使學生掌握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還要使學生能夠合理的在青春期調控自己的情緒,剋制住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逆反心理”,使自己與父母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2、能力目標:學會解決與父母之間的誤會和矛盾,提高與父母平等溝通的能力,拓展學生知識範圍與視野,並透過做題,提高對學生關於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衝突現象的案例的閱讀分析和解決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3、情感目標:理解生命是父母賦予的,體會父母為撫養自己付出的辛勞,要儘自己的所能,以實際行動孝敬父母和長輩。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一般人認為父母與子女是至親骨肉,即便有矛盾,也不會影響與子女的關係,卻很少想到子女長大了獨立生活、擺脫父母“監視”的慾望。因此研究影響子女父母溝通的原因,對於父母子女均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我們把它列為本課的重點。
2、難點: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樑。初中學生雖然能夠認識到與父母交流溝通意義和重要性,但是怎樣去與父母交流,學生由於自己的經驗卻很難有一個正確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方法體系。因此我們把它列為本課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教學是門藝術,既需要規範性,更需要創造和有所實踐,針對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種教法:啟發式教學法、創造性思維培養法、當堂訓練法、演講法。透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透過對事例、材料的分析,歸納出有關的觀點和原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能力,同時調動學生的情緒和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學法
針對本課特點,我指導學生用以下學法:分析歸納法、討論法、知識遷移法。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程序設計思路
環節一:話題討論,精彩案例匯入新課(3分鐘)
環節二:出示目標(1分鐘)
環節三:閱讀感悟,探究新知(7分鐘)
環節四:分析原因,瞭解認識(10分鐘)
環節五: 拓展練習,鞏固提高(16分鐘)
環節六:課堂小結(2分鐘)
環節七:深入感受 情感養成知識遷移:血脈情深,感受父母養育恩。(7分鐘)
七、具體教學程序設計:
1、環節一:話題討論,精彩案例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討論話題,學生討論交流。匯入語:同學們,相當一部分父母與子女存在著溝通困難的問題。你們在與父母相處時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你想不想解決類似的矛盾和衝突呢?那麼我們就一塊來學習本課:學會與父母溝通。
2、環節二:出示目標
此環節採用多媒體展示目標和小黑板展示目標的展示方法,因為多媒體展示目標,往往展示了之後,就一去不返,學生記不住,用這兩種方法可以互取其長處
3、環節三:閱讀感悟,探究新知:
在此環節,要求學生依據目標,自主學習,自己找出目標問題的答案自己閱讀課本特別是課本上第9頁的案例和第10頁的“相關連結”,並依據所學知識,自己初步組織一個答案。
4、環節四:分析原因,瞭解認識
以教學目標為引導,結合課本上案例和“相關連結”的內容,師生共同探討兩大問題: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如何搭建與父母溝通的橋樑。這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5、環節五、拓展練習,鞏固提高
(練習題見多媒體)
6、環節六:課堂小結
以“三字經”的方式進行小節,形式比較活躍,學生也容易記住!
7、環節七:深入感受 情感養成知識遷移1、血脈情深:(透過填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懷)
2、感受父母養育恩(透過聽歌曲:《天亮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父母的深情厚誼。) 具體步驟:
(1)《天亮了》背景介紹:1999年秋,廣西一組遊客到貴州興義馬嶺河峽谷風景區遊玩,在乘坐纜車時出現意外,造成5死11傷的事件,其中一個家庭,在纜車下墜的時候,父親用手高高托起年僅二歲的兒子,使兒子倖免於難,但小孩的父母永遠卻離開人世。韓紅以此事件並以小孩的口吻,創作了《天亮了》。據說韓紅還領養了這個小孩、
(2)聽歌曲《天亮了》
(3)請學生談一談你聽歌曲《天亮了》的感受
(4)教師趁熱打鐵,滲透情感目標,情感養成:同學們,父母賜予了我們生命,對我們有養育大恩,我們理應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深情厚誼,好好的報答他們,熱愛、關心我們的父母吧!
八、板書設計:
學會與父母溝通
一、影響與父母溝通的原因
1、在生理上—青春發育期
2、在心理上—處於斷乳期
3、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和誤解
4、兩代人的差異
二、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樑
1、理解父母
2、尊重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情景教學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情景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依據課標,藉助教材和圖片、文字、音像等背景材料,創設問題與活動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景和思維情景中有效的自主合作學習,以發現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問題,生成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為線索,從而習得知識和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形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活動。在政治教學課堂中成功地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主體意識,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體現新課程理念的要求。
一、巧設情境,入情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新課匯入,精彩的開場白,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有利於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為教學目標的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反之,學生就會索然無味。提不起精神。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情感的引發,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情感受外部環境和氣氛的影響。開課時,應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氣氛,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情景交融,匯入新課。如我在上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交往講藝術>>時,我就用和課文內容有關聯的故事匯入。我讓學生上臺演講故事<<蘇格拉底快樂行>>、學生充滿激情的演講,吸引了同學們的高度注意、在近故事尾聲時,我設計問題:蘇格拉底快樂的小秘訣是什麼?由此引入新課:蘇格拉底快樂的秘決是他有一顆懂得欣賞的心靈,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 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老師蒐集、編寫有針對性的故事、典故、寓言等,使學生在專心致志的聽講中,初步領會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引人入勝。
二、鋪設情境,動情
思想品德課是德育的主陣地,在政治課教學中,可以鋪設情境,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種情境教學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開拓思維的空間,挖掘生活中的美感,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我在講 《我和父母》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我和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討論。不少學生在發言中都提到“從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在父母的眼裡,我們依舊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的獨立行為往往令父母憂心忡忡。父母斷定,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須言加管教,否則後果堪優。”從我們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我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擁有對自己的事情的決策權;有時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點距離;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點小秘密。”同學們熱烈的討論,很自然的便找出了與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我因勢利導請同學們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當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故事情節:給學生講述三個發生在我國境內,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換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強化“愛”的情感體驗。許多學生聽了這三個故事,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他們從中學會了對父母愛心的感激。此時我注意及時引導學生結合切身體驗談對父母的感情。結果一男學生眼含熱淚,講述了母親在他生病時如何整夜不睡照顧他的事情,表達了一個少年對母親的發自內心的熱愛,在場的人無不動容。有了上面的鋪墊,化解“愛的衝突”的方法便不言而喻了。
三、創設情境 ,移情
從中學生的心理特徵來看,他們處於青春期,正是要動、要唱、要跳的時期,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欲。遺憾的是,當前他們所處的學習、生活環境與其成長特點產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升學率的攀比,分數的重壓,終日把他們緊緊束縛在課桌上;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又常使他們感到學習如同嚼蠟。而創設情境,開展情境表演卻可以使教學內容從靜止的紙面上站起來,引發學生的親切感和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使之在輕鬆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培養知識的遷移能
力和創新能力。例如,我曾經在講七年級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同學們玩一個“夾豆子的遊戲”,然後,請夾豆子最多的同學談談他是用什麼方法才夾得最多,透過同學的經驗介紹,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掌握正確的方法的重要性,從而,再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中得出: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四 、自擬情境,抒情
課堂應該是快樂的場所。教師適當選用一些經典的音樂或舞蹈來營造浪漫、抒情的課堂教學情境,能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享受到生活的美,體驗到課堂的別有一番風味,激發前所未有的熱情與激情。更為重要的是音樂與舞蹈優美、動聽的旋律能陶冶人的情操,最佳化個人的心理品質。所以我們說在思想政治課中運用音樂或舞蹈進行教學,對於創造良好教學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活潑、生動的教學氣氛,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我在上八年級課時,在講解懂得欣賞他人的價值時,我就編排了舞蹈,學生自己表演。既向老師、同學展示了自己身上的美好之處,又在無形中培養同學們懂得欣賞的能力。這一情境的創設是知識的提升,更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昇華。在賞心悅目的音樂舞蹈裡,抒發舞者的情感,也把全班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從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運用情境,能將直觀教學,啟發式教學,寓教於樂式教學進一步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在自然教學中,只要我們留心找情(情即教材中的一些因素),精心設境(境即特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就會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課稿 篇6
一、匯入
透過自學,同學們都已經學會了本課的生字。應該說本課的七個生字是比較簡單好學的。不過,有兩個字,老師還是想提醒大家一下:一個是“揭開秘密”的揭字,注意,右邊中間是個豎折哦!在有一個就是“熒光屏”的“熒”字,下面是火。與它比較相似的還有幾個字呢,看看大螢幕,注意紅色的地方:螢火蟲是蟲子,夜鶯是鳥兒;晶瑩有美玉,熒光屏一定要有火哦!
二、瞭解文章梗概
1、很多同學告訴我,這是一篇非常簡單的課文,自己讀一遍就讀懂了。我真為大家感到高興,因為你們聰明、自覺,學習能力強。現在我想出一個比較難的問題來考察一下大家,看看你們是不是讀懂了課文。
請大家看看課文的第二段: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注意沒有,老師把最後的句號換成了破折號,就破壞了句子的完整。誰能從課文中找到一個句子,比較適當地補充在這裡,使句子重新完整起來呢?
對!就是最後一段的第一句: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來,大家完整地讀一讀: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三、激發興趣,自主讀書
1、同學們真能幹。簡簡單單、明明白白地把課文主要內容概括出來了。
2、概括地讀是一種能力,但是,精讀、細讀才能顯現大家的閱讀水平。現在,老師想設計一個情境,請大家在認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扮演好這個情境中的兩個角色。
有一回,蝙蝠在晚上飛行時發現了夜航的飛機。他非常驚訝,心想:這飛機怎麼也有夜間飛行的本領?經過打聽,他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飛機上裝有雷達。蝙蝠很不服氣,就去找雷達,要和雷達比一比。
蝙蝠盛氣凌人地對雷達說:都說你很像我們蝙蝠,那麼,請問雷達先生,我們蝙蝠有嘴發射超聲波,你有什麼?我們蝙蝠有超聲波確定飛行方向,你有什麼?我們蝙蝠有耳朵接收超聲波,你的耳朵在哪裡?
來,認真讀課文,看看能不能幫助雷達回答蝙蝠的質問。注意,讀懂課文後,可以把答案寫在課後的括號裡。
3、好,這麼快啊。真能幹。來誰能以雷達的語氣說一說。
哈,說的真好啊。不僅回答的乾淨利索,而且語調顯得很有禮貌:我們雷達的天線就相當於你們蝙蝠的嘴,我們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你們蝙蝠的超聲波,我們雷達的熒光屏就相當於你們蝙蝠的耳朵。
4、此時,蝙蝠瞪大了眼睛。對,同學們說得對,蝙蝠很吃驚,更加疑惑:怪事,人類是怎樣發現我們的秘密的呢?
如果你是雷達,應該怎樣把課文的內容介紹給蝙蝠呢?
請大家認真朗讀課文,首先要讀正確——科學性的話題,可不能出現錯誤哦!其次,要注意:雷達是高科技產品。高科技,就要高貴,就要高雅。看看我們怎樣以高貴而優雅的語氣向蝙蝠耐心講述人類發現蝙蝠飛行秘密的事情。
5、下面我們開始做準備:第一步:熟讀課文。第二步:小組合作,一個當蝙蝠,一個當雷達,另外的同學當評為或者導演,幫助其他同學演好雷達。第三步:咱們全班一起進行表演。
6、同學們表演的真好。聽了雷達的介紹,蝙蝠會發出什麼感慨呢?還有,如果雷達一高興,又會向蝙蝠介紹哪些人類仿生學進行的新發明呢?
說課稿 篇7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第五冊教材,第三單元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安排了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了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習這兩首古詩可以透過反覆吟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表達作者背井離鄉在重陽節對故鄉對親人的真摯思念的一首詩。學習這首古詩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體會詩人的感情在教學中有時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意思與當今意思有些不同如山東,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並透過詞義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透過資料瞭解一些節日的風俗也是這首詩的重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第九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重視根據古詩學習步驟來學習,培養學習古詩的能力,為第一首詩的學習又做了一次鞏固。
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在知識與技能上朗讀背誦詩歌
2、在過程與方法上透過朗讀詩歌,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課文
3、在感情與態度價值觀上要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這樣可為後面要學的古詩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積極性。
2、匯入新課,簡介作者,並介紹寫作時的背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介紹背景時引出一個節日重陽節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並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這樣可培養學生自己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了資料後,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並給予以正確的答案。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有節奏的讀詩、理解字詞意思、根據字詞意思,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繼續有感情的讀詩、背誦古詩。
讓學生明確學習古詩的步驟,知道這堂課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怎樣去學,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學習古詩,三年級學生畢竟接觸古詩較少,根據上首詩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步驟,形成的基礎,讓他們小組去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夠獨立學懂的知識。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三步:劃出節奏、誦讀詩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範讀全詩,並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後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並敢於與老師挑戰,讀的好與否。這樣可培養學生的自我挑戰,與別人挑戰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自信。
第四步:學習詩句、體會感情
這首詩字詞的意思並不難,學生學習的難度應該不大,估計在課下透過查詢有關資料學會的人應該很多。
在學習古詩中,我採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學習。
扶學生學習題目的山東,因為這是古今義發生變化的詞。
放學生解釋獨、異鄉、異客、倍、遙因為這些詞的解釋基本上沒有什麼難點。
放學生根據字詞的解釋來串講全詩的詩意
半扶半放教師質疑為何要登高、插茱萸,檢查學生收集的資料,這樣檢查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提問題的能力,並且培養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本首詩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判斷自己的對錯。
扶師介紹今天的重陽節的習俗,又是老人節,從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老、助老。
課件出示詩中字詞句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詞句的意思,不是為了侷限學生思考的空間,為了讓學生心中有個準繩,並且為體會詩人思想感情做鋪墊。
體會詩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親人。
第五步:反覆誦讀、背誦詩歌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要使學生讀好。
1、學生根據所劃出的節奏,根據所體會的思想的感情,去嘗試的朗讀。
2、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帶著含義去讀、讀出節奏感
3、反覆誦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最後全班背誦。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義兩個訓練點,並突出了按照學習古詩的步驟去學習,注重了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
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泉城》是新課標江蘇國標版四年級上學期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它主要介紹了濟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讚美了泉水的奇麗,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全文共6個自然段,是一種很典型的“總-分-總”的寫作結構,第一小節為課文的第一部分,總寫了濟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第二至五小節為全文的重點,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聲喧騰”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動而詳細的介紹,令讀者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四個自然段採用了相同的構段方式,都是先介紹 泉水的位置,再描繪泉水的特點。另外全文還多次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泉水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採用變序教學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複習課文最後一小節內容,弄清為什麼稱濟南為泉城,練習用上關聯詞說清楚。然後自然過渡到第一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泉水不但多、而且美。最後讓學生選學課文中詳寫的一處泉水,弄清這一處泉水的位置和特點,並練習以導遊的身份進行介紹。
2、學法:啟發式自讀自悟法。
三、教學目的:
1.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對照、影片資料等方式體會泉城泉多水美的特點,感受泉城的魅力。
2.透過品析描寫泉水流動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
3.在對課文語言文字朗讀感悟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內心的讚美和熱愛。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悟體會濟南泉水的美麗,神奇,體會作者對濟南壯麗景觀的發自心的讚歎和熱愛.
教學難點則是湧,匯注,噴吐,冒這幾個詞分別怎樣生動形象地寫出泉水的流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透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泉城是什麼城市的別稱?(濟南)
(二)精讀第一段(加強朗讀,讀中品味)
引導學生從“說起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理解泉多。濟南不僅泉多,而且泉美。透過反覆朗讀從“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體會泉美。最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細細品味濟南的泉形態美,聲音美,讓人看不厭,讓人聽不夠!透過朗讀,讓學生有身臨其境感覺,透過朗讀,來豐富孩子的情感想象。
(三)選讀第五段:(示範引路,明確學法)
課文2-5四個自然段的佈局及寫法也很相似,分別介紹了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這四大名泉,都是先介紹泉的位置,再抓住各自特點重點勾勒和描繪。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重點放在對 “趵突泉”的理解感悟上,以此為示範,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泉水的特點。由於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首,它的特點比較鮮明,課文插圖也比較清晰,我先讓學生看圖說,然後去體會文章中有關描寫趵突泉的語言文字。透過抓住“冒”讓學生體會泉水充滿活力。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遷移運用,嘗試學法)
根據趵突泉的學法為引導,讓學生自學珍珠泉,五龍潭和黑虎泉。在珍珠泉的處理上,我讓學生去細細地品讀文章的語言文字,抓住“湧”“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拎”等關鍵詞,讓學生想象體會珍珠泉的美麗和神奇,再透過朗讀表現出來。五龍潭和黑虎泉這兩段比較簡單,我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透過自讀填表來體會泉的地點,泉水特點和水流特點,五龍潭,由幾股泉水匯注而成,所以抓住匯注一詞,體會五龍潭的泉多。黑虎泉則抓住噴吐一詞,體會水勢的大和猛,接著適時出示聲音,讓學生有更深切的感受,並在朗讀中加深記憶。
(五)回讀全文,昇華情感:
提問學生,你們在別的地方見過這麼美的泉嗎?誰能用一個詞語歸納(獨一無二),那麼課文第6自然段,哪個詞能說明獨一無二(天下聞名),引導學生齊讀第6節,再一次回味泉城的多姿多彩。
(六)寫作指導:
課文第一自然段概括了濟南泉水的特點,不僅泉多,而且全美,二至五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四大名泉的特色,最後再一次總括全文,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這樣的寫作方法我們稱之為“總——分——總”,引導學生在以後的寫作中熟練運用這樣的寫作方法。
(七)超越文字,拓展延伸
背誦的形式有很多,當小導遊,既可以吸引學生,又可以創造性的再現文字,一舉兩得。因為我採用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向遊客介紹這的泉水,可以用書上的原話,也可以加進自己的語言,如果能結合課前你收集的資料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則更好。小組內一人介紹,其他三人可以扮演遊客,給出恰當的意見。
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選吳均自的《與朱元思書》,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該單元是以(天人對話)為主題展開,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述了富陽至桐廬一百餘里秀麗的山水景物。文章從行船遊江的實見實感出發,著重寫了“奇山”和“異水”兩個方面,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世俗官場的清高思想。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學生智力發展水平以及新課標有關要求,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
2、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3、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文學的情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目標2
教學難點是:目標3
之所以把它定為難點是因為它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討論才能得出結論,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合作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
2、學法
針對學情及本課的重難點,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學法是:朗讀發、討論法和圈點勾畫法,目的是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 匯入
我設計的匯入語是:古人描寫山川景色的文章浩如煙海。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文章《三峽》嗎?(展示三峽風景掛圖,播放《高山流水》曲。)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流的江水以及三峽中四時景色的變化,充滿了詩意,成為古今傳誦的名篇。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類似的文章《與朱元思書》。
此設計的目的是: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設計的導語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激發了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二》出示學習目標
學習有目標,學習效率會更高,所以上課前先讓學生把目標寫在黑板上,上課時老師對目標進行解讀。
《三》檢查預習
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能加強學生課下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於老師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熟悉情況,更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課前預習的檢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作者、背景。先指名說,然後老師對重點常識再進行強調。
其次是字詞。老師題寫,學生在下面默寫,然後同位互相批改,對自己出錯的字詞,在練習本上再規範的寫上兩遍。
第三,朗讀課文。先指名朗讀,讓生作出評價,然後老師對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
《四》討論課下翻譯課文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1、先是同位一對一討論,再小組討論2、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有小組代表寫在黑板上3、組內再次討論寫在黑板上的問題4、小組代表發言,老師適時點撥引導5、小組推薦代表逐句翻譯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不恰當的地方準備點評。
透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加深對字詞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層面,而是讓他們在閱讀、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去感受作品所展示出的生活真諦。
《五》課堂探究
1、課堂探究(1)理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整理文言現象:
一詞多義;古今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行為出發點,所以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自己整理,然後小組內分享他們的自學成果,最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這樣不僅加深了對字詞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積累了文言詞彙,解決了教學重點。
2、課堂探究(2)品讀課文
(1)山水到底“奇”在哪裡,“異”在哪裡?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來?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1、先讓學生在朗讀中圈點勾畫;2、小組長帶領全組成員,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3、各小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其他同學在導學案上整理;4、生做點評,老師適當加以引導點播。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課堂檢測
重點字詞釋義;重點句子的翻譯。
先讓學生自己做,然後展示答案,生對照答案自己評分,出錯較多的問題,老師講解。
《七》課堂小結
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內容、作者情感、文章寫法、學後感受等方面來總結。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難點,引領學生的思維。本節課的板書我想這樣設計:
與朱元思書
水異意境
總(天下獨絕) 分:(美 熱愛自然 厭惡官場 山奇志趣)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平行線的性質》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四章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和平行線的判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它為今後三角形內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理論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至關重要。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先組織學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對“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一公理進行驗證,再透過農遠資源課件的演示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在這一公理的基礎上經過簡單的推理,得到平行線的另兩個性質。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運用。
難點:平行線的性質定理的推導及平行線的性質定理與判定定理的區別。
3、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在的學校是少數民族農村中學,這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望,對新的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學生對於平行線也有了很深的瞭解,已經學會了平行線的判定方法,所以本節課對學生來說不是非常難學。
二、目標分析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探索平行線的性質,會用平行線的性質定理進行簡單的計算、證明;瞭解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培養他們主動探索與合作能力,使學生領會數形結合、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情境的創設,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從而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透過對平行線的性質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嚴密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主體,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節課我選用下面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2、新技術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農遠資源和多媒體教學技術,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的印象。
3、鼓勵和表揚: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並指導學生進行驗證,對學生的觀點多加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學法指導上,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觀察、動手測量、猜想、總結出平行線的性質,使教學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自主探索的活動過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觀點。逐步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思考、勤於動手、勇於表達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
(1)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生活中的電是透過兩條互相平行的導線送到千家萬戶的。輸電線路在某處轉了一個彎,已知轉彎後的兩條導線中的一條和原來的兩條導線中的一條之間的夾角是130°,那麼這條導線和原來的另一條導線之間的夾角是多少度呢?學習了這節課後我們就很容易知道答案了。
【設計意圖】透過生活中的例項引入,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熱情,也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
(2)設問:根據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兩條直線平行,反過來,如果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內錯角、同旁內角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回憶平行線的判定來引入新課的目的,一是溫故而知新,促使學生實現知識思維的正遷移;二是有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比較性質與判定的不同.
2、探索新知
(1)畫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找出哪些角是同位角,哪些是內錯角、同旁內角,並用量角器量一下同位角,確定它們的大小關係。猜想同位角之間的關係。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的這個過程主要讓學生明白確定平行線性質的前提是要兩條平行線,幫助學生區分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
(2)講解平行線的性質一。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的印象,更加牢固的掌握這一知識點,為推匯出下面兩個性質打好基礎。
(3)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兩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得到的內錯角、同旁內角之間的關係。講解推導過程。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平行線的三個性質之間的聯絡,還培養了學生大膽猜測並透過推理驗證所猜測的結論的能力,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幫助。
(4)總結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5)平行線的性質和平行線的判定區別:
要強調“平行線的判定是知道了角的關係來得出平行,而平行線的性質是知道兩直線平行得角的關係”
3、知識運用
(1)解決引入時提出的問題
(2)利用所學的知識講解例4和例5
(3)把一條直線平行移動到另一個位置,這兩條直線一定平行。講解例6。
(4)練習P174—175 第1、2、3、4題
【設計意圖】:透過例題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平行線的性質的用處,透過練習,使學生對此處知識點更加熟悉。
4、回顧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2)、這節課得到的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判定的方法有什麼區別和聯絡?你能區分清楚嗎?
【設計意圖】:透過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並將本節課學的知識與前一節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整理。有利於學生加以區分和為以後的應用打下基礎。
5、作業設計
P175 第5題
【設計意圖】:本題是讓學生補充完整解答過程,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不但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同時也讓學生了接邏輯推理的步驟,培養學生推理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平行線的性質
1.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 例題: 練習:
性質2:
性質3:
2.平行線的性質與
判定的區別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板書,既簡潔明瞭,又突破了重難點,使學生很容易知道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也便於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六、效果預測
本節課從實際問題引入課題,各個環節自然銜接。在設計上,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觀察分析,合理猜想,解決問題體驗並感悟平行線的性質,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農遠資源的利用,使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更加明瞭,更易使學生接受。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基本掌握平行線的性質,並利用性質解決相關問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將進一步的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