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錦集六篇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教學要求】

  1.知道時間的寶貴。

  2.在學習中珍惜時間,懂得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懂得合理安排時間懂得合理安排時間。

  【教學難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方法】討論、活動情景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體會時間的珍貴:

  時間過得真快,課間十分鐘一眨眼就過去了。其實啊,我們的課間時間並不短,而是我們全心全意地遊戲的時候,時間就會偷偷從我們開心的笑聲中溜走啦!不信?我們來做一個實驗,看看時間到底是怎麼溜走的。準備紙筆,抄寫學習單上的句子,教師計時。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

  檢查誰寫得比較多,誰寫的質量好。

  同樣的時間,寫同樣的句子,為什麼我們有寫得多的,有寫的少的,還有的寫得非常漂亮呢?(指名回答問題)

  是啊,寫得又快又好的同學,他們能夠一心一意地寫字,所以寫得又快又好。就像是這段話說的一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同學們知道我們的日子我們的時間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嗎?

  既然時間是留不住的,我們就得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做盡可能多的有意義的事情,對嗎?

  二、理解時間,樹立正確時間觀念:

  1、體會珍惜時間的故事。

  古人也非常珍惜時間,你們知道這兩個成語中包含著怎樣的故事嗎?

  出示課件:

  聞雞起舞(東晉 祖狄 劉琨)

  囊螢映雪(晉代 車胤、孫康)

  古人把時間看得如此重要,如此的珍惜時間重要得就像是開啟成功大門的——(出示金鑰匙的圖片)金鑰匙。我們學習的時候也得有一把金鑰匙。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的金鑰匙可不一定是相同的,我們現在就去找到那把最適合自己的金鑰匙好不好?

  我們來回憶一下自己以前是怎麼安排時間的。開啟課本26頁,把26頁的空格填好。填好的同學到前面來說一說自己的日常生活安排。(投影不同學生的時間安排,大家共同分析)

  我們每個人都有對自己生活的安排方式,合理安排時間的人讓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都更加有效率。

  2、學習安排時間。

  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叫做小明,他每天早上要做這麼多事(出示課件):烤麵包2分鐘、衝牛奶1分鐘,削蘋果3分鐘、煮雞蛋5分鐘,請你們幫助小明安排一下,做著四件事最短需要多少時間?(小組討論後彙報安排結果)

  老師:討論了剛才這個問題,你們能得出什麼結論?

  老師:同一段時間做幾件事情,可以大大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這就是合理安排時間。(板書合理安排)

  3、反思時間運用

  你們真會動腦筋!老師想好好獎勵你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風靡全球的動畫片《貓和老鼠》想不想看?好吧!那就放給你們看看,不過,為了不耽誤時間,我們一邊看動畫片,一邊寫第二部分練習好嗎?好,精彩的動畫片馬上要開始了!(放動畫片1分鐘,學生邊看邊寫)

  老師:停!現在老師想了解一下,這次比第一次寫得多的同學請舉手,(學生舉手)老師要為你們豎起大拇指了!在這樣喧鬧的環境下你們不分心,還能這樣專心致志的寫練習,你們真了不起!那其他的孩子就是寫得比第一次少了,是嗎?什麼原因呀?(學生談感受)

  老師:看起來,有些事是可以再同一段時間同時做,可有些事是不可以同時做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了。在生活中我們能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提高我們的做事效率;在學習中如果能合理安排時間,就能提高我們學習的效率。

  4、提升時間的緊迫感

  我們的一生其實非常短暫,怎麼合理安排時間是我們現在就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我們來算一筆賬:

  課件出示:

  怎麼消費你的一生?

  現在我們來算一筆賬:人生假設能活100歲,一天是24小時。

  每天你有8個小時在睡覺=100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33年在睡。

  每天有兩個小時在吃飯=10年在吃飯。

  每天兩個小時娛樂=10年在娛樂

  我們還有47年

  0到6歲我們沒有上學,90到100歲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做事

  除去這些,我們只有只有31年的生命。

  你生命的100年除掉睡覺 ,吃飯,娛樂,剩下的時間要做什麼呢?

  學習+工作

  僅僅有31年

  還不包括我們生病、聊天、發呆、洗漱、打電話、走路、鍛鍊身體、逛街······這些事情每天也要用很多時間,就算平均每天做所有的雜事只用2個小時,我們就又少了10年的生命

  真正能努力實現自己價值的時間只有21年

  從六歲到現在我們已經10歲了

  減去這四年,我們還剩17年

  孩子們,我們還等什麼呢?

  看看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要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呢?參照課本26頁的金鑰匙,寫下你自己的金鑰匙。

  交流自己的“金鑰匙”,挑選有效的金鑰匙放在黑板上。

  三、總結

  最後老師想送給孩子們一句話:人生之路既漫長又短暫,願你們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天,讓你們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充滿歡笑。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校園裡的小動物》是蘇教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下上冊《我眼裡的生命世界》單元的第三課。本課以動物為認識物件,容易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便於探究活動的進行。

  二、說設計思路

  對於學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一個充滿生機、多姿多彩的世界,是他們從孩提時代就懷有濃厚興趣的神奇世界。花草樹木,蟲魚鳥獸,都曾引起他們的關注。我們就是要延伸學生的這份興趣,把學生對生命現象和事物的表面認識發展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探求生命世界的奧秘。

  《科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等學習方式的運用,從而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學習目標:觀察動物,並能用文字、圖畫描述出它的形狀與特徵。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去比較,掌握對比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愛護動物、不傷害動物。

  4、教學重點:概括小動物的特徵。

  5、教學難點:圍繞小動物如何開展探究性活動。

  6、教學準備:課件——動物圖片。

  7、學生準備:小動物觀察記錄表

  三、說教法

  根據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該具有開放性這一基本理念,針對這堂課,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利用圖片 創設情境

  著名教育家於漪說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教師在課的開始就要啟用主體,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新課引入,我出示了魚、鳥、貓、兔等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的圖片,這樣就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2、用開放的教學法來引導學法的開放是本課的主要教法

  透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儘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培養其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自主探索、善於合作的精神,同時對學生進行一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

  3、注重課堂上師生的交往,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

  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小組的合作探究活動中來,瞭解學生的探究情況,並對個別同學給予適當的提醒和幫助。提倡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援、合作,教師既是學生的指導者,又是學生的合作者。

  四、說學法

  1、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全過程。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兒童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的方法,使兒童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有選擇的進行開放式學習。

  新課標把學生定位為科學學習的主體,也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主動性,發揮他們的能動作用。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圍繞教學目標,自己提出有興趣探究的問題,並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開展研究,讓學生根據自己想探究的問題提出假設、設計解決問題的實驗。教師在此遵循 “知道了也不告訴”的原則,透過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機會“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科學發現的過程。

  3、注意合作交流,在科學探究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應該以小組為單位,加強與同組學習同伴的交流,透過團結合作來完成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協作精神。

  五、說教學程式

  哲學家蘇格拉底把教學過程比作嬰兒的出生,教師的作用就好比助產士,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沒有學生的主動學習,再好的教師也是教不會的。科學探究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去,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創新精神、科學態度得到培養。根據“主導和主體”,“主動學習和開放式教學” 之間的關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思路:

  1、動物圖片匯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表,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把自己的觀察結果與同學們共同分享。

  3、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透過觀察、思考,總結出了動物的特徵並用自己的標準對動物進行了分類。

  4、總結本課,對學生進行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六、說教學板書

  校園裡的小動物

  會運動

  會繁殖

  特徵 能長大

  要呼吸

  要吃東西

說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10 個生字。

  2 .比較礻、衤、宀、穴兩組容易混淆的偏旁。

  3 .看圖熟讀詞語,藉助插圖理解詞語,正確流利地熟讀詞串構成的韻文。

  教學重難點

  ⒈認識本課生字,正確書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美觀。

  ⒉能夠區別形近偏旁。

  教學準備

  ⒈生字卡片、礻、衤、宀、穴偏旁的演變過程的多媒體課件及文中插圖。

  ⒉指導學生課前蒐集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和有關祖先的知識。設計思路 《語文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前後兩部分的結構相似,因此,在學習、總結前半部分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討論後半部分的內容,在輕鬆愉快、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究漢字規律,加深對字、詞、韻文的理解與積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計理念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⒈小朋友,這兒有兩組字,你們認識嗎?出示江、河、海、柳、楊、松,指名認讀。這兩組字為什麼用這樣的偏旁?

  ⒉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以形近偏旁帶生字形式出現的看圖識字課文,認識一些新朋友。

  ⒊板書課題,齊讀。

  二、藉助圖畫,初讀韻文

  ⒈(出示圖和第一、二豎行)學生組成四人學習小組。

  ⒉圖上畫的是什麼?不認識的可以請教組內其他小夥伴。 藉助拼音讀詞語,讀準字音。會讀了的讀給其他小朋友聽,不會讀的互相幫助。 小組長帶領小夥伴合作讀,互相正音。

  ⒊不帶拼音,自由練讀,然後開火車讀。

  三、探究規律,區別礻、衤

  ⒈瞭解礻的演變過程。 出示神話、祝福、祖先,讀一讀,找一找,你們有什麼發現嗎? (多媒體顯示礻的演變過程,觀察礻的古文字像什麼? 看看圖,讀讀詞,想想這些字為什麼都有礻這個偏旁?(與神仙、祖宗等有關)

  ⒉瞭解衤的演變過程。 ⑴出示裙子、褲子、襯衫,讀一讀,找一找,你們發現了什麼? (多媒體顯示衤。)認識襪。 ⑵同桌合作:看多媒體演示衤的演變過程,討論衤的古文字像什麼。這些字為什麼有衤這個偏旁?(大都與衣服有關。) ⑶全班交流。 ⑷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字也有礻或衤這個偏旁。

  四、誦讀韻文,理解拓展

  ⑴出示神話、祝福、祖先。指名讀。

  ⑵出示圖。小朋友,這些都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請你們拿出自己蒐集的神話故事和有關祖先的知識交流交流。(教師積極地參與其中。)

  ⑶說話訓練:對你的好朋友說一句祝福的話。

  ⑷齊讀這組詞。

  ⑸出示裙子、褲子、襯衫。

  ⑹小朋友,裙子、褲子、襯衫都是衣服中的一種,你還知道哪些衣服名稱?⑺指名讀,齊讀這組詞。

  ⑻連起來誦讀每一二兩行。

  五、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⒈出示生字,指名組詞讀。

  ⒉同桌交流:怎樣記住這些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⒊集體交流:礻和衤要區別開。

  ⒋教師指導書寫:這些字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⒌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練寫,教師巡視指導,相機糾正寫字姿勢。 這一環節,從複習舊知入手,為學習新內容做鋪墊,並以兒童化的語言引導學生認識新朋友,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熱情,進入學習狀態。 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詞語,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在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覺地認識詞語。

  透過多媒體揭示漢字的演變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充分利用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的好習慣,使學生對詞的理解不侷限在課本上。同時,發揮小組在學習中的互相作用,讓每個學生在開放的氛圍、個性化的言語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火花,很快地掌握新知。教師參與各組的交流討論,進行精要點撥,更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夥伴學習達到最佳效果。 不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將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並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漢字,達到讓學生自主識字的目的。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一、複習檢查,激趣匯入

  ⒈開火車抽讀學過的生字詞。

  ⒉指名說說礻和衤的用法。

  ⒊過渡激趣: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帶有礻這個偏旁的字大都與神仙、祖先有關,帶有衤這個偏旁的`字大都與衣服有關,只要我們根據意義來識記,就不會把偏旁寫錯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識字7,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誰能最快最準地在今天學習的詞語中發現規律。

  二、探究規律,培養能力

  ⒈自學:看圖,想想圖上畫的是什麼,再自由讀第三、四行,注意讀準字音,詞語連讀。

  ⒉檢查自學情況:開火車讀詞語,教師相機正音。練讀中認識想對應的事物。

  ⒊小組討論學習:找一找這些詞語中的規律,想想實物、古文字、偏旁的聯絡。

  ⒋全班交流:你們發現了什麼規律? (室、宅、家三個字都有宀這個偏旁,窩、窗、窟、窿四個字都有穴這個偏旁。)(多媒體分別顯示宀和穴。) 多媒體演示宀和穴的演變過程。

  ⒌引導學生小結:宀表示房屋,帶有宀的字大都與房屋有關;穴表示在土坡或山坡上挖的洞,帶有穴的字大都與洞穴有關。

  ⒍齊讀第三、四行。

  ⒎你們還知道哪些字也帶有宀和穴偏旁?

  三、誦讀全文,總結拓展

  ⒈將本課12個詞語卡片分發給學生,分成四組上去貼在黑板上,並由貼的學生做小老師領讀。

  ⒉集體誦讀整篇韻文。

  ⒊總結:我們中國的漢字真奇妙,有些字只要根據字的偏旁就可以理解意義。課後,大家可以找找平時容易寫錯的字,用上今天學到的本領,想想有什麼好方法來分清、記住這些字。

  四、識寫生字,培養習慣

  ⒈練讀生字並組詞。

  ⒉看筆順圖,在課本上按筆順描紅,並想一想怎樣記住它們。

  ⒊交流:你學會了哪個字?做小老師教教大家。教師點評。

  ⒋學生在《習字冊》上認真書寫,注意寫字姿勢。 這一環節的教學,以小組合作、探究了現為手段,變教師講為教師引導下的自讀自悟。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積累語言,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鼓勵學生課後去大膽實踐,增強了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做小老師教生字,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在如此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學習的熱情高漲。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正比例 反比例》的第三課時《成反比例的量》。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流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對比

  人教版本部分內容在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緊接著比例、解比例的教學後設計的。教材用了“杯子中水的體積一定,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規律”的具體事例引出反比例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歸納了反比例的字母公式。

  冀教版這節課內容的設計思路與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一樣,首先利用情境創設引出問題,然後建立模型,明確反比例的意義。然後,緊接著又利用生活事例對反比例的意義進行進一步理解鞏固。最後透過試一試、練一練等形式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加強、鞏固。縱觀兩種版本的教材,我們會發現這兩種教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透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引入本課,這也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

  2.教材地位:本節課的內容是在教學了比和比例及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比例”知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用它解決一些簡單正、反比例的實際問題”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小學階段比例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反比例與正比例的不同之處關鍵就在於正比例是比值一定,反比例是乘積一定,。

  3.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應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三方面來闡述,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地發展。因此,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小學數學教材編排意圖,基於此,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係。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反比例關係的過程。

  情感與態度目標: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同時在教學中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4.說教學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研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教學了比和比例及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比例”知識的深化。學生會對以前學過的數量關係有些生疏,所以在教學本單元時先複習一些基本的數量關係,使知識間發生遷移,在此基礎上探求新知,最後深化新知。

  三、說教學流程

  依據教材編排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分為五大環節,分別是:口算;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總結反思。

  第一大環節:口算

  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計算能力,我在課前設計了30道口算題,以題單的形式發給學生,限時3分鐘完成,學生獨立完成。一名學生念答案(教師把關是否有錯誤),對子互判,組長統計做對數量的情況,師評價。

  第二大環節、創設情境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於是開課我就展示教材中四個同伴看《安徒生童話選》的情境,並以統計表的形式呈現出每天看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相關資料,提出“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的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統計表,交流從中瞭解到的資訊。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

  預設:學生可能很直觀的看出四個同伴每天看的頁數和用的天數,還有可能縱向的有個比較發現誰看的最快用了多少天,誰看的最慢用了多少天。

  第三大環節、建立模型。

  新的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充分放手讓學生針對要探究的數學問題進行自主探求,讓學生經歷學數學的過程。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引導學生經歷了以下的數學學習活動過程:

  活動一、觀察統計表,完成下面問題(自主完成,組內交流)

  1、觀察這個統計表,從表中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1)、亮亮每天看( )頁,看了( )天。

  (2)、紅紅每天看( )頁,看了( )天。

  (3)、聰聰每天看( )頁,看了( )天。

  (4)、丫丫每天看( )頁,看了( )天。

  2、觀察資料,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每天看的頁數越多,看的天數就( )。

  (2)、每天看的頁數越少,看的天數就( )。

  (3)、每天看的頁數乘看書的天數,積是多少? 。都是什麼? 。

  3、每天看書的頁數與看書天數的乘積就是這本書的頁數,我能總結出一個數量關係式( )。

  4、我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當書的總頁數一定時,每天看的頁數和看的天數之間有什麼變化規率

  學法策略: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口頭展示。

  預設:學生的語言組織可能不是特別規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表中資料,說一說發現的規律,歸納出數量關係式。然後,讓學生討論數量關係中數量的變換情況。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明確:看書需要的天數是隨著每天看書的頁數的變化而變化的,每天看的頁數擴大,需要的天數就縮小;反之,每天看的頁數縮小,需要的天數就擴大。而且,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每天看的頁數和需要的天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活動二、探究換零錢的問題。

  1、出示換零錢的情景

  把一張10元的人民幣分別換成同一種面值的零錢。

  面值 5元 1元 5角 2角 1角

  張數 2 10

  2、生完成上表。

  3、組內討論:零錢的面值與張數這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4、展示說明,明確:

  像上面這樣,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

  5. 成反比例的量具備什麼條件?

  學法策略:自主學習,交流展示。

  預設:學生可能對“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理解不深,師可作適當的解釋。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讓學生判斷並得出零錢的面值與換的張數這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分析兩個例子和數量關係式,你發現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成反比例的意義,並說明成反比例的兩種量他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提出成反比例的量具備什麼條件。給學生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透過活動一學生對成反比例的量有了初步的認識。透過活動二,學生對成反比例的量理解更深了,語言更精練了。

  第四大環節、解釋應用,訓練雙基,體驗成功。

  1、在基礎練習中讓學生完成“試一試”的練習。然後,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習題後,組內交流,班內展示。

  2、在實踐性拓展練習中安排安排學生了解“知識窗”中的知識即反比例的影象。

  設計意圖:目的是鞏固對兩種相關聯的量成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明確解題方法。深化鞏固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樂趣,獲得解決問題後的成功感。

  第五大環節、總結反思,深化認識,迴歸生活。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回顧:

  ①、你學到了什麼?

  ②、你是怎麼學到的?

  ③、以你的經驗,生活中還有哪些反比例的例子?

  策略:學生口頭展示,暢所欲言。

  預設:學生說偏時,師做適當引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梳理所學知識。引導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把所學知識用於生活。

  總而言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堅持做到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在人文的環境中學有所得,究有所獲!

  以上是我的說課過程,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透過本課學習幫助學生對長方體相關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比較,達到對長方體知識的靈活應用。為後面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的相關知識打下基礎。

  2.教學物件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們已經系統地學習了長方體的認識、表面積、體積、容積等知識,並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自學能力。

  3.教學環境分析

  這節數學綜合實踐應用課選擇計算機網路教室來上,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在網站中挑選適合自己難度的測試題,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充分體現“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這一理念,

  二、教學目標

  1. 透過整理、複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有關知識及內在聯絡,並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2.在複習整理的基礎上,藉助網路平臺,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整理複習後,學生在競賽情境中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綜合應用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流程

  一、複習梳理 構建體系

  二、綜合應用 解決問題

  三、自主嘗試 個性發展

  四、交流收穫 拓展延伸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梳理 構建體系

  課前我佈置了學生自己梳理有關長方體的知識。課堂上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各自總結的知識點,達成共識,然後彙報。由於學生彙報時的順序可能和表格順序不同,我充分利用計算機操作靈活性、便捷性特點配合學生的彙報,實際教學時我僅用時3分鐘即完成表格,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

  二、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魚缸裡的數學”和“包裝的學問”兩道綜合應用習題,目的是使學生在母題的訓練下進行變式練習。

  “魚缸裡的數學”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展示給學生一幅形象直觀的魚缸圖,學生從圖中清晰地看到各種製作材料及缸中水的深度。幾次教學實踐後,同伴們建議我改變教師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式改為學生看圖自主提出問題,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應點選課件,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極大地被調動起來,課堂節奏也明顯加快了。

  “包裝的學問”中,我首先請學生設計包裝2盒禮品有哪些方案,完成表格,藉助對錶格的觀察、比較、分析,複習包裝而成的長方體的長、寬、高之和越小,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也就越小”這個規律。然後讓學生思考包裝4盒、8盒時怎樣最省紙。學生彙報的同時我在課件中設計了各種包裝的方案,用以配合學生彙報、比較,這樣省時高效,形象直觀,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規律。

  三、自主嘗試 個性發展

  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其目的是藉助網路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索,學習交流的平臺,檢驗學生對長方體知識的掌握情況。

  在此環節中我按照以下5個步驟來完成。首先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專項測試網站“奇妙的長方體世界”,它分為四大板塊:長方體的認識、表面積、體積(容積)和綜合應用,及每一個板塊中的三項基本內容,重點向學生介紹了自主水平測試板塊中的三種不同層次的檢測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自主選擇檢測題。

  接下來我向學生提出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分工後,開始進行自主檢測,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向我尋求幫助,此時我利用網路教室特有功能實現師生互動,但沒有影響到周圍任何一位同學。學生們在提交答案後,計算機會做出判斷,並統計出學生的得分情況。在這樣自主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們有了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不用再全體同學同做一道題,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學生們獲得了更多的資訊,完成了比以往更多的題目,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10分鐘過後,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典型錯題,全班達成共識。最後宣佈比賽成績。

  四、交流收穫 拓展延伸

  這是全課最後的環節,我請學生們談談自己有哪些收穫?學生們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接下來我向學生提出建議:利用課餘時間繼續瀏覽網站,自主選擇測試題,教師會定期更新檢測題,歡迎同學們提供好的檢測題。將知識拓展至課外,進一步發揮網路優勢,幫助學生繼續學習。

  以上是我的教學設想,總結本節課的設計,有以下4個特點:

  1. 容量大

  2. 反饋快

  3. 效率高

  4. 自主性強

說課稿 篇6

  《找駱駝》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思路、板書設計、教後反思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透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使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個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二)目標設計: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讀準文中加拼音的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表現的不同心理。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絡駝和特點。

  4.感悟?用心觀察,就能有所發現?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工具書、同學互相提問等方式學習生字詞,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透過自由讀、分段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方式加深對課

  文內容的理解。

  3.引導學生對老人觀察到的現象和判斷的結果作對應分析,弄清現象與判斷、原因與結果的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這個故事,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發現的樂趣,學會具體分析觀察到的現象,仔細思考,推理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重點、難點

  1.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理解老人是怎樣由觀察到的現象推知駱駝的特點的

  3.理解老人為什麼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二、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無定法?但是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求設計具有?彈性?的教學設計,要適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因此設計本課採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學法: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心、愛探索、易感染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2.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

  三、說學法

  根據常規班級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議議中整體感知文字,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情境交融,構建新知。

  四、說教學思路

  這組課文圍繞?觀察中的發現?這一專題組合來編排。眾所周知,觀察中要有發現,極為重要的就是要善於提出問題。因此,構思這一課文的教學,從語言文字學習的角度著眼,需要加強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能力的培養。我以課文前?學習提示?中體現閱讀方法指導的兩大問題──商人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以及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為主線展開學習。設計對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部分:謎語揭題,激發興趣。由謎語引出?駱駝?,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駱駝的資料,媒體展示幾種不同種類駱駝的圖片,使學生初步瞭解駱駝,最後切入課題,匯入新課。

  第二部分: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課文,進一步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三部分:學習課文1至9自然段。以?走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首先,理解 ?憤憤?的意思,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轉喜為怒,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使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知道走失駱駝的三個特點: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

  第四部分:自主學習第10自然段。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根據出示的問題:老人是怎樣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自讀第十自然段後完成提問。學生可以合作交流,也可以自主完成,運用讀讀、議議手段,藉助多媒體圖片,圖文並茂,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指導學生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透過讀、說、議,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

  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第五部分,齊讀第11自然段兩句話,使學生知道事情的結果,我先讓學生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接著讓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但是,由於本人課堂教學中重複語言較多,教學思維不靈活,時間把控不好,這一環節預設了,但沒生成,非常遺憾。

  第五部分:回顧總結全文,明白道理。這一環節,由於時間不夠用,完成較為倉促。不過,我感覺出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應該直觀、形象地表現出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我的板書不太合理,我覺得應該這樣板書:把三個看見寫在第一列,看到的現象寫在第二列,知道的結果,即駱駝特點寫在第三列,最後回顧總結,揭示道理。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16* 找駱駝

  看見 腳印右深左淺 左腳跛

  又看見 左蜜右米 左馱蜜右馱米

  還看見 葉上留有牙齒印 缺一顆牙齒

  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六、說作業:

  1.把今天學的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2.小練筆:一天,商人牽著駱駝走,又碰到了老人,他又會怎麼做?怎麼說?以《再遇老人》為題,發揮想象,寫一段話。目的是拓展延伸,使閱讀教學中的讀、說、寫有效結合,進一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七、說教學反思:

  備課時我的想法主要有兩個:一是上出略讀課文的特點,即在教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領悟,弄懂課文的重點。二是儘可能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指導,並設想學生可能產生的疑問,自己做好準備以應其需.從上課的效果來看,第一個想法是完全實現了的。而第二個想法則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問題一:為了突出重點、順利地完成我的教學任務,我把理應是在默讀思考後就進行的質疑問難任務疏漏了,這就使得一些學困生學完課文之後還不明白‘跛’字的意思?。如果先讓學生質疑問難,我再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答疑解難進行指導,則這個情況就可以避免出現。

  問題二:我事先設想的學生有可能提出的問題,如?駱駝是四隻腳,可是課文中只寫了左腳有點跛,而沒有寫是左前腳還是左後腳?;還有?造成駱駝腳印深淺不同的原因不一定就是腳跛?等,學生都沒有清楚地意識到,一方面我引導不到位,另一方面我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應該事先提供一個鋪墊,如提醒學生駱駝是四隻腳等等,或許學生就能找出課文中令人疑惑的地方,這對他們領會課文主旨?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就能有所發現?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另外,朗讀指導中如果加一個指名讀,再大家評議,強調一下人物對話的語氣,可能朗讀效果會更好些。

  透過今天這堂課,我經過反思學習,我覺得今後教學時,我應該朝著以下方向努力改進: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應該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要商人順著駱駝的腳印去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