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說課稿

【熱門】說課稿範文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設計五個方面分別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是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六單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當中自主賞析的首篇課文,該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感受文章的生活氣息,感受其情趣,欣賞它的擺脫拘束、務去陳言。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載了孔子及其門人的言行,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包含了孔子淵博的學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是關於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是《論語》當中篇幅極長、最富文學色彩的篇章。文章透過孔子探問學生的志向,四弟子各述其志,寥寥數語,人物的性格特點、神情態度宛在目前。

  2、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經過高中階段一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文言知識儲備,在初中時也曾學過《論語十則》, 對《論語》的語錄體散文特點和孔子的政治主張有了初步瞭解,但是隻是停留於表面,孔子豐富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博大精深政治思想並未深入領會。

  二、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反覆朗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

  (2)過程與方法:學習課文透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情。

  2、目標設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五個課程目標:積累 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展創新,結合本單元教學重點及高二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以上教學目標。

  3、重難點及其依據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透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鑑賞人物形象是高考文言文閱讀中考察的重點,鑑於此設定上述教學重點。

  新課標閱讀與鑑賞部分第8條目標指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據此要求學生突破上述難點。

  三、教學方法

  1、 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新課標五個課程標準之一感受鑑賞目標要求:透過閱讀和鑑賞,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誦讀也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途徑之一。依據新課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運用“合作探究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品嚐發現的樂趣,激發求知慾和創造欲。蔡澄先生倡導的語文點撥教學法其精髓是:“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出現自卑厭學心理時,我會把握時機,當眾點撥。在啟發式教學原則的指導下運用“畫龍點睛”、“舉一反三”的辦法,將學生逐步引入“自動”“自得”“發現真理”的佳境。

  2、 學法及主要目的

  (1)課前認真預習;(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合作探究,共同成長。

  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對所學內容已有了大致的瞭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有疑惑,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時可以緊跟老師的思路,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能夠有效提高聽課效果,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情境法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音樂、動畫等調動學生的視聽,使其身臨其境,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身心愉悅的參與課堂活動。合作探究法可以使學生深入文字,大膽探索問題本質,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增強友誼,共同成長進步。

  四、教學評價

  手段和依據

  手段:三維教學目標和學生參與課堂能力。新課程理念下課堂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髮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三維目標中。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情,鼓勵學生探究,實現高效課堂目標。當然評價要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反思,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教學設計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利用課件展示《論語》經典語錄,讓學生集體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匯出課題。

  (二) 複習舊知,溫故知新

  透過讓學生自主談論孔子、《論語》,完成文言知識檢測題複習鞏固第一節課所學知識。

  (三) 朗讀詩歌,梳理結構

  蘇東坡雲:古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誦讀課文將貫穿整個課堂,其中有以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為背景音樂的集體誦讀,更有學生的段落集體誦讀和示範朗讀。透過誦讀讓學生尋找本文的線索,梳理課文結構。探究人物思想。

  (四) 深入文字,賞析人物

  此環節設計如下兩道問題:

  1、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他們四人的志向分別是什麼?從四人的言談中可以看出各自的什麼性格特點?孔子對他們的態度如何?

  2、子路、冉有、公西華三人的志向分別側重什麼?他們之間有何共同之處?

  這兩道問題旨在讓學生學習課文透過人物對話和簡單的動作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五) 孔子評志,借評傳志

  本環節設定如下兩道問題:

  1、曾皙的志具體是什麼?

  2、孔子為何喟然“與”點?

  本環節的設定是為了讓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突破本節課的難點——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

  (六) 傳承文化,源遠流長

  孔子的智慧閃耀著璀璨的光芒,本節課堂小結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情,主動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七) 佈置作業,課堂延伸

  本節課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學習完本篇課文,理解了孔子“禮樂治國” 的思想,你認為要實現中國的長治久安,我們需要加強自身的哪些方面?這個作業的設計旨在讓學生在理解孔子“禮樂治國”思想的基礎之上,聯絡現實,為中國的長治久安獻言建策。

  (八) 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依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和重難點而設計。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北風和太陽》是一則寓言故事。它具有簡潔、生動、睿智、思想容量大的特點,所以廣泛流傳,成為全世界傳統的兒童文學讀物。

  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它們有自己不同的本領。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對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兩者之間的關係還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

  那這則寓言故事重點就是講北風爺爺帶來的是冷,而太陽公公帶來的則是暖。根據這一相反事物的功能,讓幼兒也瞭解了一種自然現象,並讓幼兒懂得了北風爺爺有北風爺爺的本領,而太陽公公也有太陽公公的長處。從而使幼兒懂得了我們小朋友也一樣都有自己的本領。

  二、說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本次活動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其實各有所長。

  2、敢於在集體面前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初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三、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我把重點定為目標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北風爺爺和太陽公公其實各有所長。

  難點為目標2和目標3:

  敢於在集體面前用較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四、說準備

  北風和太陽圖片各一張。

  五、說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幫助幼兒熟悉故事重的兩個角色。

  2、在討論重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

  4、瞭解小朋友其實也各有所長。

  六、說教法與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形式引導為主體。

  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當幼兒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為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

  三、是在教育過程中,要同事估計興趣、態度和行為的培養。新《綱要》指出:要為幼兒的一生髮展打好基礎,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

  七、說特色

  本次活動我根據”開發幼兒潛能,培養完整幼兒“的整合幼兒教育理念,遵循中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說課稿 篇3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把本課共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課文主要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者罪惡行徑的無比仇恨。文章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圓明園是怎麼樣一座園林。是舉世聞名、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二是寫了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作者運用一美一悽的寫作特點,使人們愛恨交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有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課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將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語文學習知識和能力維度、語文學習方法和過程維度來安排課程。

  教學目標的制定則是按照以上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1、由通讀課文到讀懂課文,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畫出重點字詞)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奠定情感基調,以情促讀,從中體悟情感

  3、自學生字詞,藉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學會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瞭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5、背誦課文3-4段

  其中3、4點為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課選擇了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據課文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感環境中受感染體悟情感,可最佳化課程教學。在授課中借用圓明園毀滅前後的比較影片,激發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教學生讀通、讀懂,自己從中獲得知識比老師灌輸效果要好的多。集體討論有助於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加,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3、講授法

  我將指領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如仍不能化解,那麼我將進行點撥,這樣有利於學生更徹底、更快、更清晰的瞭解知識、獲得知識。

  四、教學過程

  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教正是為了以後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根據教材運用讀、思、劃、議、提的方法教學。

  (一)複習匯入課文

  1、指領學生寫“圓明園”

  圓,圓滿無缺的圓;明,光明普照的明;園,皇家園林的園。讓學生連續讀,在此時寫板書“圓明園。”

  2、寫板書“的毀滅”

  提問學生在寫“圓明園”和寫“的毀滅”的時候表情有巨大的變化原因是不是因為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運用了一美一悽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毀滅之前和之後的鉅變。同學們是不是想詳細的瞭解圓明園是怎麼樣的一個園林?是如何輝煌的呢?從而引出今日的新課。

  理由:把本文情感蘊含在板書之內,確立學生提筆練字的好習慣,也從而引出本節新課。

  (二)學生通讀課文

  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利用各種方式讀的過程中得出經驗和悟出道理。

  佈置的要求如下:

  1、讓學生把自身認為重點的字詞句畫出來《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相關內容:《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1《孔明智退司馬懿》教學設計及教學點評《楊氏之子》教學案例評析《與象共舞》教學設計《竊讀記》教學雜談《景陽岡》練習設計《開國大典》教學設計請換一種評價──《橋》教學案例檢視更多>>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

  2、對重點字詞句進行反覆揣度,從中無處情感。

  理由:使學生養成做記號的良好習慣,有助於學生抓到重點,透過各種感覺器官的運用一起調動學生學習的願望。

  (三)精講課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讀,讀後讓同學們圍繞“眾星拱月”這個詞開動思維,在瞭解詞義的基礎上、形象的比喻出圓明園的佈局是什麼樣的。

  圓明園的佈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圍分散著眾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說圓明園以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個為中心,四周圍繞著各種小園。

  第三段:

  學生讀,齊讀。提問學生此段共有幾句話,再分別找人來讀。

  問此段都寫了什麼?同學們將按課文內容回答。繼續提問此段一共有幾個“有”字?如果這8個“有”所包含的東西全部存在,那麼你應該如何讀?讓學生透過理解自己讀。讀後引導學生說出應當讀出自豪和驕傲的口氣,然後教師範讀。

  之後學習此段運用排比和關聯詞的重要性和作用,教會學生學會品味語言。

  在此期間完成板書:有...還有(7有)

  第四段:

  教師略講,學生自學

  讓學生讀後,回答此段主要講的是圓明園之中都有什麼?

  在學生回答都是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同時寫板書: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提問:那麼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讓學生了解,我國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強國,文化舉世聞名。園內奇珍異寶無數。

  五、歷史再現、激盪情感

  透過上面幾段對圓明園未毀滅前的具體學習,筆鋒一轉來觀看影片。

  1、播放圓明園毀滅後在原址上逐漸還原的動畫影片

  2、提問學生這把火燒掉的是什麼?

  指導學生開動思維從最表層的文物、園林上升到燒掉的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國人的尊嚴

  讓學生產生激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調的同時讓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瞭解圓明園的重大損失,使其刻骨銘心。

  六、激發愛國情感,產生振興祖國願望並佈置作業

  提問學生圓明園真正被毀的原因是什麼?

  為何英法聯軍從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搶奪踐踏?

  為何中國當時不反抗呢?我們的軍隊哪裡去了?

  透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對侵略者踐踏圓明園的憎恨,激發對振興祖國的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刻佈置作業。趁熱打鐵,留下作文,讓同學們有話可說。

  作業題目是以“我想對xx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的物件可是侵略者、中國、同學、自己等。

  只要書法出自己內心真摯的情感即可。

  文章當中要求運用到本節課所學的排比句式和關聯詞。

  七、板書設計

  圓明園的毀滅

  二.“眾星拱月”(佈局)

  三、有···還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禮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親情。這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共五小節。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向讀者介紹了親人們在去年和今年送“我”的禮物,以及“我”透過這些禮物懂得了什麼。全詩表達了親人對“我”的無限關愛和殷切的期望。詩歌的前4小節在結構上很相似,分別寫了去年今年春天,爺爺、奶奶、媽媽、爸爸送給我不同的禮物,有種子、小雞、手錶、《少兒百科全書》,從中我懂得了自然、生命、時間、世界的博大和精彩。最後一小節點明瞭禮物雖小,寄託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我就是在濃濃的親情中成長的。全詩構成如下思路:

  生活層面 寫作思路 情感表達

  親人送禮物 感受親情 濃濃的親情

  我有收穫 抒發親情

  這首詩以敘事為主,同時表達了強烈的情感。語言樸實,讀起來琅琅上口,但其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考慮到三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與理解水平,在理解“種子”與“自然”,“小雞”與“生命”,“手錶”與“時間”,“少兒百科全書”與“世界”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學習,學生學會10個生字,會認讀3個生字。

  2、透過學習能初步理解詩歌內容。學生能感受到親人對“我”的愛,體驗到親情的偉大,使學生對親人產生感激之情。

  3、能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

  使學生體會長輩對晚輩的深深情意與殷切期望,教育學生不辜負親人的期望。

  教學重點:學生能感受到親人對“我”的愛,體驗到親情的偉大,使學生對親人產生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透過學習能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教法與教學手段:

  根據這首詩的特點,我採用了情趣教學法進行教學。

  1、運用多種媒體,創設情景。

  教學中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喚起學生的情感。教學《禮物》我在一下來兩方面作了努力:

  (1)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課前我與學生交流春節親人送的禮物。運用可見創設家的氛圍,喚起學生對家的嚮往,使學生容易入情入境。

  (2)引導學生超越文字,調動多種感官發揮想象。

  在理解“種子”與“自然”,播放種子發芽生根及春天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透過多種感官領略大自然的美。從而理解種子與自然的關係,當學生有了收穫有了體驗,對送禮物的人的情感就自然而發了。

  2、教師是學生的合作伙伴,以趣激情。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讀通課文。學生讀通後進行激勵,師生互動調動學生情趣。

  (2)表情朗讀,體驗真情。

  一首詩歌就是作者一生的體驗、積澱。品讀詩歌,越是細細品味,越能夠體會其中的情感與內涵。教師在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之後,進行朗讀指導,配樂朗讀,鼓勵學生有個性朗讀。

  學法指導:

  因為詩歌具有感情強烈、語言精練、意境優美、音韻和諧等特點,因此教學時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體會作者的情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1、反覆朗讀,讀有層次。

  這首詩,一開始就讓學生反覆朗讀,達到讀的正確流利。在指導學生理解詩意後,有感情朗讀。透過反覆吟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授之以漁,教其方法。

  根據本課的特點,可以引導學生掌握以下方法理解詩意:讀文章想畫面,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抓住重點詞語細細品悟,聯絡上下文理解。

  學詩的方法:朗讀——讀通——理解——悟情——品讀——背誦(仿寫)。

  教學過程:

  本課的特點有敘事抒情說理的特點,教學過程如下:

  初讀感知——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掌握方法———熟讀成誦——仿寫詩歌

  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三、再讀課文,表達親情。

  四、仿寫詩歌,傳遞親情。

  板書設計:根據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第四冊的內容。要求學生認識兩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是學生對質量單位的初步嘗試,也是為後面“噸”的教學奠定基礎。從學生的感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出發,靈活處理教材,先認識千克,再認識克,然後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及知識應用。

  圍繞這節課的內容,以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結合課題的實驗方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克和千克,對1千克、幾千克、1克、幾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能進行簡單的質量計算。

  2、繼續培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3、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對千克與克的認識並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難點是對克的認識。 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些目標,在教學中採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教法:

  這節課的教學物件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因年齡小,還是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境,讓學生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同時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創造了良好基礎。

  學法:為了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並最佳化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法上採用了讓學生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稱一稱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耳、動腦,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學環節

  本節課設計了三大教學環節:一是遊戲發現,激發探究欲;二是主動參與,探究新知;三是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1、遊戲發現,激發探究欲

  在這個環節中,創設了“背一背”這個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感受輕和重,然後揭示課題,目的在於利用熟悉的遊戲情境,激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親切感,並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知打下堅實基礎。

  2、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所以分3步來實施:

  第一步:認識千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說一說1千克物品,“掂”是對“1千克”進行初步的感知,“說”是對“1千克”的進一步體驗。接著對“三件視覺上具有一定反差的”物品掂一掂、估一估、評一評、稱一稱,還設計了讓學生想辦法找幾千克的物品,然後輪流感受,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僅一次次強化了學生對“1千克”的體驗,更是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培養,是對學生自主探究程度、學生體驗態度的一種資訊反饋和檢驗。

  第二步:認識克。克相對千克而言,沒有那麼直觀,感覺也不會那麼清晰。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在學生對千克有了一定認識的前提下,馬上讓學生掂一掂1克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感覺上與千克形成明顯的反差,對學生進行強烈刺激,使學生在腦海中克與千克形成鮮明對比,進而建立這兩個質量單位的概念。為了使學生剛建立的概念得到進一步鞏固,於是又設計了兩道練習題。練習的目的除了鞏固新知外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我檢查的一種深化。

  第三步:認識千克與克的關係。試教時設計的是一道填空題:1粒釦子重1克,2粒重()克,100粒重()克,那麼1000粒重()克,從而推出1000克=1千克。教出後發現這樣設計給學生的鋪墊太厚,沒有思維度。後來把這一環節改為“由1粒釦子的質量直接到思考1000粒釦子有多重?”這樣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興趣,學生學習興趣很濃厚。對“克和千克”的換算公式,設計了教師讀、學生聽、學生讀、大家評多種讀的形式,使學生在讀和評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克與千克的關係,並牢牢記在心中。

  3、應用新知,昇華體驗

  透過前面幾個環節的教學,學生對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為了使這些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創設了兩個問題情境:針對物品重量能提什麼數學問題;怎樣讓氣球載滿物體順利升空。

  第一個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把新知和過去的學習經驗相結合,提出不同程度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擴充訓練容量,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式的體現。第二個問題情境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並且把學生那種嚮往宇宙、嚮往太空的情感融入情境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活躍,情感達到最高潮,從而把本節課的感知、體驗,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以進一步昇華。

  總之,本節課在設計上儘量遵循孩子們的認知規律,充分體現教育新理念,為孩子們的自主、獨立、合作、個性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機會。畢竟,我們還在實驗、還在探索,所以教學中難免有一些不盡人意之處,敬請各位指出,以便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居於這套教材的最後一冊(第四冊)第三單元,是承接第三冊的第一單元記敘文的語言表達,第二單元說明文的語言表達而編排的。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鬥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於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鬥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高考考綱、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單元教學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現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瞭解馬克思在科學理論和革命實踐方面的偉大貢獻,學習馬克思為真理而鬥爭的精神。二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三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根據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所教學生現狀的認識,故明確本課時教學要點為:運用揣摩語言的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學習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個人的思想觀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對這篇課文學習目標的理解,我認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一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二難點: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2.第三段複雜單句的語法分析。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揣摩語言為主。另外,本課教學難點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個:1.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內容及意義的理解,2.一些重點語句的揣摩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行動起來,積極收集資料,認真閱讀提出問題,積極思考解決問題,這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最佳途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教師引導型”教學方案,以突破難點。這種方案的教學思想是,透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引導下,透過學生的積極配合與認真思考突破教學難點,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設計要求學生有比較紮實的基礎,以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把握教學時機的能力。文中的重點語句較多,體現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關照呼應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學中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選擇要點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與分析、第六段的第二句中“遠不是主要的”的表達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三句和最後一句的理解。

  三、說學法:

  本課內容較難理解,特別是馬克思兩大發現的劃時代意義以及第三段的文字內容同學們理解較為困難,所以,同學們應在認真預習的基礎上試著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語句,結合書下注釋,聯絡上下文,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絡,體會它們在文章結構方面的作用及表達效果。對文中的哲學、經濟學理論的概念可以查閱書籍(如《辭海》,有關政治經濟學、哲學的書籍)來理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規律,剩餘價值規律的發現的偉大意義、對其內容可以只作簡單瞭解不必過分深入。課文中複雜的句式較多,同學們可在課前複習一下初中學過的句子成分的劃分、複句層次的劃分的相關知識,然後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做一下語法分析,這樣對於課上理解文章內容會有較大幫助。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語言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語言特色。有的人語言幽默風趣,有的人語言質樸自然,有的人語言清新明麗。我們學習的各類文體也是這樣,記敘文的語言形象生動,說明文的語言準確周密,那麼,議論文的語言呢?帶著這個問題,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深入體會一下議論文的特色。

  此設定可以幫助學生複習舊的知識,可以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個初步的認識。可謂"一石多鳥"。

  (二)、課前檢測:

  1.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具體介紹一下有哪些偉大貢獻?

  2.概述課文的結構。

  此項設定主要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為下文揣摩語言打基礎。“溫故知新”。

  (三)、新課講授:

  1.先引導學生完成一些語句的揣摩理解,然後師生共同歸納揣摩重點語句的方法。

  問題1:為什麼說馬克思“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

  問題2:諱飾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麼作用?答案: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哀悼與尊敬以及不忍再說,而又不得不說的沉痛心情。

  以上兩個問題重在引導學生從重點句段入手揣摩語言。

  問題3:第三段是一個複雜的單句,它的句子主幹是什麼?冒號後面作為賓語的復指成分可以分為哪幾層意思?“正像達爾文……一樣”在句子中是什麼成分?起什麼作用?

  此問題透過對句子的主幹和層次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2) 歸納方法

  首先從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幹,理枝葉,分層次;然後聯絡時代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語句的深層含義。

  2精讀課文,分組討論,運用揣摩語言的基本方法,體會課文的語言特點,然後選擇以下句子檢測學生理解的情況。

  問題1、第八段在讚揚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時,用了哪些極具感情色彩的詞語,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詞語分別表明敵人和戰友對馬克思的不同態度,用詞準確。

  問題2、第二段所寫“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該句將馬克思逝世這一事件放在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廣闊背景中來考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評價馬克思的偉大貢獻,是全文的總綱。(此題從抓重點句、聯絡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問題3、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使命”和“事業”的修飾成分各有哪幾層?“****”一詞的支配物件是誰?

  明確:“使命”一詞的修飾成分有三層,分別是“他”“畢生”“真正”。“事業”的修飾成分有一層,“****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 “****” 的支配物件是“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此題透過對中心詞的修飾、限制和補充的分析,體會語言的嚴密性)

  問題4、找出第五段的關聯詞,分析其作用。

  明確:即使 也 但是 甚至 而且

  問題5、說說第六段前兩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確: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後一句話,概括第3—5段的內容,也與第二段中的對於歷史科學相呼應;後一句開啟下文,與第7段“因為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相連,併為從實踐方面介紹馬克思的成就埋下伏筆。

  以上兩題分別從關聯詞和過渡段方面揣摩語言。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本節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熟悉了揣摩語言的切入點。所以為節省時間,本步驟由教師總結,主要是讓學生加深理解,鞏固所學。(出示板書設計)

  (四)、比較教學: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理解、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這裡選了一篇雨果在巴爾扎克葬禮上的講話──《巴爾扎克葬詞》來進行比較閱讀。

  兩篇文章均為葬詞,在內容上有很多相近之處,均對逝者的歷史貢獻與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評價與讚揚,表現了作者對逝者的哀悼與敬仰之情;在表達方式上也極為相近,都在記敘的基礎上,把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由於逝者的不同,特別是作者的不同,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思想家、科學家,在對馬克思極盡溢美與痛悼之時,在語言上用詞準確嚴謹,在行文中注意了語言的過渡、銜接、關照、呼應,體現了議論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而雨果作為一位作家、藝術大師,他的悼詞的語言樸實而不單調,準確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於文學色彩,文采斐然,處處體現了語言大師的獨特的語言風格。

  在作比較閱讀時,應注意體會兩篇文章語言的異同之處。在這裡,我們選取兩篇文章中的幾個片斷來作一下比較閱讀練習。

  練習:

  閱讀甲、乙兩文的語段,回答以下問題。

  甲文,《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爾扎克葬詞》

  (1)各位先生,面對著這樣一種損失,不管我們怎樣悲痛,就忍受一下這樣的重大打擊吧。打擊再傷心,再嚴重,也先接受下來再說吧。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裡,一個偉人的逝世,不時地使那些疑慮重重受懷疑論折磨的人對宗教產生動搖。這也許是一樁好事,這也許是必要的。上天在讓人民面對崇高的奧秘,並對死亡加以思考的時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死亡是偉大的平等,也是偉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麼,因為這是最高的教訓。當一個崇高的英靈莊嚴地走進另一世界的時候,當一個人張開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的翅膀,久久飛翔在群眾的上空,忽而展開另外的看不見的翅膀,消失在未知之鄉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只能充滿嚴肅和誠摯。

  (3)不,那不是未知之鄉!我在另一個沉痛的場合已經說過,現在我也永不

  厭煩地還要再說──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這不是虛無,而是永恆!我說的難道不是真話嗎,聽我說話的諸位先生?這樣的墳墓,就是不朽的明證!面對某些鼎鼎大名的與世長辭的人物,人們更清晰地感到這個睿智的人的神聖使命,他經歷人世是為了受苦和淨化,大家稱他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後就不可能不化作靈魂!

  1.面對逝者,人們感到悲痛,甲文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人們對馬克思的悼念與敬仰,乙文透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對巴爾扎克的尊敬與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乙文運用了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其語言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在整個歐洲和美洲,從西伯利亞礦井到加利福尼亞,千百萬戰友無不對他表示尊敬,愛戴和悼念。②乙文選段(2)的第二句。③雙重否定。④準確嚴密。⑤比喻。⑥誠摯富於文采。

  五、知識遷移:此項設定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訓練,以達到講練結合,培養能力之目的。

  1.閱讀《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題。

  (1)對詳細記敘時間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因為這是在葬禮上的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佈逝世的準確時間。

  B.強調這是全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C.馬克思生命的每一時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是十分寶貴的。

  D.明確指出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後時刻。

  (2)對兩個“睡著了”解釋不確切的一項是( )

  A.兩個“睡著了”都指馬克思的逝世,前一個是虛寫,後一個是實寫。

  B.兩個“睡著了”寫出發現馬克思逝世的過程,前一個是說以為他睡著了,後一個是確認他已經逝世了。

  C.這是諱飾的手法,含蓄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達感情的方式相當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濃縮在“但已經是永遠地睡著了”這幾個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