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錦集六篇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錦集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汙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幼兒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欣賞廢舊物變寶創造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創造一種美,從中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材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創造的樂趣。

  3、增進幼兒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材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活動的難點是: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美麗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材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一定的經驗。

  3、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臺呈半弧形放置於幼兒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幼兒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幼兒透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提高幼兒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創造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興趣。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幼兒自己尋找材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透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透過幼兒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著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興趣(2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幼兒製作的嚮往和興趣。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美麗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幼兒更好地創造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後幼兒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透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提高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興趣,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樂趣。相信透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著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來製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結果:

  1、讓幼兒在製作的過程中,提高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創造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並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創造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並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夸父追日也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對光明的嚮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一種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詩人陶淵明曾寫詩讚道:“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神話傳說中的神奇。

  2、體會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貴,交流從故事中得到的收穫。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感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的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故事淺顯,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夸父嚮往光明,追求光明的精神,在感悟夸父追求光明精神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的理念指導下,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於是,我設計一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上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師講述夸父的故事。)

  2、在我們悠久燦爛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神話故事是一朵美麗的浪花。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憑藉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了這一個個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這節課,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話故事。

  板書課題:夸父追日。

  (指名讀,齊讀)

  3、釋題:追日(追趕太陽)讓生質疑:為什麼追?怎麼追?追到了沒有?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讀文章。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波浪線把能解答三個問題的有關語句畫下來。

  2、好,這些詞語你會念了嗎?

  3、出示詞語:手杖虞淵伏下身子渭河瀚海頹然奮力一拋

  4、開火車讀,齊讀。

  5、誰還能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怎樣神奇的事?我來開個頭:夸父拿著手杖去追太陽,誰能接下去說。(請一好生示範說)如有錯誤的話教師順勢點撥。

  6、咱們同桌也來學著他的樣子用上這些詞語互相說說。

  7、下面我們來接龍說一說,每一個人都要豎起耳朵認真聽,輪到你了,你就得接著前一位同學用上後面的詞語接著說下去。

  三、細讀感悟

  1、夸父為什麼要去追趕太陽,他心裡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段,劃出句子。

  2、交流:

  課件出示:“每天夜裡,太陽躲到哪裡去了呢?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⑴指名讀。

  ⑵引讀:

  師:是呀,夸父對光明是那麼的渴望,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師: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⑶同學們,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的心聲,撥出他對光明的渴望?

  生齊讀:“我不喜歡……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⑷讀著這樣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

  課件出示:我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讀第2~5段

  過渡:是呀,在字裡行間,我們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動了,更被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著,讓我們再次隨著這些神奇的語言文字走進故事2~5節。

  1、默讀2~5節,邊讀邊思考夸父還神在哪裡,又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課件出示:“夸父拿著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裡。”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裡?(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風似的奔跑”體會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車在告訴公路上行駛,如果以每小時100公里來計算,兩千公里得開多少小時。(20小時)

  整整要開20小時,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這份感受讀出來吧。

  ⑶還有哪裡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風似的奔跑)

  ⑷此時,所有的感受只在一個“讀”,來,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創設情境:

  夸父,你為什麼跑得這麼快,這麼急?

  預設:因為太陽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記著這樣一個目標:

  課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生齊讀)

  4、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裡?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裡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⑴指名讀,夸父“神”在哪裡?

  ⑵拓展黃河、渭河資料,抓關鍵詞“霎時間”體會夸父之渴。

  ⑶指導讀。

  5、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撐著他。

  讀到這裡,你又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6、夸父還“神”哪裡:

  出示:“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為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這時,太陽正在虞淵落下去,把最後幾縷金色的光輝塞在夸父的臉上。夸父遺憾地看著西沉的太陽,長嘆一聲,便把手杖奮力向前一拋,閉上眼睛長眠了。”

  ⑴指名讀,夸父遺憾什麼?

  (沒有追到太陽、沒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遺憾、對光明的渴望都化作這最後的奮力“一拋”上,這一拋,都丟擲了什麼?

  (這一拋,丟擲了一大片枝葉茂密、鮮果累累的桃林。這一拋,還丟擲了鮮美的桃子。)

  ⑶引導:夸父是那麼想把太陽留住。那麼這一拋,夸父還想丟擲什麼?

  (根據生回答板書:希望、光明……)

  ⑹讀著讀著,你覺得這一拋還丟擲了什麼?

  讀到這裡,你又看到了一個()的夸父。

  五、練筆昇華:

  夸父,我想對你說……

  寫一兩句話,佩服夸父的決心及毅力、還有做事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永遠秉持著有恆心、有毅力,不畏艱難的精神;追求光和熱,契而不捨

  板書設計:

  夸父追日

  為什麼追?

  與日逐走執著

  怎麼追?渴欲得飲奉獻

  道渴而死犧牲

  有沒有追到?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是《統計》,《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機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透過提供動物投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著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資料,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統計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方法的多樣性,並學會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資料資訊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創設小動物投籃場景,透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觀察花盆,統計出不同顏色的花有多少朵。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資料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資料。接著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資料,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資料的處理能力,而且透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是畫統計圖。首先出示同學們喜歡小動物的統計表,從統計表畫出統計圖。學生嘗試活動,發現格子不夠,然後想辦法,討論發現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

  第三層次應用統計資料,解決問題。從畫得統計圖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資料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聯絡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一道聯絡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調查11月份的天氣的情況,並在小組內畫統計圖,最後透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什麼情況?明白了什麼?這一練習透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資料,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鍊,並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是拓展延伸。根據已學內容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出示一格表示5、10或者更多的單位的統計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在統計活動中採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資料資訊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 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喜怒哀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具準備、說教學過程、說課堂調控以及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闡述。

  一 、依據課標說教材

  1.《喜怒哀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第6課的內容,屬於美術新課程標準中的“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學生在進行人物創作時,要善於抓住人物的表情,細緻刻畫,這樣才會使畫面的主題突出,人物形象生動。

  這是一堂集欣賞性、操作性、創造性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透過本課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學會人物創作而且能夠把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絡起來,把學生領進繽紛的藝術世界。我計劃用1個課時來完成教學。

  2.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人物表情的不同表達方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寫生,掌握基本的人物頭像造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不同表情下的不同成長經歷和現實經歷,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

  (透過教學目標的設定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3.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的特徵;

  教學難點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徵進行大膽想象表現。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是對美術教學目標更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二、因材施教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中,我遵循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育思想,依據五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啟發式教學法為主,以例項為線索,充分運用多媒體、範例等直觀教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

  三、全面發展說學法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五年級學生屬於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相對較強,基於以上學情分析在學法指導上我結合(音樂)學科等相關學科,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採用欣賞法、表演法、對比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四、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喜怒哀樂》,教具上我準備了資料豐富的多媒體課件,

  而在學具上則需要學生準備基本的繪畫工具包括HB-2B繪畫鉛筆、畫架、橡皮等。

  五 、循序漸進說教學過程

  為了最佳化教學過程,體現美術學科特點,使學生都能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下面我將著重來談談我的教學過程。我將40分鐘的課堂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欣賞名作,匯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的求知慾可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

  首先,多媒體展示名家作品: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列賓的《伏爾加河的縴夫》,林風眠的《仕女》等帶領同學們走近藝術大師的作品進行觀摩、欣賞、感受。 然後讓大家談談欣賞之後的感受。同學們會說:很逼真、形象,色彩和諧等。 引導學生再次仔細觀察畫中人物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有懷疑、微笑、痛苦、哀傷、驚喜等。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並適時進行鼓 在歡樂的氣氛中引出課題《喜怒哀樂》。

  (透過欣賞名畫這樣的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用時約2分鐘。)

  環節二:情趣教學,形成認知

  1.多媒體展示教材中知識窗的人物表情,請四位同學上臺表演笑、哭、怒、愁的表情,讓同學們觀察他們的五官變化:人笑時,眉開眼笑嘴上翹;人哭時,眉掉眼垂淚下落;人怒時,立眉瞪眼牙緊咬;人愁時,皺眉縮眼嘴角掉。

  2.人物的表情是非常豐富的,提問:“孩子們,你們能說說還有什麼樣的表情,能不能給大家表演出來。”我會用相機幫大家拍攝下來記錄瞬間。同學們會說奸詐、害羞、咬牙切齒、無奈、興奮、疲倦、發狂、冷淡、失望等等,接下來同學會爭相表演,我用相機一一拍攝下來,並運用多媒體展示出他們天真、可愛、滑稽的表情,這時課堂氣氛將達到頂點。

  3.多媒體播放人物寫生影片,教師講解

  基本步驟:

  1、觀察人物表情特徵

  2、畫出輪廓

  3、畫出頭髮

  4、畫出五官

  5、整體調整,完成作品

  (透過老師的設問,分析以及老師的示範講解,讓學生知道基本方法,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用時約12分鐘)

  環節三:創作實踐,擴充套件想象

  (1)、在學生創作環節中,我將拍攝下來的學生表情照片展示到大螢幕上,作為同學們的繪畫物件。並及時提示學生注意人物不同表情時五官的變化及比例關係,並且要抓住人物的主要表情特徵,處理好線條的疏密關係、粗細運用、虛實規律,注意整體把握。學生創作時播放一些輕音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創造美、展示美。我會巡視輔導並對構思新穎的小組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作。提醒學生在製作時注意安全,做完要及時整理課桌,回收物品,養成良好習慣。

  (本環節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使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

  間留給學生自由創作。用時約18分鐘)

  環節四、評價欣賞,提高審美

  創作結束,將學生作品懸掛展示。每組選一二名學生將該組的構思、設計意圖,說說給大家聽。在評價過程中,重視生生之間的互評,老師鼓勵學生作品創作的閃光點並提出建議,給學生指引方向,提高審美能力。透過學生投票,選出大家心目中最喜歡的作品,裝飾我們的教室,美化我們的生活。

  (本環節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自評和互評,促進他們交流學習使美術教學與生活融合。用時約5分鐘)

  環節五:課後拓展,歸納總結

  科學有趣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在課即將結束時,提問:“孩子們,這節課你快樂嗎?”鼓勵學生課後把這份快樂傳遞下去,與家人朋友共同體驗創作的樂趣,成功的樂趣。根據所學內容,我給孩子佈置了課後作業,放學回家後,對著父親母親或爺爺奶奶進行人物頭像寫生,要注重分析不同年齡以及男女性別之間的表情差異。下週帶來與同學們分享,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本環節讓學生回顧快樂,加深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印象同時又是對本節內容的歸納總結。用時約3分鐘)

  五、說課堂調控

  調控好課堂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課堂教學組織的成敗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和良好教學效果的取得。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也會成為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的意義在於明確、簡潔的表達課文內容,設計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因此在教學中,應將做到教學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根據教學活動的安排,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喜怒哀樂

  基本特徵示意圖 展示區

  總之本節內容透過精心設問,合作研討、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把學生當成發現者,大膽的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

  最後,我以布魯克菲爾德的一句名言結束我的說課: 讓學生學會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共同創造者!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辛苦了!

說課稿 篇5

  最後1個環節是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利用螢幕幕布功能出示本節課的板書,(面積的含義)鞏固新知。接著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猜猜看。熒幕上隱藏著2個圖形,一個圖形上擺了4個小正方形,另一個圖形上擺了12個小正方形,猜猜看誰的面積大。學生的答案是不一樣的,當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時,我利用隱形幕布功能揭開謎底,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在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時候,不能只數正方形的個數,正方形的大小必須是一樣的,否則就不好比較,這個環節的設計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對下一個課時面積單位的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

  本節課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下,我們真正實現了 “轉譯”功能,即將學生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圖形、符號;實現了“對話”功能,即讓教材、素材成為學生對話、操作的物件。大家共同感受著數學帶來的信心和快樂。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感謝大家的傾聽,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 課標分析

  高中地理課程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相銜接,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進一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地理課程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更要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不僅要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

  二、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為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模組1的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本節內容既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的基礎,又是大氣運動的理論依據,對後面章節的教與學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本節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絡緊密,體現課改理念,培養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有利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探究。

  2、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主要講述三部分內容,包括:“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及“大氣的水平運動——風”。本課時重點分析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大氣的組成及其作用;第二是大氣的垂直分層;第三是大氣的熱力作用。

  3、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1)教學目標

  以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制定的教學目標為基礎,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衡量本節課程,具體可得出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①課程標準:運用地圖冊圖表說明第一是大氣的組成及其作用。

  ②知識與技能方面:明確大氣的熱源,大氣的各組成及大氣的垂直分層;能用圖示說明大氣的各垂直分層及各層的大氣情況及天氣狀況;瞭解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對地表的作用以及闡述大氣溫室效應;並結合實際解釋自然界中的生活現象對大氣的削弱和保溫作用做相關的講解。

  ③過程與方法:採用探究法與圖表分析法相結合,探尋大氣的組成;聯絡生活的實際講訴個組成成分的作用,用圖表法一一分析大氣各垂直分成的情況,由聯絡生活實際引出大氣的熱力作用,從而進一步闡述大氣對大陽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氣的保溫作用。。

  ④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將理論聯絡實際,增強大氣的環保意識;培養愛家愛國的情感,培養地理審美情趣;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求真的科學態度。

  (2)確定依據

  ①課標要求: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②本節內容:從大氣的過程受熱探索大氣的熱力作用。

  ③教學要求:讓學生對大氣的組成,垂直分層及大氣的熱力作用有較高的認識。

  ④學生的期待:想了解大氣冷熱及運動的奧秘,理解大氣對大陽輻射和對地面的作用,學習終生有用的地理,培養地理探究能力。

  4、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大氣的垂直分層;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氣的溫室效應。

  教學難點:各大氣的主要特點;大氣的溫室效應;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四種輻射之間的關係。

  (2)確定依據

  ①本節內容:冷熱不均如何引起大氣運動。

  ②熱力作用與日常生活聯絡緊密。

  ③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缺乏,對大氣的運動不易理解。

  三、 教法分析

  1、教法概述

  “施教之初,貴在得法。”從本節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本節課將以“設問置疑、引入導課——讀圖分析、概括規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彙報成果、觀看錄象——複習總結、練習鞏固”為主線,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經歷一個由“感性—理性—實踐—理性”的認知過程,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興趣,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本節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以便於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更好地結合圖表學習相關知識。

  2、教學策略的選擇及依據

  (1)教學方法的選擇

  本節課主要使用的教學方法有:探究式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圖表分析法、討論法、比較分析法。

  (2)選擇依據

  本節內容多,原理性強;涉及等壓面、等溫線,較為複雜、難度大;同時要運用物理運動和受力分析的知識,比較抽象,要求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並且和日常生活聯絡緊密;學生在缺乏立體幾何知識的基礎上,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

  3、教學媒體

  (1)教師支援材料:教師用書,教案稿等。

  (2)學生支援材料:課本、地圖冊、實驗彙報材料。

  四、 學法分析

  1、學情分析:

  (1)高一學生具有一定地理基本知識,但是僅是對一些表面現象的認知,對原理性認知較少。

  (2)高一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又有一定的探索能力,本節內容和生活聯絡緊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

  2、學法指導

  (1)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

  讓學生儘量聯絡生活中的地理例項(比如山頂和山下的溫差),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課堂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知識。

  (2)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掌握要點和探討問題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提示,掌握知識得出結論。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學生透過進行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學會觀測、比較、分析、總結。

  ②透過繪製大氣垂直分層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鼓勵學生創新學習。

  五、 教學過程分析

  1、 回顧上章內容,引出本節內容

  透過對地球裡三層外三層的回顧,引出本章大氣的內容,從而開始對大氣的組成的認識

  2、 讀圖講解,層層遞進

  透過讀地圖冊,從而加深對大氣幹潔空氣的認識,瞭解他的組成,進而對其作用的分析

  3、 聯絡生活實際,引出大氣的垂直分層

  透過對生活中,山地和山腳的溫差,引出本節的第二塊內容,大氣的垂直分層

  4、 畫圖層層分析

  透過畫大氣垂直分層圖,分析圖形曲線特徵,對各層的由來一一作分析,講解各層的氣溫情況、空氣運動以及天氣狀況

  5、 再次聯絡實習,研究大氣的作用

  透過對夏天白天在多雲和晴朗天氣的溫差比以及晚秋有云夜晚和無雲夜晚的溫差比,引出大氣的熱力作用

  介紹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6、 層層深入

  對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透過大氣的特殊性質,分析大氣的吸收具有選擇性,反射物選擇性,散射具有選擇性(晴朗的白天是蔚藍色的原因)

  7、源於實際,分析理論

  大氣對地面得保溫作用也是聯絡生活的冷暖現象,結合課本的圖解,分析大氣保溫作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