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幼兒說課稿

幼兒說課稿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大自然的禮物》這一主題中的——好喝的茶飲料這節課。

  一、設計意圖:

  茶是我國的傳統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製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含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本活動透過讓幼兒親自動手製作茶飲料,收集有關茶的知識並將其分類整理,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鍊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合作的精神。符合《綱要》中的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的要求。

  二、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幾種生活中常見的茶葉。

  2、透過品茶,初步認識到茶葉是一種解渴的好飲料。

  3、引發製作"茶飲料"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4、透過對茶文化的瞭解,激發幼兒對祖國文化的自豪和熱愛。

  只有抓住了重難點,才能使活動有的放矢,所以確立了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認識瞭解幾種常見的茶葉

  難點:製作茶飲料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品嚐家長泡的茶葉,並讓他們在品嚐的過程中瞭解各種茶的名稱並從家裡帶自己喜歡喝的茶葉到幼兒園。

  2、綠茶、紅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分別放在小盤子裡,每個小盤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個。

  3、有關茶知識的課件。

  4、《茶葉的聚會》故事CD.

  教法、學法: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援著、引導者、合作者,在本節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語言激勵法、多媒體示範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等

  四、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茶的興趣:

  (1)師:"上星期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讓小朋友回家品嚐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泡的茶,並瞭解茶的名稱,有誰能把自己品茶的經過和了解到的有關茶的事情,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2)請幼兒講述,鼓勵幼兒講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兒講述完,教師要用一句概述性語言小結。

  2、介紹有關茶的知識

  (1)將幼兒收集和老師準備的茶葉放在桌子上請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的名字、形狀、顏色以及味道。

  (2)播放課件,讓幼兒瞭解茶葉是怎麼生長?人們是怎麼進行採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沖泡?

  (3)聽故事《茶葉的聚會》進一步瞭解有關茶的文化。

  3、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茶飲料。

  (1)師:小朋友,我們瞭解了這麼多茶的知識,如果讓你發明一種茶的飲料,你會做一些什麼樣的茶飲料呢?(讓幼兒互相討論)。

  (2)請幼兒將討論的結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兒動手動腦發明製作"茶飲料".

  教師要給予幼兒幫助,並提醒幼兒倒熱水時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後,待溫度適宜時請幼兒相互觀察顏色、聞聞氣味、並一邊品嚐一邊向同伴介紹推薦自己的茶飲料也可請同伴品嚐自己製作的茶飲料並根據品嚐者的建議改進配製方法。

  五、小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六、活動延伸:

  引發幼兒繼續探究"茶"知識的興趣。

  以上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孩子的變化做出靈活的處理,如有不當,請各位評委提出寶貴意見。

幼兒說課稿 篇2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注意,從而煥發起他們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規定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透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說教材

  (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特性,風力的大小變化。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感知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

  1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透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和風力的大小變化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桌子4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風車、綵帶、扇子若干,多媒體課件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

  2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和風的特性。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到風力大小對風車快慢的影響。

  4、演示教學法: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看課件,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聯想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認識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的特點,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引發幼兒對風的好心與探究慾望期間,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現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流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特性——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力對事物的不同影響——運用課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遊戲,評價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問孩子們:“你們想認識今天的客人嗎?”然後讓幼兒用紙條動起來找出風娃娃,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著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特性和風力的大小)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製造出風,然後透過視覺、嗅覺、感覺,探索出風的特性,利用扇子扇動風使風車轉的快慢不一,探索出風力大小對風車轉動快慢的影響,從而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援、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圖片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看圖片,用動作來判斷風做的好事和壞事,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遊戲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

  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玩風車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說課稿 篇3

  活動主題:

  保護我們的皮膚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和操作中,初步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提高觀察潛力和觸覺感受力。

  2、萌發探索人體的興趣。

  3、明白要注意持續皮膚的清潔,並使皮膚不受到損傷。

  活動準備:

  1、操作材料:冷水、熱水、夾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絨毛玩具、木塊、放大鏡、印泥、白紙、記號筆。

  2、幼兒已認識過人體的某些器官。

  活動過程:

  1、幼兒互相找身上的皮膚,明白皮膚的重要性。

  1)請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膚。(幼兒觀察議論,得出人的身體上每個地方都有皮膚。)

  2)小朋友,你們覺得人體中什麼器官最重要?

  3)皮膚是我們人體最大的器官,那我們如果沒有皮膚會怎樣樣?

  小結:皮膚就象我們的外衣一樣,人身上不能沒有它。

  2、透過觀察和操作,瞭解皮膚的構造和功能。

  1)請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說說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材料:第一組:冷水、熱水;第二組:夾子、羽毛;第三組:石子、玻璃球;第四組:絨毛玩具、木塊;第五組:放大鏡、印泥、白紙;第六組:記號筆

  2)請小朋友說一說發現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小結:皮膚上有細細的毛孔和絨絨的汗毛,熱了,毛孔能幫忙身體排汗、散熱;冷了,毛孔就縮小,不讓冷空氣進入體內。手上有指紋和手紋,而且每個人的指紋和手紋是不一樣的;它還能感覺出冷、熱、痛、癢,感覺出物體的軟硬、光滑和粗糙;皮膚還具有彈性。

  3)小朋友去玩一玩剛才沒玩過的材料。

  3、討論如何保護自己的皮膚。

  啟發幼兒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討論:要勤洗澡、洗臉、洗頭、換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損傷皮膚,傷了要及時擦藥,要加強鍛鍊,使皮膚更健康。

  4、遊戲:“對與錯”:如果話是對的,就舉起紅卡,如果是錯的,就舉起綠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們的皮膚變得不健康。(錯)2)喝水對皮膚有好處。對)

  3)皮膚被劃破了,就再也不會好了。(錯)

  4)小朋友用了化妝品能使皮膚變得更漂亮。(錯)

  5)最薄的皮膚是嘴唇,最厚的皮膚是指甲。(對)

幼兒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由於過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使他們不知道如何節約用錢,如何合理用錢。新《綱要》中指出: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又要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我們透過"乘車"這一生活場景的模擬,使幼兒在擺擺、想想、算算中懂得如何節約用錢。公交車、三輪車、計程車是幼兒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每種車的線路不同、乘坐的人數不同,價格也不同,因此其中蘊涵著很大的教育價值,透過學習使幼兒能更好地理解和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培養初步的理財意識。此活動適合在大班開展。

  二、活動目標:

  1、在操作遊戲中複習鞏固10以內各數的加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3、體驗遊戲成功的快樂。

  三、重點:

  透過操作、計算,比較坐什麼車花錢最少,培養幼兒初步的理財意識。

  難點:學習10以內各數的加法。

  解決策略:

  1、操作法:人手一份操作紙、十個硬幣。

  2、媒體藉助法:用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

  3、遞進累加法:由一人乘車到三人乘車,再到五人乘車,從一種交通工具到多種交通工具,涉及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車,不同的價格,層層遞進,層層累加。

  四、活動準備:

  課件;操作紙、硬幣、鉛筆人手各一。

  五、活動流程:

  1、談話引題,激發興趣。

  有個叫明明的小朋友想去蘭墅公園旅遊,坐什麼車去最便宜呢?請小朋友們來幫幫他吧!

  (在"旅遊"的遊戲情境中學習數學,更增添了趣味性,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操作課件,介紹三種交通工具的價格。

  (用課件再現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牢記各種車輛的價格,為下面的操作活動奠定了基礎。)

  3、第一次操作驗證:一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用擺硬幣的方法學習計算價格更符合大班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剛剛萌芽的心理特點,透過比較使幼兒知道一個人去坐公交車花錢最少,只要2元。)

  4、第二次操作驗證:三個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操作計算,

  (2)、提問:你認為哪種車最便宜?為什麼?

  (透過幼兒的回答層層理解題意,從而知道三個人去打的最便宜。透過個別提問也提高了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

  5、第三次操作驗證:五人乘車,哪種車最便宜?

  (1)、幼兒計算,學習連加。

  (2)、提問:你認為五個人去坐什麼車花錢最少?為什麼?

  (這是提高幼兒思維靈活性的方法,使幼兒知道透過分散乘兩種車的方法更省錢。)

  6、隨老師"開車"出活動室。

幼兒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四名教育,在欣賞名曲時我們班孩子興趣很濃,有時候還會跟著音樂的強弱、快慢做相應的動作,為了挖掘和發展我班孩子們對樂曲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我設計了《青蛙唱歌》這節課,並針對我班孩子節奏型學習較弱,設計了學習節奏型的環節,同時還將啟發幼兒運用語言表現節奏型。在整個活動中我還將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透過師幼互動,運用生動的手偶以遊戲情景貫穿始終,以賞識、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二、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三、重難點

  重點: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青蛙爺爺、青蛙寶寶,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難點: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四、準備:

  1、大"荷葉"一片,鋼琴曲《月光曲》

  2、青蛙爺爺、青蛙寶寶手偶各一個

  3、鋼琴、配班老師熟彈青蛙爺爺、青蛙寶寶的樂曲

  五、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作用,而幼兒的情感往往在情境中產生。幼兒思維較直觀,創設音樂作品相適應的情境,有利於 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我常為孩子們創設情境,使他們有如身臨其境般地體驗這種意境,獲得觸景生情的效果,從而更好地表現作品。

  2、木偶演示法:透過操作木偶演示要學習的節奏型,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此外,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對音樂的表現力,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六、教學過程:

  (一)出示大"荷葉",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麼呀?是一片什麼樣的荷葉啊?它是一片愛跳舞的荷葉,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跳舞嗎?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二)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1、師:聽,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啊?(慢的、輕輕地......)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2、師:聽,又有好聽的音樂來了!剛才又是一段什麼感覺的音樂呢?(快的、強的......)愛跳舞的荷葉聽到這樣的音樂會怎麼樣跳舞呢?那我們和荷葉一起跳舞吧!

  3、師:小朋友們跳的真不錯!現在我們和荷葉一起表演好嗎?(聽高低變化的音樂做不同的動作)

  (三)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1、師:荷葉跳累了,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們,誰喜歡坐在荷葉上唱歌呀?這片漂亮的大荷葉還真的吸引來了一隻青蛙寶寶呢!(出示青蛙寶寶,和幼兒打招呼)你們知道青蛙是怎麼叫的嗎?

  2、師操作手偶說話:爺爺剛教我一種新叫聲,你們想聽嗎?

  (引導幼兒學習節奏型)和我一起來拍拍手,看誰拉長長的麵條能馬上收回來。

  3、其實我好聽的叫聲是在說一句話哦!(啟發幼兒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寶寶的叫聲。)

  (四)傾聽音樂,區分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的歌聲,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出來。

  1、師:我們好聽的叫聲把青蛙爺爺也吸引來了!(打招呼)它們都是歌唱家哦,現在我們來聽聽它們的歌聲吧!(配班老師彈兩段青蛙音樂,幼兒傾聽)

  是誰先唱的,誰後唱的呀?我們再來聽一聽,比比誰的耳朵靈!青蛙寶寶唱的歌是怎麼樣的?(細細的、跳跳的)青蛙爺爺唱的歌是怎麼樣的呢?(粗粗的、連連的)

  2、師:那我們來學學它們好聽的歌好嗎?(跟隨青蛙手偶,以齊唱和男、女生分組的形式學唱。)

  3、師:你們覺得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邊唱會邊怎麼跳啊?(啟發幼兒青蛙寶寶跳的高、快,青蛙爺爺跳的低、慢。)

  4、師:現在青蛙寶寶和青蛙爺爺要來比比誰唱的好聽,你們願意幫他們嗎?(幼兒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五)結束活動。

  師:青蛙寶寶說很喜歡這片大荷葉,小朋友我們把這片大荷葉送給它們,好嗎?那我們一起幫青蛙爺爺和青蛙寶寶把荷葉運回家,聽聽是誰先走的哦!(配班老師彈兩段音樂,幼兒根據音樂變化手持荷葉跳出教室。)

幼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秋天是水果豐收的季節,且水果的品種豐富。常見的有蘋果、香蕉、葡萄、橘子、梨子、柚子等,它們大小、顏色、形狀各不相同。幼兒雖然知道一些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和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家長有反應幼兒在家不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膨化食品。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激發幼兒想吃水果、愛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此活動的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於幼兒(幼兒食品)的身體健康(健康食品)。而且任何的季節都有著各種不同的水果,取材方便。水果的種類品種繁多,用途之廣,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及生長的地方都有所不同。然而,幼兒雖然在生活中隨便都可以看到水果,但對水果的用途、種類、生長的地方、都還不瞭解,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幼兒對水果的內部構造、生長的地方和它的水裡的變化有所瞭解,加深對水果認識和了解。我們認為選折此教材有一定的必要性,就如《綱要》中所說的,既要符合幼兒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及情感兩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相互合作的部分,目標為:

  1)通過了解水果的名稱;

  2)嘗試運用句型I have___表達自己的所有物。

  3)鼓勵幼兒參與到遊戲中,按照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重點定位於:感知水果的外形,瞭解水果的名稱。透過談話—水果分類—嘗水果—水果拼盤—運水果,五個環節有機聯絡,相互滲透,引導幼兒主動活動,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精神。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要回憶生活經驗,將水果按顏色、形狀、吃法等進行分類和製作水果拼盤,主要透過小組商量和討論,自主操作,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我們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注重綜合性、活動性、趣味性、寓教育於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參觀過果園。

  2)物質準備:蘋果、梨子、香蕉、葡萄、柚子、香蕉等水果若干個;塑膠盤子,塑膠刀子、毛巾一組每人一套。削水果的工具、牙籤、運水果的小筐。錄音機,音樂磁帶、投影儀。布條、小禮品若干。情境創設:水果王國,背景是各種各樣的水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讓幼兒透過分組交流探索的結果,分組合作製作水果拼盤,分享共同合作的過程與結果,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

  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請幼兒為水果分類,主要是探索水果的外形和特徵,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活動是製作水果拼盤,讓幼兒在感知和認識各種水果的基礎上,提升經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製作一個有特色的拼盤。

  3.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了“水果王國”的世界,以水果皇后的形象出現,引起幼兒的注意。並結合秋收,引發幼兒融入到說水果名稱、分水果、嘗水果、運水果的情境中,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積極思考,動腦,以達到個性與素質的共同發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活動引導幼兒扮演各種水果娃娃,我扮演水果媽媽(媽媽食品)共同創編水果娃娃的動作,並組織玩《找水果》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導幼兒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從中獲得感知。第二次是讓幼兒透過切、掰、撥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裡果核的秘密。第三次是讓幼兒把水果放到水池裡發現水果沉浮的秘密並進行記錄。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談話講解把實物或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是透過觀看vcd讓幼兒更加直觀的理解各種水果生長的地方。

  4、互動法: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教材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除此,我們還適時的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話使幼兒從中獲得對水果秘密挖掘的認識和體驗。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分一分、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潛移默化的讓幼兒對水果產生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讓幼兒參與水果王國的水果宴會,並透過回答問題,分水果,嘗水果,做水果拼盤,運水果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沉浸在遊戲的樂趣中,體驗水果王國裡的快樂。

  3.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二次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分水果,引導幼兒按水果的特徵、外形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透過協商、合作、嘗試不同的分法。第四次的活動中,幼兒能動手嘗試製作水果拼盤,有助於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透過對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拓展了知識面,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1、多通道參與法: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比一比、嘗一嘗、學一學、說一說、等種感官的參與,活動中幼兒能在快樂在遊戲探索中獲得了知識。

  2、操作法:在活動中讓幼兒透過切、掰、撥、挖等方法來發現水果肚子裡面的秘密。

  3、觀察法:在活動中讓幼兒各種水果都放到水裡,透過觀察發現水果在水裡的秘密。

  四、說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情境:水果皇后的邀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打扮成水果皇后的樣子,把幼兒帶到了神秘、新奇的水果王國,引發幼兒觀察水果的興趣。並透過回答水果皇后的問題:“你知道秋天有哪些水果?他們叫什麼?有什麼營養?”過度到下一環節。目標1能自然落實。

  2、根據水果的特徵分類(為水果王國的水果分家)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我們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水果,供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透過讓幼兒介紹,和集體小結的方式,鞏固對水果外形特徵和用途方面的認識。

  3、品嚐分辨水果的味道(品嚐水果王國的水果)

  感知完水果的分類,幼兒就會對水果的味道產生興趣了,因此及時的提問:你們想嚐嚐這些水果嗎?幼兒通過蒙眼睛品嚐水果,這樣大大增加了幼兒品嚐的興趣,這一環節充分滿足了,幼兒愛吃,喜歡吃的天性。同時滲透,水果營養多,富含多種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對人體有幫助,讓幼兒意識到多吃水果的好處。

  4、製作水果拼盤

  幼兒已經不滿足品嚐水果了,他們蠢蠢欲動,想自己親手製作一盤可口的水果拼盤。我們在每組提供了各種水果、塑膠切刀、叉子、盤子等工具,讓幼兒動手操作,製作一盤有特色的水果拼盤。製作結束後,讓幼兒進行交流分享,將製作好的拼盤放在投影儀上展示,並向大家做介紹。

  5、運水果

  活動結束前,透過遊戲運水果,讓幼兒把水果王國的水果運回家,來延長幼兒對此活動的興趣。幼兒在吃了水果,動手製作水果拼盤後,需要運動。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是需要動靜交替的,因此,我們在最後一環節,讓幼兒動起來,用小筐將剩下的水果運回家,並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請幼兒將剩餘的水果帶走,既是為水果皇后幫忙的表現,又達到了運動的效果。相信幼兒對水果會產生持續的興趣,從中生成出更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活動。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