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小班實物講述活動《我的喜歡小餅乾》

  一、設計思路

  3-4

  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於喜愛的事物充滿了表達和慾望,幼兒可以透過

  描述性詞彙來對喜愛的事物進行表達。

  餅乾是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

  並且幼兒對於吃

  的東西永遠充滿著興趣。所以我選擇了這樣一個內容進行講述活動。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

  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

  我將目標分為以下三點:

  1在集體場合自然大方地講話。

  2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餅乾的樣子、顏色、形狀等。

  3能透過活動豐富詞彙,比如“圓圓的、甜甜的、香香的”等描述性詞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

  指導幼兒透過活動講出一些描述性詞彙。

  因為小班幼兒的語言正在

  發展階段,所以要教師來引導幼兒來表達,這也是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若干的形狀、大小、味道不一樣的小餅乾。

  2活動所需要的盤子、遮擋物(布)

  五、教學方法

  1首先要讓幼兒感知理解講述物件,直觀法和操作體驗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

  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從中讓幼兒從視覺、嗅覺、觸覺方面來激發幼兒的講述興趣。

  2其次運用談話法來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活動一開始,先用“聞一聞”的方式讓幼兒激發興趣。幼兒能依據憑藉物的特點首先來猜想是什麼。

  請個別幼兒上來一一體驗過後,

  讓幼兒說出對此憑藉物的感受並引導幼兒

  說出“香香的”等類似詞語,然後教師解開謎題。

  2讓幼兒摸一摸餅乾,讓幼兒說一說餅乾都有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

  引導幼兒用描述性詞彙。

  (和個別幼兒進行交流)

  二、活動過程

  1教師:“你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喜歡的餅乾啊?我將你們喜歡的餅乾送給你們好不好

  呀?但是你們要說出你要的餅乾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什麼味道的才行。這樣我

  才能把你們想要的餅乾送給你。

  2幼兒將自己想要的餅乾拿到之後,教師讓幼兒相互交流,“你的餅乾是什麼樣的,我的餅乾是什麼樣子的”,相互嘗一嘗,看一看。和同伴講述之後,自由講述到個別講述。

  三、活動結束

  1教師最後將幼兒所喜歡的餅乾特點加以總結,比如,有的小朋友的餅乾是甜甜的,

  圓圓的,扁扁的。

  2告訴幼兒不僅僅只有餅乾才能用圓圓扁扁來形容它,還有其他你們喜歡的東西。那

  就請小朋友回家後找一找,還有什麼你喜歡的東西來用這些詞語去形容。

  3幼兒可以回家把這些分享給爸爸媽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意圖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是冬天裡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

  幼兒喜歡悅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小班幼兒產生親切感。喜歡小動物又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故事透過象聲詞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輕鬆而又充滿懸念的故事氛圍中,幼兒可以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透過活動可以讓幼兒積累動物名稱的經驗,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有助於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說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準確說出它們的名字,知道叫聲,學說象聲詞。

  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們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其叫聲的代名詞,因此,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所以知道小動物的準確名稱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2、知道冬天會下雪,初步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冬天的寒冷,但是他們喜歡雪,喜歡玩雪,玩雪會使他們不怕寒冷,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透過故事初步去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3、象聲詞: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學說:你到哪兒去呀?

  故事裡告訴幼兒小動物的名字,如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讓幼兒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嘰嘰喳喳、吱吱”,能使幼兒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象聲詞;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三、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動物的叫聲並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絡。(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

  活動難點:能根據畫面的情節聯想到“堆雪人”,並會用材料表現(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根據畫面的情節去有意識聯想,並會用抽象的材料去裝扮的確很難,活動中也是初步培養幼兒的這種能力。)

  四、說過程

  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

  一、匯入部分透過看ppt,欣賞美麗的雪花,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從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貓……

  二、理解故事

  1、根據小動物的叫聲猜測出小動物的名稱,學學、說說,幫助幼兒學習語言。

  2、小動物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著,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子,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根據小動物拿的各種東西學習裝扮小雪人,讓幼兒初步瞭解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來裝扮雪人。

  三、延伸活動故事到此結束了嗎?沒有,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書本里,給幼兒留下懸念,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一、適合年齡這是個2~3歲幼兒能夠聽懂的故事,古老而又新鮮。

  故事情節很簡單:老公公種了個大蘿蔔,要拔拔不動,結果大家一個接一個地來一起幫忙,終於拔起了蘿蔔。故事中的語言非常簡明而又口語化,出場的角色又都是幼兒比較熟悉的,所以,很適合小班幼兒玩。

  二、遊戲目的透過玩拔蘿蔔遊戲,讓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一個人是要努力鍛鍊自己的生活本領,像老公公那樣,種的蘿蔔比別人的個兒大,但還要與其他人友好相處,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像拔蘿蔔那樣一個幫一個,勁往一處使,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三、教學要求

  1.透過遊戲使幼兒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並體驗獲得成功的歡快情感。

  2.要掌握的語言表現手段及非語言表現手段。①咬準字音:長、拔蘿蔔、婆婆、快來幫忙、妹妹。②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語調、音色講話。③動作:

  (1)老公公種蘿蔔的過程中的動作。

  (2)拔蘿蔔的動作一拔不動發愁的動作一拔出來蘿蔔高興的動作。

  (3)抬蘿蔔的動作。

  (4)蘿蔔長大的動作。④表情:

  (1)掌握面部表情變化:拔不動(發愁)拔動了(有點高興)蘿蔔拔出來了(拍手、跳躍、歡呼)。

  (2)團結起來一起抬大蘿蔔歡快的心情。

  四、遊戲準備

  1、角色的分配和妝扮?老公公一般由男孩裝扮,在鼻子下面貼上白鬍子,老婆婆由女孩繫上一條圍裙裝扮,小弟弟、小妹妹沒有什麼特殊的妝扮要求,由兒童隨意處理。小花狗、小花貓這兩個角色可由兒童戴上頭飾或面具裝扮。

  2、道具表演用的大蘿蔔,可用竹條編成半圓形蘿蔔狀,圍上紅布,上面裝幾片大葉子,也可請穿紅衣的小朋友,頭戴綠葉頭飾蹲著代替。

  五、教學指導

  1、讓孩子們熟悉故事?一聽:聽家長和老師講,也可以聽錄音帶,有些地方可反覆講、放。二講:讓孩子們複述故事。三熟悉:先讓孩子們一起一段一段地把故事講完整,然後以個人或角色小組為單位,配合講出完整的故事。

  2、示範表演老師先扮老公公,然後再扮老婆婆,這樣一一地把角色的動作和語言給孩子們示範一遍,示範時要注意緊緊抓住各角色的典型特徵,如老公公走路和小弟弟、小花狗走路就不一樣,但動作應寧簡勿繁,以利孩子模仿。

  3、自由試演讓小朋友們自由搭配成小組,自由嘗試表演各種角色,家長或老師在鼓勵的同時作適當的指點。表演的要點有:各角色動作的典型特徵,說話的聲音特徵,想拔出蘿蔔的渴望,拔不出蘿蔔的焦急,盼望幫助的急切和幫忙者的熱情,拔出蘿蔔後的高興等等。

  4、觀摩表演即正式妝扮好分組表演,家長或老師以及不上場的小朋友一起觀看。在觀摩中可對出場次序、對話、表演等方面進行一定的提示,但應充分鼓勵孩子的自由發揮。另外,在表演中加入音樂或音響效果,更能增加遊戲氣氛。

  5、遊戲評價評價孩子的動作表現力。拔蘿蔔遊戲中各角色的不同走路動作和用力拔蘿蔔的動作的表演,是主要的評價內容。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飛鏢》。

  一、說教材

  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為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摺紙課。摺紙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透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兩邊對摺的技能,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2、透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摺紙的快樂。

  3、訓練幼兒投擲的基本動作。

  三、教學重難點

  使幼兒掌握兩邊對摺的技能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和幼兒的分析,我採用啟發、示範、體驗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幼兒先觀察後操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摺紙,在學習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給予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分為: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技法——戶外活動感受快樂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出示摺疊好的小飛鏢與幼兒談話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摺疊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透過講解和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摺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透過開展看圖解折,高興玩和欣賞精美的摺紙作品兩個活動來解決這一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