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旋轉與平移》說課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1

  一、教材感悟

  旋轉與平移是西師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章節的內容,教材的編排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聯絡,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感受數學的動感美。旋轉與平移是新課程標準為了加強培養學生空間觀念而新增的學習內容,也是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面積計算推導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旋轉與平移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於這方面的內容非常感興趣。他們積極主動,樂於表現自己,喜歡激勵性評價,自主探究學習方式已初步形成,思維水平處於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

  三、設計理念

  本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讓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貫穿於課的始終”的新課標教學理念,特別注重與遠教資源的連結,藉助網路動態效果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教學中力求實現: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活動化的教學形式,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情意化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悟知識,體驗美帶來的快樂!

  四、設計目標

  結合新課標理念,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體悟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創造、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認知物體或圖形運動的過程中,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體驗平移和旋轉的應用價值,能積極做出審美反應,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感知並懂得判斷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教學難點:領悟平移與旋轉現象的運動規律。

  五、教學環境與資源

  在教學構想的過程中,我充分意識到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合理選擇能為豐富課堂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準備把本節課安排在多媒體教室環境下進行,同時感謝中央電教館資源庫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豐富的資料,我在它身上搜集素材,下載課件,並把這些資料進行篩選擇優,有機整合。在課件的設計製作過程中,我把遠教資源上的畫面稍加工,創設了豐富直觀的情境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觸動學生的思維。引用資源網上精美別緻的圖案為課堂服務,把抽象知識具體形象化、動態化,充分體現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的新思想。

  六、導學流程

  在整個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為基石去感悟數學。於是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觀察中感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之初,我將以遊樂場情景圖為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去提煉其中的數學含量——(1)看:我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回味聯絡自己的親身經歷交流感受;(2)畫:請孩子們跟隨活動的畫面用自己的手勢把看到的比劃比劃;(3)分:引導學生根據玩具的運動方式進行分類,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語言,歸納“旋轉”“平移”的概念。

  本環節透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欣賞中透過觀察,比劃,分類,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在不經意間建構新知。

  2、經歷中探究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應用新課標理念,我將引導學生用桌面上的學習用品進行平移,並組織學生肢體遊戲,如:向左走兩步,向右走兩步,用手做旋轉動作等,讓學生認真觀察它們的運動特點,看看物體旋轉平移中運動的方向怎樣?讓學生透過活動,輕鬆感悟平移是向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旋轉是繞著一個點或軸轉動。

  在這一環節中,藉助學生的體態語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巧妙而不留痕跡地學習新知。不僅讓學生感悟到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形成了知識體系,還感受到了運動之美。

  3、談話中交流

  在學生有了大量感性認識基礎上,我透過多媒體及時再現一組運動畫面,讓學生判定屬哪種運動現象?學生積極判斷,我適時肯定激勵。對於火車執行的特殊現象,學生可能產生認知衝突,我適時組織討論,反饋資訊。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旋轉與平移可同時出現在一種運動中。然後引導學生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平移與旋轉現象?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透過判斷討論生活中例項,學生不僅將前面的知識進行了運用,還深刻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享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帶來的樂趣,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美。

  4、操作中運用

  今天,我把奧運吉祥物福娃也請到了我這裡。我特地在網上搜索了相關圖片製作成“福娃迎奧運”的拼圖遊戲。讓學生先猜猜是什麼圖案,再引導學生用滑鼠平移圖塊,學生一邊動手,一邊描述操作過程,並展示拼圖結果。

  透過觀察猜想,合作討論,操作驗證,不但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再在玩中提升認識。透過遊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喚起民族自豪感。

  5、欣賞中體驗

  我準備用多媒體展示在遠教資源網上擷取的相關圖片集,配以輕柔的音樂,讓學生在圖案的變換中欣賞美,體驗美。

  學生在圖案欣賞中,感悟數學的無窮魅力。既讓學生領略到旋轉與平移的應用價值,又體現了學科的有機整合。

  6、創新中延伸

  在學生對兩種運動美有了充分的感知和體驗後,進而將萌發創造美的慾望。我提出建議:試試為大家創編一套旋轉平移運動體操,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表心意怎麼樣?多媒體播放體操影片,學生可模仿可創新,讓學生在自編自演中體驗創作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開放性的活動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教學新思想。

  七、反饋與評價

  1、評價內容

  (1)在學生的情境學習中,評價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自主探究中,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

  (3)在分組討論中,評價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

  (4)在動手操作中,評價學生的創造能力。

  2、評價形式

  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的形式。

  3、評價理念

  突出評價的發展性、激勵性、趣味性。

  八、板書設計

  旋轉與平移

  簡潔直觀的板書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讓人一目瞭然。

  親愛的老師們,如果我們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多一些機會給孩子,多一些空間給孩子,多一些挑戰給孩子,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會多一些“創造”,多一些驚喜,多一些亮麗的色彩!謝謝大家!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應該說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教學目標:

  1、透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

  2、透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

  圖上平移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據以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難點是怎樣確定圖形平移多少格。

  本課要準備的教學具:多媒體、格子圖等。

  教學重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標理念我在本課中採用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及觀察法與分析法,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與旋轉,進而又透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節展開教學流程。具體的教學程式是這樣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為什麼這麼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裡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並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1、總結(再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透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著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2、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以後,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說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後,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

  再出示判斷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

  本環節我又分為3個小環節進行。1、讓學生看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髮現雖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動的距離是一樣的。接著讓學生進行換位,透過換位,學生們自己能發現平移圖形的一些特徵。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透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 最後讓學生總結出畫 。 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四、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應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回答,請他們說一說。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同學們想到什麼問題了嗎?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3

  教材分析:

  從大量直觀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導學生掌握平移和旋轉的運動規律及平移的方法。為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習幾何問題打好基礎。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例項,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一、走進生活,準確建模。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看上面幾種物體,它們是怎麼運動的?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纜車滑行和國旗徐徐上升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平移”,像直升飛機螺旋槳和風車迎風旋轉這樣的運動,叫“旋轉”。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兩種運動(板書課題)。

  這樣,我將數學學習迴歸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透過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對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有了初步的認識。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徵。

  接著,我順勢利導透過多媒體再現一組與生活有關的畫面。(演示課件)

  師提出問題:“那麼同學們,這些物體的運動,是屬於平移還是旋轉呢?”

  透過勾連學生的生活實際判斷數學現象,他們對平移和旋轉運動準確建模就相對容易了。

  3、體驗實踐,領悟特徵。

  課程標準並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只要求學生能緊密聯絡生活去感知、體驗、辨別。因此我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環節,讓學生用肢體語言感知和表述這兩種運動的特點。(放錄象解說)。

  師提問:“同學們,大家一起動起來,用你喜歡的動作做一個平移或旋轉的運動吧。”

  孩子們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兩種運動的本質特徵:平移是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旋轉始終繞著一個固定點或一條軸轉動。這也正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4

  一、 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並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例項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並透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例項,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

  初步滲透了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二、 說教法與學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髮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透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三、 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 實物匯入,初步感知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錶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並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錶,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 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後,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於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

  我用幻燈機展示本單元的主題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遊樂園的情境中,然後就問學生:遊樂園裡各種遊樂專案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將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螢幕上,然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

  當學生能看圖區分出平移和旋轉以後,我就讓學生髮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讓學生學以致用。

  3、 遊戲探究,鞏固新知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絡,思維就得不到發展。”而且,二年級的學生的思維還處於形象階段,只有藉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後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後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先和學生做一個遊戲,我先點名叫一個學生做示範,讓他聽我口令運動。例如:我說:“某某同學向右平移兩個座位,然後旋轉一圈,再向左平移兩個座位。”當我做完示範以後可以叫一排同學聽命令,然後再全班同學一起做,這樣由點到面的練習,不僅能更好地控制課堂,也可以使學生用身體來加深體會。

  接著,我讓學生進行有關平移與旋轉的手工製作大比拼。

  4、 情境練習,啟智培能

  在這一環節的練習中,我創設小魚找媽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童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在方格紙上平移物體這一重難點上。

  我出示方格紙後說:“喲,這條小魚正著急地找它的媽媽呢。它們該怎樣遊,向什麼方向遊多少格才能碰面呢?要嘴對嘴才算碰面哦。請你們兩人一組幫它們設計路線,並把路線記錄下來。”

  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後,我繼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我再創設房子會搬家的情境,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

  在最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四、 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於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絡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 找點→連點→移點

  旋轉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旋轉與平移》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知識內容是學生的第一次學習。教材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素材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例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判斷出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難點: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只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對於平移的方向,學生容易理解;但對圖形平移的距離,學生往往會把平移前後圖形間的格數誤認為平移的距離。

  三、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在課堂的一開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纜車、風扇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升國旗等物體運動的小動畫,由學生觀察並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說明各物體的運動方式,然後再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情況分一分,根據學生分類揭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板書。

  本環節的設計,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透過觀察,比劃,分類,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感知,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從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徵。

  接著我讓學生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讓學生看著圖片跟著模仿做上面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它們分別是平移還是旋轉,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進一步的認識。

  然後出示一個靜態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進一步鞏固平移和旋轉。

  本環節的設計,藉助學生的體態語和學生例舉的生活中的例項,並透過判斷,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徵,加深對兩種現象的理解,並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化靜為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點的平移,示範引領。

  首先出示房子圖,讓學生判斷平移的方向。再讓學生說一說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接著為了研究這個問題,就來研究房子各個部分的平移情況。數一數屋頂向右平移了幾格,學生都能數出來,這個時候引出對應點,再讓學生數一數其他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就發現每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因此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找到一組對應點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練一練: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魚圖、松樹圖、蘑菇圖及問題,組織學生獨立用方格紙數一數方格,填一填問題,再小組交流後全班反饋。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情況,選取學生容易錯的圖形組織學生同桌用圖片再移一移,數一數,幫助學生正確建構數平移距離的思想方法。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經歷多次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找平移距離的方法,為下一步畫平移後的圖形積累操作經驗。

  2、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1)出示書上25頁“試一試”1中方格紙中的三角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怎樣將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後獨立嘗試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

  (2)教師組織反饋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的圖形,並組織交流畫法。針對學生可能出現找一個點,找三個點,找邊畫等不同情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集體評議出自己認為方便的畫法。

  然後總結畫一個圖形平移幾個後的圖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對應點

  第二步:把對應點連起來。

  第三步:畫出運動方向

  讓後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對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認識比較清楚了,我就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同時考慮到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個難點,為此重點加以指導,使他們充分享受自學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綜合練習:我準備安排書本“想想做做”第5題這樣的練習,組織學生先獨立數一數,移一移,再畫一畫,透過這些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圖形平移的特徵,並能較熟練的利用平移知識畫出圖形,從中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