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美術說課稿4篇

美術說課稿

【精選】美術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和文化價值》,我準備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及教學過程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我首先分析一下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本單元屬於欣賞評述領域。包括三組學習活動,可用3-5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講解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 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這一領域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知識目標:初步瞭解美術作品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與美術的發展及其藝術特色之間的關係。能力目標:讓學生自己收集中國美術作品圖片和文獻資料摘錄,並引導學生瀏覽和初步欣賞美術作品。選擇一些作品進行深入欣賞和評價。情感目標:能從社會歷史文化的角度來認識美術的社會價值和審美特徵。

  3, 透過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結合歷史課學習經驗,幫助學生回顧先秦至兩漢時期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狀況。

  針對初三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能夠利用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歷史文化資料和美術史料,和美術作品相互印證與對照,進行探究學習。

  二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性質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採取“啟發引導”及討論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開發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並且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師範的方法,最佳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能夠主動地掌握知識,已解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鑑於以上分析以及學生特點,在這節課,我運用了講授法,談話法, 演示法和師生互動相結合的方法。 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達成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簡短評述的目標。

  四教學過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預設的本課的教學流程分以下三大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這一環節我透過展示所選先秦至兩漢時期的美術作品圖片和其他歷史資料圖片圖表,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提出史前或上古時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什麼樣的含義或思想內容?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中國美術的輝煌歷程和文化價值。這種匯入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收到“一石衝開水底天”的效果。

  第二環節 自主合作 探究方法 這一環節我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獨立思考 互相討論 組織學生對一些重點作品進行欣賞並對作品中的視覺形象,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進行初步的描述。引導學生瀏覽和初步欣賞美術作品,並對一些作品進行一一介紹

  第二層次 選擇方法 小組合作 把學生分成兩組進行討論,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值得討論的問題,如"史前或上古時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表現了什麼樣的含義或思想內容?"。"這些作品的藝術形式與深層意蘊和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思想感情與審美理想有什麼時候樣的關係?"等等。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然後圍繞本課的中心議題-不同時期美術作品的時代審美特徵及其社會文化價值,進行深入的欣賞和分析討論。

  第三層次 互相交流 進行小結 根據學生或小組準備的材料,分別對其他一些優秀作品進行欣賞和評述。讓學生更深層的瞭解中國繪畫的發生發展過程。

  這樣的設計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落腳點,讓學生從事主動地觀察,猜測,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受到薰陶和感染,從而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得能力。

  第三環節 總結提煉 帶領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要點,鼓勵學生多關注美術的發展動態。

  透過總結,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並把學習的觸角向外擴充套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整堂課,我力求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體現美術與社會,生活,人文。自然,科學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表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2注重美術思想方法的滲(shen)透,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3重視培養學生應用美術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美術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提高審美情趣。

  4始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評價。

  各位評委,以上所說是我對這一單元第二課時的預設的一種方案,但是課堂是千變萬化的,會隨著學生和老師的靈性而隨機生成。預設效果如何,最終還要和學生課堂結合。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教!

美術說課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3課《電腦美術》,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電腦美術》》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3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Windows畫圖板中各種工具的綜合使用;運用選單中的複製---貼上工具,創作出軸對稱的圖形,並新增背景;用Windows畫圖板繪製對稱圖案,感受電腦繪畫便捷、有趣的特點,探索電腦美術學習的多樣表現形式。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操作性、創造性、樂趣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一個課時教學。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Windows畫圖板中各種工具的綜合使用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選單中的複製---貼上工具,創作出軸對稱的圖形,並新增背景3、情感目標:用Windows畫圖板繪製對稱圖案,感受電腦繪畫便捷、有趣的特點,探索電腦美術學習的多樣表現形式。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小學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相對較強,在前面學期裡已經學習了多節電腦繪畫課,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用Windows畫圖板製作形式多樣的對稱圖案。

  難點是:多樣工具表現多種樣式的圖案。

  五、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對比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本課的電腦繪畫課得以實施,我準備了以下教具:有關軸對稱的圖片資料、實物、影像及其相關電腦美術作品學具:電腦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六個環節來實施教學。

  (一)、觀察比較、匯入新課

  首先多媒體展示民間剪紙作品和軸對稱電腦繪畫作品,讓學生對兩者進行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同學們不難得出,兩者都是對稱圖案,都運用了複製手法。剪紙是手工工藝,比較慢,而電腦繪畫則比較快捷。

  讓學生回顧五年級美術教材上冊中學過的電腦繪畫課,已經對形狀工具、橡皮工具、直線工具、填色工具、反色處理工具有了比較熟練的運用,本課將要學習複製、貼上的工具。從而引出本課課題《電腦美術》(板書課題)(本環節透過欣賞比較,讓學生對複製手法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生原有電腦工具使用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新工具的使用。引出課題。用時4分鐘)

  (二)、教師示範、明確用法

  我會先給學生們示範教材中蝴蝶的畫法(板書步驟)1、 用鉛筆工具勾草圖

  2、 用多邊形工具畫半個蝴蝶

  3、 複製、貼上

  4、 水平翻轉

  5、 移動對齊

  6、 複製多個蝴蝶,運用選定工具變小,注意各個蝴蝶的大小及擺放位置7、 設計一個簡單的背景

  接著拿出一條生活中的裙子,讓他們觀察裙子上的重複的圖案,然後多媒體展示我用電腦繪製的裙子上的圖案,引導學生創作與生活有密切聯絡的各種畫面。

  (本環節透過示範,讓學生明確電腦繪畫中對稱圖案的繪製方法。並且讓學生明白電腦繪畫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用時約6分鐘)

  (三)、賞析作品,完成創作

  欣賞教材上的螃蟹圖案作品,讓同學們討論這件作品是如何完成的,經過分析,得出本幅作品不僅運用了複製貼上工具,還運用了翻轉和旋轉,及拉伸和扭曲工具。

  讓學生自由發揮,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進行電腦繪製。

  (本環節透過讓學生賞析作品,對繪畫工具有了更深的瞭解,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並及時的給予幫助和指導。用時約25分鐘)(四)、欣賞評述,教師小結

  在評價環節中,我讓同學們相互參觀同學作品,選出最喜歡的幾幅作品,說說出為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搭配獎、最佳工藝獎。然後,讓作者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參與者,也能讓學生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促進他們的交流學習,用時8分鐘)五、課後拓展:

  運用拉伸扭曲工具,進行變形,使畫面更加豐富。

美術說課稿 篇3

  這課我為了保護學生個性、促進學生自身積極主動的發展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畫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繪畫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繪畫習慣我的教學重點是:

  向學生介紹不同彩筆的功能。講解正確的握筆姿勢和使用方法。

  激發起學習美術的興趣是教學的難點:

  讓孩子們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色彩的使用結果。

  在這一課裡,我沒有規定孩子們應該畫什麼,而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塗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顏色,認識顏色。讓學生感受和體驗遊戲的樂趣,使學生的思維有更大的開拓空間,一年級的孩子,帶著像幼兒園小朋友的天真和爛漫,對學校的一切感到新鮮,好奇,有趣。對未來充滿童真的認識和理解,想要他們畫什麼象什麼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現實,問題是做為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去引導他們,怎樣去開啟他們的智力,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他們,讓學生有更自由的活動空間,讓學生的智力有更廣闊的思維和創新,對於本課的繪畫,我們不必強求一致,學生對工具和材料的掌握,是在塗塗畫畫的實踐中完成的,在創作本課時,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與眾不同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老師我儘可能地給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資源,利用最基本的表現方法,點、線、面、設定情景等手段,讓學生超越自我,在這一課中受到美的薰陶。

美術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教材分析:

  《點、線、面》是蘇少版小學美術課程標準教材第4冊第10課內容。它是整套教材中以雙基一條線展開的編寫內容之一,相關雙基內容還有《七彩生活》、《圓圓的世界》、《方方的物》、《找找三角形》、《點彩遊戲》、《原色和間色》、《黑、白、灰》、《近大遠小》、《退遠的色彩和變化的筆觸》等組成。《點、線、面》旨在使學生了解它是構成畫面的最基本元素,同時也是組成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的造型的最基本條件。對於“點、線、面”的理解與表現既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生活的,也可以是非生活的。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對學習領域的劃分,本課應屬“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透過學習,應讓學生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併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創作,同時,學生可以瞭解藝術形式的美感以及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用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

  學習此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和動手創造能力。教學中的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特別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應加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願望。

  教學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具或材料,表現一幅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的畫面。

  教學目標:

  瞭解點、線、面是構成畫面(圖案)最基本的要素等知識。

  透過多種途徑,使學生了解點、線、面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學會以點、線、面為基本元素表現畫面併合理搭配。

  感受現實生活中點、線、面的美。

  教學重點:

  學會用點、線、面表現畫面。(可具象,也可抽象)

  教學難點:

  畫面中點、線、面的搭配巧妙,佈局合理,富有美感。

  教學準備:

  鉛畫紙、水彩筆、彩色鉛筆、油畫棒、毛筆、顏料等。

  教師:教師找幾幅較為典型的“點、線、面”圖案作品。

  學生:看一遍書上的文字及圖片,最好多準備幾種不同型別的筆和畫紙。蒐集生活中的圖片資料。

  說教法、學法

  教法: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第一學段“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階段要求:“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透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整體性教法:

  根據點、線、面展開教學過程。

  啟發性教法:

  利用多種手段、媒材,讓學生了解點、線、面,從而使學生理解點、線、面的組合原理。

  練習指導教法:

  透過幫助學生成功地完成課堂練習 ,達到學會知識或技能目標,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活動指導教法:

  要對學生獨立從事的操作或實踐活動進行組織和引導。

  學法:

  本課主要透過從學生收集生活中“點、線、面”的素材,到欣賞生活中的“點、線、面”圖片及繪畫中的“點、線、面”,從而明白“點、線、面”不僅是組成畫面的基本元素,也是日常生活及景觀不可缺少的基本設計要素。而後通過幾則小練習讓學生懂得“點、線、面”簡單的構成原理,並能應用於生活。

  說教學程式

  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本課的教學設計即從生活中來(教師、學生收集的各種生活照片)→在課堂中作進一步探討(什麼是“點、線、面”及其相對性,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再回歸於生活(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點、線、面”畫面)。這樣從整體把握的環節設計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 用自己理解的“點、線、面”舉例,尋找生活中、照片裡的“點、線、面”。

  (設計意圖:這是對“點、線、面”最初的感性認識。)

  二、 透過小練習,瞭解“點、線、面”的相對性。

  1、用各自帶的工具畫“點”。

  問 題:你畫的點像什麼?

  點能變成線嗎?

  點能變成面嗎?

  想象一下,一直不停地畫點,畫面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2、用各自帶的工具畫出不同的“線”。(線條越多越好)

  問題:你能畫出多少種不同的線條?

  線能變成點嗎?

  線能變成面嗎?

  想象一下,連續整齊的畫線,畫面會出現怎樣的效果?

  3、換一種工具畫“面”。

  問題:“面”是什麼?

  用什麼工具最能表現你理解的“面”?

  4、“點”、“線”、“面”簡單組合成一幅畫。

  用自己喜歡的工具,快速地把“點”、“線”、“面”組合成一幅簡單的畫,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啟發學生畫一些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植物或風景。

  (設計意圖:透過此練習,學生對“點、線、面”的認識會有所提高)

  三、 透過學習、練習,學生再次欣賞“點、線、面”,喚起知識的重構。

  (可以利用學生準備的圖片資料和教師準備的圖片以及畫家的畫)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初步領悟點、線、面的相對性)

  如:一篇文章中的“點、線、面”是什麼?(我們可以把單個的字看成是“點”,一行字看成是“線”,整個的段落看成是“面”)

  如:“少數民族衣服”上裝飾的貝殼,單一的看是“點”,連起來看是“線”。

  如:珠繡包上的珠子是“點”,退遠看形成了“面”。

  如:整片草坪是“面”的感覺,仔細看它是由一棵棵小草(即“點”)組成。

  讓學生感受點、線、面的合理搭配及構成的美。

  (畫家的畫以及教師的示範畫引導)

  問題:你感覺哪一幅畫中的“點、線、面”搭配最巧妙,佈局最合理?

  (設計意圖:這是對“點、線、面”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

  四、 學生透過以上的小練習再創作:用“點、線、面”組合的原理,對我們周圍的環境或生活用品進行設計。

  作業形式:·在原來作品上進行聯想,派生新的作品。

  重新設計新的“點、線、面”作品。

  作業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點、線、面”作品的抽象或具像在作業時教師只是略講,學生討論時發現此問題可用圖例講述清楚)

  (設計意圖:知識的鞏固階段,並與生活聯絡,學以致用)

  五、 巡迴指導

  用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點、線、面”作品啟發學生。

  作業以組的形式進行交流,使學生創作能力相互得以提高。

  全面觀察學生作業。對個別學生進行構思啟發引導。

  提供學生參考的書籍或圖片,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創作能力。

  (設計意圖:師生的交流階段,有助於學生創作設計的提高)

  六、 小結、拓展

  可以用“點、線、面”,為學校設計庭院。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課後作有意義的拓展)

  板書設計

  點、線、面

  搭配巧妙 畫家的畫(圖片)

  佈局合理 學生資料(圖片)

  富有美感 生活例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