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五篇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五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這體現了語文同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絡。文化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階形式。語文除了是交際和學習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還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學除了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引導學生認識和把握人類文化的重要任務。培養學生對文化生活、對文學藝術的廣泛興趣和鑑賞能力,是語文教學普遍的目標內容之一。

  課文《社戲》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透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經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2、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標: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課文中,作者記敘了一段幼時看社戲的經歷,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寫、細緻逼真,充滿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如何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本文結尾對“豆”與“戲”的評價、讚美與前面對“豆”與“戲”的描寫似乎有些矛盾,引導學生理解這一問題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手段

  1、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多媒體展示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一方面增強直觀感,培養學生對江南水鄉文化生活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課效率,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2、把播放課文錄音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透過課文錄音把學生引進課文所描述的畫面,接受美的薰陶。

  五、教法、學法

  1、《社戲》雖然寫的是童年趣事,而且主人公的年齡與初一學生大體相當,但畢竟年代久遠,對於當代少年,尤其是城市少年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切又有隔膜,既容易理解,又會產生出許多奇怪的疑問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原則上應該精講、少講,放手讓學生去讀,去討論,去領悟。學生的閱讀興趣可能會只集中在故事情節上,而對優美的景物描寫、細膩的心理刻畫不會很在意。這正是需要教師精講的地方。教師要重視點撥,提供背景材料,點明要點所在。教師的作用在於啟發學生思維,而不是交給學生一個答案。文學作品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對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本課時,尤其在處理課後練習,不宜追求惟一的標準答案,要允許並且鼓勵學生提出質疑、發表見解。

  2、不同時代的少年兒童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但他們純真的童心卻是相同並且相通的。因此,在閱讀時,採取聯想的方法會比較好一些。從《社戲》裡小夥伴們的所作所為,聯想到自己;如果身處其境,會不會也那樣做?在現實生活中,自己和朋友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或者更“淘氣”、更有意思的事,做這些事,表現了少年朋友們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其次,要學習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社戲》裡的小朋友為什麼這樣而不那樣,怎樣去評說他們的行為,這些都是可以質疑的。不只要提出問題,還要有自己的見解。第三,要認真體會作品中的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並學習這些表達方式。

  六、教學程式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1、匯入新課;

  2、解決字詞障礙;

  3、理清文章脈絡;熟讀課文;

  4、明確“我”在平橋村得到的優待和樂事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學生朗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3、利用課文中的註釋和背景材料介紹,學生描述社戲這一習俗;

  4、學生聯絡家鄉某一文化習俗,在課堂上口頭表達,課後寫小作文。 引導學生透過反覆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江南水鄉文化生活,適當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第二課時

  1、看戲前的波折;

  2、航船在去趙莊途中的如畫景物和急切心情;

  3、看戲時的心理和興趣。

  1、找出夏夜行船時表現作者所見、所聞、所感的句子,並且體會其中哪些描寫可以體現當時人物的心情,明確此處是透過寫景來抒情的;

  2、學生複述看戲過程,歸納看戲時人物的心情;

  3、佈置課後寫一篇小作文,練習以景抒情的寫法。 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

  第三課時

  1、看戲歸來的情形;

  2、看戲次日的情形。

  1、複述歸航時主要寫了哪些趣事;

  2、比較此時心情同看戲時有什麼不同;

  3、重點討論、理解文章最後一句的含義。 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幹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

  七、課後實踐

  學生雖然不大會有在農村看社戲的經歷,但在城市中會有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活動,可以把自己參加過的一次活動的情況寫下來,也可以請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談談他們是否看過社戲的情景。

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畫家梵高》一課是人美版第八冊17課的內容,屬於欣賞·評述領域,本課主要介紹了梵高的生平及其人物畫、風景畫等作品的特點,學生能用口頭或者書面語言對梵高的作品進行描述、分析,表達自己的感受。透過本課的學習逐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為今後欣賞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躍,而且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理解能力逐漸增強,並且好奇、好動、好表現。而且透過4年的美術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但之前的學習中很少接觸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因此,需要從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發學生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於課堂,並且多創造條件和活動,讓學生髮表個人見解,展現個性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梵高的生平、繪畫風格及藝術成就。

  過程與方法:透過對梵高作品的欣賞,討論並用簡單的語言對梵高的作品進行欣賞評述,提高審美素養與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梵高的藝術精神,養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識,提升對藝術的熱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瞭解梵高及其作品,學習欣賞作品的方法與過程。

  難點:感悟梵高的藝術表現情緒,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評述。

  五、教學方法

  教法:展示法、討論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設定情境,匯入新課

  20xx年,美國宇航局的航流星雲圖觀測到地球表層,竟然和一位畫家在100多年前創作的一幅名為《星月夜》的作品極為相似。這讓人不禁感嘆,究竟是大自然創作了藝術作品,還是這位畫家早就擁有了一雙創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這位偉大的畫家是誰嗎?這位畫家就是著名的藝術大師文森特·凡高。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並且為新課中欣賞《星月夜》作品做鋪墊。

  活動二:賞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問題:同學們對梵高了解多少?結合教材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兩幅自畫像,引導學生觀賞並思考:這兩幅作品給你什麼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不真實、嚴肅、神秘等。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養成自學及提煉文字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大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了解梵高的生平經歷入手來欣賞梵高的作品,可以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而且也為後面賞析作品積累素材。

  活動三:形式分析,感受風格

  1.繼續多媒體展示梵高的《自畫像》,引導學生觀賞,小組討論:這兩幅自畫像有什麼共同點?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構圖:大方飽滿;色彩:明亮熱烈;筆觸:奔放粗獷。

  2.展示《星月夜》,引導學生欣賞並嘗試從構圖、色彩、筆觸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構圖俯視,色彩飽滿、對比強烈,線條奔放有力,筆觸厚重有力。

  【設計意圖】透過對人物畫與風景畫的欣賞,可以深入的瞭解梵高的作品,並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欣賞作品的`能力,以及提取畫面資訊的能力,在資訊整合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總結概括,領悟探究

  1.總結梵高的繪畫特點:色彩對比強烈、明快;線條扭曲、流暢、奔放;構圖飽滿。

  2.展示《自畫像》《星月夜》,引導學生觀賞並思考這幾幅作品分別表現了梵高什麼情緒?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壓抑,激情。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梵高的藝術特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並且也可以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

  活動五:比較鑑賞,小結作業

  1.展示《唐吉老爹》《吃馬鈴薯的人》《向日葵》《阿爾附近的吊橋》等作品,學生欣賞,並結合梵高的藝術特色,從構圖、色彩、線條、情緒四個方面分析作品。

  2.總結回顧梵高的藝術特點。

  3.佈置作業:課後蒐集梵高的相關圖片、文章或影像資料,加深對梵高的深入認識,下一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透過比較的方法對比,學生可以進行知識的遷移,加深對梵高的理解;而作業則將知識帶入到生活,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藝術的淨化、陶冶、教育功能,提升學生自身的美術素養。

  七、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首先,從本節內容在初中物理及章節的地位來說:《歐姆定律及其應用》是初中物理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以及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而且是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兩端電壓的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它既符合學生有易到難,有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而且為下一步學習電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說是分析解決電路問題的關鍵,是電學的教學重點,是初中物理的重點內容。

  二、 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 ,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

  1、能根據實驗探究得到的電流、電壓、電阻三者的關係推匯出歐姆定律。

  2、理解歐姆定律,記住歐姆定律的公式,並能進行簡單計算。

  3、能運用歐姆定律分析簡單的影象題。

  (二)過程和方法

  1、透過分析與論證提高學生分析實驗資料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

  2、透過利用歐姆定律的計算,學會解電學計算題的一般方法。

  3、透過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歐姆定律的形成過程,學習科學家堅忍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重視學生對物理規律實際運用能力,強化學以致用的思想。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並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是這一章內容的第二節,起著呈前啟後的作用,為了後面知識的學習,所以我認為: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以及表示式是本節的重點;公式的變形公式R=U/I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

  針對於這連個重點和難點,為了更好的教學,瞭解學生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下面我將從學情加以分析

  四、學情分析

  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絡,仍需具體的形象來支援。而且我所執教的這個班級,從總體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習慣有待改進,而且態度不認真,沒有上進心,理解能力差,如何夯實基礎,提高學習效率,已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並根據學生的現狀,為了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 教法

  物理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啟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透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來啟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物理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蘊涵的物理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六、學法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佈實施,課程改革形成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的良好態勢。其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物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轉變學生物理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所以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採用著重於學生探索研究的啟發式物理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 複習匯入——引入概念探究新知——形成概念精講例題——深化概念中考連結—鞏固新知總結反思——提高認識課堂檢測——及時反饋,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七、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引入概念

  1、由上一節探究的兩個關係引入歐姆定律:

  2、用歐姆的故事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探求真理的偉大精神和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積極性和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熱情。

  (二)探究新知——得出公式

  I=U/R U=IR R=U/I

  (三)精講例題----學會應用

  在這裡我精心設計了一道生活中的題目:從而使學生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 學習熱情,同時也達到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四)中考連結—聯絡中考,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並且把課本的例題熔入即時訓練題中,透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歐姆定律及其有關概念;讓學生透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透過物理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課堂檢查——及時反饋

  學生經過以上幾個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歐姆定律的相關內容及簡單的應用,為學生學習和自己教學提供更好的資訊,為此我有針對性的設計題目進行課堂檢查。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說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紙》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說她普通,她實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讓所有的人都讚不絕口。姥姥手裡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說她不普通,她實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擇菜、淘米、餵豬,與所有的姥姥一樣,樸實平凡,日夜操勞,與外孫相濡以沫,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全文總共1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其中“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沿著這條主線,就可以披文入情,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語言優美,情感飽滿,透過動情地讀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對“我“的深情及“我“對姥姥的思念 。

  2、說教育目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教材的訓練重難點,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的濃濃親情和我對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時,讓學生學會聯絡上下文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

  (2)默讀課文,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變批註自己感悟的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在交流討論中能夠自己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並會補充完善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學會捕捉愛、學會感恩。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能從文字中讀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及對我濃濃的親情,能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對姥姥的思念。從而讓學生能學會用文字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

  二、說教法、學法:

  結合新課程理念 ,現階段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中以讀為本的出發點及本文語言優美、情感飽滿的特點,這節課我採用導讀法、談話法, 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預習,在課上引導學生讀、悟、交流、理解,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

  在學法方面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學會透過畫、讀、悟、批、談,從而正確全面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到與文字與作者進行對話的一系列方法的滲透。

  三、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及制定的目標要求,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複習匯入(二)交流研討、欣賞剪紙(三)昇華情感、讀中感悟(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一) 複習匯入環節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遵循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的原則,我設計了一個問題“透過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知道了什麼?”這樣,讓學生在回顧的過程中,就對文章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同時把此文的主要線索,連線祖孫倆的情感載體“剪紙”自然引出,為下文做好鋪墊。

  (二)交流研討、欣賞剪紙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個主線,在教學設計時,我始終圍繞姥姥的“剪紙”開展教學活動。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緻,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瞭解。

  (三) 交流研討,讀中感悟

  這是一位怎樣的姥姥呢?在第一個部分裡,很容易感受到是姥姥“剪紙神”。其實,透過語言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的是一個立體的姥姥形象。首先感受到的是她的心靈手巧。其次是她的心地善良,再次感受到的是她的勤勞。還可以感受到的是她的熟能生巧。如果變幻一下敘述的順序的話,我們可以先透過語句感受她的心靈手巧,再來感受她的勤勞,接著感受她的熟能生巧,最後來感受她的心地善良。

  在解讀姥姥這一環節,我遵循讀句子——談感悟——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步驟進行,以讀貫穿始終,仍然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我們知道,整篇課文要表達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紙技藝,更是祖孫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抓住剪紙,讓學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紙圖,想想它們有什麼特點,體會到在實際生活中姥姥的勤勞,作者的貪玩。學生在交流這三幅圖片的含義時,能聯絡自己的實際生活,感受姥姥對作者的疼愛時,更激起對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當我讀著作者後來寫的對姥姥臨終前的回憶時,我感覺到自己的眼角潤溼了,親情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學生。我聽到教室一片靜默。我想這正是我要的教學效果,不僅僅是讓學生欣賞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紙藝術,更是讓學生體會到親人的關愛,永遠心存一份感激,並把這份情傳遞給身邊所有的人。能體會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孫倆之間的濃濃親情,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

  (四)總結全文,思想教育。

  結合現在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只會享受、索取而不會愛他人,不會感恩的這一特性,在這裡進行引導教育,讓他們學會捕捉周圍人對他們的關愛、呵護,從而懂得回報,感恩,從而結束全文。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方面,我力求簡單明瞭,把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的美德與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板書成“心”形。正因為這些才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難以忘懷,深情思念”八個字板書到“心”形下方。

  整個板書的寓意是:姥姥的剪紙,體現了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蘊含著對作者的關心、呵護、疼愛,讓作者難以忘懷,深情思念著姥姥,體現他們之間濃濃的親情。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小數乘法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好這部分知識對於今後學習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及解決實際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本單元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知識點: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轉化成整數除法、小數點的位置確定、商是純小數的整數部分用0補位,除到被除數的末位有餘數添0繼續除。其中小數點的位置確定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情分析

  前面學習中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由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透過商不變的性質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因此學好本節課尤為重要,一定要讓學生弄清算理。所以被除數是整數,除到被除數的末位仍有餘數,可以在餘數後邊添0繼續除,如何確定好小數點的位置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課標對教材的要求,聯絡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算理,學會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小數除法計算。

  2、在探索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思想方法,發展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概括能力。

  3、透過解決實際問題,瞭解三峽工程的偉大,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自覺性。

  四、說教學思路: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總體教學思路是: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三)自主練習,應用拓展

  (四)梳理知識,總結全課

  五、說教學策略

  為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採取以下策略:

  1、遷移轉化的策略。

  利用遷移,讓學生明確轉化原理,自己找到解決新知識的方法(補充一點,遷移包括知識的遷移和方法的遷移)透過學法的遷移以及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問題引領策略。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習方式遵循自主性原則策略。

  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設計本課活動時我努力以學生為主體,引領他們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受益。

  六、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的認識,為了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如何在教學中創設良好、輕鬆、愉快、和諧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條件。因此,上課伊始,我出示了三峽五級船閘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利用圖中的有關資訊,引導學生提出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數學問題,展開對新知識的學習。

  為了促進知識的轉移,教師有意把一組資訊稍加改動:要求平均每天上升的水位數,平均每天上升水位3.28米,3天水位共上升了多少米?讓學生回憶前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將舊知識遷移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接著來做本節課提出的新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探究的興趣。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學習第一個紅點問題,學習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基本方法

  (1)結合情境中的問題,指名列算式

  (2)尋求方法

  ①仔細觀察這道除法算式與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做一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②自己試著算一算,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小組內討論以下,準備班內交流。

  ③班內交流

  有的可能把單位改寫成整數除法來做,有的根據被除數與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把被除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商再縮小到原來的100倍,也就是把被除數轉化為整數用豎式計算,都要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想法,根據是什麼?引導學生有根有據的來思考、解決問題。

  ④教師小結,掌握轉化方法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引導:被除數是小數,商是不是小數,小數點位置如何確定呢?把被除數看做整數,再根據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去做,根據被除數與除數和商之間的變化規律,把被除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商再縮小的原來的100倍,從而發現商裡的小數點正好和被除數里的小數點對齊。(重點引導學生從計數單位的角度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一個9除以3得3,8表示8個十分之一,除以3商是2個十分之一,還剩2個,和百分位的4合起來是24個百分之一,除以3得8個百分之一,因此,小數點的位置在整數3的後面,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