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活動《趣識面粉》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活動《趣識面粉》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設計思路:
近來我發現我班幼兒對於麵點比較喜歡,但對於麵粉卻一無所知。麵粉是一種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大的物品,具有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兒喜歡操作,喜歡自己動手,並且做一些能吃的東西就更為愉快,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幼兒的身邊取材,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所以我設計了關於麵粉的活動。
二、教學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我們青豆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目標:
1、透過玩玩、說說、做做的活動,初步感知麵粉外部及內部的特性及各種型別的麵粉製品。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鞏固捏、團、搓、壓等技能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激發幼兒喜歡吃麵粉製品,及愛惜糧食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初步感知麵粉外部及各種型別的麵粉製品。
難點是:嘗試用加水的方法把麵粉變成麵糰感知麵粉內部粘的特性。
為了有效地突破重點和難點,我還採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嘗試、探索,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等。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地參與活動,更應該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採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與學法,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具體為大家介紹一下。
總之,目標的定位遵循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科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方法的靈活性、手段的.多樣性,以遊戲操作為基本活動方式,寓教於樂,動靜交替,為此我還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麵粉、水、盤子、抹布(人手一份)、各類點心若干佈置在流動小商店經驗準備:活動前豐富大量好吃的麵粉製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動的基礎。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提了以下一些問題:流動小商店來了,商店裡放著什麼?你認識這些糕點嗎?它們都用什麼原料做的?透過層層遞進的提問法引出活動的主題麵粉。
(二)初步感知麵粉外特性,活動的重點在這一環節中,我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透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麵粉的外部特性,主要採用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透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範,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感到他們有新發現,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幼兒透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麵粉的外部特徵:白色、無味、會粘在身上手上,再透過實驗法與米粒比較感知麵粉輕的特點。
(三)瞭解麵粉粘的內部特性這一環節是活動的難點,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孩子們自由探索和操作。充足的材料保證了每個孩子都有探索操作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幼兒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使麵粉變成麵糰。在設計中教師注重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從無目的地操作,到點出重點加水操作,加以指導,其中基本由幼兒主動發現,主動解答,極大的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教師隨機地進一步感知麵粉粘的特性。此環節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在討論有哪些好吃的食品是用麵粉做出來的呢?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來感知各類麵粉製品的同時也進行了愛惜糧食的教育,目標三在這一小環節中得到落實。
(四)學做小廚師這一環節中麵糰的可塑性給予幼兒極大空間的想象,發散性思維,再度讓幼兒表現展示的機會,把自己的想象付諸於行動,把想象的內容展現出來。此環節讓幼兒產生極大的成功感,體驗到活動的樂趣所在。目標二在這一環節中得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