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草船借箭》優秀說課稿

《草船借箭》優秀說課稿

關於《草船借箭》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優秀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教材分析:

  1、課文背景:

  本文是根據我國著名的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改寫的故事,講的是曹操在收復荊襄之後,二十萬大軍乘勝沿江而下,當時的形勢迫使孫權和劉備為了各自的存亡聯合抗曹,史稱“赤壁之戰”。但在整個戰役中孫劉兩家既有聯合,又有鬥爭,總體上是聯合的,而在區域性的、枝節的問題上又存在著種種矛盾。在這樣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各種關係和矛盾取得鬥爭的勝利,同時又要注意把握鬥爭的分寸和策略以維護整體的聯合,決定著整個戰爭的最終結果和三方的命運。特別是劉備一方,力量最弱,對於這一問題的敏感度較之吳魏更為強烈,因此,作為劉備重要謀臣的諸葛亮,對於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的認識尤為深刻,在整個戰役中,他以過人的機智和傑出的才幹巧妙周旋,恰當地運用政治、軍事、外交各種手段,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同東吳的鬥爭聯合中取得了勝利,既維護了己方的利益,又顧全了孫劉聯盟的大局,使戰役取得了預期的勝利,使天下的形勢發生的歷史性的逆轉,奠定了“三分天下”格局,其本人也成為整部《三國演義》中最為光彩照人的形象。本文故事就是其中最具表現力的篇章之一,也是《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段落之一。

  2、選編意圖:

  《三國演義》做為古典小說的代表作,它跨越了時間的界限一代代流傳至今,而且在不同的時代都能煥發出生命活力:它也跨越了人群的阻礙,不同年齡、身份、文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共鳴之處,得到自己獨特的審美愉悅;它還跨越了文學的範疇,既登得大雅之堂,列為典籍名著,也能深入市井,以供街談巷議,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隨著傳統文學的進一步發揚光大,它還將跨越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燦爛瑰寶。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煥發出如此雋永的魁力,其最吸引人也是最富生命力的地方在於塑造出了一系列血肉豐富、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在我國人民心中有著深深的積澱,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所以,雖然小學語文教材經過了多次修定和改革,但這篇文章一直都入選,並作為精讀課文出現,這充分說明了教材編排的根本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並且使傳統文化與時俱進,賦予其新的含義,站在時代的角度開掘其所富含的精神礦藏。這也就是對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教學要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最好詮釋。

  綜上所述,由於本文的特殊背景,加上教材意圖及新《課標》的理念,教師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只有充分注意並努力體現其工具性、人文性、整體性、時代性的多方位的統一、整合,才能挖掘出本文的精髓,承載新課程的理念,揮發出語文課堂應有的底韻。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課文內容,感知故事情節。

  能力目標:抓住課文的敘述和描寫感悟人物的特點。

  情感態度目標:深化學生對《三國演義》的瞭解,感受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的的扭力。

  三、教學設計及意圖說明:

  (一)立足人文,激情引趣

  在學習課文之前,大家先來看幾條歇後語,

  出示歇後語: 東吳招親—— 張飛吃豆芽—— 劉備借荊州—— 關公面前耍大刀——

  讓學生試著猜猜後半部分。並說說幾條歇後語有什麼共同特徵。(都是和《三國演義》有關的)導語:《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小說的代表作,和《紅樓夢》《西遊記》《水遊傳》並稱四大名著,長期以來,不僅其人物和故事深深地紮根在人們的生活中,還產生了許多三國歇後語、三國成語、對聯等。大家喜歡三國故事嗎?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草船借箭》就是其中的精彩片段之一。

  【從生活出發,從原著出發,使課文的教學根植於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自然引入,又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解題質疑,以疑導讀。

  提問:在這四個字中,哪個字是中心?(借)

  圍繞這個字,你對文章的內容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誰“借”?為什麼“惜”?怎樣“借”?“借”到沒有?

  【以課題為輻射點,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概要,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下邊的閱讀明確了目的。】

  (三)略讀課文,瞭解梗概。

  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弄清課文故事梗概,說出文章主要內容。

  【培養學生針對不同的閱讀目標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掌握讀書的方法技巧。】

  (四)讀悟結合,品評人物

  1、解讀文字,體會人物特點。

  【以“體會人物特點”的形式分析課文,從學生最感興趣、也是文字最具扭力的地方入手,可以把教學的多維目標歸於一統,更明確、更寬泛、更人文化,給學生的創造性閱讀和個性思想留有較廣闊的空間。同時也有利於發掘教材的內涵,使之更富彈性,有利於培養學生體驗、感悟、獨立思考並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突破傳統教學的死板格局,啟用整個教學的過程。】

  2、集體交流,評價人物特點。

  學生集體交流透過閱讀感悟到的人物特點。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敘述描寫出發,對人物的性格、才能等方面進行評價,做到“言出有據”。特別是對諸葛亮的評價,要著眼於借箭前後的一些細節描寫,進行深入分析,感悟人物多方面的特點。也可以聯絡自己課外瞭解、積累的《三國演義》故事來評價人物特點。

  【學生獨立閱讀並形成自己見解的過程就是學生獨自與文字對話、並對文字進行檢索、分析、總結的過程,是學生自主的、完整的、創造性的思維過程;學生髮表自己意見的過程又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包括了學生自己組織語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透過語言進行外化的過程,學生聽取他人的意見並對之進行辨析、判斷、吸納的過程,既充分體現自主性,又實現相互間的互助與共享,還變單向性交流為多向性交流,優化了學生、教師、文字三者之間的關係。】

  3、感情朗讀,品味人物特點。

  選擇你感受深刻的章節、段落或對人物的描寫,採取不同的形式讀出感情,讀出理解,讀出質量。透過朗讀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

  (五)拓展延伸,迴歸人文。

  1、有借必有還,“借”的箭到底有沒有還,怎樣還的?欲知後事如何,請利用課外時間讀《三國》故事或原著。

  2.收集有關《三國》的人物卡片、成語、歇後語、對聯等。利用班隊會時間開展 “尋找生活中的《三國》”主題活動,體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三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