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課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音樂課說課稿1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音版小學音樂第八冊第五單元《童年的回憶》第二課時《紅蜻蜓》。
一、教材分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日本詩人三本露風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短小精煉。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xx年歌曲問世後,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絃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定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托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二、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嚮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於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並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四、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五、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匯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師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透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二、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麼?給了你怎麼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範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鐘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於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歷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聯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 "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五、表現歌曲
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設計反思: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小學音樂課說課稿2
說教材分析:
歌曲《雪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六課歌曲,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F大調, 2/4拍 ,是多樂句的不規整結構。歌詞具有兒童特點、音樂形象生動,描寫了兒童對晶瑩的雪花感到好奇,以及數“花瓣”的情景,表現了兒童對大自然奧秘的初步探究。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來設定的:
1、知識目標:瞭解認識頓音記號、重音記號、保持音記號在歌曲中的作用及演唱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
2、能力目標:透過聆聽歌曲《雪花》,指導學生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感受音樂表現雪花帶來的歡樂。
3、情感目標:透過歌曲表達對雪花的喜愛之情,體現兒童對大自然奧秘的初步探究。
教學重點:
用歡快的音樂情緒準確地演唱歌曲,繼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學難點:
唱準歌曲節奏能按照頓音、重音、保持音等音樂記號演唱歌曲。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打擊樂器、電子琴、頭飾
說教法、學法:
為了全面準確的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好奇、好動、思維活躍等特點,遵循直觀性、啟發性原則,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重點採用引導法、聽唱法、情境教學等方法設計本課教學過程。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表現音樂,在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中,學習音樂,增長知識,培養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說教學思路
透過學唱歌曲和各種音樂活動,讓同學們體驗快樂,以“快樂”為主線,將愉悅、歡快的氣氛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中。體驗人與自然的親密關係,最終達到快樂歌唱、快樂學習。
教學思路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1、組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2、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3、愉快演唱——學習歌曲。
4、多種形式表現歌曲——鞏固學習。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節作一些具體說明:
教學思路之一:組織教學,在組織教學這一環節中老師以雪花仙子的身份做自我介紹,將學生帶人冬雪的氛圍。以此來創設“音樂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學習音樂的興趣與熱情。
教學思路之二:創設情境——謎語匯入新課。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以謎語的形式匯入歌曲教學。並透過兒歌的形式瞭解雪花的形成,讓兒童對大自然奧秘的進行初步探究。透過課件展示各式各樣的小雪花,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對雪花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思路之三:愉快演唱——學習歌曲。步驟一:聆聽歌曲範唱,以歌曲感受為主,體驗四二拍的強弱規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雪花的喜愛。
步驟二:學習歌曲的第一樂段,透過畫旋律線進一步感受音的旋律走向,讓生更好的把握音的高低。按節奏朗讀歌詞,突破本課中的教學難點,為學唱歌曲奠定基礎。再唱歌曲,透過輕聲地隨唱,體驗音樂歡快的情緒。
步驟三:聆聽教師範唱第二樂段,並提問:“雪花為什麼不見了呢?”引導學生用歡快的、驚訝的語氣有感情朗讀歌詞。教師逐句教唱歌曲,並在教唱歌曲中講解頓音符號、重音符號保持音記號的唱法,透過編口號的形式,讓學生很快掌握各種記號的演唱技巧。透過多遍聆聽、演唱,讓學生體驗頓音符號和重音符號在歌曲中的不同效果,並在演唱中加強練習,達到學會並掌握的目的。
步驟四:學生熟悉歌曲後,與學生進行歌詞接龍游戲,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讓學生投入快樂的音樂學習當中。
步驟五:在歌曲處理部分引導學生共同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潔白美麗的雪花飄飄灑灑來到人間,帶給我們快樂的童年。這麼美麗的雪花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音色來表現呢?
(2)看得出你們非常喜歡雪花,那麼我們應該帶著什麼樣的情緒來演唱呢?
透過設計情境,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指導學生帶著快樂的心情,運用甜美、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輕鬆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記憶尤新,解決難點部分。
教學思路之四:多種形式表現歌曲——鞏固學習。歌曲學唱後,將班級分成四大組,分別是:表演組、碰鈴組、串鈴組和響板組。教師課件出示樂器圖譜,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如何為歌曲加入打擊樂器,如何為歌曲創編動作,教師巡視加以指導,促使學生獲取更為清晰的音樂形象,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創造性的學習,寓快樂教育於音樂活動之中。
說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冬的氣息,你們高興嗎?雪固然美,但是雪下得太大了,就會出現——危險!所以,我們外出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一起向著銀色的`雪世界出發吧!現在讓我們再次唱起雪花,用你們最輕鬆、愉快的心情,最優美的歌聲來表達我們對冬的讚美吧!最後整節課在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結束。
本課設計,透過各種音樂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種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透過看、聽、說、奏、唱、舞等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會學、樂學、敢學,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從這句話中我得到了啟示:假如音樂是清泉,就讓它流得更歡;假如音樂是熔爐,就讓它燒得更旺。讓音樂成為學生人生中最大的快樂吧!
小學音樂課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小動物唱歌》是九年義務教育一年級第二冊第三單“音樂中的動物”中的一節歌表演課,它是一首簡單、活潑而富有童趣的兒童歌曲。整首歌曲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由四個小節組成,而且前三個小節的旋律和歌詞完全相同,易於學生識記。歌曲中採用動物的叫聲,讓學生在感受小動物們歡快的心情同時分辨聲音的強弱。為今後進一步提高聽唱能力打下基礎。從而達到第三單元的單元總要求:透過歌表演、音樂活動、唱歌等多種藝術形式,理解並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密切關係,豐富學生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低年級音樂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表現、創造等能力,積極倡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體驗學唱、表演、實踐、審美中進行簡單的歌詞或動作的創編。
根據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理念以及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模仿所熟悉的動物叫聲,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2、學唱歌曲《小動物唱歌》,並能隨音樂進行簡單的歌詞和動作創編。
3、透過互動交流、音樂實踐,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和諧關係,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小學音樂課堂要設法培養學生的感受、鑑賞以及創新等能力,而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因此對他們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要結合他們身心發展規律和認識規律,再結合教材內容,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難點為:
在音樂學習與活動中感受聲音的強弱,並能將聲音的強弱表現出來。
(四)教具準備:電子琴、頭飾、實物投影、彩紙等。
二、說教法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興趣愛好為主。小學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引發學生以最大的興趣與熱情參與學習與活動各個環節。我採取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境匯入法。好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於是一開始我便採用“情境匯入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彷彿身臨其境的感覺。
2、遊戲互動法。課堂學習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沉悶的課堂氣氛必將導致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採用“遊戲互動法”便能使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樂於參與,樂於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獲得審美體驗。
3、直觀教學法。低年級小學生具體形象思維能力較強,而抽象思維較為薄弱,課堂上過多講解與說辭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反而使更多的學生產生厭學思想。所以,我選用學生熟悉的動物頭飾等直觀教具,使學生在直觀中領會、強化、提升。
三、說學法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的新理念。好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整個課堂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特徵,引導學生以“玩中學,樂中學、動中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氣氛中、樂於學習、樂於參與。在輕鬆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體驗音樂的樂。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隨我一同走入《小動物唱歌》的直播直播現場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律動)。
首先,我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我用樹、動物娃娃,彩色紙等在教室中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景。然後教師扮演小兔子,隨著《小兔子乖乖》的音樂,帶領學生一邊唱一邊跳走進教室。透過這樣一個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樂於參與全過程學習做好鋪墊。
(二)感受聲音的強與弱。
音樂是聽覺藝術,有時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在這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聽,在聽中感受聲音的強弱。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模仿性強等特點,我設計猜一猜遊戲,比一比誰的耳朵靈的活動。透過播放各種動物的叫聲,每次播放是以兩組動物為一組,強弱關係搭配合。如:
老虎——老鼠
獅子——小雞
引導學生聆聽,並模仿,從中進行比較兩種聲音的強弱。學生在玩中感受聲音的強弱,自然地解決教學的難點。
(三)說一說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自己所熟悉的各種聲音的強弱。讓學生說自己熟悉的聲音,便是把音樂教學跟她(他)與社會生活緊密融合。
(四)新歌教學。
1、展示大歌單。一年級學生自律性比較差,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出示大歌單,有助於學生初步更加直觀的解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
2、播放錄音。感受與鑑賞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要從低年級開始去培養學生養成喜歡傾聽的好習慣。學生完整的感受歌曲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你聽到什麼?或者透過聆聽,你知道什麼?
3、教師範唱。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個雙簧遊戲,教師有表情的自彈自唱,要求學生 根據老師的演唱裝嘴型(張口默唱) 。這樣既加深師生互動的目的,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喜愛。
4、模唱旋律。也就是唱一唱歌譜,在這一環節,我採用小動物的叫聲“喵” “汪” 或者 “啦”來模唱旋律。改變傳統的一句一句的、單調的跟唱形式,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讓學生很快就掌握歌曲的旋律。小學一年級還不要求學生去認識學會旋律的音名和唱名。
5、朗讀歌詞。在學生熟悉和感受歌曲的旋律後,朗讀歌詞就顯得極為重要。學生一邊拍手一邊朗讀歌詞,既加強歌曲的節奏訓練,又為學生能大聲的、流暢的、字正腔圓的演唱歌曲做下鋪墊。
6、教唱歌詞。這個環節我採用低年級學生最實用、最直觀的聽唱法來教唱歌詞。學生在模唱旋律、朗讀歌詞之後,唱會歌詞就顯得水到渠成。在這個環節還要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的姿勢。比如抬頭、挺胸面帶笑容,不要喊唱等。
7、歌曲的處理。學生在基本熟悉歌曲後,我再根據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唱好歌曲中速度、強弱、以及用什麼樣的情感去表現歌曲。用自己的歌聲去打動別人。
8、創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鼓勵學生創造”的理念。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創作環節。我讓學生自由選擇“演唱”“伴奏”“表演”“創編”等自己喜歡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學習,充分體現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張揚個性發展。
9、表演。讓學生把他們小組的創作表演出來。老師進行評價,生生互評等方式,評出“小小創作獎”、“大大方方獎”獎品貼額頭,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10、音樂中深透德育教育。以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在“動物園”中歡快地唱歌,快樂地跳舞,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和諧,從而無形中初步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寓教於樂。
(結束語)整堂課,我力求在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完成,努力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能夠愉快的學習,盡情的表演創造,身心都有一種“美”的感受。
整堂課,我儘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嘴去表達,用自己的肢體去表演,讓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翱翔。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想法和設計,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