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範文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

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用計算器計算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七冊第xx單元的“用計算器計算”第一課時。

  計算器(即電子計算器)是一種現代計算工具。它體積小,運算快,操作簡便,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使用。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和使用過計算器,向學生介紹一些簡單的計算器的知識,引導他們正確使用和合理的運用,就顯得很有必要。

  教材在“認數”單元后專門安排了“用計算器計算”這一教學內容,既可以集中進行一些大數目的計算,又可以用來探索數學規律,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為今後進一步學習電子計算器打下基礎。

  本節課內容的編排與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非常吻合。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二是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

  三是注重引導學生探究數學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縱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剖析,我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能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

  ②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探索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計算中體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方便與快捷,激發學生使用計算器的興趣,從小培養學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教學難點是,透過計算探索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四、說教法、學法

  活動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特徵。新課程指出:“教師應向兒童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我設計這節課時,主要以各種教學活動貫穿始終,如:“謎語競猜”、“初試本領”、“大顯身手”、“人VS計算器”、“比比誰是計算高手”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努力營造一個學生樂學,課堂氣氛輕鬆愉悅的立體的開放式教學環境。

  為了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我設計了下面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嘗試使用,探索交流。

  (三)靈活應用,辯證對待。

  (四)善於應用,探索規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這一環節是匯入新課,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猜謎語的遊戲,用謎底將學生引入正題;接著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計算器的例項,使學生對計算器有一種親近感,感到它與生活“同在”;隨即我讓學生思考:為什麼在進行比較複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都會使用計算器呢?當學生回答使用計算器計算快、準、方便、快捷等優點時,我追問:那你想掌握使用計算器的本領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了,這時的學習已經成為了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對於計算器這個現代的計算工具來說,學生並不陌生,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他們對計算器有著不同程度的瞭解。透過調查,四年級絕大多數學生都用過計算器。所以在突出:“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這一教學重點時,我設計了“向同桌介紹計算器”和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計算器的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很好的促進了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和學習。

  (二)嘗試使用,探索交流。

  “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也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為了突出這一重點,我設計了“初試本領”和“大顯身手”兩個步驟,目的是讓學生在嘗試使用時規範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後熟悉鍵盤,進行熟練操作;在熟練操作中總結操作的經驗,養成操作技巧。

  “教是因為需要教”,因大多數學生已經有了使用計算器的經歷,所以在“初試本領”時,我出示書上的例題,直接放手讓學生練習,在交流答案時,再適時地提問:“你是怎樣輸入的?”讓操作不熟練或操作錯誤的學生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培養學生互相學習的意識。

  在學生掌握操作方法後,我便讓學生“大顯身手”。這一組的四道題目,數值比較大,而且加入了同一級運算的兩步計算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我讓最先做好的前十位學生把算得快的秘訣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並請不小心算錯的同學說說使用計算器時應注意什麼?在大家交流形成共識後,我歸納為“整體讀數,細心輸入。看清數字,小心按鍵。”供大家一起學習。這樣安排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機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靈活應用,辯證對待。

  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我安排了兩個步驟:一是“人VS計算器”,二是“比比誰最聰明”。

  教學過程應立足於學生,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在人與計算器的挑戰賽中,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參加

  “挑戰隊”

  還是“計算器隊”,每次比賽後都可以重新選擇下一次參加的隊伍,目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由不敢比,到敢比,再到有選擇的比的過程,引導學生辯證的對待計算器,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在接下來的“比比誰最聰明”這個步驟裡,我組合了口算、估算、用計算器算的題目,目的是鍛鍊學生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並贈送學生一句格言:人不能被“機器”所限制,應該比“機器”更聰明!既是對知識在理性上的提升,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拉進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四)善於應用,探索規律。

  探索規律是體現用計算器計算的數學價值,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想透過三個步驟來突破。

  一是猜數遊戲。目的是活躍氣氛,激發學生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為下面的數學探險作鋪墊。

  二是數學探險。在這個步驟中,我先出示8個1乘8個1,學生用計算器計算的答案肯定不一樣,因為學生帶來的計算器所能顯示的數位不一樣,而且這些計算器所能顯示的數位都不夠用,也就是這道題目計算器不能解決。

  這時我提問:“你覺得問題出在哪兒?是我們錯了,還是計算器錯了?你能想辦法解決嗎?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解決方案。”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引發矛盾衝突,激發他們解決問題的需要和慾望。在學生找不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時,引導學生向書本請教,完成課本第101頁想想做做的第四題。讓學生利用計算器算出前5題的得數,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歸納、類比發現這些算式的規律,填寫第6個算式,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領略了數學的神奇。

  三是挑戰極限。愛因斯坦還說過:“發現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剛才同學們解決了計算器“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所以都比較興奮,想進一步探索的慾望更強烈,這時我趁熱打鐵:“你能提出這樣的數學難題,制定出解題方案嗎?可以單獨行動,也可以小組合作。”

  學生的思維活了,手腳放開了,在活動中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這樣安排的目的是著眼於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本節課我教學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為主線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變為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粗淺的認識,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