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上冊《水從哪裡來》說課稿

《水從哪裡來》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上冊《水從哪裡來》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水從哪裡來》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水從哪裡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水從哪裡來》是湘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要和諧地發展,要關注生態環境,注意保護環境 ”為主題展開。

  《水從哪裡來》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小熊、小鹿、山羊都想知道水是從哪裡來的,最後,狐狸用事實使它們懂得了這個知識。課文寓科學常識於故事情節中,化抽象為具體,生動有趣,好學易懂。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水迴圈的自然常識,培養髮現問題、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由於本課文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如何讓小朋友們瞭解小動物是怎麼得到水迴圈的自然常識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演示法、點撥法。透過課件演示,老師的點撥,使水的水的迴圈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容易理解。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透過學生互相朗讀、互相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 : 匯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小朋友們,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那麼你知道水從哪裡來的嗎?我們每天用這麼多水,水會用完嗎?為了解決這幾個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14課《水從哪裡來》。此導語從我們平時的生活說起,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環節2 : 初讀課文,複習字詞

  首先,我用課文錄音來激發學生朗讀課文的興趣,然後,引出上節課學習過的字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這樣做可以為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環節3: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我首先請學生自己讀課文,透過巡視指導,來檢查學生課文朗讀的情況。接下來,出示幻燈,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再讓學生互相讀課文,互相討論問題的答案。再透過集體反饋的方式,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引導。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再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最後,課件演示,老師板書。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4: 拓展延伸。

  借課後題“你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麼?這個話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透過交流、互動、評價,揭示出小動物們善於發現問題,敢於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

  這樣做的好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環節5 : 師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處:鞏固知識點,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水從哪裡來》說課稿2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水汽化的現象,瞭解水的變化,知道水從哪裡來。

  2、瞭解水的重要性,樹立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有探究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支架。

  2、操作卡片人手一套。(水→水蒸氣→雲→小雨滴→水)

  3、水迴圈的課件,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錄象。事先參觀過幼兒園附近的小河。

  活動過程

  一、做實驗,說發現,感知水汽化的現象。

  1、小實驗:水不見了。在孩子的共同關注下,仔細觀察燒杯中的水燒開後越來越少、最後不見的現象。

  教師:水到哪兒去了呢?水蒸氣在天空中又會到哪裡去呢?

  二、聽故事,看課件,瞭解水迴圈的過程。

  1、教師操作課件,講述故事“變、變、變”。

  (1)教師:水蒸氣在天空中怎樣了,它遇到冷空氣後變成了什麼?

  (2)教師:雨水會落到什麼地方?這些水又會流到哪裡呢?

  (3)教師:火熱的太陽一曬,水又變成了什麼?

  2、教師:你能把它記錄下來,然後告訴大家嗎?

  3、幼兒在桌上操作,排列水的迴圈過程。

  4、大家相互交流自己的操作,講述小水滴的變化過程。

  5、教師小結:水加熱後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雲,雲越來越厚,再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小水滴落下來,這就是雨,雨水流到小溪、江河裡,經太陽一曬,又變成水蒸氣上升到空中。水就是這樣不斷迴圈的。

  三、看錄象,聽講解,知道生活用水的來源。

  1、教師:你們知道我們喝的水又是從哪裡來的?(幼兒集體討論,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

  2、觀看生活用水的來源及加工過程的錄象片。

  教師:剛才看的錄象裡是什麼廠?它的作用是什麼?

  3、教師結合錄象進行小結:

  自來水廠用一個叫抽水泵的機器將江河裡的水抽進來,這些水經過水管流進了加藥間加礬處理,加礬後的水再流進沉澱池進行沉澱,沉澱掉了一些髒東西的水又流進沙濾池進行過濾,最後過濾了的乾淨水進入消毒間加氯消毒,消毒後的水透過管道流到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裡,這就是自來水。

  四、知重要,勤節約,從小樹立環保的意識。

  談話:水的用處大。

  教師:水有什麼用?(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動植物的生長也離不開水。水是人們的好幫手,水能滅火、能發電、能解渴;水還是大力士呢,水還能載大輪船幫人們運東西。水對我們這麼重要,如果水資源被汙染了,我們沒有水會很慘,因此,我們應該從小愛護水、保護水資源;平時不浪費水,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五、活動延伸。

  保護水資源。

  教師:上次我們去參觀了幼兒園旁邊的小河,你發現小河的水怎麼樣了?怎樣才能使小河變乾淨?

  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鼓勵幼兒做個小小監督員,與家長共同保護水資源。

  《水從哪裡來》說課稿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水的來源。

  2、透過聽故事,看圖書,互相討論,知道雨水是從哪裡來的。

  3、積極參與討論活動,知道要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活動準備:

  1、已經找到周圍的水資源。

  2、有關水迴圈的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透過提問的方法,談論水從哪裡來。

  1、教師:你們知道家裡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鼓勵幼兒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講述自己知道的內容

  二、感受故事,瞭解水迴圈的過程。

  1、教師講述一遍故事,並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提問:

  (1)小熊為什麼要哭呀?小熊和小鹿找到了湖,他們為什麼還要哭?

  (2)山羊也來了,他想了什麼樣的方法呢?為什麼小熊,小鹿小山羊還是要哭呢?

  (3)最後誰來了?他們為什麼會高興得笑起來?啟發幼兒根據故事的內容,講述水從哪裡來。

  三、瞭解水迴圈的來源過程。

  1、教師再次講述故事,提問:水會流完嗎?水是怎麼來的呢?

  2、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有關水的迴圈圖?引導幼兒根據圖片內容提示,講述水的來源。

  四、瞭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節約用水。

  1、教師:人類能不能沒有水,為什麼?

  2、教師: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我們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五、瞭解環保的重要。

  教師:除了節約水,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比如,如果我們的雨水變成了酸酸的,那我們還能喝嗎?

  教師向幼兒介紹有關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們破壞環境,到處排放汙水等等)

  討論:怎樣才能使大家喝上乾淨的水呢?

  六、活動建議

  1、區角活動:在科學區域,收集並展示關於環保方法的宣傳畫,讓幼兒觀察進一步感知水的重要。

  2、日常活動: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大大的饅頭哪裡來》的曲調創編《水從哪裡來》的歌曲。

  3、活動延伸:有條件可以帶幼兒參觀自來水廠,瞭解一下水處理。

  4、家園共育: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兒節約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