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範文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1

  一、說教材

  《白鵝》是六年制小學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白鵝高傲的性格特點,細緻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作者善於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讀後讓人覺得風趣幽默。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很好地範文。

  二、說教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品讀感受法和對比閱讀法,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學法

  素質教育把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和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精神作為核心內容,課堂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特別注重學法的滲透。學生透過目標引領法、讀悟結合法和對比探究法,感悟文字,提高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文。

  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新課引入時,老師巧妙地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引領全體同學背誦古詩《鵝》並想象描述鵝的形象,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後面進入文字做好了鋪墊。

  (二)、明確目標,進入文字

  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出示本單元學習目標,師生一起歸納本課學習目標,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走進文字。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這一環節的設定就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目標的設定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本課的教學更立足於學生的學習需要,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讀悟結合,理解文字。

  老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課文裡描述的是一隻怎麼樣的白鵝?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統領全文,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仔細研讀白鵝的叫聲、步態和吃相的句子,突破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用“邊讀邊說”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穫,這既是讀中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2

  說教材

  《白鵝》是編排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課,本文主要是向我們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的形象特點,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於白鵝的喜愛之情。全文共有7個自然段。共可以分為4個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寫了白鵝高傲的姿態;第二段(3)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叫聲;第三段(4)主要描寫了白鵝的步態;第四段(5---7)主要描寫了白鵝的吃飯。全文結構非常清楚,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主要是圍繞著“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句話來統領全文的。全文就是細緻刻畫白鵝的三大方面重點來描寫了它的性格特點,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這篇文章的語言活潑、詼諧、準確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面對這份文字,我估計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具備了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的思維正向抽象的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從讀中品味。作為教者的我們只有幫助學生建構這樣的感性的語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語言的精妙之處。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學價值是訓練學生去領會語言的獨特與精妙之處,初步掌握運用多種表現手法把事物的特點寫具體細緻。

  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特點的分析、解讀,基於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基於編者意圖的領會,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在知識與能力方面:認讀8字,會正確書寫12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厲聲呵斥、厲聲叫器,引吭大叫、侷促不安、步調從容、大模大樣、三眼一板、一絲不苟、倘若、從容不迫、窺伺、不勝其煩”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等朗讀課文。

  目標二,在過程與方法方面:瞭解白鵝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具體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目標三,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對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教學難點:從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說教學理念

  我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是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力圖體現:1、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徵,我認為語文是由語言與文字組成的,學語習文應該成為終極目標,唯有立足於語言習得表達,才能體現學科的本位。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處處以語言為珍珠,用文字來串線,形成語文課堂的本質特徵。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足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夥伴者,促進者。

  說教學流程

  我帶著這樣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力求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地上好語文課,真實展開我的我的教學流程。我的教學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初始,談話引入:同學們,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來,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第二板塊: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在這一板塊中,我要實現2個目標。透過學生專心地初讀課文來幫助學生掃清閱讀的障礙。在學生預習自讀的基礎上,我篩選出如下重要的字詞,引導學生重點學習。

  在字音方面,特別注意:頸、侍、倘若、淨角、供養不周、窺伺等字的正確讀音;

  在字形方面,特別注意:頸、飲、侍、厲、餐、堂倌、窺伺、奢侈、等字的正確書寫形式;

  在字義方面,特別注意:三眼一板、鄭重、厲聲、高傲、引吭大叫、侷促不安、從容不迫、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字詞的意思。對於有些難於理解的字詞我主要是透過讓學生、查詞語手冊和聯絡上下文在語境中的相機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應該是表示: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對於文章中的有些長句以及難句比較難於理解,句式比較長,因此要正確引導學生給予停頓指導。對於長句要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讓學生多自由朗讀,多讀讀,練一練。

  在初讀過後,應該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感知與把握。我就在課上讓學生說說這隻高傲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或者是從文章中的哪些語句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呢?讓學生說說自己初讀的感知,引導學生正確地說出其文章所要表達的是一種怎麼樣的文情呢?

  第三板塊:圍繞主問題,品味語言。

  自由朗讀課文,和大家說一說,這隻白鵝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螢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意思……

  為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透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隻白鵝就給作者留下了如此鮮明的印象,如果有人這樣評價你,你心裡會怎麼樣?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讀一讀作者的感嘆。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為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透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這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透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 。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透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透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透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透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為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為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著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第四板塊:昇華情感,進行實踐。

  在這個板塊當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讓學生背誦積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大量去積累,理解運用,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第二.自己選擇摘抄描寫白鵝性格特點方面的優美的語句,仿照其寫作手法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可以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積累語言,而且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是提升其語言的品質。

  第五板塊:回應目標,總結全課。

  這篇文章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形象。運用了多種修辭表現手法,主要運用了對比,擬人,反語等。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最後說說我的說板書設計

  白鵝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步態:傲慢

  吃相:從容不迫

  喜愛

  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白鵝》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課本中的第四單元的十三課,是著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愷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這篇課文,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高傲的特點。文章從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的姿態描寫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為線索,從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細緻地刻畫了鵝高傲的特點。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2、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的方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體會作者用詞得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4、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的情趣。

  本節課學習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學習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三、說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及遠端多媒體資源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這節課中,將採用讀品結合法為主進行教學,使學生真正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對話。就在深化、美化的朗讀過程中學生也進一步領略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3、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學資源資料,用多媒體展示、肢體語言的方法啟發學生想象,使文中把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講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有兩個大環節,分別是預學和互學。第二課時時接著交流,交流完畢後進入評學環節。

  (一)預學。在經典誦讀中,投影出示描寫鵝的詞語,讓生朗讀,從而在心中展現鵝的形象,為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然後讓大家背誦駱賓王的《鵝》,引出豐子愷的鵝圖片,瞭解作者資料,從而匯入到新課。接著佈置本節課自學任務。

  (二)互學。小組內圍繞學習任務分層次開展合作學習,為班上交流做好準備。在班上交流時,教師抓住重難點內容適時進行點撥。

  五、說教學反思。

  鑑於小學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真正準備時我還是很糾結:怕不瞭解學生,出現冷場現象;所以想多去了解學生,做一些必備準備,但又怕鋪墊過多束縛了學生的發揮。糾結之餘做了以下幾點準備:

  一是課前充分預設,課堂注重生成。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課前預設很重要,只有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才能上好一節課。因此在課前我去了解了學情,上網查閱了很多資料,適當地進行取捨、組合,備好課。當然,上課不是演戲,不可能全部按照備好的課來上,因此生成顯得更是重要。因此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把握的比較好時,我就把側重點轉至引導學生深挖文字,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從而指導感情朗讀上面來。我個人認為:生成的課堂更精彩。

  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為學生而變。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老師要甘心當學生的陪襯者。目前全縣都在推行“三學小組”的生本教育,但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在一些小環節中還是有一些小區別。異地而教到底該怎麼做?我沒有一味的去嘗試改變學生來適應自己,而是不斷調整自己去適應學生。從開課時的磕磕絆絆,到結課時的配合默契,正是我不斷改變自己去適應學生的結果。如果學生是紅葉,那我就甘願做綠葉,因為只有我的陪襯,才能讓紅花更美。我會為他們喝彩。

  三是縮小研讀的範圍,加大研讀的深度。在這篇課文中,感悟鵝的驕傲有四個方面,我只選取了抓住鵝的姿態來感悟,引導學生透過抓住伸長頭頸、左顧右盼什麼意思、自己用動作表現出來等途徑充分地感悟鵝的高傲,透過讀的方式展現出來。在透過反語“驕傲”來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時,引導學生深挖文字,抓“朋友送我的”、“抱著這雪白的‘大鳥’”、“放在院子裡”深入感悟,再感情導讀,讓學生認識到反語的好處。

  上一節課,過後總有諸多遺憾。像今天課件出現了一點小意外、課前對學生了解欠充分、各環節過渡欠協調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但我今後的教書生涯也還有很長,讓我們一起在漫漫的教書路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