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範文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1

  教材分析:

  《花園》一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七課的內容。是學生在認識平均分與除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倍”是一個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沒有給它下定義,而是結合“花園”的具體情境,讓學生透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實踐操作活動,體會“倍”的意義。對“倍”的意義的理解,教材要求學生既學會畫圖表徵,而且能用算式求解,有意識地滲透形數結合的數學思想。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2、會用圖示或除法求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

  3、讓學生透過“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意義。

  教學教法:

  新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根據這個教學理念,這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由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倍”的意義。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時時處處有數學,以激起學生強烈的研究興趣,從而主動探究。讓學生透過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學習活動,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並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倍數問題。把學習主權交給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交流、知識智慧共享的園地。

  教學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合作、發現以及探索學習機制,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著眼於學生潛能的發揮,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根據這一要求,在設計這節課時,我把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生生互動作為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透過擺學具、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形成過程,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數學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創設情景

  (放音樂)一陣雷雨過後,天氣晴朗了,森林裡許多小動物都高興出來玩耍!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體圖畫)誰來介紹一下?有那些小動物?它們各有多少隻?

  二、探索新知,構建“倍”的概念

  1、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小猴子和小鴨子的`只數關係。比較兩個數除了“求和”、“比多少”的關係,還有另外一種關係叫做“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2、構建“倍”的概念

  體會“倍”的意義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設計3個教學層次,層層遞進幫助學生體會“倍”意,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第一層教學:初步體會“倍”含義

  同學們!剛才透過數一數,我們知道猴子有幾隻?鴨子有幾隻?如果我們用圓片代替猴子數和鴨子數,猴子擺幾個圓片,鴨子呢?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擺。(分2行,第一行擺猴子,第二行擺鴨子)

  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老師在黑板把表示3只猴子的圓片畫一圈),鴨子的只數有這樣的幾份呢?(先讓學生說一說,再讓個別學生到黑板分一分)

  接著要求全體學生用圓片代替小猴子和小鴨子擺一擺、分一分、想一想,說一說。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去體會,如果把3只猴子看作一份,小鴨的只數有這樣的2份,算式是:6÷3=2,老師引導學生說: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我給學生設疑:鴨子數是小猴子數的2倍,是把什麼看作一份?再什麼有這樣的幾份?目的讓學生明確如果用“倍”來描述兩個數量間的關係,首先要知道以誰為標準,也就是說把誰看作“一份”,再看與它比較的量有多少個這樣的一份。

  第二層教學:加深對“倍”的認識

  同學們!剛才我們透過擺一擺、分一分發現“鴨子數是猴子數的2倍”,“小雞數是松鼠數的幾倍呢?”(老師把問題板書在黑板)可以讓學生說一說,並說出理由。

  先要求學生畫小圓圈表示小雞數和松鼠數,圈一圈、填一填,數形結合體會“小雞數是小松鼠數的幾倍”,然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層教學: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

  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

  透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倍”有了初步的認識,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下面請同學先算一算,填一填,再說一說

  (3)請你再提出一個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並嘗試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體會應用“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升解決問題的靈活性,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三、運用“倍”的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根據課本的練習編排,我設計了闖三關練習,讓學生帶著興趣,玩中學,學生在輕鬆而又帶有竟爭性中解決有關倍的數學問題。

  1、第一關“比速度”

  2、第二關“比高矮”

  3、第三關比記憶

  同學們每天都看天氣預報嗎?還記得最近的天氣嗎?看圖理解,尋求要解決的問題。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項,會收集、整理、描述和分資料的過程,所以本環節試圖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全課總結

  說一說你這節課有哪些收穫。老師歸納:當兩上數在比較時,如果把一個數看做一份,而另一個數是有這樣的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設計意圖:】透過討論交流後,學生自己試著歸納來完成的,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回憶了這節課的學習歷程和研究的成果,這樣做更體現了“過程”。

  整堂課的設計,由生活情境匯入,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倍”,再透過動手操作理解“倍”,解決有關“倍”的知識,最後到生活中尋找倍,層層遞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五、教學效果預測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課時中,“倍”這個概念,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比較抽象。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教學上的重點呢?在教學時,在具體的情況中擺一擺、圈一圈的操作活動中探索新知。在操作活動中突破難點時,我設計了3個層次。

  (一)幫助學生理解“倍”含義。在這個環節上,首先由學生在情境圖中收集數學資訊,並根據收集的資訊用小圓片代表小鴨、猴子來擺一擺。這些環節學生們都是可順利完成的,但在揭示“倍”的含義時,就需要老師來幫一幫。這時我就透過和學生一同擺一擺、圈一圈來到確定如果把代表猴子的3個小圓片看成1份,那麼代表小鴨的6個小圓片就可以看成這樣2份,從而推匯出小鴨數是猴子的2倍。

  (二)輔助學生加深對“倍”的認識。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對“倍”的含義有了一些瞭解,那麼要求小雞數是松鼠的幾倍時,我就引導學生先獨立用畫小圓圈代表松鼠數和小雞數,然後圈一圈,與同桌說一說,集體反饋時,說一說為什麼這樣列式,算式中各個數字的含義。

  (三)放手讓學生尋找倍數關係的問題。有了前面兩個環節的動手操作,此時就可以讓學生嘗試從動手操作活動中走出來,讓他們在情境圖中直接尋找用除法解決問題。設計了這樣3個層次的教學,對於“倍”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採用層層遞進的方法後,相信學生一定會突破這個學習的難點。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花園》說課稿2

  教材分析

  教科書《花園》這一情景中蘊含著與“倍”有關的數學資訊,既可以提出來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透過繪圖,讓學生體會幾何直觀對於解決問題的意義與價值。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乘法,對於除法,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熟練應用。透過前幾節課的分物以及上節課的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等,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倍”的意義,以及它與乘除法之間的聯絡。

  2、體會藉助幾何直觀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題思路的重要性。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倍”的意義。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花園裡的花兒開了,你看,蜜蜂、蝴蝶、蜻蜓、小鳥都來了,花園裡可熱鬧了!

  出示

  說說你從圖中瞭解到哪些數學資訊?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一)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

  根據這些數學資訊,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幾倍?”

  你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自己解決、並展示彙報

  這裡有兩幅圖,你能看懂什麼意思嗎?

  第一幅圖:學生看圖講解

  第二幅圖:教師一點而過

  (二)有多少隻蜜蜂?

  同學們,老師想知道有多少隻蜜蜂,你能從圖中找出有關小蜜蜂的數學資訊嗎(引導學生髮現數學資訊)?

  注意小蜜蜂的話“我們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你自己嘗試畫一畫,算一算。

  學生交流彙報

  這是淘氣和笑笑畫的示意圖,你能理解嗎?

  生:淘氣用一個圓表示9只小鳥,蜜蜂的只數是小鳥的3倍,所以用3個圓表示蜜蜂的只數。

  生:笑笑用一段直條表示9只小鳥,用3段直條表示3個9只,也就是蜜蜂的只數。

  同學們,笑笑說了,9的3倍就是3個9相加,列成乘法算式是怎麼樣的?

  生:3×9=27(只)

  9×3=27(只)

  (三)什麼是“2倍”,深化對“倍”的意義的理解

  同學們,聖誕老人現在有一個疑問,什麼是“2倍”,你能幫聖誕老人解答一下嗎?

  你看這是淘氣的解釋,你能看懂嗎?

  引導學生讀圖

  引導(同學們,如果把5個Δ看成1份,那麼用幾個Ο表示這樣的2份。)

  總結:同學們,其實每一份畫幾個圖形沒有關係,關鍵是畫出這樣的2份。

  你看,笑笑說

  我用表示,淘氣的是一份我畫一個,笑笑的是2份我畫2個,所以表示出笑笑收集的畫片數是淘氣的2倍。

  同學們,現在你可以舉出例子了吧?在生活中你還能發現哪些事物有“2倍”關係呢?

  拓展:那什麼是“3倍”呢?“4倍”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處理習題1、2、3、4,加深學生對倍數關係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學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