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亮的玩具》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2課《會亮的玩具》,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說課要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具學具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八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會亮的玩具》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美術下冊第12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
教材的要求是引導學生了解用電發光的原理,運用各種材料加工成會亮的玩具。透過製作會亮的玩具,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與創造力。
本課是一節集欣賞性、創造性、科技性於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本課用2個課時教學,第一課時是電路的實踐製作。第二課時是設計玩具並與電路製作組合完成。
這裡,我將第2課時作為說課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改的精神和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用電發光的原理。
2、過程方法目標:運用各種材料加工成會亮的玩具。
3、情感態度目標:透過製作會亮的玩具,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與創造力。
三、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小學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相對較強,對燈泡發光原理的電路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學生了解用電發光的原理
難點是:運用各種材料加工成會亮的玩具。
五、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依據新課程標準 “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 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在學法指導上採用欣賞法、觀察法、討論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六、說教具學具準備:
為了使學生更好理解電發光的原理,更易完成及小玩具的製作,我準備了以下
教具:多媒體資料、老師作品、學生作品等。
學具:電路、飲料瓶、塑膠盒等廢舊材料、剪刀、膠水等工具
七、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本課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標準,我將從以下六個環節來實施教學。
(一)、回顧知識,直入新課、
回顧上節課時所學的燈泡發光原理的電路知識和電路內芯的製作,直入本節課的內容是——《會亮的玩具》的設計圖和實物模型。
(本節課在上節課的基礎上,繼續完成會亮的玩具的製作,直接匯入新課的活動中來。用時3分鐘)
(二)、欣賞作品,設計方案
1、展示別班同學的作品,讓同學們討論分析這些作品的優缺點,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
2、小組討論,在現有內芯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根據收集到的各種廢舊材料,設計製作方案。然後選出學生代表彙報本組的設計方案,有什麼樣的構思和創意?準備製作什麼玩具?有什麼功能?
結合學生設計的方案,我會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並加以指導,與學生共同探究,幫助學生完善設計方案。
(本環節先欣賞別班同學的作品,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師生共同探究,完成設計方案。)
(三)、學生製作,教師指導。
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本組準備的各種形狀的盒子、塑膠瓶、易拉罐等廢舊材料,和設計方案,實施創作,並寫出設計思路和功能等。
學生創作期間我會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在內芯和廢舊材料進行組合製作的過程中,往往學生會碰到許多困難,如玩具的美觀實用與電路正常工作的關係等等。
在製作完畢以後,我會提醒學生把剩下的物品進行回收和整理,讓學生愛護環境,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的發揮,我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動手操作,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
(四)、欣賞評述,教師小結
在評價環節中,將同學們的作品擺放在展示臺上,讓他們選出最喜歡的作品,說說為什麼喜歡,並從中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造型獎以及最佳工藝獎。最後,讓獲獎代表上臺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製作經驗,發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主動的參與者。
我還會將同學們和他們的作品一起拍攝並儲存下來,記錄他們成長的經歷,學生會對這堂美術課留下深刻印象,更加喜歡美術課。
做完後要及時整理、回收物品,養成良好習慣。
最後教師做小結性講評,回顧本課所學知識,並肯定他們的作品,鼓勵他們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的樂趣。
(課堂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開展學生互評和自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他們學習美術創作的興趣,並將同學們的作品拍攝記錄下來,記住他們成長的經歷,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五)、課後拓展:
在生活中,應仔細觀察,將各種廢舊材料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