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學弈》說課稿範文

《學弈》說課稿

《學弈》說課稿範文

  《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個故事,透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歡迎大家參考!

  《學弈》說課稿範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小學語文組X號考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學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想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談一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學弈》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組第1課《文言文兩則》的第一篇,本文透過兩人同名師弈秋學下棋,雖師出同門,卻結局不同,說明了做事要專心致志才能學有所成,決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課文語言凝練,寓意深刻,是孟子的傳世之篇。

  二、說學情

  學生之前學習過文言文,所以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解讀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結合書下注釋理解本篇文章的大體意思。但是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在表達形式上差距較大,對於學生來說深刻理解其內涵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如何正確斷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學目標

  根據對於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生情況的瞭解,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鍛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三維教學目標的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是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難點則為體會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學方法

  根據教學目標,我本堂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設定情境法。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發興趣

  播放現代下棋大賽的影片,並順勢匯入新課《學弈》。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本篇文章的興趣。

  (二)知人論世,整體感知

  1.釋題:“學弈”的意思。

  2.教師配樂範讀全文,同學聽讀,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學生理解生字詞,體會語氣。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並指導學生如何斷句。

  4.結合書下注釋,翻譯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斷句的正確方式。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學生按語文興趣小組分組討論PPT展示的問題串,10分鐘時間後,指名學生具體分析問題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厲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樣厲害?

  3.兩個徒弟分別是如何學習的?找到原文中與之對應的語句。

  4.這兩個徒弟師出同門,結局卻完全不同,原因是什麼?作者首先排除了什麼因素?你從哪句話得知?那麼結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樣幾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問題,能夠鍛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分組討論也能養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透過這兩位徒弟不同的學習方式,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呢?

  設計意圖:發散學生思維,從課上體會的道理結合到學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去。

  (五)小結作業,鞏固提高

  1.師生共同總結。

  2.分角色表演課本劇《學弈》。

  設計意圖:掌握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情況,並透過表演課本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學弈》說課稿範文2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透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一篇講讀課文,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併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不太感興趣覺得枯燥,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明白道理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

  透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1、教法:範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匯入新課

  2、範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範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註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拓展延伸練讀文言文。結合總結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自學文言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透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