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做什麼事最快樂語文說課稿

做什麼事最快樂語文說課稿

做什麼事最快樂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18課《做什麼事最快樂》,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麼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的回答。

  這篇童話以對話的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可以懂得啄木鳥、水牛、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體驗如何跟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感悟到“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真正內涵,教育自己今後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該型別的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6個生字“做”“快”“樂”“叢”“為”“別”。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編旁“刂”。認識1個多音字“覺”(ju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但2、3、4段結構相似,老師講其一,學生便能知其二。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學生樂於自己動手、動腦去感知新事物。針對新課標中對低年段識字寫字與閱讀的要求,可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文最後一段青蛙**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正面回答了小青蛙提出的問題,是對啄木鳥、水牛、蜜蜂回答的總結,是理解的難點。

  (四)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朗讀訓練,遷移延伸。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直觀演示法。本文內容每一段均附有一幅彩圖,圖文並茂。因此,可根據內容自制幻燈片,以講故事的形式播放課文錄音或者動畫。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把小青蛙向啄木鳥、水牛、蜜蜂提問及他們的回答時的語言、動作、神態描繪得更加完整、具體,及時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說話,並藉助圖畫擴充套件思維,豐富想象,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導語激情趣法。本課開頭以“快樂”著手,提問:“你有哪些快樂的事?”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懂得“快樂”一詞的意思。再以小青蛙和大問號的畫面匯入,揭示課題“做什麼事最快樂”,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並能跟隨著小青蛙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很快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3.以讀代講法。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感悟,自己學會閱讀方法。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4.誘導思維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學好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的角色,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維,營造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啟用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5.遷移延伸法。在讀完課文後,創設一個說話的情境,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進行課文內容的再創造,並以正確的句式規範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然後結合自己談談想法和做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二)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可讓學生採用“圖文結合,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看課文動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採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演演、讀讀、賽賽、說說、議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也是快樂的。

  三、說教學程式

  (一)第一課時: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著,畫面出示一隻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隻小青蛙,也在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做什麼事最快樂呢?”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著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動畫感知,初讀課文

  接著就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朗讀課文作了一個示範。欣賞完動畫,就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前提出要求:①借讀拼音,讀準生字的音。②目視雙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③看漢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麼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然後檢查初讀情況,出示一些生字詞卡,和幾句長句子,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準讀通。

  透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生字,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使他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3、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認讀完生字以後,讓學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經認識了,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是怎麼認識的,介紹給大家,像“做”、“樂”。也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帶生字”、“部件加減法”、“換一換”等,像“叢”“快”“別”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總之,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的思維創造。這樣,避免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又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指導寫字,督促習慣。

  (二)第二課時:

  1、複習匯入,進入新課

  先板書課題,老師提問:“‘做什麼事最快樂’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那小青蛙找到答案了嗎?”“他去向誰找答案了?”在學生的回答中,逐個出現啄木鳥、水牛、蜜蜂的畫面,相機板書。這樣由課題引出問題,由問題引出課文內容,既複習了上一課所瞭解的內容,又自然地引入了新的學習,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2、讀感悟,表演朗讀

  (1)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差異,我們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這樣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慣例,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文的2、3、4小節內容結構相似,我便設計讓學生從畫面的圖片中選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到課文中去找出相關的小節,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知道了什麼?然後以第一個學生的回答為例進行重點指導。如啄木鳥一段,引導學生想象:啄木鳥幫大樹捉蟲子,大樹會說些什麼呢?啄木鳥心裡會怎麼想?讓學生體會到“捉蟲子最快樂”的涵義。

  (2)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要指導學生讀好對話,讀出人物說話時的不同語氣。在指導朗讀前,先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該怎樣讀好對話,這些人物分別該以什麼樣的語氣來讀。教師相機點撥: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身份,如啄木鳥是“叔叔”,水牛是“爺爺”,蜜蜂是“妹妹”,朗讀的語氣要符合他們的身份。然後讓學生自由練習,嘗試朗讀。鼓勵他們擁有獨特的感受,發表不同的見解,讀出自己的感悟,獲得情感的體驗。教師要重視運用評價激勵手段,對學生的讀書要滿腔熱情地給予鼓勵,讓他們敢讀、想讀、會讀。鼓勵學生站起來說:“我能讀得比他好。”跟同學比賽,向老師挑戰,使學生在一種融洽而又帶有競爭的氛圍裡搶著讀書,力爭讀好。

  (3)接下來畫面出示第五、六兩小節課文和插圖,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把自己當成那個迷惑不解的小青蛙,讀好小青蛙的問話。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結尾,又是全文的難點部分。先指導學生練讀**的語氣,然後再問:“你讀了**的話,懂得了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告訴小青蛙嗎?”由於有了前文學習的鋪墊,學生對於青蛙**的這段話,也就不難理解了。這裡讓學生進入角色,各抒己見,說說自己的體會,借“告訴小青蛙”,與小青蛙親密對話,這種學生喜愛的方式,既化解了課文的難點,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④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提出了“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方面的訓練要求。我們要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寬鬆、和諧、愉快的朗讀氛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語文課堂成為他們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在接下來的環節中,我採用了“朗讀比賽”這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讓學生四人小組自由準備,互相合作,可以採用自己喜歡或者小組成員最擅長的方式,繪聲繪色的朗讀、對話表演、配動作表演讀等,小組長分配角色,先自由練習幾分鐘,然後小組間展開朗讀競賽,評出“最佳小演員”、“最佳拍檔”、“大大方方獎”、“團結合作獎”,讓學生既學會了朗讀,又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

  3、遷移運用,仿文說話。

  加強“說”的訓練,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就是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並使學習成為一種思考活動。”得法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提高語文實踐能力,這是語文教學應追求的至高境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辦法。到這裡,我便設計了這樣一段話:“小朋友們讀得真好,你們一定都喜歡上這些小動物了吧!除了他們,你還知道身邊有哪些小動物在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夠舉出許多例子。這時,螢幕上出現一些小動物的圖片,同時出示一個句式:“小青蛙跳到     ,問   :‘       ?’    說:‘      。’”老師說:“現在請小朋友也來學做一回小作者,像課文一樣,編一段話,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說得最好。”讓學生根據句式,選一種小動物,先在小組中自由練習,再指名說。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接著,在出示一句話:“小青蛙摸了摸頭,高興地說:‘哈哈,我知道了。’”讓學生自由地說,盡情地說,使他們明白小青蛙幫莊稼捉害蟲,也是快樂的事。最後老師說:“這些小動物每天都在辛勤地勞動,幫別人做事,過得很快樂。那麼,小朋友,你認為你做什麼事是最快樂呢?”出示句式:“我(在哪裡)(做什麼)最快樂。”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後全班交流。

  這樣,讓學生在“學文悟理”的基礎上,“仿文說話”,牢固地建立了知識結構,既發展了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又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留足了空間,最後聯絡自己的生活實踐,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禮,情感得到了昇華。整堂課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語文素養也得到了提高。

  4、作業設計:

  1、觀察周圍的小動物們是怎樣活動的,周圍的人們是怎樣為別人著想的。

  2、推薦課外閱讀《美麗的公雞》、《小泰萊莎》。

  板書設計:

  18、做什麼事最快樂

  啄木鳥    捉蟲

  水牛     耕地

  蜜蜂     採蜜

  做對別人有用的事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