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書說課稿範文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魚書》。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方面對本課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說教學思想。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隨著課改的深入,“人文性”的這一特點,在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急劇變革中似乎分量相比更重,我們的語文課需要人情味、需要文學味。根據馬斯洛的五個需要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的需要處於最高一級,這其實就是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的依據。
二、說教材
《魚書》是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的第三單元第四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是散文單元,更細一些說是議論散文單元。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必修一的一個散文單元,因為有了一些散文知識的基礎,所以為本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但是因為這一單元是以議論散文為主,學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議論散文,所以有必要做一個介紹。議論散文與抒情散文是有不同的,抒情散文重在情與義的抒發,而議論散文則是理與思闡釋,情中悟理,理中滲情,思想內涵是理,當然是散文就少不了情感的流露。
《魚書》是作者柯靈的一篇隨筆,作者從自己近期的疏於寫信,朋友來信的稀少,而引發的寂寞談起,點明作為維繫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書信,縮短了心靈的距離,想到友誼的重要:“古往今來,多少扣人心絃的故事,都建立在無垢的友誼之上”,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人生中“一盞明燈”。 接著作者從寫信和讀信兩個方面,寫出書信往返對於滋潤感情的特殊效果。書信不僅可以表達感情,而且書信裡還“儲存了一些生命的痕跡”,“值得吟味的人生小景”。於此作者擷取了個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片斷,從中折射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自始自終洋溢著對彌足珍貴的友情的渴望。
本文的一大特點是作者非常重視語言的錘鍊,在遣詞造句中,傳達出中國文字所獨有的典雅凝練之美。作者善於將文言和白話、書面語言和口語熔為一爐,在他筆下,句式靈活多變,如行雲流水一般,信筆而往,揮灑自如。毫無做作之感,倒增古樸文雅之味,這都源於作者深厚的國學底蘊和豐厚的情感經歷。透過對本文的內容的感知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激發學生對人類真摯情感的的嚮往與讚美。透過對文中優美詞句的鑑賞,進一步地培養學生們審美鑑賞的情趣,提高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使學生正確的審視傳統文化,並更好的'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三、說學情
就一般情況看,學生對學習散文都缺乏較濃厚的興趣,大概原因是學生社會閱歷少,對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對於一些貼近現實、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的性靈文章,學生還是樂意閱讀的。高一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及一定的文學欣賞能力。加之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可以利用這些優勢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另外這一篇課文字身和現實有很大觸碰點,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學習。
四、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強調,既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也要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結合語文三維目標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與《魚書》相關的書信的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自學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透過合作交流理解語言表達上文白相間、典雅舒展的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從書信的發展、變遷和現狀中感悟人生與社會的演變,讓學生珍視書信文化深厚的距離美、情感美,並更好的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情感目標是基於新教材對於學生心理的關注而確立的。隨著對學生心理學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智力因素有時顯得無能為力,因為非智力因素在某種情況下占主導地位,用非智力因素來促進智力因素,達到真正使學生健康地發展。)
五、說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識記與書信相關的常識。
2、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及語言表達上文白相間、典雅舒展的特色。
(二)教學難點:
1、理解議論散文的特點。
2、領會作者在對人間真情的呼喚探尋精神和對崇高友情的的讚揚之情。
六、說教法
採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運用朗讀法、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生成法法完成本課。(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重要”)
七、說學法
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從“會答”向“會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
八、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的導語設計是: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總有一些我們的至愛、至友、至親不會常伴我們身旁,他們流轉遷徙,天南地北,是什麼在維繫著這一份至純至真的情感呢?是的,是思念。那麼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承載著這份綿綿不絕、濃濃可嗅的思情?或許是那天空中的一輪明月,抑或是懷裡早已乾枯的柳枝。可惜啊!明月只可遠觀,不可撫摸,而那柳枝雖可觀,可觸控,但卻是無聲無言。唯有那一封書信,是看得到的回憶,是摸得到的思念,是品得出的情思。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柯靈,一起來回味一下書信對人類的恩澤,或許《魚書》一文會勾起你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對不在身邊親朋好友的思念。
課前預習,解決重點字詞。
(二)初讀文章,質疑探究
古人云:學而不通則讀,讀而不通則思。足以看出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是連線學和思的橋樑。陶繼新老師就很強調讀的作用。在讀的時候,提出自己的一些疑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重要”。鼓勵他們在文字範圍之內以及適當的拓展情況下儘可能多的質疑。然後把本組最有價值的的問題寫到黑板上,接下來有另外的小組解答,教師適當的點評。(新課標要求,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培養他們研究性閱讀的能力,要善於發現前人還未觸及到的地方,來獲得一種獨特的感悟。大家知道“詩無達詁”,對詩歌的鑑賞沒有固定的方向,其實任何文字的閱讀都沒有一種固定的闡釋,只要解讀合乎情合乎理即可。)
當然一些基本的疑問應該瞭解:疑問:①魚書的由來?
②為什麼用魚書作標題,有什麼好處?
③作者為什麼要寫匿名信這件事?
④“從不謁人貪過客,慣遲作答愛書來”是什麼意思?
⑤作者透過對“寫信”、“收信”往事的感悟與回味,想表達怎樣的情感?
(三)再讀語言,品味鑑賞
鼓勵學生自主鑑賞:側重點情感方面或語言方面 ,例如:
①“有了殷勤的綠衣使者,形體隔絕的痛苦便可取償於精神的密接。千里暌違,只要借幾行雁羽,便能將一曲衷情,寄與遠人,使彼此快如覿面。”
②給遠在他鄉的友人寫信,神馳心往,彷彿剪燭西窗,促膝長談,心情舒暢,近乎薄醉。
③但聚散無常,即使親如家人,也難免彼此參商,天南地北,各奔前程。
④故人久闊,忽然尺素飛來,那種乍來的喜慰,溫暖的感覺,也很難找到近似的境界相比擬。 ⑤偉大的人格,崇高的友情,是生涯中的“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人們“靈魂的黑暗”,使“生存有了一點光彩”。
明確:作者在流暢的現代漢語的行文中自如地穿插著文言詞彙,不僅使所要表達的意思言簡意賅,而且產生一種文雅、含蓄的修辭效果。這些詞語古樸典雅,典故疊現,含義豐富而又意思明白淺顯,一點也不晦澀、深奧,反而增強了表情達意的力度和深度。
(四)沉澱思想,爭鳴交流
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紙質的書信似乎淡離了我們的視線。因而有人說網路的推廣、電話的普及,還用得著寫信嗎?接下來我們就這一話題進行簡短的辯論,正方辯題是:當今社會離不開紙質書信。反方辯題是:當今社會用不著紙質書信。
(五)課後作業
1、查詢書信的相關典故。
2、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