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說課稿範文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石壕吏》。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自己上課的思路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教育學生的藍本,也是師生進行教學互動必不可少的工具。說教材很重要,也很必要。
《石壕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25課《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學生已學過了前兩首,對杜甫的生平事蹟和作品風格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為學習此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石壕吏》是一首古體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後四句是這件事的尾聲,暗示老婦已被差吏抓走。這首詩敘事完整,情節生動,構思巧妙,藏問於答,語言凝練質樸。用大量篇幅記敘了老婦的致詞,從中體現戰亂給老婦一家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詩人當時思想上的矛盾。
二、說目標: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我從學生實際入手,結合這個單元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思想、寫作上的特點,確定如下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如走、致詞、裙、前途等。
2、在反覆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複雜思想情感。
3、瞭解寫作背景及“安史之亂”給當時百姓造成的深重災難,教育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豐富積累,增強體驗,培養語感。”本單元導語中這樣要求:“在反覆誦讀中領會他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故我把目標1、2確定為教學重點。至於教學難點,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語文能力, “體會作者的複雜思想情感”應為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於古詩來說朗讀尤為重要。所以,我以“重讀、巧講”為原則,來安排教法。學生自讀,圈點重要字詞句,初識字詞;指名學生朗讀,互評互助,正音辨形釋義,讓學生讀順;教師範讀,突出感情,並做朗讀指導;學生齊讀,力求讀出感情;以“你讀出了什麼?”質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為進一步的分析作準備。以讀促講,適時引導,在關鍵處、水到渠成時才講,做到適時、實用、精彩,以達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之效果。
在學法上,我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圈點批註法和討論法。在朗讀中,讓學生對不理解的字詞句子和內容上的疑難處作圈點批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合作討論中探究問題,力求讓學生有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效果如何,還有待課堂實踐的檢驗。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有匯入、教學、結語三大部分組成。
(一)匯入
播放影片材料,並以簡明扼要的導語引入。影片材料,從形式上給學生以視覺衝擊,營造教學氛圍:內容上,讓學生知道“安史之亂”,為學生了解詩歌的背景做鋪墊,有《春望》,讓學生溫故知新,並由此匯入也自然方便。
(二) 教學
教學部分是這節課的核心,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讀一讀
(1)讀背景材料。讓學生先讀註釋①,並看教材插圖,瞭解寫作背景。(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讀文字,看插圖,形成感性認識,產生理性思考,瞭解背景,有助於理解和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
(2)學生自讀。讓學生圈點批註自己認為重要的或者不理解的字詞句子,學生交流後,教師以課件展示字詞。
(3)指名學生朗讀。讓其他同學做評價。(互評互助,正音辨形釋義,讓學生讀順。)
(4)教師範讀。強調感情。結合具體詩句做朗讀指導(停頓、語速、語調方面)。
(5)學生齊讀。(力求讀出感情。)
(6)你讀出了什麼?(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理一理
這一環節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生讀詩,教師適時講解點撥,幫助學生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內容。分四個小組,每組分別完成詩歌第一、二、三、四節的學習任務。其形式是小組內先自主合作學習,再推薦代表課上展示,其他小組可質疑或補充;內容為先讀詩歌,疏通文意,再進行內容歸納及探究。
針對詩歌內容,預設一個主問題。問題的設定力求有深度,能起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力求有啟發性,能啟用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時,對預設的問題要靈活機智處理。因為課堂是生成的。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問題:“夜捉人”表現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結合全詩,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目的是讓學生竟可能的全體參與,主動思考,合作探究,竟可能地獲得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想一想
這一部分共預設三個問題,從不同角度設計,有其連貫性和層次性。當然,這僅是預設,課堂是生成的,教學時還需靈活處理,機智進行。現就三個問題做以說明。
(1)讀後,你對詩歌及其作者杜甫有什麼話要說嗎?
(2)有人認為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你如何認為?
(3)題為《石壕吏》,作者為何不把差吏的話直接寫出來?
第一題是預設,實質上是個生成性的'問題。問題是開放性的,目的是啟用學生的思維,形成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當然,開放是有個度的,教師適當引導,引出第(2)(3)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要順勢提出,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分析想象力,深入挖掘詩歌內容,激發學習興趣。第三個問題是第二個問題的延伸和深化,目的是讓學生明確詩人當時思想上的矛盾,體會詩人的複雜情感,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4、練一練
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可能的話,讓學生試背。目的是反饋教學效果,以便今後有的放矢的教學。
5、寫一寫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若有興趣,也可改寫成一幕短劇。 其目的是透過實踐活動進一步瞭解詩歌的思想內容,並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關鍵是要合理地補充某些情節或細節,從而鮮明地再現原作的思想內容。
課上若有時間,進行片段改寫指導,然後留作課後作業;沒時間的話,全都放在課後作業時處理。
(三)結語
戰亂將人民置於水深火熱之中。封建時代社會的動盪,政權的更替,給人民帶來深重災難。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設和諧社會是我們的責任。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做一個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人!(以歌曲《戰爭不是問題》做背景音樂,並以課件展示結語,以營造情景,引導學生珍愛和平幸福的生活。)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板書要力求全面而簡明,清晰又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此板書本著利於學生感知內容、理清脈絡、把握感情這一原則進行設計。板書在關鍵處、需要時才書寫,做到適時、實用,不能為板書而板書。
板書如下:
石 壕 吏
杜 甫
我的說課內容講完了,敬請大家不吝賜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