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北師大版字母表示數說課稿

字母表示數說課稿

北師大版字母表示數說課稿

  一、說教材、說學情。

  字母表示數是小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啟蒙課,是後續學習簡易方程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子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教材透過三個情境,學習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及數量關係,並體會其方法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學過的有關圖形計算公式和運算定律,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意圖與特點。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種事物或含義的生活經驗以及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知識經驗,但是用字母表示數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對學生來講有很大難度。因此,我將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1. 將算淘氣媽媽的年齡改為貼近學生實際的猜老師年齡,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深入學習內容,更好解決問題。

  2. 將青蛙兒歌整體呈現分段進行,作為拓展練習,減緩學生認知上的坡度,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標》與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能用字母表示運算律和有關圖形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美,感受悠久燦爛的數學文化。

  教學重點: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係。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新課標解讀》中要求:要儘可能的從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以及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為此,我在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上努力做到三個注重:注重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傳統方式的結合。

  結合上述分析,我將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四、教學流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匯入

  本環節,我結合生活中幾種學生常見的字母標誌,讓學生說說這些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的`含義,提出問題:字母還可以表示什麼含義呢?從而引出課題《字母表示數》。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事物的簡潔性和必要性,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字母還可以表示什麼的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這部分,我結合教材,創設三個教學情境來完成。

  情境一:數青蛙

  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歡的兒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明晰課堂教學。

  首先我提出問題:老師做事喜歡有始有終,可是我遇到了一個難題,一首兒歌,我怎麼也說不完,你們來幫幫我,好嗎?出示課件《數青蛙》,學生共同說兒歌,我又問:誰能想個辦法一句話把這個兒歌說完?能不能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數呢?試著說一說。結合學生的回答我板書 n只青蛙n張嘴,此時我追問:還可以用哪個字母?那麼這裡的n可以代表哪些數呢?

  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潔與方便,生動的兒歌把學生帶進了快樂學習的氛圍中。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回答n可以表示哪些數時雖然沒有提到分數和小數,但是我認為如果繼續追加一問會使學生明確字母表示數的範圍。

  情境二:猜年齡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教材中的淘氣與媽媽年齡關係換成猜老師年齡,引導學生髮現師生間年齡差是不變的這一規律,進而探究用一個式子來代替所有的算式,表示任意一年老師的年齡以及師生間年齡關係,再透過換位思考:老師b歲時,樂樂的年齡怎樣表示?促進學生有效思考的同時學會字母表示數,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實際生活,體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個結果及兩個數量間的關係。此環節設計更貼近生活實際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字母表示數》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字母表示數》說課稿實際教學中顧及課堂時間和課堂容量的問題,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察發現,只讓幾名各層次代表學生說了說。但是緊接著出示一組試一試讓學生及時練習,加深理解與鞏固。

  情境三:擺小棒

  在這一環節中,我仍然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看、擺小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三角形個數與所需小棒的根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方法和作用,並透過看書自學,彙報交流等方式學會乘法代數式的簡寫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針對今後學生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中會有更多簡寫方法,我利用提問方式引導學生探討其他形式的乘法代數式的簡寫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環節我設計了三道有針對性的練習,以達到及時反饋、鞏固的目的,有效化解難點,也為下一環節鋪平道路。

  在第一稿研討中有網友提出學生動手擺三角形不如直接計算避免浪費課堂時間的問題,我思考再三,決定還用原設計。因為班級學生有學優生也有學困生,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也不同,計算速度不同。動手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降低學困生對問題的理解難度,也有利於全體學生對其中數量關係的體驗。

  (三)實際應用,綜合提高。

  結合《課標》的要求,因此我把練習題的目的定位於對本節知識點的強化,共設計了三種形式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題。

  1. 再數青蛙

  在師生開火車數青蛙後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找出青蛙的只數、嘴數、眼睛數和腿的條數之間的倍數關係,從而比較容易的說出正確答案,鞏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係這一教學難點。

  2. 能力展現

  在這裡出現兩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手指的只數、呼吸的次數,我讓學生自己完成,再次鞏固所學。

  3. 圖形的計算公式

  此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加以訂正,教師利用多媒體從旁協助,並透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用字母表示數簡潔明瞭。

  因為網友的交流,我對這一環節的教學預設準備很充分。實際教學中,在數青蛙時果然有學生全部用同一個字母或用了不同的四個字母。此時,我組織學生討論了這些情況能不能看出青蛙腿數和青蛙只數的倍數關係,從而順利解決這一教學生成。

  (四)梳理新知,歸納總結

  此環節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穫,是為了讓學生經歷一次再學習、再鞏固的過程,達到充分吸收鞏固的目的。

  (五)感受歷史,熱愛數學

  這一環節以走進名人屋線索,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相關數學史知識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薰陶,更好的促進學生髮展。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採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貫穿整課,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主動思考,在問題中探究新知。在實際教學中,我覺得有三點值得思考:

  1. 再數青蛙時,結合網友建議我將教學設計補上了引導學生梳理倍數關係這個環節,實踐證明確實有效。避免了沒有先引導學生找規律,無形中增加難度的局面。可見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考慮一定要全面。

  2. 在練習中忽視了學生的差異,以致個別沒有熟練掌握圖形計算公式的同學沒辦法完成練習,因此再設計時,我利用學生邊複述課件邊呈現的方式,將公式的文字敘述表示出來,這樣學生很快的完成了任務。

  3. 增加了多種形式乘法代數式的簡寫方法這一環節,雖然佔用了一些時間,但是卻更快更準的解決了問題。

  最後,我要感謝各位關心我、幫助我的同行們對我的指點與幫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