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五年級數學上冊《組合圖形面積》說課稿

五年級數學上冊《組合圖形面積》說課稿

關於五年級數學上冊《組合圖形面積》說課稿

  一、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面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本節課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綜合運用,更是注重滲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二、 目標定位

  1、 教學目標

  (1) 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歸納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

  (2) 能根據各種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3) 激發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積極性,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 教學重難點

  藉助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導向,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根據組合圖形的特點,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

  三、 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創設了“有趣的七巧板”這一情景,透過播放由七巧板拼成的小貓這一動畫引入新課,直觀地展示了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髮現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運用MP_Lab資訊平臺透過看、說、算、畫、拼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鑑於以上想法,我採用了“情境匯入,探究方法——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拓展思維,課外延伸”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設定了教學流程的三大環節。

  四、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匯入,認識組合圖形

  課始,在MP_Lab平臺上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小貓的動畫,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展示了有趣的組合圖形,接著我及時提出 “這隻可愛的小貓是由哪些圖形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發現原來很多有趣的圖形都是由簡單的基本圖形組成,我們稱這種有趣的圖形為組合圖形。“有趣的七巧板”讓學生了解到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

  (二) 探索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為了給學生如何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提供認知準備,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基本圖形中,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如何推匯出來的”,學生透過回憶和在MP_Lab上動手操作,達到共識:“平行四邊形切割後,可拼成長方形;把兩個完全相等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邊形;把兩個完全相等的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這時我引導學生髮現:以上這些“切割、拼擺”等都是為了把沒有學過的圖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

  當相關的經驗被啟用時,學習就得到了促進。 對於“怎樣求組合圖形面積?”這一問題,學生很快找到答案:就是把組合圖形轉化為若干個基本圖形。可見學生不但發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還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找到新知識的生成點。

  (三) 動手實踐,最佳化方法

  為了進一步落實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下面由學生在MP_Lab平臺上動手實踐,考慮到這環節的目的主要是掌握方法,故只要求學生展示思路,不要求計算。學生的做法多種多樣,那怎樣引導學生歸納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我通過了兩個步驟來實現:

  (1) 提出問題“以上做法都能求出組合圖形面積嗎?”引導學生髮現只有當分割後的圖形是基本圖形時才能直接求出面積。這時把不符合要求的圖形刪除。

  (2)選擇最喜歡的方法計算面積。這時學生就會思考 “怎樣根據圖形特點選擇方法?方法是否簡單?是否合理?”等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對方法進行了最佳化,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3)學生小結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根據圖形特點,用切割或添補的方法把組合圖形面積轉化為若干個基本圖形面積計算,採用分割法時,要注意合理分割,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解題方法將越簡單,同時又要考慮分割的圖形與所給條件的關係,有些分割後的圖形難於找到相關的條件,那麼這樣的分割方法就是失敗的。

  (四) 拓展思維

  最後安排了一個“小小設計師”的活動,四人為一小組,教師為每小組提供基本圖形(標明有關資料),請各組同學透過獨立拼合出自己最為得意的作品,拼合完畢後,各組將作品展示出來,“考一考”其他小組的同學(這裡不但要“識破”創作意圖,清晰地分辨出作品由哪些基本圖形拼合而成,說出解決方案後計算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