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大班社會《粗心的王阿姨》說課稿範文

大班社會《粗心的王阿姨》說課稿

大班社會《粗心的王阿姨》說課稿範文

  一、設計意圖:

  總會聽到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為自己準備好每天的學習用品,甚至放學回家還丟了橡皮、尺子、紅領巾……這樣丟三落四的壞毛病,使孩子們無法真正適應小學生的生活。大班的孩子還有一個學期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所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勢在必行。我園從“九五”開始就專注於幼兒園的德育教育研究,重點從幼兒園養成教育入手,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視。 為了幫助幼兒更快的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做個合格的小學生。我結合了德育課題設計了這次活動,重在透過傳統民間故事《粗心的王阿姨》的講述,讓孩子瞭解粗心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不少的麻煩,並鼓勵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改正粗心的壞毛病,讓自己養成做事不匆忙,細心仔細的好習慣。

  二、策略體現:

  本次教學活動中具體的策略體現在以下幾點:

  1、寓教育於故事。

  對於學齡前兒童的德育教育,光用說教是相當枯燥、乏味的。要提高教育的成效性,必然需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投其所好。因此,在活動中,我們運用了一個詼諧幽默的民間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一個簡單的道理:粗心會帶來很多的麻煩,甚至危險。孩子們愉快參與閱讀活動,認真傾聽了故事,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而激發孩子想要克服粗心做個細心的人的慾望。

  2、寓教育於遊戲。

  遊戲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們也講遊戲操作植入了教學環節中。結合幼小銜接,我們為幼兒設計了遊戲“準備大考驗”,讓幼兒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一天的課表準備所需要的學習用品,使幼兒在遊戲中感受準備學習用品時要不忘不遺漏,養成細心的好習慣。

  三、教學法體現:

  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具體有:

  1、多媒體演示法

  故事課件貫穿活動的始終,並在演示和觀察中,理解為什麼王阿姨手中的寶寶變成了大冬瓜的過程。知道粗心不可取,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而王阿姨在故事中很多因為粗心而鬧出的笑話,如:看信沒有看完就大哭起來以為媽媽病重;把枕頭當成了寶寶帶出了門;摸著黑又走錯了路,看路不仔細又摔了一跤,又錯把冬瓜當成了寶寶抱著繼續往前走;進了村子敲錯了門,聽到人家家裡有哭聲就斷定媽媽病死了弟弟在哭……等故事情節,也在幼兒的閱讀中一一展開。直觀而形象的演示能夠幫助幼兒更深刻地感受故事所蘊含的道理,並體會人物因為粗心所帶來的詼諧幽默的情節。

  課件的展示為教師的講述增添了色彩,讓幼兒清晰的瞭解故事的主要脈絡,清楚的觀察到王阿姨把寶寶變成冬瓜的全部過程。課件中設定了把一些重點圖片放大,讓孩子們能夠清楚的看到王阿姨在哪個時候出了錯,錯又在哪裡?她原來是要做什麼的但是由於粗心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笑話。

  2、啟發式提問與討論

  在活動中,教師分段講述故事的發生和發展,在每個關鍵的段落後,都會向幼兒提出一些帶有啟發式的問題,組織幼兒去思考、猜測、講述。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的`經過,並能夠幫助幼兒更仔細地觀察、傾聽與發現。。

  另外,在欣賞完故事後,老師組織幼兒對王阿姨的粗心行為進行分析與提煉,並丟擲話題,請幼兒自由地討論:如何幫助王阿姨改正,怎麼改正?這正是給了幼兒一次糾錯的機會。在糾錯的過程中,幼兒加深了對故事的熟悉度,找出故事中王阿姨粗心的地方,並且提煉了形成粗心行為的幾個要素,如:慌慌張張、急忙、不等看完等特點。讓幼兒透過討論發現粗心的成因,知道只有克服它們才能變成細心的孩子。

  3、經驗遷移法

  藉助故事的講述後,將故事中的情節遷移到幼兒的生活中去。結合幼小銜接內容,請幼兒為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而做好準備。孩子們的情感被激發起來,對自己將成為小學生而精心地投入到談話、討論、操作、遊戲活動中去。經驗的遷移很自然地將故事與孩子的生活相互融合在一起,使教學充分地為幼兒的實際生活服務。

  4、遊戲操作法

  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們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請幼兒來準備小學一年級孩子一天的學習用品,從中發現孩子們對“入學準備”的細心程度,並加深幼兒對良好學習習慣的認識。孩子們在自我的操作和選擇中,提醒自己不要粗心,要仔細地進行自我服務。在這樣的遊戲活動中,孩子們越發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了。

  四:活動綜述

  透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從一個傳統的民間故事中感受到了因為粗心,所以王阿姨鬧出了很多笑話,在體驗故事詼諧幽默的同時,也感知粗心的各種行為表現,並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努力幫助王阿姨去改正粗心的毛病。就在不斷傾聽,不斷幫助王阿姨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自己是否要成為一個細心的人,充滿了期許。於是,未來的小學生活也建立了一種細心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