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常見的鹼說課稿範文

常見的鹼說課稿

常見的鹼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常見的酸(硫酸和鹽酸)的性質後對另一類物質------常見的鹼的學習,酸和鹼是常見的兩類化學物質,也是化學實驗室中最常用的試劑。認識酸和鹼的性質,有助於學生學好化學,進一步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從諸事物個性中概括出共性並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燒鹼、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質;瞭解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主要化學性質和用途。

  ②認識強鹼的腐蝕性。

  ③初步認識常見的複分解反應。

  (2)過程與方法

  初步用探究的方法認識鹼的性質,採用對比觀察與分析的方式歸納出鹼的通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強鹼的`腐蝕性的認識、正確掌握鹼的使用方法,樹立安全使用腐蝕性藥品的意識,增強實驗安全意識。

  二、教法和學法設計

  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採用分組實驗,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採用對比觀察與分析的方式,分別書寫化學方程式,從而歸納概括出鹼的“通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一) 總體思路:

  複習已學知識(酸的通性)----引入新課----分組實驗-----對比觀察實驗現象-----書寫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歸納鹼的通性----鞏固練習及遷移。

  (二) 教學過程

  (複習)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

  1、 Fe + HCl -----

  2、 Fe2O3 + HCl -----

  3、 CaCO3 + HCl -----

  4、 Na2CO3 + HCl -----

  (新課引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今天我們要學習自然界中另一類物質----鹼,因為含有鹼這類物質,自然界中的某些物質才顯鹼性,熟石灰、氨水、氫氧化鈉都是鹼。

  [板書]

  一、常見的鹼

  1、俗名: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燒鹼、火鹼、苛性鈉

  (實驗)P189<實驗1----實驗2>

  2、物理性質:

  氨水:無色液體、有氨臭味

  消石灰:白色粉狀固體,微溶於水

  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溶於水,溶解時放熱,在空氣中易吸水分而潮解。

  3、化學性質:(與稀酸的化學性質對比)

  (實驗)NaOH溶液 + 紫色石蕊試液

  NaOH溶液 + 無色酚酞試液

  ⑴與酸鹼指示劑反應

  (補充實驗)NaOH溶液 + CO2 ,往裝有CO2的礦泉水瓶裡注入NaOH溶液,蓋好瓶蓋,振盪。

  (現象)礦泉水瓶變癟

  ⑵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 NaOH + CO2 ==== Na2CO3 + H2O

  固體NaOH的儲存:密封儲存

  (實驗)P189<實驗3> NaOH溶液 + CuSO4溶液

  (現象)有藍色沉澱

  CuSO4 + 2 NaOH ==== Na2SO4 + Cu(OH)2

  複分解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

  (補充)NaOH能溶解蛋白質、油脂、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腐蝕性,使用時要注意。

  [小結]P190交流討論

  1、 與酸鹼指示劑反應

  2、 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與CuSO4溶液反應(或與某些鹽溶液反應)

  [板書設計]

  二、常見的鹼

  1、俗名: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NaOH:燒鹼、火鹼、苛性鈉

  2、物理性質:

  3、化學性質:

  ⑴與酸鹼指示劑反應

  ⑵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⑶與CuSO4溶液反應(或與某些鹽溶液反應)

  [作業]P191 4 5 P192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