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分房子說課稿範例

分房子說課稿

分房子說課稿範例

  篇一:《搭房子》說課稿

  一、說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幼兒經常碰到分類這一問題,如給玩具分類,給醫務分類等等,儘管大多數幼兒能夠完成簡單的分類,但都侷限於某一特徵,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數學分類活動讓幼兒可以根據物體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

  二、說活動目標

  1、學會按物體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2、初步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在觀察比較中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和敏捷性;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三、說活動準備

  1、顏色(紅、黃),大小(大號、小號),形狀(方形、三角形)的積木若干;

  2、動物圖片。

  四、說活動內容

  活動重難點:學習按物體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在觀察比較中訓練幼兒思維的正確性和敏捷性。

  五、說教法與學法

  1、說教法:情景教學法和觀察指導法;

  2、說學法:趣味遊戲法、體驗交流法和多種感官法。

  六、說活動過程

  1、匯入主題,激發興趣。

  出示積木。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禮物?(積木) 冬天來了,天氣也漸漸變冷了,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要給自己建設一個漂亮又保暖的小屋,松鼠兩兄弟也找了很多積木,但當他們準備建設時,卻犯難了,因為面對這麼一大堆各式各樣的積木,它們不知道怎麼辦?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能幫助它們。

  2、 遊戲活動一:按積木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1)出示各種積木,請大家一起來說一說你看到的是怎樣的積木?(積木有兩種顏色:紅、黃、有三角的和方的,還有大的和小的。)

  (2)兩兄弟都喜歡紅色,所以希望能建設一個紅色房子,請你幫它們選出材料來。

  (3)幼兒操作,教師小結:在一堆積木中一個一個找出來太慢,而且還容易出現錯誤,因此我們可以先把積木分類,再進行操作時就會順利多了。

  3、遊戲活動二:按積木的二維特徵進行分類

  (1)因為是兩兄弟兩人住,所以它們希望能用大積木建設。那讓我們再選選看,看看哪些積木可以作為它們建設材料。

  (2)幼兒操作,老師巡視,並問問:你是怎樣選的?為什麼這樣選?你選出來的這些積木有什麼共同點嗎?有幾個?

  (3)教師總結:在我們挑選出來的紅色積木中,再挑選大的。這樣一來,我們選出的這些積木就有兩個共同點了。

  4、自由分類活動

  (1)經過我們的努力,松鼠兄弟兩住上了漂亮又溫暖的大房子。森林裡的其他動物聽說後,都要求小朋友們幫助它們建房子。那麼,接下來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類別給自己喜歡的動物建房子。

  (2)分好後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按照何種類別進行分類的。

  七、說活動延伸

  1、由家長帶領幼兒到超市裡面去找找看,超市裡貨 架上的商品都是按照什麼特徵來分類的。

  2、看看圖書館的書是按什麼來分類的。

  篇二:分餅說課稿

  明德小學 葉其志

  一、說教材

  “分餅”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版數學第九冊第37~38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教材安排真分數與假分數的認識,在“分餅”活動中具體體會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實際含義,並對它們的概念進行描述性的定義,再讓學生說說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特點。對於帶分數的概念教材用介紹的方法,與真分數、假分數分開處理,有利於學生理解假分數與帶分數的關係,避免造成進錯覺。對於學生來說,雖然已經初步認識過真分數,但對於建立真分數與假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實際含義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生在分餅活動中由具體的分數抽象到它們的產生與意義,從內容本身,及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上得到一種能力的提高。

  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假分數、帶分數,瞭解假分數、帶分數的關係。

  3、尋求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經歷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及關係。

  教學難點:動手操作理解分餅的方法及觀察發現分數的特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1、分數的產生過程及實際含義的認識,要體現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充分讓學生觀察、發現、比較的方法相結合,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氣氛中自主探索,透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學會觀察發現、比較分類,更好地學會知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力求從學生的實際、興趣出發,能結合具體情境,在多種活動交流中,經歷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認知產生的過程,從中理解“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概括等學習數學的能力;整節課林老師能圍繞情境激趣、談話匯入,操作探索新知,回顧總結,實際應用等幾個教學環節展開教學。具體分析如下: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感興趣,才能樂學、好學、會學;如,課前老師播放了《西遊記》動畫片,並讓學生一起唱主題歌,緩解了學生緊張的心態,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透過幫助唐僧師徒四人解決分餅的問題,同時在教學中注重成功的體驗,經常激勵、鼓勵學生,如“不錯、真棒、很好、謝謝你”等,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之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二)、落實“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給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導”與“學”的關係尤為重要,教師的“導”的終極目標為了學生的“學”,在這裡老師透過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演示等過程為學生創設一個對話的舞臺,讓學生共同分享經驗,這一點新課程提倡“課堂應給予學生選擇與自由的空間”精神與之相適當。同時老師在引導學生質疑、提出問題,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課堂上學生就能提出象4/4是什麼分數的問題?為課堂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資源,教師也能及時捕捉資訊。這樣的教學更富於學生的創造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操作感知,建立概念。

  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學習是新課程的重要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的操作,建立表象,理解意義、概念。本課教師能讓學生動手操作認識分數外,每次的操作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操作

  一、讓學生把1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使學生鞏固了平均分和感知分法。操作二、把3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在操作中感知分法不同,但份數一樣結果也相同,即3個1/4張和3張的1/4都是3/4張。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把9張餅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得多少張時得到分數9/4和2又1/4。在學生對這些分數有了全面瞭解、認識後,透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從中產生了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並理解其意義。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認知數學的規律和概括能力。

  四、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從設計的練習,一方面、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進行鞏固總結。另一方面、從讓學生解決分麵包、分蘋果的問題,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源於生活再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五、說板書。

  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便於學生掌握知識點,將書中的描述性定義設計成學生簡單易記的板書:

  篇三:分與合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分與合》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5的認識和加減法”單元中的“分與合”教學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1~5各數和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是要引導學生掌握1-5各數的組成和分解。培養學生對數字的喜歡喝理解,最後能夠自己得出各數的組成和分解。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透過把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活動中,探索並掌握2—5各數的分與合,進一步加深對2-5各數的理解。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數的分與合的過程,體會分與合的思想,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分與合的聯絡有初步體會,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科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5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後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發現法和實踐操作法。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分一分,合一合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分與合的聯絡,從而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上課,大家歡迎我嗎?小朋友們怎麼歡迎呢?來,表示一下。(學生熱烈鼓掌)謝謝你們的掌聲!小朋友們在鼓掌時是怎麼拍手的,誰來示範一下?由鼓掌引出兩隻手先分開來,再合起來,然後又分開來,再合起來才能拍響。在數學王國裡呀,也經常用到分與合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分與合。從而寫出板書。《分與合》

  設計意圖:由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鼓掌引入新課,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感到親近、自然。

  二、展開教學。

  (一)4的分與合。

  1、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四個桃子,讓同學把4個桃子分一分,分成兩部分?

  (學生拿出發的桃子紙片,在小組內嘗試著分一分,再組織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 得出結論:4個桃分成1和3; 4個桃分成2和2; 4個桃分成3和1。

  2、那我們把4的三種分法先按順序排一排,再請大家相互說一說。(師邊說邊在相應的手勢圖下板書)

  (板書: 4 4 4

  / / /

  3 1 2 □ □ □)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動去操作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同時也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對小朋友進行表揚和誇讚的同時設下疑問:請小朋友反過來想一想,幾和幾可以合成4呢?(或者說幾和幾可以組成4呢?)(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小組討論然後指明回答,其餘小朋友在組內說說

  3、手勢變變變。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吧!這個遊戲是要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的,大家都準備好了嗎?(操作:彎曲大拇指,4指呈\ /型,看到老師的手勢,你想說4可以分成幾和幾嗎?也可以說幾和幾合成4?將手突然反過來,這下呢?)分法沒有變,怎麼看到的結果卻不一樣了呢?(因為手反過來了。)

  哦,現在呀,4可以分成3和1,4可以分成1和3,我們可以放在一起記住它。第二種分法呢?(還是2和2)師:為什麼還是2和2?(因為原來左邊是2、右邊是2,所以反過來看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透過手勢變變,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反應速度,同時也更容易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那麼你想知道5的分與合嗎?

  請小朋友拿出老師發的花片紙在小組內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幾和幾?幾和幾可以合成5?3、學生操作,老師指導。

  4、學生反饋,老師板書:

  (板書: 5 5 5 5

  / / / /

  4 1 1 4 2 3 3 2)

  5、你會這樣說嗎?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練習。

  1、完成第1題。

  (1)自己說說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

  (2)完成書上練習。

  (3)請學生說出分與合。

  2、遊戲:出手指遊戲。

  (1)教師說明遊戲規則:我們一起來做出手指的遊戲好嗎?我出一次,小朋友們出一次,然後再說出兩次合起來是幾?如:師: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說一說其他的數。

  (3)同桌玩玩說說。

  (4)我們改成拍手遊戲好嗎?師生拍手說。然後同桌之間相互說。

  3、完成第3題。

  1)出示玩具卡車:看誰最聰明,在卡車的窗戶上寫出最合適的數。

  2)學生自己填寫,教師巡視。

  3)請學生將自己填寫的讀給大家聽。

  (4)找規律: / 3 2 1 / 4 3 2 1

  4 5

   1 2 3 1 2 3 4

  有沒有什麼規律?

  4、完成第四題。

  1)照樣子畫一畫,誰能說說它有什麼規律?OOOoOOOo

  (2)請小朋友們完成第二題,邊做邊想想有什麼規律?

  (3)照樣子接著畫下去。交流訂正。

  5、完成第五題。

  認真寫數。每個數寫三遍。

  三、小結:

  你學會了什麼、學到了那些本領?

  把今天學的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篇四:《平均分》說課稿

  新開中小 王彩虹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這一節課是二年級下冊所學的內容,是建立的一年級學的簡單分類知道及二年級上冊學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為今後學習各種除法、除法應用題及分數的含義打下基礎。因此,這一課的教材中設定了活動情境,實際操作,想想分分,鞏固練習這樣幾個層次,完成對新知識的牽引,讓學生由已知感受末知,從末知探求新知。

  二、設計理念:

  我在設計本堂課的依據的理念是:新課標指出每一堂課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對探究為手段,積極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目的,最終讓學生形成一種新型的數學思想,養成數學能力,體驗生活與數學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系統的理念體系,這節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昇華。另外,我校正在進行“先學後教”實踐性課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課本傳遞資訊的功能,儘量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本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今後乃至整個學習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鑑於以上原因,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透過分分擺擺的操作,瞭解什麼是平均分及怎樣分才是平

  均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並由此粗淺的感知除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意識。

  3.能用學到的平均分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此我還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每份同樣多才是平均分,而難點則是平均分的分法。為了解決重難點,能較好的利用媒體資源,我對教材略作調整,捨去了春遊圖,只借用了例1、例2。

  四、教學設計:

  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設計了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自學課文,探索新知;鞏固練習,加深理解;課堂小結;課堂練習這樣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導放新課。

  曾經聽過為這樣一句話:“課伊始,趣味鮮;課進行,趣味濃;課結束,趣末盡”,說明在一節課中“趣”字應該貫穿始終,而起始階段的“趣”味顯現就尤為重要,它不僅能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心,而且能縮短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匯入:課件出示4只小猴分桃子的情境:由分的公平匯入了新課。

  (二)自學例題,探索新知。

  解決重點:指導學生自學例1,找出新知,彙報交流。這裡我先讓學生帶問題看例1:他們在幹什麼?看著他們分的你有什

  麼要說的?你有辦法比他們分的更好嗎?你睜大眼睛找找,你能從例1中找出今天老師要教給你們的新知識是什麼嗎?之後彙報交流。怎樣分是平均分是一個重點,這裡我借取了我們學校在搞的“先學課教”這個實踐性課題的一部分精華,把“先學”變為讓學生“先看圖”、“先理解圖”,“後教”變為“後點拔”,同時把揭示新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獲得一種自豪的`體驗,這樣在看看學學找找中更容易接受這個“平均分”這個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其實已經接觸較多的知識,並把它抽化成一個概念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形成概念體系的昇華,讓學生在腦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樣多,才叫平均分。突破難點:課件出示任務:分糖果。這裡主要解決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這個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所以藉助了直觀的媒體演示,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操作,所以直觀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過程,讓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1.判斷題(叫學生判斷這樣是不是平均分)檢驗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2.學生擺學具:師出題,叫學生用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讓學生透過親自動手操作進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為了讓學生選到最為有效的分法。

  (四)、課堂小結。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2.你能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哪問題?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用,最後的小結不僅讓學生回顧了平均分的概念,還讓學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來,把知識和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五)課堂練習。練習二1、2、3或課堂作業本。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識,同時也能反饋於教師,讓教師瞭解本堂課、本班學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是為認識除法做鋪墊的,只有讓學生了解並熟悉的平均分,才能更好的學習除法。一節課下來,我總結了幾點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本節課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透過給講小朋友分鉛筆的故事,是學生自覺融入新知識的學習中,併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2.給學生提供自助探究的空間。

  本節課透過“小朋友分鉛筆”,把12個桃子分給3個小朋友,4個小朋友,使他們分到的同樣多等問題的設計,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探究與發現的空間,讓學生透過操作、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討論等方法參與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真

  正交給了學生。

  3.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本節課我不僅教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注重讓他們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注重培養孩子說的能力。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什麼叫平均分,平均分有兩種分法,一種是先確定“每份分得幾個”,另一種是先確定“平均分成了幾份”,學生在前兩課的學習中,已經接觸了這兩種分法,所以這節課再把它們放在一起,學生肯定都會動手操作了,但是說的能力還不行,所以最主要是要讓孩子說,這樣更能將平均分和除法很好的聯絡到一起。

  篇五:《一起來分類》說課稿

  玉門市下西號學校 劉 斌

  一、 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絡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透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後,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透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於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絡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於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①②③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透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後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並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麼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後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裡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後提問:透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麼?(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後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評價)。

  [2]、介紹討論不同的分類方法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分的,我們可以知道有些學生是按學科的不同分的,有些學生按用途的不同分成書和本子兩類等。接著引導學生看書上的笑笑和淘氣是怎樣分的,你和誰的分法一樣?並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分法。

  [3]、整理好書包並初步體會分類的好處

  請學生把自己已經分類整理好的書、本子再放回到書包裡,再比一比看誰拿得快,讓學生感受這次拿和上次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學生會知道這一次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那麼亂,書包裡比以前整齊多了,原來分類整理有這麼多的好處。

  (3) 解釋與應用

  在做練習中要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學中給學生思維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猜想推測活動,分類之前學會先思考後再行動,這既是做事情的一種好習慣,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分類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思維方法:

  ·按什麼分?(理由是什麼?)

  ·如何分?

  這樣分好不好?(有必要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這一課改新理念。整節課的教學都是圍繞活動進行,“整理書包”,“分帽子”、“分車子”、“給老師和同學分一分”,學生是全程參與,全員參與分類活動,而且每一個活動中都安排有同學之間的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房間的”、“你認為誰拿書會快一些,為什麼?”、“說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說出你分帽子、車子和人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學生之間的資源組織教學。

  教學中儘量鼓勵學生一人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來分類,而且分類跟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希望學生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能夠真正把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際中,學會自己分類整理書包,分類房間和其他物品,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眾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說課對我們已不算是新事物了,今後我將進一步說好課,並希望各位教師對本堂課提出寶貴意見。